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晚古生代海相凝缩层沉积特点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大炜 李增学 +2 位作者 魏久传 刘海燕 宁文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0,189,共7页
依据钻井资料、地层资料及相关地质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地质学多学科相结合方法,对鲁西地区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进行层序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体系域与凝缩层的关系,探讨了凝缩层与成煤作用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鲁西陆... 依据钻井资料、地层资料及相关地质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地质学多学科相结合方法,对鲁西地区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进行层序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体系域与凝缩层的关系,探讨了凝缩层与成煤作用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鲁西陆表海沉积地层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24个小层序,每个三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凝缩层主要分布在海侵体系域顶部,即中期基准面旋回顶部,为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表现为微晶灰岩沉积,局部地区是深水泥岩;该区凝缩层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浓缩层有着本质区别,可全区对比;凝缩层与煤层形成具有重要的耦合关系,层序1凝缩层为十四灰和下伏炭质泥岩,层序2的为十灰和16煤,层序3的为三灰和7煤组合,对应煤层的煤化作用开始时间与灰岩形成时间一致,可以用海侵事件成煤模式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缩层 层序地层 体系域 鲁西地区 海侵事件成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西油田窿6区块下白垩统下沟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侯乾 彭立才 +1 位作者 杨仁超 王言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34-38,42,共6页
运用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对青西油田窿6区块下沟组沉积岩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下沟组主体为扇三角洲相沉积,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 运用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对青西油田窿6区块下沟组沉积岩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下沟组主体为扇三角洲相沉积,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和前缘滑塌7种沉积微相。在单井相、剖面相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典型小层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并建立了下沟组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西油田 窿6区块 扇三角洲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巴喀气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鑫 彭立才 徐丽萍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36-40,154-155,共5页
巴喀气田位于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是巴喀气田重要的产气层位。根据测井、录井、岩心资料,对巴喀气田工区内沉积岩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巴喀气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主要... 巴喀气田位于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是巴喀气田重要的产气层位。根据测井、录井、岩心资料,对巴喀气田工区内沉积岩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巴喀气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主要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河口坝、前辫状河三角洲泥坪和沼泽5种沉积微相。在单井相,连井剖面相研究的基础之上,描述了区内典型小层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最终确立了研究区八道湾组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喀气田 下侏罗统 八道湾组 沉积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多属性反演在巴喀气田八道湾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彭杰 彭立才 +3 位作者 林年添 彭立勇 王守进 薛世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36-38,41,共4页
巴喀气田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是巴喀气田重要的产气层位。选择地震多属性反演方法,建立已钻井点储层参数与多种优势地震属性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依据其关系反演得到储层参数数据体。该方法精度高,可以精... 巴喀气田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是巴喀气田重要的产气层位。选择地震多属性反演方法,建立已钻井点储层参数与多种优势地震属性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依据其关系反演得到储层参数数据体。该方法精度高,可以精细刻画储层空间分布特征。将该方法应用于巴喀气田八道湾组的储层预测研究,通过反演得到目标储层的自然伽马和孔隙度信息,预测出了储层含气砂体的分布规律及范围,统计分析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油气显示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喀气田 致密砂岩储层 地震多属性反演 储层参数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拗陷上古生界煤成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门岳峰 郑雪 杨其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济阳拗陷上古生界是重要的煤成气储层,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煤成气运移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认识煤成气藏的基础,因此,对煤成气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对储层中煤成气的分布规律的认识和开发效果的好坏。根据所掌握的资料,... 济阳拗陷上古生界是重要的煤成气储层,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煤成气运移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认识煤成气藏的基础,因此,对煤成气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对储层中煤成气的分布规律的认识和开发效果的好坏。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洛伦兹曲线法,分别从平面、层间、层内3个方面对济阳拗陷上古生界煤成气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做出评价。结果表明,济阳拗陷沾化凹陷孤北地区砂体渗透率大致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的井区有德古2、王古1、孤北古1、孤北古2、孤北古3等,层内非均质性严重的井区有德古2、孤北古1、孤北古2等,这些对济阳拗陷煤成气的勘探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拗陷 上古生界 煤成气 储层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