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蒲翁的身世看他的拼搏精神与人格魅力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来芳
谭立忠
-
机构
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
山东省沂源县第一中学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1年第2期28-31,39,共5页
-
文摘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作品,更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本文旨在简述蒲翁的"三苦"意志与人格魅力,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奋斗精神,直面挫折,励志一生。
-
关键词
蒲翁及其“三苦”
《聊斋》评价与影响
聊斋学
蒲翁精神与人格魅力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孟庆叶
-
机构
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64-64,共1页
-
-
关键词
课程实施
初中历史教学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指挥棒
中考
-
分类号
G6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读写结合,教好初中古诗文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俊华
-
机构
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
-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
文摘
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用明快的节奏感、凝练的语句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态度。一些经典流传千古、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些古诗词在写作技巧和方法上,有着出类拔萃的精华,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研究和借鉴。作为初中的同学学习古诗文,除了传统的诵读之外,还可以采取读与写结合的策略,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辅相成。
-
关键词
读写结合
古诗文
初中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生活
写作技巧
以写促读
节奏感
-
分类号
G62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以读为本,把语文课读出大意味
- 4
-
-
作者
王友妹
-
机构
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
-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8期159-160,共2页
-
文摘
语文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好的词句优美无比,婀娜多姿,令人沉迷。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以发现,美妙的语言总能使人脱口而出。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成为自古而今理解文章最直接的形式而存在,也成为历史传承最久远的文化熏陶方式之一,以读为本,读书中所彰显的是语文的"味":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最需要注重的便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味道",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语文的大境界、大意味。
-
关键词
以读为本
历史传承
初中语文课堂
文化熏陶
唐诗三百首
语文课
读书
理解文章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议教改误区——由“满堂灌”到“面面灌”之怪现状
- 5
-
-
作者
唐慧琴
-
机构
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
-
出处
《教师》
2011年第19期63-63,共1页
-
文摘
当今.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各地的教改搞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好多新理念.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了传统的教学“满堂灌”,大有将其彻底“消灭”的势头。
-
关键词
满堂灌
教改
现状
误区
课改
教学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