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兖州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武军华 马丰刚 +3 位作者 徐炜 蒋明洋 白洪立 张娟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6期193-194,共2页
为适应现代农业高产高效的发展方向,以小麦"双宽"种植技术和玉米机械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集成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栽培管理措施,组装集成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对栽... 为适应现代农业高产高效的发展方向,以小麦"双宽"种植技术和玉米机械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集成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栽培管理措施,组装集成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对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双宽”种植 单粒精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炜 马丰刚 +5 位作者 康建萍 王西芝 白洪立 蒋明洋 张娟 苏丙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5期57-61,共5页
为进一步筛选适宜鲁西南生态气候条件下生长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充分发挥品种增产潜力,连续3年开展了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从生育期、分蘖动态以及产量结构方面探讨分析,筛选出鲁原502、济麦22和山农20等适宜本区种植的小麦超高产品种。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 群体动态 产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直播条件下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3
作者 张娟 王立静 +5 位作者 白洪立 王西芝 曹娟 郭庆峰 苏丙华 徐炜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7期55-58,共4页
选用6个玉米品种,以郑单958为对照,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结构方面综合评价这几个品种在鲁西南地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登海605产量最高,生育期较长,乳线下降慢,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属晚熟品种,可适当延迟收获时间或作为... 选用6个玉米品种,以郑单958为对照,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结构方面综合评价这几个品种在鲁西南地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登海605产量最高,生育期较长,乳线下降慢,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属晚熟品种,可适当延迟收获时间或作为青贮玉米收获;先玉688产量居第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对照差别不大,可采用摘穗剥皮方式进行收获;迪卡517和登海618籽粒产量和郑单958产量无显著差异,收获时乳线下降比例比对照大,籽粒含水量比对照低,可作为籽粒直收品种种植;浚单20和先玉335产量比对照低,倒伏率、倒折率和空秆率均较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农艺性状 抗病性 产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玉米新品种的筛选研究
4
作者 王立静 武军华 +5 位作者 李洪梅 张娟 王西芝 白洪立 徐鹏 谷项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5期61-63,共3页
选用10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以郑单958为对照,重点研究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在鲁西南地区种植。结果表明:迪卡517、迪卡667和鲁单818三个品种较对照增产显著,且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优良,适宜在鲁西南地区... 选用10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以郑单958为对照,重点研究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在鲁西南地区种植。结果表明:迪卡517、迪卡667和鲁单818三个品种较对照增产显著,且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优良,适宜在鲁西南地区示范种植。其他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生育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高产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史辛凯 于振文 +2 位作者 赵俊晔 石玉 王西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3-721,共9页
为明确山东省高产麦区高产节肥高效的施氮量,以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和烟农1212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测墒补灌条件下,设置0(N0)、180(N1)、210(N2)、240 kg·hm^(-2)(N3)四个施氮量水平,研究施氮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和... 为明确山东省高产麦区高产节肥高效的施氮量,以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和烟农1212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测墒补灌条件下,设置0(N0)、180(N1)、210(N2)、240 kg·hm^(-2)(N3)四个施氮量水平,研究施氮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旗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效率和气孔导度,增加拔节期至成熟期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180~240 kg·hm^(-2)时,济麦22增产10.1%~28.2%,烟农1212增产27.1%~42.8%。在同一施氮处理下,开花期至成熟期,烟农1212的干物质积累量比济麦22高12.77%~19.92%;花后14~28 d,烟农1212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比济麦22高8.61%~24.11%;灌浆期间,烟农1212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比济麦22高6.10%~11.68%,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比济麦22高12.63%~22.00%,籽粒产量增加12.73%~19.46%。说明适量施氮有利于灌浆中后期小麦旗叶保持较高的光合性能,促进花后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向籽粒的分配,发挥品种的高产潜力。当施氮量为210 kg·hm^(-2)时,济麦22和烟农1212的籽粒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是该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光合特性 干物质 品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释肥种类和施用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西芝 张娟 +4 位作者 李洪梅 武军华 王立静 白洪立 苏丙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7期63-66,共4页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控释肥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肥料不同运筹方式相比,控释肥施用量750 kg/hm^2的处理和控释肥施用量600 kg/hm^2的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控释肥施用量600 kg/hm^2+大...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控释肥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肥料不同运筹方式相比,控释肥施用量750 kg/hm^2的处理和控释肥施用量600 kg/hm^2的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控释肥施用量600 kg/hm^2+大口期追施尿素150 kg/hm^2的处理。同一用量不同控释肥处理相比,控释肥A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高于相同数量的控释肥B处理。综合衡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控释肥A、施用量600 kg/hm^2为较合理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控释肥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育特性、灌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洪梅 张娟 +4 位作者 王西芝 白洪立 蒋明洋 徐鹏 马丰刚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2期57-60,共4页
选用郑单958为供试材料,在6月3-19日,每隔4 d设置1个播期处理,共设置了5个播种时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出苗至开花期生育进程加快,灌浆前期(开花至乳线下降50%)... 选用郑单958为供试材料,在6月3-19日,每隔4 d设置1个播期处理,共设置了5个播种时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出苗至开花期生育进程加快,灌浆前期(开花至乳线下降50%)差别不显著,灌浆后期(乳线下降50%-100%)显著缩短,全生育天数由最长的122 d依次缩短到111 d。郑单958在兖州区夏直播生育期长达117 d左右,6月7-15日播种到9月30日收获,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仍大于30%,而受上下茬小麦成熟与播种时间的限制,玉米夏直播时间不可能提前到6月7日前、收获时间不可能延后到9月30日后,因此郑单958在本区不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筛选夏直播生育期在100 d左右、后期脱水快、9月底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于30%的新品种,是满足当前生产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播期 灌浆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济麦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明洋 武军华 +3 位作者 徐炜 马丰刚 白洪立 张娟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5期45-49,共5页
为确定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方式,于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在连续3年小麦公顷产量10 000 kg以上的地块上,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研究了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处理,设置... 为确定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方式,于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在连续3年小麦公顷产量10 000 kg以上的地块上,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研究了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处理,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每公顷施纯氮210、270和330 kg,分别用N210、N270和N330表示;副区为氮肥底追比例处理,设置3个处理:7∶3、5∶5和3∶7,分别用N1、N2和N3表示。以全生育期不施氮(N0)为对照,于小麦拔节期进行追肥。结果如下:同一施氮量下,随氮肥追施比例增加,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N2处理支、直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高于N1处理,与N3无显著差异;同一底追比例下,N270处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N210和N330处理,支、直比显著低于N210,与N330无显著差异。N270处理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高于N210处理,在此基础上增加施氮量,蛋白质含量提高,籽粒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无显著提高。在每公顷施氮量为210 kg条件下,N2和N3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处理;在每公顷施氮量270和330 kg条件下,N2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品质,在超高产水平下,以每公顷施氮量270 kg、底追比例为5∶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基追比例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1
9
作者 商涛 孟庆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5期192-193,共2页
总结8年小麦超高产栽培实践经验,从品种条件、土壤条件、播种技术、全生育期管理到成熟收获各个环节,全面阐述了小麦单产10 500 kg/hm2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