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llier病合并Maffucci综合征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杰忠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380-1380,共1页
关键词 软组织 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 Oilier病 MAFFUCCI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对恶性肿瘤病人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爱华 宋德泉 +1 位作者 王承坡 赵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14-515,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对恶性肿瘤病人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ASAⅠ~Ⅱ级的恶性肿瘤病人经麻醉诱导插管后以阿曲库铵和异氟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儿茶酚胺(CA)... 目的探讨全麻对恶性肿瘤病人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ASAⅠ~Ⅱ级的恶性肿瘤病人经麻醉诱导插管后以阿曲库铵和异氟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儿茶酚胺(CA)、血清中皮质醇、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浓度。结果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在手术结束前、术后第1天都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NE浓度在术后第3天仍未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皮质醇在麻醉诱导后降低,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L-2在手术结束前明显降低,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第1天回升到术前水平。sIL-2R在麻醉诱导后及手术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恶性肿瘤手术时,全麻能抑制麻醉诱导插管所引起的CA和皮质醇升高,sIL-2R无明显变化,但不能抑制手术刺激导致的E、NE升高和IL-2的降低,应激激素和免疫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免疫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建村 刘明叶 +1 位作者 赵景杰 魏德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6-306,共1页
关键词 楔状缺损 光固化树脂 修复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孙玉泉 屈俊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1180-1180,共1页
关键词 中西药结合灌肠 治疗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中医常用传统复方研究概况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金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5-37,共3页
本文收集了近年来国内部分主要期刊的中医常用传统复方的研究报道,并分别从配伍、药理和剂型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概述。
关键词 复方 方剂学 中药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华 张荣珍 +1 位作者 贾荣国 谢传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4,共2页
颅脑外伤主要引起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损伤,而单纯发生于基底节区的缺血性脑梗塞是近几年才被临床所认识的一种少见病。我院自1993年2月至1998年10月共诊治该病12例。均为小儿,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 颅脑外伤主要引起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损伤,而单纯发生于基底节区的缺血性脑梗塞是近几年才被临床所认识的一种少见病。我院自1993年2月至1998年10月共诊治该病12例。均为小儿,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岁~5岁。均有头部外伤史,其中跌倒摔伤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颅脑损伤 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创伤性膈疝的影像学诊断(附3例报告)
7
作者 王琪 赵树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2年第4期82-82,共1页
创伤性膈疝多见于左侧,发生于右侧者较少。本文收集了3例,现报告并分析、讨论如下。病例报告例1. 女,14岁,5年前被拖拉机撞伤胸腹部。当时无昏迷及呕吐,一般情况较好。X线检查:透视与拍片相结合见右下胸部大片密度不均匀阴影,其内可见... 创伤性膈疝多见于左侧,发生于右侧者较少。本文收集了3例,现报告并分析、讨论如下。病例报告例1. 女,14岁,5年前被拖拉机撞伤胸腹部。当时无昏迷及呕吐,一般情况较好。X线检查:透视与拍片相结合见右下胸部大片密度不均匀阴影,其内可见少许气体透亮区,形态可变,上缘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膈疝 影像学诊断 下胸部 右侧者 上缘 透亮区 肋骨骨折 间接创伤 影像诊断 腹腔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直角切口小梁切除术临床分析
8
作者 姜士军 张荣珍 +1 位作者 程波 白景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61-362,共2页
目的 探讨双直角切口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通过 2个直角形切口对 2 3例青光眼患者 (2 5眼 )施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3~ 10 mo,眼压全部降至正常 ,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双直角切口小梁切除术优于传统手术 ,类似于角... 目的 探讨双直角切口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通过 2个直角形切口对 2 3例青光眼患者 (2 5眼 )施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3~ 10 mo,眼压全部降至正常 ,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双直角切口小梁切除术优于传统手术 ,类似于角膜切口小梁切除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 直角切口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