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理群体中国蛤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荆圆圆 孙铭 +4 位作者 刘广斌 张天文 胡凡光 陈群 雷西娟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以东营垦利(KL)、威海文登(WD)、烟台海阳(HY)、青岛黄岛(HD)和日照东港(DG)的5个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群体的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与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软体质量),采用通径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方... 以东营垦利(KL)、威海文登(WD)、烟台海阳(HY)、青岛黄岛(HD)和日照东港(DG)的5个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群体的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与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软体质量),采用通径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群体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群体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均为软体质量(21.25%~35.50%);不同群体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决定系数的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地理群体中国蛤蜊影响体质量性状的主要形态性状有所不同。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各群体中国蛤蜊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蛤蜊选育及苗种繁育的亲贝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蛤蜊 形态性状 体质量性状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新型消毒剂在虹鳟幼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海斌 台炳志 +5 位作者 李言和 樊英 刁菁 李乐 胡发文 刘广斌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为研究2种新型消毒剂在虹鳟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这2种消毒剂对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对虹鳟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对养殖水质影响的试验。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这2种新型消毒剂对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 为研究2种新型消毒剂在虹鳟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这2种消毒剂对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对虹鳟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对养殖水质影响的试验。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这2种新型消毒剂对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raonicid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杀灭、抑制作用,其中消毒剂2(主要成分是有机季铵盐、碘和碘化物)的作用更明显。采用48 h半静水法分别分析这2种消毒剂对体质量为(8. 0±0. 3) g的虹鳟幼鱼产生的急性毒性效应,当消毒剂1(主要成分是有机季铵盐和有效碘)的质量浓度≤1. 65 mg/L、消毒剂2的质量浓度≤1. 28 mg/L时,对虹鳟幼鱼无毒性伤害作用。使用这2种消毒剂后,水体中总氮、挥发性酚、硫化物、总悬浮物等的含量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对养殖动物的健康及环境均未产生负担。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2种消毒剂进入环境后会对细菌菌群结构产生不同影响,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这2种新型消毒剂均可在虹鳟等水产动物养殖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消毒剂 急性毒性 抑菌效果 微生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沿海菲律宾蛤仔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邹琰 李莉 +5 位作者 张良 吕芳 辛美丽 张少春 邱兆星 刘洪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79,共4页
利用AFLP技术对山东沿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4个野生群体(乳山、无棣、牟平、即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6对引物组合对4个群体进行扩增,共得到356个位点,乳山群体、无棣群体、牟平群体和即墨群体的多态位点... 利用AFLP技术对山东沿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4个野生群体(乳山、无棣、牟平、即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6对引物组合对4个群体进行扩增,共得到356个位点,乳山群体、无棣群体、牟平群体和即墨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依次为74.40%、70.50%、72.80%、74.70%,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即墨群体多态性比例最高,无棣群体多态性比例最低。聚类分析表明,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263-0.0448,乳山群体和无棣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近(0.0263),两群体首先聚在一起,随后与牟平群体和即墨群体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地理群体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嫩–厚成期海带物质成分变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海一 王翔宇 朱安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38,共4页
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分别测定了脆嫩-厚成期(1~5月份)荣成地区养殖海带体内9种物质(蛋白、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碘、磷、钙、铁和锌)含量,系统分析了各物质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各成分与海水温度的关联性。分析表明,不同物... 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分别测定了脆嫩-厚成期(1~5月份)荣成地区养殖海带体内9种物质(蛋白、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碘、磷、钙、铁和锌)含量,系统分析了各物质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各成分与海水温度的关联性。分析表明,不同物质质量分数最高值出现时间不同,其中蛋白质和粗灰分质量分数最高值出现在1月份,脂肪、磷和锌出现在2月份,碘和铁出现在3月份,粗纤维和钙出现在5月份。同时,1~5月份各种物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也不相同,蛋白质、粗灰分、磷和锌的质量分数呈现下降趋势,粗纤维、钙的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而碘和铁的质量分数变化不稳定。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磷和锌含量变化与温度有显著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成 养殖海带 脆嫩-厚成期 成分分析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黍子和脆江蓠对重金属锌、镉富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吕芳 丁刚 +1 位作者 吴海一 李美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3,共6页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褐藻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和红藻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在不同质量浓度的锌和镉溶液里15 d,藻体的生长和体内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藻的生长速率与暴露溶液金属质量浓度呈负相关,藻体...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褐藻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和红藻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在不同质量浓度的锌和镉溶液里15 d,藻体的生长和体内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藻的生长速率与暴露溶液金属质量浓度呈负相关,藻体内积累金属离子的量和溶液的金属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藻体内金属离子的含量均在培养3 d后显著增加,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加。海黍子和脆江蓠对重金属Zn^(2+)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对Cd^(2+)的富集能力,在相同条件下,海黍子对重金属Zn^(2+),Cd^(2+)的积累量明显高于脆江蓠。以上研究结果对利用藻类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海洋水体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黍子(Sargassummuticum) 脆江蓠(Gracilariachouae) 重金属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鼠尾藻幼苗生长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海一 丁刚 +1 位作者 张绍春 詹冬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4-38,90,共6页
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并确定了鼠尾藻幼苗生长的最佳生态因子组合条件。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下鼠尾藻幼苗的特定生长率,结果发现,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分别为18℃、8 000lx和28时,其特定生长率最... 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并确定了鼠尾藻幼苗生长的最佳生态因子组合条件。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下鼠尾藻幼苗的特定生长率,结果发现,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分别为18℃、8 000lx和28时,其特定生长率最大。以单因子实验结果进行估算,确定了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的水平范围,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多因子实验方法进一步测定了鼠尾藻幼苗特定生长率。利用响应面法对中心组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验证实验,确定了鼠尾藻幼苗生长的最佳生态因子组合条件为温度17.74℃、光照强度7 449.27lx、盐度29.08,在该条件下鼠尾藻幼苗特定生长率为6.28%,高于单因子实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中测定的鼠尾藻幼苗特定生长率。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鼠尾藻幼苗生长的生态因子组合条件,可用于指导鼠尾藻幼苗早期培育,同时为鼠尾藻生态学、养殖学和鼠尾藻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 幼苗 特定生长率 响应面法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海水青鳉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凯凯 袁廷柱 +5 位作者 唐君玮 宋静静 刘洪军 迟雯丹 盖珊珊 于道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8-663,共6页
为了探究温度对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温度梯度(19℃、22℃、25℃、28℃、31℃和34℃),记录各孵化温度下胚胎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畸形率。结果显示,在19.8~33.8℃温度范围内,海水青鳉胚胎均能孵化,孵... 为了探究温度对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温度梯度(19℃、22℃、25℃、28℃、31℃和34℃),记录各孵化温度下胚胎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畸形率。结果显示,在19.8~33.8℃温度范围内,海水青鳉胚胎均能孵化,孵化时间与温度呈负相关;34℃时胚胎孵化历时最短,为8.5 d;28℃时胚胎孵化率最高;胚胎发育的适宜孵化温度为24.8~30.5℃,最适温度为28℃,高温和低温都会导致初孵仔鱼畸形率升高;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4.89℃,平均有效积温为3919.04℃·h。本研究为海水青鳉的人工繁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 温度 孵化率 孵化时间 畸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主要器官的组织学观察及其生理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静静 刘天红 +3 位作者 刘洪军 迟雯丹 刘凯凯 于道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6-796,共11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较系统地观察研究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主要器官的组织学特点。首次以组织学的形式表现出多毛类刚毛的细微结构——中空的短管状结构,以及腹腔内主要器官组织学特性、位置关系及其可能的生理功能。结... 采用组织学方法,较系统地观察研究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主要器官的组织学特点。首次以组织学的形式表现出多毛类刚毛的细微结构——中空的短管状结构,以及腹腔内主要器官组织学特性、位置关系及其可能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疣足拥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并着生刚毛;循环系统发达,由背腹大血管、环体节血管网和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一个发达的循环系统,这与其体节断裂存活、再生的进化机制相适应;肌肉组织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环肌、纵肌和斜肌,在三者协调配合下,疣足、各体节及整个虫体的运动功能得以完善;消化道由前向后的组织学变化,主要体现为肌肉类型的变化以及肠道褶皱的逐渐丰富,显示了形态与功能的高度适应性。本研究结果为更加系统掌握双齿围沙蚕的生物学特征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人工繁育、指示环境污染物情况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组织学特征 刚毛 疣足 腹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养殖水处理管理理念与策略的思考
9
作者 于道德 宋静静 +4 位作者 刘凯凯 叶海斌 王晓璐 王友红 刘洪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6-164,共9页
针对对虾养殖过程水处理的研究现状和瓶颈问题,文章综述了国际和国内重要的水处理管理理念与策略,主要包括:养殖用水“减法”管理理念、投入品“减法”管理理念、基于微生物的水处理策略和基于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水处理策略等。较全面地... 针对对虾养殖过程水处理的研究现状和瓶颈问题,文章综述了国际和国内重要的水处理管理理念与策略,主要包括:养殖用水“减法”管理理念、投入品“减法”管理理念、基于微生物的水处理策略和基于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水处理策略等。较全面地探讨了养殖节水、生态调水、精准投喂、补偿生长、生物饵料、生物过滤器、水动力等对于水处理的重要性。并建议建立基于对虾福利生物学的水处理评价体系,联合生物行为变化、生态生理指标、水体理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该综述期望为对虾产业和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水处理 补偿生长 福利生物学 管理理念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大泷六线鱼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毒性效应及氧化应激影响
10
作者 王晓龙 孙铭 +7 位作者 张建柏 刘栋 菅玉霞 王雪 高凤祥 朱怡静 郭文 胡发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645,共8页
为探讨镉暴露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神经、内分泌活动的毒性效应及氧化应激效应,测定了对照组(镉浓度:0)和不同镉浓度(0.2、2.5、10.0μg·L^(-1))暴露12 d和24 d时大泷六线鱼神经系统中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内分泌系... 为探讨镉暴露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神经、内分泌活动的毒性效应及氧化应激效应,测定了对照组(镉浓度:0)和不同镉浓度(0.2、2.5、10.0μg·L^(-1))暴露12 d和24 d时大泷六线鱼神经系统中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内分泌系统中血清皮质醇(Cor)含量,同时检测了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1)镉暴露对大泷六线鱼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镉暴露12 d和24 d时各处理组AchE活性和Cor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镉暴露可以提高大泷六线鱼血清SOD、CAT和GST活性以及MDA含量,但作用的时间不完全一致:GST活性镉暴露12 d时各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后各处理组GST活性逐渐下降,至24 d时0.2与10.0μg·L^(-1)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暴露24 d时各处理组S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急性镉暴露可以对大泷六线鱼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毒害作用并引起其氧化应激反应,GST酶抗氧化功能在镉暴露24 d后下降,造成MDA的积累,镉暴露对大泷六线鱼的毒性作用没有明显的浓度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大泷六线鱼镉风险评价提供依据,并为开展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与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ACHE 皮质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6个地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11
作者 荆圆圆 陈群 +6 位作者 刘天红 孙铭 刘广斌 胡发文 吴海一 张天文 胡凡光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621,共8页
为探明不同地理群体文蛤形态差异和地理分化特点,测量山东东营、莱州、日照,江苏如东和浙江普陀、乐清6个地理群体壳长、壳高、壳宽、韧带长、遁面长、遁面宽、小月面长、前端到腹缘距离和后端到腹缘距离9个形态性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 为探明不同地理群体文蛤形态差异和地理分化特点,测量山东东营、莱州、日照,江苏如东和浙江普陀、乐清6个地理群体壳长、壳高、壳宽、韧带长、遁面长、遁面宽、小月面长、前端到腹缘距离和后端到腹缘距离9个形态性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普陀群体壳型隆起程度和贝壳厚度均最大,日照群体壳型隆起程度和贝壳厚度均最小;6个群体间最大差异系数为0.320~1.261,均小于1.28,未达到亚种水平;共提取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5.69%,主成分2为18.84%,主成分3为15.57%,主成分4为11.62%,累计贡献率达71.7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文蛤群体聚为两类,东营群体和莱州群体形态差异较小,聚为一类,如东群体、乐清群体、普陀群体和日照群体聚为一类;通过判别分析,共建立5个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70.0%~100%,综合判别率为82.8%。试验结果可为文蛤地理群体识别、文蛤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群体文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荆圆圆 郭少菁 +4 位作者 孙铭 张天文 刘广斌 卢立功 胡凡光 《水产科学》 2025年第5期757-766,共10页
2021年3—4月,测量了山东河口、莱州、东港,江苏如东和浙江普陀、乐清文蛤的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楯面长、楯面宽)与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采用通径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群体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 2021年3—4月,测量了山东河口、莱州、东港,江苏如东和浙江普陀、乐清文蛤的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楯面长、楯面宽)与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采用通径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群体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群体活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16.64%~45.90%);不同群体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壳高对河口、莱州和如东群体活体质量影响最大(0.971、0.946、0.966),壳宽对东港和普陀群体活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987和0.961),乐清群体楯面长对活体质量影响最大(0.931)。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决定系数与通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影响不同群体文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有所差异;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各群体文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试验查明了不同地理群体文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效果,为其苗种繁育中亲本的选择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形态性状 活体质量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泷六线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于超勇 官曙光 +5 位作者 于道德 赵文溪 宋静静 盖珊珊 张伟 刘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5,共9页
为揭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规律,以确定骨骼发育时序与骨化时间关键节点,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方法对大泷六线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骨骼发... 为揭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规律,以确定骨骼发育时序与骨化时间关键节点,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方法对大泷六线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骨骼发育始于胚胎时期,初孵仔鱼已具备脊索、髓弓、脉弓等骨骼元件;髓棘、脉棘在19日龄时全部形成,脊柱椎体于28日龄时开始由头端向尾端骨化,至50日龄时脊柱椎体全部完成骨骼元件骨化;大泷六线鱼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时序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其中胸鳍、尾鳍的发育明显早于其他附肢骨骼;胸鳍的乌喙骨-肩胛软骨形成于孵化前,20日龄时胸鳍支鳍软骨全部形成,胸鳍条出现,27日龄时匙骨最先开始骨化;尾鳍发育以6日龄时仔鱼尾下骨的发育为起点,20日龄时尾鳍发育成型,5枚尾下骨发生融合,分为上、下两叶,尾鳍条中间微凹,35日龄时尾骨复合物开始骨化;背鳍和臀鳍分别出现在14和15日龄,第二背鳍较第一背鳍首先出现,臀鳍支鳍骨由中间向头尾两端出现,40日龄时,背鳍、臀鳍开始由前向后骨化;腹鳍于16日龄时开始发育,并于31日龄时开始骨化;至60日龄时,大泷六线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基本完成硬骨化。研究表明,大泷六线鱼骨骼发育过程历时较长,其脊柱及附肢骨骼早期发育与其巡游运动模式向机动运动模式的转变、摄食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尾下骨的高度联合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大泷六线鱼处于较高的进化分类地位,本研究结果可为大泷六线鱼早期骨骼功能发育研究及其系统进化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仔稚鱼 脊柱 附肢骨骼 早期发育 软骨-硬骨双染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蚶4个群体形态差异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童 邹琰 +4 位作者 王英俊 吴莹莹 麻丹萍 宋爱环 刘洪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6-681,共6页
以韩国釜山、中国荣成、即墨、长岛4个地理群体魁蚶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壳长、壳高、壳宽、楯面长、楯面宽、前端到腹缘、后端到腹缘、小月面长、韧带长、放射肋宽和体质量等11个形态性状,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4个群体间的形态差... 以韩国釜山、中国荣成、即墨、长岛4个地理群体魁蚶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壳长、壳高、壳宽、楯面长、楯面宽、前端到腹缘、后端到腹缘、小月面长、韧带长、放射肋宽和体质量等11个形态性状,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4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进行了主成分、聚类和判别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构建的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7.989%、20.742%和13.612%,累积贡献率为62.34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魁蚶群体聚为两支,韩国釜山群体与3个中国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建立了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并进行了判别分析,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0.0%、96.7%、86.9%和87.7%。中国荣成、即墨、长岛魁蚶群体间的形态变异差异较小,与韩国釜山群体的形态变异差异较大。本研究结果可为魁蚶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及种质创制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营养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樊英 王晓璐 +7 位作者 刘洪军 王友红 李乐 盖春蕾 许拉 叶海斌 穆川川 马星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营养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投喂仅用蛋白液包裹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含活菌量达108 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营养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投喂仅用蛋白液包裹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含活菌量达108 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28 d。于试验第7,14,21和28天取样,测定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苹果酸脱氢酶(MDH)、脂肪酶(LPS)、已糖激酶(HK)、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试验结束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2个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肌肉中粗蛋白质、肌糖原含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显著提高(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血清中TP、TC及TG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凝结芽孢杆菌组GS活性在试验第14天显著高于其他2个组(P<0.05);2个试验组HK活性在第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MDH活性在第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试验组LPS活性在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凝结芽孢杆菌组T-AOC活性在试验第7天最高(55.21 U/mL),地衣芽孢杆菌组在第14天最高(45.08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试验组CAT活性在第21天最高,SOD活性在第7天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GSH-PX活性在第28天最高(957.30 U/mL),地衣芽孢杆菌组在第21天最高(932.25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NOS活性和NO含量均在第14天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NO含量在第28天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均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增强其营养物质代谢水平,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凡纳滨对虾 营养代谢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环境对3种规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与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斌 胡炜 +4 位作者 李成林 韩莎 董晓亮 王波 姜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探明低盐环境中刺参幼参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力变化,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低盐(16、18、20、22、24)环境中3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28.37±3.21)g、(7.52±1.25)g、(2.03±0.68)g的刺参幼参生长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 为探明低盐环境中刺参幼参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力变化,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低盐(16、18、20、22、24)环境中3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28.37±3.21)g、(7.52±1.25)g、(2.03±0.68)g的刺参幼参生长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显示,3种规格刺参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盐度16时,特定生长率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刺参身体不能正常自然伸展,多数个体匍匐在水槽底部,几乎不摄食;盐度31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在盐度16-24范围内,刺参消化道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盐度24时,蛋白酶活性均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小规格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在盐度20、22时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20、22、24实验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中规格刺参淀粉酶活性在盐度22升至24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大规格刺参肠道脂肪酶活性在盐度20升至22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小规格刺参在盐度升至24时脂肪酶活性出现显著增高(P<0.05);当盐度高于24时3种消化酶活性随盐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低盐 生长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紫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ta)稚参存活、生长和着色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斌 胡炜 +1 位作者 李成林 韩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0-706,共7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紫刺参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6个温度条件下(14oC,18oC,22oC,26oC,30oC,34oC)和5个盐度条件下(23,27,31,35,39)紫刺参稚参和对照组普通刺参稚参的存活、生长及体色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温22oC实验组紫刺参在不同...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紫刺参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6个温度条件下(14oC,18oC,22oC,26oC,30oC,34oC)和5个盐度条件下(23,27,31,35,39)紫刺参稚参和对照组普通刺参稚参的存活、生长及体色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温22oC实验组紫刺参在不同水温实验中的成活率最高,为87.0%,水温18oC和34oC时的紫刺参成活率高于普通刺参;水温高于22oC实验组的紫刺参体长增长显著高于普通刺参,以水温为14oC实验组的紫刺参SGR最低,为4.63%/d。盐度31实验组紫刺参在不同盐度实验中的成活率最高,为86.3%;紫刺参与普通刺参SGR随盐度的升高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盐度39实验组中,紫刺参SGR为5.47%/d,显著高于普通刺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刺参开始着色到变色完成的时间为7—23d,当水温为22oC、盐度为31时,紫刺参在32—48日龄完成变色,随着盐度或水温的改变,变色时间逐渐从16d延长至22d。紫刺参相比普通刺参有更广的适温范围和耐高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温度 盐度 生长 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芳 丁刚 +2 位作者 王翔宇 房慧 吴海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6-342,共7页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是近海环境有机污染物之一,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且能在生物体内富集和放大,对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严重威胁。本文以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比生长速率、叶绿素a含...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是近海环境有机污染物之一,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且能在生物体内富集和放大,对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严重威胁。本文以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比生长速率、叶绿素a含量、光合和呼吸速率、光合基因rbcL转录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等指标,研究了鼠尾藻对不同浓度DMP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DMP(0.lmg/L)短时间内(≤15d)能促进鼠尾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并使藻体的光合作用增强,诱导光合基因rbcL的表达,而在高浓度DMP(≥0.3mg/L)的作用下,鼠尾藻的生长速率、光合和呼吸速率、rbcL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且DMP浓度越高,降幅越大。以上研究结果对了解DMP对鼠尾藻胁迫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为保护海洋经济藻类的养殖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叶绿素a 光合放氧速率 呼吸速率 RB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泷六线鱼仔稚鱼头部骨骼发育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伟 刘莹 +4 位作者 官曙光 于超勇 赵文溪 宋爱环 李绍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8-905,共8页
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方法,对大泷六线鱼仔稚鱼头部骨骼的发育过程进行详细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头部已存在迈克尔氏软骨、腭方骨、舌棒骨和第一基舌软骨等骨骼元件;当仔鱼4 DPH时,第二基鳃软骨出现在第一基鳃软骨后... 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方法,对大泷六线鱼仔稚鱼头部骨骼的发育过程进行详细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头部已存在迈克尔氏软骨、腭方骨、舌棒骨和第一基舌软骨等骨骼元件;当仔鱼4 DPH时,第二基鳃软骨出现在第一基鳃软骨后端,缘带向后延伸,且软骨桥出现,将头盖骨分为前卤和后卤;9 DPH时,3对鳃下骨,第五对角腮骨可见;13 DPH时,迈克尔氏软骨背中部突,4对鳃上骨、鼻骨、中筛板和侧筛板相继出现;16—21 DPH时,基舌骨出现在第一基鳃软骨前方;23 DPH时,齿骨开始骨化;26 DPH时,前颌骨和上颌骨开始骨化;至35 DPH时,前颌骨和上颌骨完成骨化;50 DPH时,副蝶骨、前鳃盖骨、缘带、后翼骨、鼻骨和续骨完成骨化;60 DPH时,大泷六线鱼头部骨骼,除舌棒骨外,基本骨化完成。研究摸清了大泷六线鱼仔稚鱼头部骨骼不同骨元件的发育时序,阐释了头部骨骼的发育规律及其特殊性,为大泷六线鱼早期骨骼功能发育研究及头部骨骼畸形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头部骨骼 发育特征 软骨-硬骨双染色方法 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深井水及水温对半滑舌鳎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伟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5期1-2,共2页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俗称牛舌头、鳎目、鳎米、隶属于鲽形目,舌鳎科,舌鳎亚科,舌鳎属,三线舌鳎亚属,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我国近海海区,尤以渤海、黄海为多,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俗称牛舌头、鳎目、鳎米、隶属于鲽形目,舌鳎科,舌鳎亚科,舌鳎属,三线舌鳎亚属,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我国近海海区,尤以渤海、黄海为多,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半滑舌鳎冬季可在4℃水温下安然越冬,夏季可以承受32℃的水温,适宜生长水温为16~28℃,且生长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增长,最适盐范围14~33。半滑舌鳎具有海产鱼类在营养上显著的优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