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的同学请举手——关于教学细节的追问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则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4-25,共2页
一 一节文言文复习课,复习的重点当然是放在了文言知识的落实上,教师把重要的知识点转化成释词、译句和默写,用大屏幕显示出来,然后对学生说:“会的同学请举手!”经过短暂的思考,开始有同学举手。提问,回答,点评;提问,回答... 一 一节文言文复习课,复习的重点当然是放在了文言知识的落实上,教师把重要的知识点转化成释词、译句和默写,用大屏幕显示出来,然后对学生说:“会的同学请举手!”经过短暂的思考,开始有同学举手。提问,回答,点评;提问,回答,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细节 同学 追问 大屏幕显示 文言知识 复习课 文言文 知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则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教学创意】 1.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抓住“伟大”一词展开教学,以此为纵线贯穿全课.使课堂结构紧凑,板块清晰;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层层剥笋,循序渐进。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 教学创意 课堂结构 循序渐进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嘴杨巴》教学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则光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期51-52,共2页
[创意说明] 1.标题中“好嘴”的“好”字,是文章的文眼,文中叙述、描写皆为“好”字而设,故教学活动围绕“好”字展开。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好”字 创意说明 教学活动 标题 文眼 文章 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曲悠远的人情之歌——知人论世读《风筝》
4
作者 朱则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0-52,共3页
名篇佳作,往往给人以多元的思考和启迪,鲁迅先生的《风筝》亦是如此,既有深沉的思想力量.也有美好的人间情感。可是一旦进入教科书,进入课堂.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具体的学生,我们的解读必有所选择,不应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笔... 名篇佳作,往往给人以多元的思考和启迪,鲁迅先生的《风筝》亦是如此,既有深沉的思想力量.也有美好的人间情感。可是一旦进入教科书,进入课堂.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具体的学生,我们的解读必有所选择,不应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笔者认为,作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亲情”单元的首篇。我们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筝》 知人论世 人情 “亲情” 教科书 七年级 人教版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教学设计
5
作者 朱则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9,共3页
【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深度感受木兰的女英雄形象。从诗歌创作倾向看,木兰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并非天生顽强的女人,然后才是英雄,这是木兰是此英雄而非彼英雄的特... 【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深度感受木兰的女英雄形象。从诗歌创作倾向看,木兰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并非天生顽强的女人,然后才是英雄,这是木兰是此英雄而非彼英雄的特质,是《木兰诗》是此文本而非彼文本的特质。抓住了这个“女”字,也就抓住了文本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教学设计 女英雄形象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品味语言 创作倾向 “女”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别开生面的语文活动
6
作者 朱则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2,共2页
活动是教学的本质。好的活动设计不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最佳的平台.而且有时也成为课堂对话的话题,成为语文教学内容本身。本课的活动设计.
关键词 语文活动 语文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课堂对话 语文学习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7
作者 朱则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3,共2页
这是一次典型的思路教学的成功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理清文章的思路,就是理清作者的“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 这是一次典型的思路教学的成功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理清文章的思路,就是理清作者的“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成功实践 思路教学 叶圣陶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木兰诗》看木兰的女性气息
8
作者 朱则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2,共2页
《木兰诗》中,除了一处写到备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处写到征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处吟唱者的赞词外,其余的文字都围绕“... 《木兰诗》中,除了一处写到备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处写到征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处吟唱者的赞词外,其余的文字都围绕“木兰是女郎”展开,着意渲染了木兰的女性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