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伴乙二胺四乙酸盐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成军 浦艳华 虞华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8-318,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依地酸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冯光坤 牛建花 +1 位作者 朱海英 马英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2011年1—11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因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据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以小...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2011年1—11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因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据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以小动脉闭塞为最常见,两组小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青年组脑梗死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和不良生活方式,而老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中青年组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心脏疾病、吸烟及不良生活方式所占比例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在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脑梗死的预防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青年人 中年人 老年人 病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宏丽 张兆明 +1 位作者 崔海青 闵令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45-746,共2页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花碱(NVB)和顺铂(DDP)联合方案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NVB联合DDP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0例。化疗剂量:NVB25mg/m2,第1、8d;DDP80mg/m2,分3d给药(第3~5d)...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花碱(NVB)和顺铂(DDP)联合方案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NVB联合DDP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0例。化疗剂量:NVB25mg/m2,第1、8d;DDP80mg/m2,分3d给药(第3~5d)同时水化,21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共完成156个周期,中位数4个周期。完全缓解(CR)4例(10.0%),部分缓解(PR)17例(42.5%),稳定(SD)14例(35.0%),进展(PD)5例(12.5%),总有效率(CR+PR)52.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6.5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Ⅲ~Ⅳ度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12.5%、32.5%及5.0%。结论NVB联合DDP对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是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长春花碱 顺铂 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 晚期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红梅 李义召 +1 位作者 袁海鹰 刘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与脑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沙土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7只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与脑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沙土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7只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观察缺血7min再灌注24h后沙土鼠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以及一氧化氮合酶与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沙土鼠脑缺血7min再灌注24h后海马CA1区缺血性损害明显,脑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阿司匹林治疗组沙土鼠的病理损害较轻,一氧化氮合酶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一氧化氮合酶与一氧化氮水平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阿司匹林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鼠科 动物模型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及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海英 肖淑萍 孙红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257-22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活性与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脑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5例VaD患者(VaD组)及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20例(对照组)。对所有...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活性与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脑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5例VaD患者(VaD组)及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20例(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检测血BuChE含量,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积木试验(BDT)检测认知及执行功能,采用年龄相关白质改变的评分方法(ARWMCrs)评价脑白质病变程度,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VaD患者血BuChE含量高于对照组〔(7 429±853)U/L比(5 283±96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16.46±3.52)分比(26.35±3.74)分〕、CDT〔(1.53±0.84)分比(3.65±0.52)分〕、BDT〔(14.88±7.29)分比(38.47±7.31)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全脑〔(11.38±3.63)分比(4.54±2.21)分〕及额区〔(2.59±0.68)分比(1.07±0.53)分〕ARWMC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患者血BuChE含量与MMSE及CDT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5、-0.463,P<0.05),与额叶ARWMCrs呈正相关(r=0.428,P<0.05)。结论VaD患者血BuChE含量增高,与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脑白质病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丁酰胆碱酯酶 执行功能 认知功能 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管病变与非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成军 贾如意 +3 位作者 高成志 马圣庭 虞华鹏 王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病变对非心肌梗死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ease,CHD)多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明确冠心病43例(冠心病组),正常17例(正常组),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依据修正的...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病变对非心肌梗死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ease,CHD)多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明确冠心病43例(冠心病组),正常17例(正常组),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依据修正的Genisini评分法进行评分。利用超声检测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斑块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评分的冠心病组患者与正常组3组外周动脉IMT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外周动脉IMT与冠脉积分的对数值间(修正Geni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3)外周动脉IMT、斑块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对冠状动脉多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以作为观察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重要指标。联合评价颈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可为预测冠心病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超声检查 冠状动脉 内膜中膜厚度(IM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不同时段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驰骋 刘爱华 +2 位作者 李朝晖 樊艳霞 刘爱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4期2027-2028,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方法选取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4例,仔细询问发病时间,分为2~7 h、8~15 h,16~24 h 3组.与40例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相对照...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方法选取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4例,仔细询问发病时间,分为2~7 h、8~15 h,16~24 h 3组.与40例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相对照.结果不同发病时间组患者血清NSE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者(P<0.01),发病16~24 h时的患者血清NSE水平最高,与其他各时间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NSE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16~24 h的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误诊为脑梗死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海玲 刘爱军 刘立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误诊 脑梗死 门冬氨酸钾镁 甘露醇 低钾性肌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研究
9
作者 高宏丽 张兆明 +1 位作者 崔海青 张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评价草酸铂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8例草酸铂联合希罗达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XELOX组)与同时期收治的40例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OLF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XELOX组4... 目的评价草酸铂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8例草酸铂联合希罗达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XELOX组)与同时期收治的40例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OLF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XELOX组4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总分缓解(PR)21例,稳定(SD)18例,进展(PD)9例;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7.9个月。OLF组40例患者中CR0例,PR16例,SD14例,PD10例;中位TTP7.0个月。两组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腹泻、口腔炎、周围神经异常的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XELOX组较突出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与OL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草酸铂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给药方便,疗效确切,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草酸铂 希罗达 5-氟尿嘧啶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