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东省两次暴雪天气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54
1
作者
杨晓霞
吴炜
+3 位作者
万明波
孙长征
王文青
刁秀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8-876,共9页
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地基GPS/MET遥感大气水汽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采用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09年11月11 12日和2010年2月28日两...
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地基GPS/MET遥感大气水汽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采用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09年11月11 12日和2010年2月28日两次暴雪天气的水汽、热力、动力条件和中尺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暴雪都是受高空槽影响产生的,700hPa附近有较强的偏南气流向暴雪区输送暖湿空气,整层大气高湿近于饱和,中低层有逆温,整层温度≤0 C;暴雪产生在700~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前部、850 hPa东北风与东南风辐合的区域,近地面层都为东北风。(2)不同点是,前次暴雪过程中低层先有冷空气影响,然后中高层暖湿气流北上,中低层能量低,以稳定性降雪为主,持续时间长;后次暴雪过程中,先是中低层暖湿气流北上,而后强冷空气从低层锲入,低层形成低涡,地面形成气旋,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对流发展,降雪强度大,持续时间短。(3)暴雪期间GPS/MET水汽监测的可降水量在20 mm左右,对降雪量有一定的指示性。加密自动站观测中温度0C线是雨、雪的分界线,有助于判别降水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GPS/MET水汽监测
地面温度加密观测
形成条件
诊断和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春季暴雨不稳定条件和对流触发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张春喜
朱佩君
+4 位作者
郑永光
卓鸿
邵明轩
谭晓光
余小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6-753,共8页
2003年4月中旬发生在山东一带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了一次罕见的春季大暴雨。在不稳定的大尺度环境中,触发条件决定了对流系统在何时、何地发生。触发条件通常位于近地面层中,水平尺度也很小,常规资料无法揭示出来。为此,采用数值模拟...
2003年4月中旬发生在山东一带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了一次罕见的春季大暴雨。在不稳定的大尺度环境中,触发条件决定了对流系统在何时、何地发生。触发条件通常位于近地面层中,水平尺度也很小,常规资料无法揭示出来。为此,采用数值模拟和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并结合客观分析对它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MCS(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两次发展造成的。第1次是比较典型的华北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过程,它是由地形强迫抬升触发了初始对流。第2次初始对流是由午后的边界层辐合线触发的,从华北平原南下的浅薄冷空气也起了重要作用。另外,最大对流有效位能(MCAPE)对初始对流的发生位置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对流有效位能
边界层幅合线
M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东省两次暴雪天气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54
1
作者
杨晓霞
吴炜
万明波
孙长征
王文青
刁秀广
机构
山东省
气象台
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台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8-876,共9页
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GSF10805)
山东省气象局重点项目(2010sdqxz10)
山东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方法研究(2010sdqx04)共同资助
文摘
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地基GPS/MET遥感大气水汽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采用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09年11月11 12日和2010年2月28日两次暴雪天气的水汽、热力、动力条件和中尺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暴雪都是受高空槽影响产生的,700hPa附近有较强的偏南气流向暴雪区输送暖湿空气,整层大气高湿近于饱和,中低层有逆温,整层温度≤0 C;暴雪产生在700~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前部、850 hPa东北风与东南风辐合的区域,近地面层都为东北风。(2)不同点是,前次暴雪过程中低层先有冷空气影响,然后中高层暖湿气流北上,中低层能量低,以稳定性降雪为主,持续时间长;后次暴雪过程中,先是中低层暖湿气流北上,而后强冷空气从低层锲入,低层形成低涡,地面形成气旋,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对流发展,降雪强度大,持续时间短。(3)暴雪期间GPS/MET水汽监测的可降水量在20 mm左右,对降雪量有一定的指示性。加密自动站观测中温度0C线是雨、雪的分界线,有助于判别降水的形态。
关键词
暴雪
GPS/MET水汽监测
地面温度加密观测
形成条件
诊断和对比分析
Keywords
snowstorms, ground-based GPS/MET water vapor observation, densified AWS temperature,formation condition, diagno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分类号
P458.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春季暴雨不稳定条件和对流触发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张春喜
朱佩君
郑永光
卓鸿
邵明轩
谭晓光
余小鼎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台
中国
气象
局北京城市
气象
研究所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6-75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3036
40305004)
+1 种基金
北京市科委(H020620190091)
科技部北京奥运资助项目
文摘
2003年4月中旬发生在山东一带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了一次罕见的春季大暴雨。在不稳定的大尺度环境中,触发条件决定了对流系统在何时、何地发生。触发条件通常位于近地面层中,水平尺度也很小,常规资料无法揭示出来。为此,采用数值模拟和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并结合客观分析对它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MCS(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两次发展造成的。第1次是比较典型的华北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过程,它是由地形强迫抬升触发了初始对流。第2次初始对流是由午后的边界层辐合线触发的,从华北平原南下的浅薄冷空气也起了重要作用。另外,最大对流有效位能(MCAPE)对初始对流的发生位置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对流有效位能
边界层幅合线
MCC
Keywords
heavy rainfall
numerical simulation
diagnostic analysis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boundary convergence line
MCC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东省两次暴雪天气的对比分析
杨晓霞
吴炜
万明波
孙长征
王文青
刁秀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次春季暴雨不稳定条件和对流触发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春喜
朱佩君
郑永光
卓鸿
邵明轩
谭晓光
余小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