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三山岛断裂带金矿床蚀变矿物勘查标识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健 宋明春 +5 位作者 王昌伟 王润生 雷鸣 崔庆意 李杰 李世勇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9-767,共19页
三山岛断裂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控矿断裂产状变化部位含矿性存在差异,使得矿体不连续,勘查标识不明确。通过对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30号勘探线的多个钻孔和三山岛井下坑道进行系统编录和样品采集,研究矿物共生组合与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 三山岛断裂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控矿断裂产状变化部位含矿性存在差异,使得矿体不连续,勘查标识不明确。通过对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30号勘探线的多个钻孔和三山岛井下坑道进行系统编录和样品采集,研究矿物共生组合与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研究表明:北部海域金矿床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即石英—黄铁矿—钾长石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阶段(Ⅱ)、石英—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阶段(Ⅲ)和贫矿菱铁矿—方解石阶段(Ⅳ),其中Ⅱ和Ⅲ阶段是金的主要成矿阶段。利用短波红外光谱对控矿断裂含矿和贫矿部位样品进行分析,发现蚀变矿物组成、Al-OH吸收峰位和结晶度(IC)等存在明显差异,高的Pos2200和IC值与金矿体之间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关系。对各钻孔的品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引入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强调IC值具有更高的权重影响。黄铁矿微量元素研究显示:As、Pb、Bi、Te和Sb等元素与Au元素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由此,基于断裂产状、短波红外光谱指标和黄铁矿元素含量等变化情况,建立了全新的勘查标识,对实际找矿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分析 勘查标识 断裂控矿模式 三山岛断裂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汶上县石头墩金矿黄铁矿微区元素组成及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2
作者 江书龙 张侠 +4 位作者 李敬波 牛晓 孙建文 姜炳田 姜文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为揭示汶上县石头墩金矿成矿作用条件,明确矿床成因及成矿流体性质,利用电子探针及LA-ICP-MS对石头墩金矿中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组成进行系统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石头墩金矿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多期次的热液叠加成矿过程,具体包括三个阶段... 为揭示汶上县石头墩金矿成矿作用条件,明确矿床成因及成矿流体性质,利用电子探针及LA-ICP-MS对石头墩金矿中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组成进行系统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石头墩金矿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多期次的热液叠加成矿过程,具体包括三个阶段:低温黄铁矿(PyⅠ)化阶段(Ⅰ)、高温黄铁矿(PyⅡ)化阶段(Ⅱ)和硅化阶段(Ⅲ),相对于第一世代黄铁矿,第二世代黄铁矿具有更高的Co含量及S/Fe原子数比值,表明其形成于更高的流体温度条件下。综合多种元素判别图可知,该区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主要为燕山后期岩浆活动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流体。石头墩段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及成矿作用过程为金的活化及迁移提供了理想条件,是该区矿床中金富集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明确该区金矿床成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矿物学 微区元素组成 石头墩金矿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呼玛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宾 孔金贵 +3 位作者 王翠彭 史宏江 鞠楠 何云龙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82,共21页
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由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地块及其间缝合带拼接形成,各地块间的拼合时间、位置及演化过程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呼玛地区晚石炭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 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由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地块及其间缝合带拼接形成,各地块间的拼合时间、位置及演化过程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呼玛地区晚石炭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岩浆源区特征及成岩构造环境,并尝试限定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研究表明,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10.3±2.6)Ma和(313.4±2.5)Ma,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两类岩体表现出富硅、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特征,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及明显负铕异常,具有典型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岩浆来源于新元古代晚期—显生宙新增生下地壳角闪岩相物质的部分熔融源区,并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综合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推测大兴安岭北段晚石炭世花岗岩形成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后的后造山构造环境,代表了区域从挤压向伸展体制转变的地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晚石炭世 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淄博太原组有孔虫及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守军 原丽媛 +2 位作者 殷天涛 赵秀丽 崔肖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2,共7页
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地区太原组小有孔虫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11属2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有孔虫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小有孔虫化石组合带:I Bradyina-Plectogyra组合与II TetrataxisNodosaria-Pa... 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地区太原组小有孔虫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11属2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有孔虫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小有孔虫化石组合带:I Bradyina-Plectogyra组合与II 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中华北其它地区的有孔虫进行对比,并结合前人对本区类化石的研究结果,确定了各组合带的地质时代: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第I组合带地质时代归为晚石炭世,第II组合带地质时代归为早二叠世,其层位相当于山东地区太原组类Pseudoschwagerina带之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有孔虫动物群 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 淄博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地区煤系泥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薛良喜 沈玉林 +2 位作者 顾娇杨 郑俊 张春良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4,31,共8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煤系泥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沉积、物源及古气候方面的指示意义,采用ICP-MS和ICP-AES对18个泥岩样品做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微量元素中Li、Sc、Nb和Th等相对富集,而Sr、Rb、Ba和Cs等相对亏损,Be、Co...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煤系泥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沉积、物源及古气候方面的指示意义,采用ICP-MS和ICP-AES对18个泥岩样品做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微量元素中Li、Sc、Nb和Th等相对富集,而Sr、Rb、Ba和Cs等相对亏损,Be、Co、Zn和Mo等元素和地壳黏土岩中元素的平均含量相当;聚类距离选择为25和11时,微量元素的"Q"型聚类结果与沉积相划分结果吻合;Th/Sc、Th/U-Th、K2O-Rb以及多元素物源判别图等表明,研究区物源来自上地壳,以长英质物源和再旋回沉积物为主,有少量中基性物质的加入,且含砂率变化和重矿物组合的分布特征表明物源来自于临兴地区北部;利用泥岩Sr/Cu值及Sr、Ti和P等特征元素的含量变化推测,临兴地区从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气候以湿润为主,且向干热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物源示踪 古气候响应 临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曹家洼金矿床三维空间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新认识 被引量:7
6
作者 解天赐 戴长国 +3 位作者 李瑞翔 刘向东 隋晓玲 薛欢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6-992,共7页
基于291个钻孔资料建立了大尹格庄-曹家洼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剖析了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指出了深部找矿方向。矿床主要由4个规模较大的矿体组成,矿体赋存于招平断裂下盘,主要分布在0~-1740 m标高之间。赋矿的招平断裂表面起伏变化明... 基于291个钻孔资料建立了大尹格庄-曹家洼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剖析了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指出了深部找矿方向。矿床主要由4个规模较大的矿体组成,矿体赋存于招平断裂下盘,主要分布在0~-1740 m标高之间。赋矿的招平断裂表面起伏变化明显,表现出浅部倾角较陡,向深部逐渐变缓的特征。招平断裂及金矿体受后期断裂切割。将被切割的矿体复原后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表明,主矿体厚度三维分布不均匀,呈厚、薄相间分布;主矿体品位分布较均匀,厚度较大区域品位也较高,二者相关系数为0.352;厚度×品位三维分布显示了明显的NEE向侧伏特征,侧伏向75°。矿床有4个矿化富集段,其空间位置与断裂倾角沿倾向呈现的三段陡-缓转折和相对缓倾角位置吻合,构成阶梯成矿特征。这说明,断裂倾角变化对金的沉淀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今后找矿中应重视对断裂倾角变化的研究和探测。分析认为,①-1与Ⅰ-2号矿体之间、Ⅰ-2号矿体北侧、沿②=2\*GB3-69矿体75°方向延深位置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研究成果为该矿床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 深部金矿 大尹格庄-曹家洼 矿化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深部金矿三维成矿预测及巨大的资源潜力 被引量:5
7
作者 宋明春 周明岭 +9 位作者 鲍中义 温桂军 李世勇 范家盟 杨真亮 贺春艳 高美霞 王洪军 王永庆 李瑞翔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6-258,共13页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深部找矿成为解决资源危机的必然选择,深部矿产资源预测则是深部找矿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深部矿床埋藏深度大,主要根据地表物化遥和地质信息进行成矿预测的常规方法已不适用于深部成矿预测,三维成矿预测是解...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深部找矿成为解决资源危机的必然选择,深部矿产资源预测则是深部找矿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深部矿床埋藏深度大,主要根据地表物化遥和地质信息进行成矿预测的常规方法已不适用于深部成矿预测,三维成矿预测是解决深部找矿靶区圈定难题的关键方法。胶东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金成矿区,深部找矿成果和勘探深度位居国内前列,对其进行三维成矿预测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推动我国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简要介绍了胶东三维成矿预测的方法、依据和预测结果。主要采用地质和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胶东区域三维地质模型,采用钻探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主要金矿床集中区的三维地质模型。根据三维空间上的金矿断裂控矿规律,提出了基于阶梯成矿模式、重点根据断裂倾角梯变和缓倾角段控矿规律的深部找矿靶区预测方法和基于控矿断裂浅部资源量的深部金矿资源潜力预测方法。根据胶东区域三维地质模型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圈定了3处找矿新靶区;根据金矿床集中区三维地质模型,提取了断裂缓冲区、断裂倾角、断裂表面变化率、矿体等间距分布等特征变量,在焦家断裂和三山岛断裂圈定了5处深部找矿靶区;根据三山岛、焦家、招平3条控矿断裂-2 000 m标高以浅已探明的金资源量,预测三者-2 000~-5 000 m深度金资源量达到3 377~6 490 t,认为胶东金资源总量有望超过万吨目标。新的预测成果,揭示了胶东地区令人振奋的深部金矿资源潜力,为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矿预测 深部金矿 断裂倾角梯变控矿 资源潜力 找矿靶区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玲珑金矿田成矿特征和成矿作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世勇 李杰 +8 位作者 宋明春 丁正江 周明岭 范家盟 解天赐 刘向东 王斌 张亮亮 杨真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34-3260,共27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玲珑金矿田是胶东石英脉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勘查开发金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深部探明的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已超过以往探明的石英脉型...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玲珑金矿田是胶东石英脉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勘查开发金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深部探明的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已超过以往探明的石英脉型金矿。但对深部矿体的空间分布以及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较详细分析了玲珑金矿田的矿床特征及深部变化,综述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断裂与成矿的关系、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发现,蚀变岩型金矿受总体缓倾斜的主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赋存于主断裂下盘的陡倾张裂隙中。以往认为的多个蚀变岩型矿床实际是同一个金资源量近600 t的巨型金矿床,矿床在垂向2500 m范围内形成3个矿化富集带。其Ⅰ-2号主矿体埋深44~2333 m,控制最大走向长4750 m,最大倾斜深2430 m,矿体平均厚度11.50 m,矿石平均品位3.15 g/t。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金矿化发生于约120 Ma。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还原条件HO-CO-NaCl±CH体系热液,H-O同位素组成大部分投点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矿石的S、Pb同位素特征与赋矿围岩相似,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有少量幔源组分贡献。研究发现,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倾角变化部位构成阶梯成矿模式,其原因是断裂倾角变化引起流体压力波动造成金质沉淀;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矿体特征有明显区别,后者矿体倾角缓、规模大,矿石平均品位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少(平均S含量约是前者的1/3),金矿物粒度细,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前者主要为包体金);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略有差异,后者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盐度和温度相对较低,石英脉型矿石的H-O同位素投点位置更接近于岩浆水,蚀变岩型金矿偏向于大气降水,石英脉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胶东岩群相似,而蚀变岩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晚中生代岩浆岩更接近。这些差异说明,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是同一成矿事件不同成矿方式和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胶东地区的大规模壳幔混合源岩浆活动,为成矿流体活动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运移通道和部分流体来源;岩浆快速隆升引发地壳浅部产生拆离断层和相关张裂构造,为流体聚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玲珑金矿田 石英脉型 蚀变岩型 深部找矿 巨型金矿床 阶梯式成矿 热隆-伸展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林—陡崖成矿带深部找矿及矿体分布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凯磊 李世勇 +3 位作者 史宏江 王翠彭 原丽媛 聂银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39-240,共2页
胶东金成矿省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是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包括胶西北、栖蓬福和牟乳3个成矿小区(图1)(宋明春等,2014;李世勇等,2022)。西林—陡崖成矿带是栖蓬福成矿小区重要的金成矿带,近年来在该成矿带的笏山矿区深部取得了找矿突破... 胶东金成矿省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是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包括胶西北、栖蓬福和牟乳3个成矿小区(图1)(宋明春等,2014;李世勇等,2022)。西林—陡崖成矿带是栖蓬福成矿小区重要的金成矿带,近年来在该成矿带的笏山矿区深部取得了找矿突破,为栖蓬福成矿小区深部找矿提供了典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 西林—陡崖 深部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晚白垩世弧岩浆分异作用: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10
作者 管琪 张敏杰 +3 位作者 曹军林 史宏江 李增胜 王对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9-1483,共25页
造山带岩浆作用记录了从大洋俯冲消减到陆陆碰撞的一系列地质过程,同时也蕴含了关于大陆地壳生成、生长的重要信息,其中,与俯冲相关的弧岩浆作用被认为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机制。本文通过对西藏南部拉萨地体曲水县至贡嘎县一带出露的... 造山带岩浆作用记录了从大洋俯冲消减到陆陆碰撞的一系列地质过程,同时也蕴含了关于大陆地壳生成、生长的重要信息,其中,与俯冲相关的弧岩浆作用被认为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机制。本文通过对西藏南部拉萨地体曲水县至贡嘎县一带出露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镁铁质微粒包体以及石英闪长岩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该岩石组合的成因和弧岩浆的分异演化过程。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岩石的形成时代为91~88Ma。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中钾钙碱性偏铝质岩石系列(A/CNK=0.77~0.99),具高SiO 2(68.90%~69.18%)和Al_(2)O_(3)(15.21%~15.48%),低MgO(1.15%~1.16%)和Mg#值(~44),高Sr/Y比值(60~82),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质岩石相似;镁铁质微粒包体的SiO 2含量为54.75%~54.96%,具有较高MgO含量(3.92%~5.40%)和Mg#值(52~61),并具弱的负Eu异常(δEu=0.79~0.82)。石英闪长岩为中钾钙碱性偏铝质岩石(A/CNK=0.84~0.88),其SiO 2含量为58.55%~63.32%,具有较高的Mg#值(44~48)和弱的负Eu异常(δEu=0.68~0.81)。另外,所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镁铁质微粒包体以及石英闪长岩样品的Sr-Nd同位素和锆石εHf(t)值相近((87 Sr/86 Sr)i=0.703594~0.703939,εNd(t)=+4.6~+4.8,εHf(t)=+10.9~+15.6)。矿物成分分析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镁铁质微粒包体中发育环带的斜长石An值由中心向边部逐渐下降,未发育反环带结构;石英闪长岩中的辉石为单斜辉石,所分析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综合上述特征,本文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镁铁质微粒包体以及同生石英闪长岩分别代表了源自亏损地幔的母岩浆通过分离结晶作用所派生的不同阶段的产物:其中,石英闪长岩最先由基性岩浆发生以辉石、Ti-Fe氧化物和磷灰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继而作为母岩浆进一步分异演化;镁铁质微粒包体是岩浆早期结晶的堆晶产物;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代表了包体形成后残余熔体的组分。本文的研究表明,冈底斯岩浆岩带晚白垩世发生了富水条件下的岩浆分离结晶和堆晶作用,俯冲带弧岩浆分异对于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弧岩浆分异 南部拉萨地体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主要金矿类型流体包裹体特征对比及其对成矿环境差异的指示——以纱岭、旧店和辽上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珊珊 鲍中义 +4 位作者 戴长国 刘向东 赵成乐 甘云 李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094,共14页
胶东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是区内的主要矿化类型,前人对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条件的差异性尚缺乏深入研究。对胶东3种矿化类型的代表性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不同矿化类型金矿床主成... 胶东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是区内的主要矿化类型,前人对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条件的差异性尚缺乏深入研究。对胶东3种矿化类型的代表性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不同矿化类型金矿床主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具有相似的岩相学特征,均发育H_(2)O-CO_(2)(Ⅱ-g型)、富CO_(2)(Ⅲ_(CO_(2))型)和水溶液包裹体(Ⅰ-l型和Ⅱ-l型)4种流体包裹体,均属于CO_(2)-H_(2)O-NaCl±CH_(4)体系。不同矿化类型的流体特征也有差异,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的流体包裹体以盐度和均一温度较高明显区别于其他矿化类型,石英脉型金矿流体包裹体以直径较大、三相包裹体占比略高,区别于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流体整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对纱岭金矿床-1000~-2000 m海拔高程范围矿体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在垂深2000 m深度范围内,成矿流体除盐度有不明显的降低趋势外,其他特征高度一致,说明不同深度成矿流体具有一致的性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不同矿化类型和不同深度金矿成矿流体特征的总体一致性和部分差异性指示,胶东金矿是在统一的成矿构造-流体背景下,不同的局部环境中短时间集中爆发成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胶东金矿 矿化类型 成矿环境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