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暖前后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气候区划研究
1
作者 王娜 李楠 +5 位作者 南镇武 刘开昌 王宗帅 薛晓萍 孟维伟 王旭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小麦品质气候区划是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因地制宜生产优质小麦的重要前提。山东省是北方典型的强筋和中筋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山东省气象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小麦品质区划结果亟待更新。本研究采用小麦品质区划... 小麦品质气候区划是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因地制宜生产优质小麦的重要前提。山东省是北方典型的强筋和中筋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山东省气象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小麦品质区划结果亟待更新。本研究采用小麦品质区划农业气候指标对山东省122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小麦季气象条件(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进行综合打分,利用ArcGIS插值法得到气候变暖前后山东省小麦品质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前后,山东省普遍为强筋小麦适宜区和强筋中筋小麦过渡区,但气候变暖后,山东省的强筋小麦适宜区大幅缩小,强筋中筋小麦过渡区扩大,主要体现在鲁中和胶东半岛南部地区。小麦季≥0℃积温增加及5月(开花-灌浆期)气温日较差下降是导致小麦季农业气候指标综合得分下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及时调整山东省强筋和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及实现品种和生态区的双向适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优质小麦 气候区划 关键生育期 气象要素分值 ArcGIS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湿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建源 杨荣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795-17796,17828,共3页
利用泰安农业气象实验站点25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的基本事实和统计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上遵循以1年为周期的简单振动规律,6月上旬降到最低值;一年中分... 利用泰安农业气象实验站点25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的基本事实和统计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上遵循以1年为周期的简单振动规律,6月上旬降到最低值;一年中分为相对稳定、大量蒸发、雨季恢复和缓慢变化4个阶段;年际变化有每隔6~7年走势发生改变的趋势。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范围是活跃变化层大致为0~30 cm,速变层为30~60 cm,相对稳定层为70~100 cm。蒸降差决定了对土壤水的补给和消耗,蒸降差与土壤水分变化呈相反趋势,生长季蒸降差对土壤水分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气候变化 蒸降差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设施农业风灾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方颖 王建林 +3 位作者 张蕾 李峰 张继波 赵晓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2,共9页
本研究利用气象观测、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灾情直报等数据,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探索了设施农业风灾风险评估方法。以山东省为例,从设施农业风灾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设施农业风灾风险评估指数,开展风险评... 本研究利用气象观测、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灾情直报等数据,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探索了设施农业风灾风险评估方法。以山东省为例,从设施农业风灾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设施农业风灾风险评估指数,开展风险评估研究,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风灾危险性受地形影响,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鲁中山区和山东半岛;暴露度高值区分布符合设施种植建设用地规范,主要集中在鲁中的东部、鲁西北和鲁西南;脆弱性与基本风压反向分布较为吻合,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鲁南和鲁中的东部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较弱地区主要分布在成灾指数大、风灾预警能力相对较弱、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北、鲁西南和鲁中的西部;设施农业风灾风险高低由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共同决定,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北、鲁西南以及鲁中。经检验,设施农业风灾风险分布与风灾灾情发生情况空间上具有显著一致性,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构建的设施农业风灾害风险评估指数合理、方法可行,结果可为设施农业风灾风险管理以及防灾减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灾 风险评估 日光温室 塑料大棚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太阳辐射及其光热生产潜力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建源 赵玉金 +1 位作者 陈艳春 冯建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581-3583,3585,共4页
为科学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光热潜力变化,根据1971-2007年山东省太阳辐射、日照及温度资料,在与前30年(1971-2000年)平均值相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2001年以来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热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 为科学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光热潜力变化,根据1971-2007年山东省太阳辐射、日照及温度资料,在与前30年(1971-2000年)平均值相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2001年以来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热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01-2007年,山东省年总辐射比前30年平均减少72.3 MJ/m^2,标准变化量M为-1.75,整体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平均减少231.4 h,标准变化量M为-4.21,呈下降趋势;年光合有效辐射平均减少36.1 MJ/m^2,呈下降趋势;年光热生产潜力平均增加2 397.6 kg·hm^2,M为1.18,呈上升趋势;尽管总辐射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温度增加的比较明显(M为3.65),且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度起主导作用,光热生产潜力仍呈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日照时数 光热生产潜力 评估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低温冷害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楠 陈辰 +1 位作者 张继波 薛晓萍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110-114,123,共6页
基于1984年10月-2014年4月山东省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及2007-2014年日光温室小气候自动观测站资料,结合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等级指标,利用80%保证率方法,统计分析得到了日光温室外番茄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等级指标;应用该指标,对... 基于1984年10月-2014年4月山东省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及2007-2014年日光温室小气候自动观测站资料,结合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等级指标,利用80%保证率方法,统计分析得到了日光温室外番茄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等级指标;应用该指标,对近30年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季内低温冷害发生规律进行时间及空间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季内低温冷害主要出现在冬季,年平均轻度低温冷害发生天数最多,主要出现在12月;1月是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的高发期;鲁西北、鲁中东部及半岛内陆部分地区是发生低温冷害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低温冷害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低温冷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楠 陈辰 张继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基于1984年至2013年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季(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及2007年至2014年日光温室小气候自动观测站资料,结合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冷害等级指标,利用80%保证率方法,统计分析得到了日光温室外番茄低温冷害等级指标... 基于1984年至2013年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季(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及2007年至2014年日光温室小气候自动观测站资料,结合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冷害等级指标,利用80%保证率方法,统计分析得到了日光温室外番茄低温冷害等级指标;应用该指标,对近30年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低温冷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12月、1月及2月;引入信息扩散理论,通过Matlab程序编写,计算得到了全省122个县站不同低温冷害等级下不同发生时间长度的风险概率值;利用Arc GIS绘制得到全省低温冷害发生风险概率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低温冷害 风险评估 信息扩散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其与年均温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 李宗泰 +3 位作者 刘焕彬 刘政 张金良 李善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基于山东省第一次到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研究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其与年均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乔木林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生长量、单位面积株数、平均胸径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各... 基于山东省第一次到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研究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其与年均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乔木林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生长量、单位面积株数、平均胸径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乔木林蓄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胸径均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用材林和防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人工林平均胸径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稳步提高,气温对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资源质量 年均温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山东省臭氧浓度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义 陈乐奇 +1 位作者 高飞 邬铭法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112-117,共6页
基于ChinaHighO3数据集,提取山东省2013—2020年臭氧(O3)浓度数据,分析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建立10 km×10 km网格,分析山东省臭氧时空分布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自相关。结果表明,山东省臭氧浓度年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年内各月均... 基于ChinaHighO3数据集,提取山东省2013—2020年臭氧(O3)浓度数据,分析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建立10 km×10 km网格,分析山东省臭氧时空分布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自相关。结果表明,山东省臭氧浓度年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年内各月均值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呈“倒V形”特征,存在6月、9月一大一小2个峰值;夏季高、冬季低。年均值空间上呈西南(鲁南)高、东部(半岛)低的特征,夏季臭氧浓度西高东低,鲁西北为高值,半岛地区为低值。臭氧浓度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正自相关,集聚性较强,夏季空间正自相关性最强。年均臭氧浓度中,内陆地区多为高值聚类区(HH区);半岛地区及周边多为低值聚类区(LL区),高值聚类区面积大于低值聚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时空特征 空间自相关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耐旱性评价
9
作者 孙宪印 吕广德 +9 位作者 亓晓蕾 徐加利 孙盈盈 米勇 牟秋焕 尹逊栋 张继波 王瑞霞 钱兆国 高明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从不同小麦品系中筛选耐旱性强且具有高产稳产特性的基因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2—2023年在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马庄试验农场开展田间试验,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系为材料,设置自然干旱和补灌条件2个处理,以旱地与... 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从不同小麦品系中筛选耐旱性强且具有高产稳产特性的基因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2—2023年在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马庄试验农场开展田间试验,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系为材料,设置自然干旱和补灌条件2个处理,以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产量为基础,采用平均产量(MP)、几何平均产量(GMP)、抗旱系数(DRC)、抗旱指数(DRI)和干旱耐受指数(STI)共5个抗旱性指标对不同品系进行比较和抗旱性分级。结果表明,对比不同品系的干旱指标数值的大小与位次变化,V7、V14、V2和V12基因型排名靠前,具有高产、稳产特点。同时STI、GMP、MP指标与旱地产量和补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表现出较好的产量一致性;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基因型的耐旱及高产稳产特性。综上,在干旱与补灌条件下,STI、GMP、MP和DRI指标可用于耐旱高产基因型的鉴别和分级,综合利用5种抗旱指标筛选出耐旱高产品系分别为V7、V14、V2和V12,各品系抗旱性级别分别为1、2、2级和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干旱胁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耐旱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冬春季双屋面日光温室温湿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继波 李楠 +2 位作者 薛晓萍 李鸿怡 徐桂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利用2013年12月—2015年2月章丘双屋面日光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资料,对冬、春季阳屋面温室内气温、湿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不同天气类型下的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日光温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冬、春季阳屋面温室内最高气温变化幅度均... 利用2013年12月—2015年2月章丘双屋面日光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资料,对冬、春季阳屋面温室内气温、湿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不同天气类型下的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日光温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冬、春季阳屋面温室内最高气温变化幅度均较大,但均未出现10℃以下的低温,春季易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最低气温较传统日光温室高1℃左右;冬、春季不同天气类型下阳屋面温室内气温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均为晴天>多云天>阴天,冬季分别出现在13时和7时,而春季日最高气温推迟1小时,日最低气温提前1小时;冬、春季阴天时阳屋面温室内日最大相对湿度均较传统日光温室高10%以上。阳屋面温室蓄热、保温性能更好,对喜温蔬菜作物生长有利,但高湿环境使作物病害风险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屋面日光温室 山东 气温 湿度 冬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昌邑沿海风能资源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旭光 邱刚 +3 位作者 刘焕彬 王栋成 王静 曹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14-3116,3125,共4页
运用昌邑北部沿海100 m高度测风铁塔2006年1~12月逐时测风资料,分析了当地风力资源状况及风的垂直变化特征,并与昌邑气象站累年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度风速日、年变化及风向频率的年变化;计算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 运用昌邑北部沿海100 m高度测风铁塔2006年1~12月逐时测风资料,分析了当地风力资源状况及风的垂直变化特征,并与昌邑气象站累年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度风速日、年变化及风向频率的年变化;计算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度平均风速、有效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Weibull双参数及年有效风能等风能资源参数;估算了目前常用风力发电机年发电量及其随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风电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风塔 平均风速 有效风功率密度 发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地区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春晓 吕建华 +7 位作者 王昊 丁继民 高英波 张慧 汪黎明 方志军 董瑞 刘铁山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48-55,共8页
利用2017、2018年鲁中地区3个研究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本地区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及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各品种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天数与总积温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相关系数高达0.97~0.99,与总日... 利用2017、2018年鲁中地区3个研究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本地区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及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各品种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天数与总积温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相关系数高达0.97~0.99,与总日照时数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在0.41~0.70,与总降水量不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02~0.38;各品种玉米生殖生长阶段天数与总积温值呈显著正相关(P <0.05),相关系数在0.80~0.95,与总日照时数和总降水量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分别在-0.19~0.09、-0.04~0.41。2017—2018年玉米生育期没有重大自然灾害,产量波动与年际间气候条件相关性较小,不同年份之间产量变化不明显。不同地区应根据玉米主要生育期的变化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产量 气候变化 响应 鲁中地区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济南采暖期的影响及节能潜力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洁 邱粲 +1 位作者 王静 刘焕彬 《区域供热》 2012年第4期64-67,共4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供给安全是政府决策者最关心的课题之一。采用济南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研究采暖期平均温度、初终日、天数、采暖度日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从气候变化角度分析采暖节能可能性,为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节能降耗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供给安全是政府决策者最关心的课题之一。采用济南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研究采暖期平均温度、初终日、天数、采暖度日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从气候变化角度分析采暖节能可能性,为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节能降耗等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952—2010年济南采暖期初日略呈推后趋势,采暖期终日呈显著提前趋势,与此同时,采暖期天数、采暖期度日数也呈显著减小的趋势。从气候变化理论上分析,缩短采暖期较实际可节约采暖能耗18.3%-24.2%;采暖度日数的减少较1980年前参考时段可节约采暖能耗的8.50%-10.3%。建议采取弹性采暖期且弹性调节供暖强度的方式合理规划采暖能源使用以达到节能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采暖期 节能 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山东威海区域风能资源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强 李宏江 +1 位作者 董旭光 丛美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457-462,共6页
利用MM5和CALMET模式对威海风能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威海地区不同季节及模拟时段全年平均风能分布的详细特征,并利用马石泊及双岛湾松林两座测风塔的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威海市风能资源储量丰富,MM5和CALMET数... 利用MM5和CALMET模式对威海风能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威海地区不同季节及模拟时段全年平均风能分布的详细特征,并利用马石泊及双岛湾松林两座测风塔的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威海市风能资源储量丰富,MM5和CALMET数值模式对威海市风能分布有一定模拟能力,但精确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 风能资源 数值模拟 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公河典型区域旱雨季土地利用及土壤侵蚀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娜 张道熙 +4 位作者 韩东枫 陈小娟 邱娟 金瑶 龚昱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以湄公河干流老挝沙湾拿吉至柬埔寨桔井段重要支流南蒙河、色丹河、色贡河、色桑河、斯雷博河及其左右岸缓冲区50 km范围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遥感和河网数据,对比植被覆盖度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域内旱季(1-2月)、雨季(6-9月)土... 以湄公河干流老挝沙湾拿吉至柬埔寨桔井段重要支流南蒙河、色丹河、色贡河、色桑河、斯雷博河及其左右岸缓冲区50 km范围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遥感和河网数据,对比植被覆盖度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域内旱季(1-2月)、雨季(6-9月)土地利用及土壤侵蚀变化。结果表明,季节性降雨导致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旱、雨季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河道沿岸水体动态变化;旱季水体面积较雨季净减少43 259 hm^(2),占总变化面积的93.8%;雨季至旱季耕地转化占总变化面积38.00%(17 514.44 hm^(2)),其次为灌木地(22.98%,10 590.54 hm^(2))和裸地(21.77%,10 033.32 hm^(2))。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导致土壤侵蚀变化,旱、雨季土壤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区域变化不大;旱季以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增加为主,净增加面积分别为4 107 hm^(2)和5 864 hm^(2),分别占总变化面积的36.9%和52.7%;增加面积主要由无侵蚀类型发展而来,体现在旱季沿岸水体面积的大幅降低。建议在水土保持过程中,改传统稻田种植为耕作、轮作和培肥一体化的水保措施,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岸带生态护坡建设与管理,降低自然洪水或人为工程对自然林地和植被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旱雨季 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及复水对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16
作者 尹逊栋 吕广德 +5 位作者 陈永军 钱兆国 刘嘉 邹俊丽 张继波 江梦圆 《农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为了探究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4月2日)按照正常补水量(75 mm)的100%(CK)、80%(T_(1))、50%(T_(2))、25%(T_(3))和0%(T_(4))一次性灌溉,并在开花... 为了探究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4月2日)按照正常补水量(75 mm)的100%(CK)、80%(T_(1))、50%(T_(2))、25%(T_(3))和0%(T_(4))一次性灌溉,并在开花期(4月26日)统一复水至土壤相对湿度达90%,测定2个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以及各处理的最终产量。结果表明,拔节期干旱胁迫会使冬小麦叶的干物质分配比降低,茎和穗的干物质分配比升高,叶鞘的干物质分配比变化不大,复水后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均能恢复到与对照一致的水平;开花后期植株的穗干物质重和干物质总重降低,T_(1)、T_(2)、T_(3)、T_(4)处理的冬小麦总干物质重相较于CK下降11.3%、16.0%、24.2%、35.0%,穗干物质重下降15.7%、20.0%、26.6%、32.0%;叶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显著降低,叶鞘和茎的花前转运率显著升高;T_(1)、T_(2)、T_(3)、T_(4)处理的冬小麦产量相较于对照分别下降16.2%、24.4%、29.4%、33.0%,穗粒数分别下降9.9%、11.6%、20.0%、23.3%,不孕穗率分别升高6.2、7.5、9.6、8.1个百分点,对千粒重和小穗数影响不大。由此可知,拔节期干旱会导致干物质向茎和穗等储藏器官分配,复水后的总干物质重和穗干物质重显著降低,干旱胁迫程度越重,变化幅度越大;拔节期的干旱胁迫导致穗粒数减少,不孕穗率显著升高,产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复水 干物质转运 水分利用 干物质分配 拔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击森林火险区划模型及其在泰山林区的应用
17
作者 陈乐奇 徐鑫 +2 位作者 孔祥宁 刘向科 邬铭法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214-220,共7页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平台对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4个方面15个指标进行计算和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指数,构建雷击森林火险区划模型,分析了雷击森林火险区划在泰山林区的分布。结果表明,泰...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平台对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4个方面15个指标进行计算和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指数,构建雷击森林火险区划模型,分析了雷击森林火险区划在泰山林区的分布。结果表明,泰山雷击森林火险区划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天门林区、天烛峰林区西部、玉泉寺林区西南部、巴山林区东部、桃花源林区东部、竹林寺林区东北部、中天门林区北部及红门到中天门盘道区域;中等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虎山林区、巴山林区中南部、天烛峰林区中东部、竹林寺林区大部及桃花源林区西部,桃花峪林区东北部、樱桃园林区东部、中天门林区中西部和红门林区大部;灵岩林区大部、巴山林区西部、桃花峪管理区西南部为雷击森林火险较低或低风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GIS 雷击火 森林火险区划 区划模型 泰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卫星影像的青岛市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动态监测
18
作者 刘学刚 李峰 王倩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74-80,86,共8页
为准确获取青岛市冬小麦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变化特点,帮助相关部门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研究利用GF-1 WFV卫星遥感影像,选择青岛市2014—2021年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提取的最佳时相,采用图像监督分类法提取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并... 为准确获取青岛市冬小麦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变化特点,帮助相关部门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研究利用GF-1 WFV卫星遥感影像,选择青岛市2014—2021年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提取的最佳时相,采用图像监督分类法提取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并通过分类后比较法分析小麦种植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4—2021年青岛市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为21.7万~24.8万hm^(2),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最大,2020年最小,每年冬小麦种植面积波动范围为0.3万~2.7万hm^(2);遥感提取的种植面积与统计部门提供的种植面积误差较小,误差百分率不超过6.5%;小麦与其他地物类型之间相互转换的差异很小,2014—2021年逐年小麦转为其他地物的面积变化范围为8.0万~10.9万hm^(2),其他地物转为小麦的面积变化范围为7.9万~11.4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卫星影像 青岛市 冬小麦 种植面积 动态监测 监督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预警模型构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楠 薛晓萍 +1 位作者 张继波 李鸿怡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06-111,共6页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历史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发生的气象因子等级指标,计算得到温室内最低气温、温室内地表温度、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4个气象要素的等级指标;统计分析2007年至2012年淄博、莱芜日光温室小...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历史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发生的气象因子等级指标,计算得到温室内最低气温、温室内地表温度、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4个气象要素的等级指标;统计分析2007年至2012年淄博、莱芜日光温室小气候自动监测站和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确定低温预警模型中的因子,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利用DPS分析因子权重系数,最终建立了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预警模型。利用临淄、莱芜、利津、平度、章丘五站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警等级与实际等级完全一致的准确率为63%~77%,相差在1个等级以内的准确率在97%~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黄瓜 低温冷害 预警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寡照天气对设施番茄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继波 陈辰 +2 位作者 李楠 李鸿怡 薛晓萍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64-68,共5页
利用2015年11月济南市温室内、外气象资料,分析了11月份极端寡照天气的构成分布及温室内的小气候特征,研究11月份晴天、雾霾、阴雨(雪)3种天气类型对温室内番茄光合特性、叶片SOD和CAT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严... 利用2015年11月济南市温室内、外气象资料,分析了11月份极端寡照天气的构成分布及温室内的小气候特征,研究11月份晴天、雾霾、阴雨(雪)3种天气类型对温室内番茄光合特性、叶片SOD和CAT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严重雾霾及阴雨(雪)天气均会形成寡照,使温室内光照强度显著降低,气温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阴雨(雪)天气形成的寡照使得温室内气温降幅更大。雾霾和阴雨(雪)天气时,番茄叶片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及光饱和点均显著低于晴天,而光补偿点则显著高于晴天,番茄叶片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晴天,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晴天,温室内光照越弱、气温越低,番茄叶片超氧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越弱,细胞膜系统结构与功能受到伤害越大,叶片更易衰老,叶片光合能力越弱。该研究结果为北方雾霾及阴雨(雪)天气发生时进行温室蔬菜科学管理及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照 设施 番茄 光合特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