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位及肺容量对肺下垂部小磨玻璃结节在CT影像学征象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曹立芝 杨丰才 +1 位作者 张常青 贾守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8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探讨CT扫描体位及不同肺容量对双肺下垂区域小GGO的影像学征象的影响及价值。方法收集位于双肺下垂区域直径小于10mm肺内磨玻璃结节28例,分别于仰卧位吸气相、仰卧位呼气相、俯卧位吸气相、俯卧位呼气相测得病灶的直径、密度、实变... 目的探讨CT扫描体位及不同肺容量对双肺下垂区域小GGO的影像学征象的影响及价值。方法收集位于双肺下垂区域直径小于10mm肺内磨玻璃结节28例,分别于仰卧位吸气相、仰卧位呼气相、俯卧位吸气相、俯卧位呼气相测得病灶的直径、密度、实变率及典型影像学征象,采用SPSS 19.0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结果直径:仰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仰卧位呼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俯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呼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CT值:卧位吸气组与仰卧位呼气组间、仰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间、仰卧位呼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间、仰呼组与俯卧位呼气组间、俯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呼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仰卧位呼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实变率:仰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仰卧位呼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俯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呼气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间影像学征象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0.05)。结论加扫俯卧位吸气组、俯卧位呼气组,对于提高双肺下垂区小GGO良恶性评估、测量准确性存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 双肺下垂区域 体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CT和MRI鉴别诊断 被引量:16
2
作者 亓燕 郭静 +1 位作者 周秀会 范小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8期1433-1436,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不典型肝脓肿(AHA)的CT和MR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ICC患者及35例AHA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临床治愈为金标准,评价CT和MRI影像特征。结果两组CT征象对比,...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不典型肝脓肿(AHA)的CT和MR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ICC患者及35例AHA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临床治愈为金标准,评价CT和MRI影像特征。结果两组CT征象对比,除异常灌注无差异外,病灶形态、边缘强化环形态、病灶积气、肝包膜凹陷征、分隔状强化、靶征、肝内胆管扩张、向心性延迟强化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I征象对比,向中央填充强化、平衡期均匀强化、门静脉期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强化表现、动脉期环状强化特征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均对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不典型肝脓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狄群 李春玲 +1 位作者 孟现丽 杨金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8例WD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病变位于神经系统和肝脏,患者均行3.0T MRI检查。结果28例WD患者中脑部MRI发现异常信号16例,评分为(8.12±4.92)分,改良Young量表评分(...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8例WD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病变位于神经系统和肝脏,患者均行3.0T MRI检查。结果28例WD患者中脑部MRI发现异常信号16例,评分为(8.12±4.92)分,改良Young量表评分(19.27±6.13)分,相关系数为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2例为肝脏病变,其中8例患者肝脏T 1WI呈多发高信号小结节,T 2WI及T 2WI脂肪抑制序列则表现为多发低信号结节,1例多发结节表现周围更高信号的间隔包围,呈相对“蜂窝状”的特征,MRI增强扫描结节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结论通过对高场强MRI脑型、肝型WD的信号特点分析,有助于临床早期准确的诊断,为WD的随访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