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樱桃病毒病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宗晓娟 王文文 +4 位作者 王甲威 魏海蓉 朱东姿 谭钺 刘庆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64-168,共5页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甜樱桃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我国甜樱桃病毒病害的发生特点,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几种主要病毒的单重RT-PCR、多重RT-PCR、纳米磁珠技术结合多重RT-PCR的检测方法,并对各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甜樱桃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我国甜樱桃病毒病害的发生特点,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几种主要病毒的单重RT-PCR、多重RT-PCR、纳米磁珠技术结合多重RT-PCR的检测方法,并对各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检测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进后的单重RT-PCR方法利用随机引物反转录得到的c DNA模板可同时用于多种病毒的特异性检测。多重RT-PCR方法可在同一管PCR反应中同时检测多种病毒。运用纳米磁珠技术结合多重RT-PCR的检测方法在植物病毒核酸提取环节简化了操作程序。【结论】该检测技术体系已应用于山东地区甜樱桃及中国樱桃等大批量植物样本的病毒检测工作之中,检测结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病毒 检测 RT-PCR 多重RT-PCR 纳米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弱光条件下樱桃砧木幼苗移栽到自然光下的光合和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魏海蓉 宗晓娟 +5 位作者 谭钺 王甲威 张道辉 陈新 徐丽 刘庆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明由温室弱光转换为自然光的过程中对樱桃砧木幼苗的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为樱桃砧木幼苗移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6号’(Prunus cerasus×P.canescens)扦插苗为试材,分别进行自然光强处理(1 ... 【目的】探明由温室弱光转换为自然光的过程中对樱桃砧木幼苗的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为樱桃砧木幼苗移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6号’(Prunus cerasus×P.canescens)扦插苗为试材,分别进行自然光强处理(1 500μmol·m-2·s-1),弱光处理(500μmol·m-2·s-1)和转换光处理(光强由500μmol·m-2·s-1转换到1 500μmol·m-2·s-1),然后利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和连续激发式荧光仪Handy PEA测定3种光环境下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变化。【结果】幼苗由弱光转换到自然光的过程中,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光下生长的叶片,特别是叶绿素b的含量与弱光下生长的叶片相似;叶绿素a/b比值介于弱光和自然光处理之间,三者差异不显著;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转换光处理7 d后,叶片的光合参数Pn、Cs、LCP、Amax、CSP、T、CE、Jmax和AQY介于自然光和弱光之间。转换光处理叶片荧光参数ψP0、RC/CSo和PIABS显著降低;Wk、Vj和ψ0变化不显著;DI0/RC显著升高。【结论】幼苗由弱光转换到自然光处理7 d后,幼苗虽然通过改变光合色素的含量和比例、光合结构及启动了热耗散的光保护机制,但是PSⅡ反应中心受损,光抑制没有消除,光合能力没有达到自然光下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移栽 光强转换 光合作用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 光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石榴品种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立娟 尹燕雷 +2 位作者 杨雪梅 付莹 李英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62,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石榴品种成熟期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相关关系,以期为石榴种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20个主栽石榴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成熟期果皮褐变度,PPO、POD、PAL活性,总酚... 【目的】探讨不同石榴品种成熟期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相关关系,以期为石榴种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20个主栽石榴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成熟期果皮褐变度,PPO、POD、PAL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石榴品种间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不同的差异。‘水晶甜’果皮褐变度,PPO、POD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最高,‘太行红’PAL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褐变度与PPO、POD、PAL、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PO、POD、PAL、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泰山金红’抗褐变能力最强,‘水晶甜’抗褐变能力最低。【结论】不同石榴品种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果皮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PPO是影响石榴果皮褐变的主导酶类,PAL和POD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果皮褐变。‘泰山金红’‘胭脂红’和‘临选2号’是抗褐变的品种,值得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果皮褐变 多酚氧化酶 抗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樱桃丛枝病的形态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甲威 朱东姿 +3 位作者 魏海蓉 宗晓娟 谭钺 刘庆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明甜樱桃丛枝病是否存在植原体侵染。【方法】以3个甜樱桃园中表现丛枝病症状的植株和健康的植株叶片主脉为试材,通过提取总DNA,用植原体16S r RNA的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丛枝病样品都扩增得到1.2 kb特异条带,... 【目的】探明甜樱桃丛枝病是否存在植原体侵染。【方法】以3个甜樱桃园中表现丛枝病症状的植株和健康的植株叶片主脉为试材,通过提取总DNA,用植原体16S r RNA的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丛枝病样品都扩增得到1.2 kb特异条带,健康样品未扩增到特异条带。将目的条带克隆测序后利用i Phy Classifier在线工具及系统进化树进行植原体亚组分类分析,发现甜樱桃丛枝病植原体属榆树黄化植原体组(16Sr V-B),与枣疯病、桃黄化、樱桃致死黄化属同一亚组。【结论】首次证实国内甜樱桃丛枝病是由16Sr V-B亚组植原体侵染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丛枝病 植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砧木甜樱桃品种‘红灯’皱叶病树体内的病毒检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文文 宗晓娟 +4 位作者 魏海蓉 王甲威 朱东姿 谭钺 刘庆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59-163,共5页
【目的】初步探明患有皱叶病的甜樱桃树体内是否感染病毒,为皱叶病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嫁接在3种不同砧木上的甜樱桃品种‘红灯’叶片为试验材料,提取植物样本总RNA,采用随机六聚体引物反转录,选... 【目的】初步探明患有皱叶病的甜樱桃树体内是否感染病毒,为皱叶病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嫁接在3种不同砧木上的甜樱桃品种‘红灯’叶片为试验材料,提取植物样本总RNA,采用随机六聚体引物反转录,选取10种甜樱桃病毒作为检测对象,根据各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10种甜樱桃待检病毒中,5种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分别为PNRSV、PDV、CVA、CGRMV、LCh V-2。各皱叶病甜樱桃样品均至少同时感染2种病毒,多病毒复合感染比例较高。【结论】甜樱桃皱叶病树体内确有病毒存在,但关于病毒是否是引起皱叶病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皱叶病 砧木 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樱桃设施栽培环境的半自动调控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道辉 朱东姿 +4 位作者 魏海蓉 王甲威 谭钺 赵红军 刘庆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80-186,共7页
【目的】提高甜樱桃设施栽培环境的调控精度,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果实质量和产量的稳定。【方法】研制了一种可避免质、产量产生大幅度波动的甜樱桃半自动设施栽培系统,包括棚体,双热源加温,温、湿度、光照度自动检测、记录,自动报警4部... 【目的】提高甜樱桃设施栽培环境的调控精度,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果实质量和产量的稳定。【方法】研制了一种可避免质、产量产生大幅度波动的甜樱桃半自动设施栽培系统,包括棚体,双热源加温,温、湿度、光照度自动检测、记录,自动报警4部分。连续3 a用于甜樱桃设施栽培优质稳产试验,取得预期效果。【结果】由于优化了棚体高度和棚顶斜率,使用了地炕式煤柴和太阳能2种能源互补加热,并采用现代半自动环境测控技术,使棚体可控容积增加,设施内升温热源得到保证,对棚内栽培环境的控制准确有效,与使用传统栽培大棚相比,显著提高了对连续阴冷天气的抵御能力和环境因子调控精度,连续2 a产量稳定在11 550 kg·hm-2以上,优质果率稳定在80%以上。【结论】该项措施能使甜樱桃保护地栽培果实质优稳产,对提高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优质稳产 设施栽培 双热源升温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6号’四倍体新种质Y1的培育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庆忠 陈新 +3 位作者 魏海蓉 宗晓娟 王甲威 赵红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3-56,217,共5页
【目的】培育樱桃砧木新品种。【方法】以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6号’为试材,采用自然授粉手段育成四倍体新种质Y1,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杂种后代的倍性,并对它的生物学性状、与甜樱桃品种嫁接亲合力进行了目测观察。【结果】吉塞拉5、6、... 【目的】培育樱桃砧木新品种。【方法】以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6号’为试材,采用自然授粉手段育成四倍体新种质Y1,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杂种后代的倍性,并对它的生物学性状、与甜樱桃品种嫁接亲合力进行了目测观察。【结果】吉塞拉5、6、7号在育性方面有差别,‘吉塞拉6号’为高度不育,结实率极低。随机抽取的33株‘吉塞拉6号’实生后代中,绝大多数为四倍体;Y1与甜樱桃品种的嫁接亲合性好,基本无小脚现象。【结论】采用自然授粉的三倍体‘吉塞拉6号’种子成功培育出300多个株系的新砧木类型,通过对随机选取的33个株系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性状观察,筛选出1个综合表现性状较好的四倍体种质Y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塞拉6号’ 实生后代 四倍体Y1 倍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甜樱桃雌配子体的发育 被引量:4
8
作者 朱东姿 王甲威 +2 位作者 宗晓娟 魏海蓉 刘庆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6-40,共5页
【目的】快速准确的观察甜樱桃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LSCM),对甜樱桃品种‘美早’和‘布鲁克斯’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将甜樱桃胚囊用戊二醛固定,脱水透明后直接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 【目的】快速准确的观察甜樱桃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LSCM),对甜樱桃品种‘美早’和‘布鲁克斯’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将甜樱桃胚囊用戊二醛固定,脱水透明后直接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用488 nm激光激发后,细胞核和核仁有很强的自发荧光,细胞质液泡则没有自发荧光,因此根据胚囊内核的数量、位置、大小,液泡的有无、位置等可以很清楚地观察雌配子体的发育时期。【结果】利用这种新方法观察到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与用石蜡切片法观察的一致,但是LSCM法更简便、省时、准确;依照拟南芥中雌配子体发生的划分方法,我们把甜樱桃的雌配子体发生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通过延迟胚囊的发育,对‘美早’和‘布鲁克斯’甜樱桃胚囊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发现开花当天的‘美早’中没有胚囊的胚珠和胚囊发生解体的胚珠占41%,而‘布鲁克斯’中仅为21%。当胚囊延迟发育3 d后,‘美早’中胚囊的解体率达45%,败育率高达66%;‘布鲁克斯’中有35.6%的胚囊发生解体,败育率是46.6%。【结论】由此推测,‘美早’胚囊容易败育且发育成熟后解体快,而‘布鲁克斯’的胚囊败育率低,活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雌配子体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延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