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尼山-峄山区域野生草本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艺涵 刘晶 +6 位作者 李晓霞 钱永强 柳鑫 陈雨峰 邹博坤 徐婷 丁平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590,共14页
山东省尼山-峄山区域地理环境复杂,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但缺乏对野生草本植物区系的调查和研究。为填补该研究空白,掌握当地草本资源现状,对尼山-峄山区域野生草本植物区系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其地理成分及数量性状展开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 山东省尼山-峄山区域地理环境复杂,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但缺乏对野生草本植物区系的调查和研究。为填补该研究空白,掌握当地草本资源现状,对尼山-峄山区域野生草本植物区系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其地理成分及数量性状展开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系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强,共调查有野生草本植物70科271属424种,在科、属层级均具有明显的单种性及寡种性;根据植物地理学分布标准,该区系在科一级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及变型,在属一级划分为29个分布区类型及变型,具有明显的热带起源及典型的向温带过渡性质;该区系特征指标功能突出、代表性强,有区系优势科(属)6(15)个,区系表征科(属)15(40)个,群落(植被)优势科(属)11(24)个,表现出区系内一些大科同时具有数量多、体量大、分布广等特征的规律,且其所含属之间较为分散,体现了草本植物区系优势类群、表征类群和群落优势类群彼此独立的指示特征和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资源普查 物种多样性 群落特征 优势类群 植物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野生罗布麻表型与金丝桃苷含量关联性分析
2
作者 马文静 仝伯强 +3 位作者 刘丹 王海龙 赵立波 辛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93-99,共7页
罗布麻为传统中药,以干燥叶入药,主要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为比较不同产地野生罗布麻叶的品质,对山东沿海地区的野生罗布麻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叶中的金丝桃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金丝桃苷含量与各种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野生罗... 罗布麻为传统中药,以干燥叶入药,主要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为比较不同产地野生罗布麻叶的品质,对山东沿海地区的野生罗布麻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叶中的金丝桃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金丝桃苷含量与各种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野生罗布麻常与芦苇、白茅、碱蓬等盐生植物伴生;在采集的20份罗布麻中,15份为直立型,4份为半直立型,1份为平卧型;不同地区的金丝桃苷含量在0.10%~1.75%之间,潍坊、威海、烟台、青岛等地的金丝桃苷含量相对较高。将罗布麻株高、叶长、叶宽、果实长、果实宽、种长、种宽和种子百粒重等8个性状与叶片中金丝桃苷含量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罗布麻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在16.19%~56.76%之间,其中种长的变异系数最小,金丝桃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表明,罗布麻的叶长与叶中金丝桃苷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将为评价这些地区的野生罗布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资源 分布 表型 金丝桃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招远市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建议
3
作者 刘建华 王磊 +1 位作者 刘言龙 林森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51-54,共4页
山东省招远市经过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摸清了全市林木种质资源家底。招远市现有林木种质有61科135属293种。该次调查为招远市林木种质资源提供了相应的保护建议,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林木种质资源 现状 保护 山东招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功能的山东省自然教育发展特征与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伟 王宁 +4 位作者 王刚毅 鞠丽睿 鲁腾 赵倩儒 李猛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5期176-179,共4页
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基于森林资源功能的自然教育理念和实践,分析山东省自然教育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并结合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开展自然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自然教育 山东省 森林资源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菟丝子属植物新分布记录种——原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
5
作者 吴其超 解孝满 +3 位作者 刘丹 丁平 马燕 臧德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4-256,278,共4页
【目的】中药材菟丝子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山东和河南产区品质为好。为了菟丝子商品药材的鉴别并保证菟丝子商品药材的纯正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在... 【目的】中药材菟丝子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山东和河南产区品质为好。为了菟丝子商品药材的鉴别并保证菟丝子商品药材的纯正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在山东省开展了山东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结果】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1个新分布记录种,即原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结论】为菟丝子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药用植物 新分布 原野菟丝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新记录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其超 刘丹 +3 位作者 丁平 马燕 王树梅 臧德奎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85-87,共3页
在开展山东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山东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第九调查队通过野外调查发现了3个新分布记录,即斑纹木贼Equisetum variegatum、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和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其中稻槎菜属Lapsana为山... 在开展山东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山东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第九调查队通过野外调查发现了3个新分布记录,即斑纹木贼Equisetum variegatum、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和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其中稻槎菜属Lapsana为山东新记录属。这些新分布类群的发现,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山东植物种质资源本底资料,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对于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草本植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栎和栓皮栎种质资源苗期形态测定
7
作者 赵立军 华琳 +2 位作者 徐慧 陈吉强 韩彪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本试验以麻栎和栓皮栎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麻栎和栓皮栎苗期形态及麻栎和栓皮栎种子的千粒重、表型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麻栎和栓皮栎苗期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存在较大变异系数,为筛选麻栎和栓皮栎... 本试验以麻栎和栓皮栎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麻栎和栓皮栎苗期形态及麻栎和栓皮栎种子的千粒重、表型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麻栎和栓皮栎苗期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存在较大变异系数,为筛选麻栎和栓皮栎优良种质资源提供数据参考。同一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和表型特征上存在差异,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麻栎和栓皮栎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栓皮栎 苗期形态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与B/S的山东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管理软件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婷 井琪 +2 位作者 刘丹 仝伯强 丁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为保障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的快速收集及数据的高效采集,提高信息的管理和共享能力,本研究结合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以及各类专项调查的经验,制定了一套统一的数据特征描述标准,并初步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S与B/S的山东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与... 为保障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的快速收集及数据的高效采集,提高信息的管理和共享能力,本研究结合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以及各类专项调查的经验,制定了一套统一的数据特征描述标准,并初步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S与B/S的山东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管理软件。软件包括移动端和电脑端两部分,实现了对各类林木种质资源数据的采集、上传、审核、修改、查询统计、导出等一整套流程的统一管理。应用该软件在提升调查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促进了数据的融合、利用与共享,为进一步探索山东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提供了平台支持,为种质资源调查数据的高效采集和管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质资源 普查 收集 管理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份牡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燕 冯筱涵 +11 位作者 仝伯强 关凌珊 刘金石 穆艳娟 孙涛 鲁仪增 刘涛 刘鵾 刘瑞杰 程丹丹 于春凤 高德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30-140,共11页
以67份代表性牡丹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表型的24个质量性状和26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多样性指数,对牡丹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67份牡... 以67份代表性牡丹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表型的24个质量性状和26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多样性指数,对牡丹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67份牡丹种质资源的表型呈现出变异类型多、变异程度高等特点,质量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为0.183~1.860,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02%~37.41%,单果种子数变异系数(37.41%)最大。当欧氏距离为17.5时,67份种质资源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类群Ⅱ的种质数量最多(37个),初步明确了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性状,表明牡丹品种在表型性状上具明显差异,而各数量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显著相关性。前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0.973%,可综合代表牡丹表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针对油用、观赏、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共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牡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高、变异类型丰富,为牡丹品种选育奠定了物质基础,期待筛选出的不同用途牡丹种质可为牡丹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子山自然保护区楸树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怡康 李晋 +6 位作者 韩尚君 杨林 王海英 曲云楷 司培燕 郑培明 李猛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烟台市莱山围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围子山保护区)是胶东半岛楸树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楸树为保护区的主要保护树种和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20年生长季,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保护区内楸树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结果... 烟台市莱山围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围子山保护区)是胶东半岛楸树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楸树为保护区的主要保护树种和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20年生长季,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保护区内楸树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围子山保护区共有楸树资源8.5万株,林龄从1年生幼苗到120年古树均有分布,楸树自然分布在阔叶林中或呈零星、小片分布于地堰之上,呈现出面广、量大、规格不同的分布特点。此外,围子山保护区属典型的胶东低山丘陵区,中、薄层土壤较多,生态环境脆弱,且完整性、脆弱性尚处于初期阶段,更容易受到破坏,这对今后保护区内楸树种质资源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系统分析了保护区建立以来楸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关保护策略,为楸树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种质资源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草本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婷 仝伯强 +5 位作者 刘丹 井琪 王海斌 孙维霞 李新明 丁平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4期37-42,共6页
通过分析草本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的业务需求,以调查技术方案为依据,结合GIS相关技术,研建了草本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在关键技术上采用移动GIS技术、移动定位技术、内外业一体化管理、离线式数据采集与存储等设计,实现调查数据... 通过分析草本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的业务需求,以调查技术方案为依据,结合GIS相关技术,研建了草本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在关键技术上采用移动GIS技术、移动定位技术、内外业一体化管理、离线式数据采集与存储等设计,实现调查数据的外业采集、上传、编辑、上报、审核等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移动端与桌面端的高效协同,提高调查效率,为后期档案和成果整理提供便捷工具,同时也为调查工作的高效管理和调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 种质资源 调查 信息 采集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楸树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辛建华 许庆标 +10 位作者 刘建军 李建新 李莹 郁国强 楚克欢 鲁仪增 孙涛 张连合 张学勇 张现祥 贺燕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71-74,共4页
为高效繁育保存楸树优树和古树种质资源,对来自4省22地市楸树母树的接穗嫁接成活率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楸树优树和古树种质资源的平均嫁接成活率为30.4%,相应嫁接成活率均与其树龄和胸径呈极显著负相关,楸树接穗的年龄效应十分... 为高效繁育保存楸树优树和古树种质资源,对来自4省22地市楸树母树的接穗嫁接成活率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楸树优树和古树种质资源的平均嫁接成活率为30.4%,相应嫁接成活率均与其树龄和胸径呈极显著负相关,楸树接穗的年龄效应十分明显。在开展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时,应尽可能采集基部萌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树龄 嫁接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木本植物新纪录一种--老鸦柿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亮 辛晓伟 +3 位作者 包志刚 宋福荣 李猛 吴府胜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0-71,79,共3页
在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的普查过程中,普查团队在枣庄市抱犊崮发现一种山东省尚未记录分布的木本植物--老鸦柿,该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山东野生植物资源库,对山东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山东省 野生木本植物 新记录 老鸦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森林生态功能展示基地建设探讨
14
作者 李猛 韩尚君 +5 位作者 赵倩儒 王刚毅 包志刚 许存军 陈吉强 张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2期76-79,共4页
山东省森林生态功能展示基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普载体,是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本文从基地的建设理念及建成后的社会效益2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建设山东省森林生态功能展示基地的重要意义及... 山东省森林生态功能展示基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普载体,是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本文从基地的建设理念及建成后的社会效益2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建设山东省森林生态功能展示基地的重要意义及其自然资源科普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功能展示基地 建设理念 科普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木端压灌注乙醇对木材干燥、脱脂及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解卫海 仝伯强 +2 位作者 刘丹 张萍 朱建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以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生材为材料,探索原木端压灌注乙醇对木材进行干燥、脱脂、染色的作用。使用无水乙醇(表面张力不到水的表面张力的1/3)替换木材中的水溶液,用乙醇的挥发代替木材内部原有的水分蒸发,进行木材干燥以减少木... 以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生材为材料,探索原木端压灌注乙醇对木材进行干燥、脱脂、染色的作用。使用无水乙醇(表面张力不到水的表面张力的1/3)替换木材中的水溶液,用乙醇的挥发代替木材内部原有的水分蒸发,进行木材干燥以减少木材的干燥缺陷,以及用乙醇冲洗出树脂道中的树脂,对木材进行脱脂,同时观察加有亮蓝指示剂的乙醇在木材内部的染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0.2~0.3 MPa压力下,灌注乙醇1.0~1.5 h,消耗相当于原木中总含水量体积3倍的乙醇,能够置换出原木总含水量中77.0%的水分,其松香的脱除率为70.8%。增加乙醇的压注量和压注时间能够使木材排出更多水分和松脂。在最初收集的2002 mL木材压出液中(相当于木材总含水量的38%)不含有乙醇,其后收集的木材压出液中乙醇比例逐步升高,水的比例逐步降低。当压出液中含有体积分数为11%的乙醇时,木材压出液的电导率下降一倍;当压出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超过74%或更高时,压出液的电导率反而有所上升。压注乙醇的木块气干速度为对照的2.82倍。对照黑松木试样板在(103±2)℃烘干后,普遍存在内裂,乙醇灌注后的弦切板在(103±2)℃烘干后没有观察到内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灌注 木材干燥 木材脱脂 木材染色 木材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紫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16
作者 高磊 刘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7,共10页
【目的】紫椴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树种,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种源紫椴遗传多样性,构建指纹图谱,旨在为紫椴居群的保护、全国紫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资源库建设提供参照。【方法】从国内5个省11个市采集16个种... 【目的】紫椴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树种,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种源紫椴遗传多样性,构建指纹图谱,旨在为紫椴居群的保护、全国紫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资源库建设提供参照。【方法】从国内5个省11个市采集16个种源的173份紫椴样品,采用SSR分子标记进行PCR扩增,分析紫椴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分子方差分析和种群聚类分析探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根据筛选的引物构建紫椴的指纹图谱。【结果】(1)从12组引物中筛选出了8组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和良好重复性的引物,这些引物总共识别出10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多态性位点上分布有12.6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在不同位点间的变动区间为0.506~0.897,平均值达到0.739。(2)仅需4对引物(C110、C840、D150、TC5)即可有效区分所有紫椴个体,并构建紫椴指纹图谱。(3)紫椴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937,Shannon’s信息指数达到1.777,Nei’s基因多样性则为0.771。(4)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91%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紫椴群体内。(5)根据遗传距离构建进化树,将16个种源划分为5个亚类,多数地理距离较近的种源聚到一起,表现出较相近的遗传关系。【结论】紫椴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分化处于中等水平,群体内遗传变异占主导地位。16个居群中,吉林省汪清种源(JWQ3)、黑龙江种源(HDN7、HDN8、HDN9)和河北承德市种源(HCD15)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应进行原地保护,重点持续关注;种群JWQ2、JWQ4、JHL5、HNA10、LDD12和LFX13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重点收集资源和保存培育。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中国紫椴的居群分布、进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DNA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不同种源地胡桃楸果核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惠欣 李明昊 +4 位作者 许金石 仝伯强 鲁仪增 刘丹 胡德昌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目的]开展胡桃楸果核的表型性状差异性研究,掌握其变异规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种质鉴定及资源利用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比较东北地区13个种源地胡桃楸果核的质量及数量性状,计算相关指数,检测多样性水平,开展方差分析、相关性分... [目的]开展胡桃楸果核的表型性状差异性研究,掌握其变异规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种质鉴定及资源利用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比较东北地区13个种源地胡桃楸果核的质量及数量性状,计算相关指数,检测多样性水平,开展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分化程度。[结果](1)供试材料果核质量性状D_(s)与H'指数分别为0.25~0.59和0.41~0.98,数量性状为0.72~0.84与1.41~1.95,多样性丰富;除纵径外,数量性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数量性状表型分化系数为16.44%~52.53%,均值31.53%,主要表现为居群内变异。(3)表型变异系数1.10%~27.45%,平均8.75%,种源地平均变异系数中泰安寺TAS最大(12.99%),黑河市红光林场HHS最小(1.60%)。(4)果形指数与三径均值、质量相关性不显著,其它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5)聚类分析结果与种源地位置相关性不明显,推断各居群遗传背景相似,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结论]东北地区的胡桃楸果核多为卵圆形,基部、顶部尖端突出明显,大多数表面纹饰多且刻纹沟深;表型多样性较丰富,数量性状多样性水平明显大于质量性状;果核质量变异幅度大,其余性状较为稳定;居群内变异是该物种果核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果核 表型性状 变异分析 多样性指数 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引种地3种芍药科植物的光合特性及速率的影响因子分析
18
作者 张谦 陈俊强 +5 位作者 陈海燕 张广意 刘海燕 孙音 韩田雨 姜楠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在济南山区和平原测定环境因子及光合参数日变化,分析P_(n)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挖掘影响P_(n)的主要决定因子,应用通径分析法计算影响3种芍药科植物P_(n)的通径系数及决策系数,探讨不同海拔引种地3种芍药科植物的... 在济南山区和平原测定环境因子及光合参数日变化,分析P_(n)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挖掘影响P_(n)的主要决定因子,应用通径分析法计算影响3种芍药科植物P_(n)的通径系数及决策系数,探讨不同海拔引种地3种芍药科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试验地年降水量接近,高海拔月均气温较低,水汽压亏缺较低。引种于高海拔地区的芍药科植株生长与开花情况较好;除野芍药Tr在高海拔和低海拔接近,高海拔3种芍药科植物的P_(n)、G_(s)、C_(i)均比低海拔高;3种芍药科植物的P_(n)均与PAR显著正相关,与Ca极显著负相关,与环境因子t_(a)、VPD、RH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_(a)是紫斑牡丹最重要的环境因子,P_(n)与t_(a)间呈线性关系(R^(2)=0.632),t_(a)是主要决策变量,决策系数为0.324;G_(s)是野芍药最重要的因子,P_(n)与G_(s)间呈二次函数关系(R^(2)=0.883),G_(s)是主要决策变量,决策系数为0.841;Ca是川赤芍最重要的环境因子,P_(n)与Ca间呈线性关系(R^(2)=0.995),Ca是主要决策变量,决策系数为0.747。因此,野芍药对暖温带不同海拔环境均较适应,高温抑制紫斑牡丹的P_(n),川赤芍适宜引种至Ca较低的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科 光合特性 通径分析 环境因子 相关性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楸树种子表型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
19
作者 檀昊 孙涛 +4 位作者 刘金石 张泽人 张炎 鲁仪增 郑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5,共7页
以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Hance)Hedl.]17个种源地内384个单株的种子为研究对象,从每个单株的纯净种子中随机选择40粒种子,测定种子表面积、长度、宽度、体积、周长、表型指数、可塑性指数及种子质量;采用方差分析法、相关性分... 以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Hance)Hedl.]17个种源地内384个单株的种子为研究对象,从每个单株的纯净种子中随机选择40粒种子,测定种子表面积、长度、宽度、体积、周长、表型指数、可塑性指数及种子质量;采用方差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分析花楸树种子表型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结果表明:花楸树种子的各项表型性状,在种源间以及种源内存在丰富的变异、遗传分化显著。花楸树种子的表型指标,与地理环境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种源地分为2组,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种源为Ⅰ组,山东昆嵛山、山东泰山和山东崂山为第Ⅱ组。花楸树种源间和种源内种子表型变异较大,并具有明显地理变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楸树 种子 表型性状 地理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微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秀红 闫少波 +5 位作者 葛磊 王丽 张锋 董玉峰 臧真荣 李善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7,共10页
【目的】探讨构建微核心种质的方法,旨在为精准选择毛白杨杂交亲本或研究材料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物种构建微核心种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对272份毛白杨样本进行分子基因型检测,计算每个样本对总体遗传多样性... 【目的】探讨构建微核心种质的方法,旨在为精准选择毛白杨杂交亲本或研究材料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物种构建微核心种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对272份毛白杨样本进行分子基因型检测,计算每个样本对总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值,从大到小全部排序,计算新排序的前25%、20%、15%、10%、5%、2.5%、2%和1.5%共8个取样比例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指数(PIC)值等,分析微核心种质的代表性,通过与前面的取样比例以及原始种质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确定合适的微核心种质取样比例。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验证。根据所有引物的峰值,构建每份微核心种质的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的差异,分析挖掘特异等位基因。【结果】(1)当取样比例由25%逐渐降为2%时,Ne、He和PIC这3个重要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分别逐渐达到最大值,而I在取样比例为10%时达到最大值。(2)当取样比例为2%时,Ne、I、He和PIC值分别是3.513、1.254、0.643和0.597,均大于272份原始种质的相应值2.075、0.825、0.432和0.364,表明构建的微核心种质有效去除了遗传冗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t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微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具有可靠的代表性,可以作为微核心种质。(4)不论10%、5%还是2%取样比例,杂交种质所占比例均大于50%。(5)218号样品在11号位点拥有特异等位基因,261号样品在16号位点拥有特异等位基因,263号样品在7号位点拥有特异等位基因。【结论】毛白杨微核心种质最为科学、可信、简约和高效的取样比例为2%~10%,其中最精准的取样比例为2%。如果种质资源数目较大,可以根据遗传多样性适当降低取样比例;如果基数较小,可以适当升高。建议以后构建核心种质或者微核心种质时,不要先人为进行分组,而是先根据每个样品对总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从大到小排序。本研究从分子水平证明杂交种质在种质资源保存和林木遗传育种中占有重要地位,将为其他物种微核心种质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SSR分子标记 微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特异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