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对啶虫脒杀虫活性及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北兴 李华 +2 位作者 张大侠 刘峰 慕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9,共7页
分别以浸渍法和相加指数法,评价了5种季铵盐助剂和3种有机硅助剂分别与啶虫脒混合使用时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的联合作用,以及对两种非靶标水生环境生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的毒性。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 分别以浸渍法和相加指数法,评价了5种季铵盐助剂和3种有机硅助剂分别与啶虫脒混合使用时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的联合作用,以及对两种非靶标水生环境生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的毒性。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和季铵盐助剂对啶虫脒防治蚜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silwet 618的增效倍数高达210.2。环境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对两种水生生物均为低毒;供试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单一毒性均为剧毒,季铵盐助剂对斑马鱼为高毒,而有机硅助剂对斑马鱼为中毒。与农药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对两种水生生物均表现为增毒作用;而5种季铵盐助剂除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427)对大型溞表现为增毒作用外,其他4种对两种水生生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此外,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还可以显著降低清水的表面张力(由清水的74.37 mN/m降为20.50~40.07 mN/m),提高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由清水的1.54μg/cm^2提高到2.39~4.34μg/cm^2)。因此,使用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作为增效剂时应考虑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其中季铵盐助剂对环境生物的潜在威胁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助剂 有机硅助剂 啶虫脒 蚜虫 大型溞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振芝 冯宗侠 郑开玲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 新课程改革 以校为本 实践价值 资源优势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滤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殷杰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幼芽 吸收 红光 植物 生长 叶绿素 光合作用 诱导 分化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生命教育例谈 被引量:1
4
作者 戴荣华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5-35,共1页
1感受生命的美丽 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真菌(如酵母菌)细胞、低等植物(如水绵等丝状绿藻)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区分几种细胞的异... 1感受生命的美丽 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真菌(如酵母菌)细胞、低等植物(如水绵等丝状绿藻)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区分几种细胞的异同点。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实验教学 保卫细胞 单细胞生物 生命活动 显微镜观察 多细胞生物 丝状绿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戴荣华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5,共1页
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关键词 细胞膜结构 功能 植物细胞 半透膜 细胞质 液泡膜 原生质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制作葡萄酒的几点改进
6
作者 孔祥伟 晁丽云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3,共2页
根据葡萄酒酵母的营养特点,利用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从葡萄园内土壤中培养出菌种;检验后稀释,在马铃薯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得到的菌种扩大培养后,用于实验室制作葡萄酒。
关键词 葡萄酒酵母 分离培养 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 马铃薯固体培养基 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作毛霉乳腐的直接接种方法
7
作者 孔祥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5,共2页
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改进技术手段,保证产品质量。
关键词 毛霉乳腐 直接接种 制作腐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8
作者 何广蕾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69,共2页
细胞凋亡作为细胞主动结束生命的一种类型,在维持机体稳定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细胞坏死往往是细胞急性结束生命的类型。两者都是细胞死亡的方式,但机制有所不同且在多个方面存在关联。
关键词 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