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国槐古树资源调查及保存现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庞彩红 李双云 +3 位作者 亓文英 孙超 刘翠兰 夏阳 《山东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56-59,共4页
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查询,对山东省现存的国槐古树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生长状况、保护级别与权属等现状进行了统计,对国槐古树保存下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国槐古树进行了异地集中保存,共保存1197个株系,建立种质资源圃16.7hm2,为国槐... 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查询,对山东省现存的国槐古树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生长状况、保护级别与权属等现状进行了统计,对国槐古树保存下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国槐古树进行了异地集中保存,共保存1197个株系,建立种质资源圃16.7hm2,为国槐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槐古树 调查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SSR标记的白杨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姚俊修 毛秀红 +2 位作者 李善文 刘学良 吴德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100,共9页
【目的】进行白杨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毛白杨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收集的白杨派无性系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荧光SSR-PCR产物检测,利用所得结果评价种源及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水平。【... 【目的】进行白杨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毛白杨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收集的白杨派无性系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荧光SSR-PCR产物检测,利用所得结果评价种源及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16对SSR引物对272个无性系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06个等位基因,每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625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值为0.56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值为0.432,表明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有9个位点的Ho/He大于1,表明杂合度比较高。对其中来自毛白杨6个集中分布区的234个无性系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间,98%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源内无性系间;由不同种源间的等位基因模型可知,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和河北5个种源的无性系均有特有等位基因,杂交时可以适当选择不同种源的无性系作杂交亲本以拓宽杂交种的遗传基础,或种源间适当引种增加毛白杨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结论】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均表明,北京与河北种源亲缘关系最近,河南与陕西、山东与山西亲缘关系也较近,分别聚为3大类群,而相同种源的无性系并没有完全聚到一类,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种源间相互引种或遗传变异造成的。研究结论为毛白杨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SSR标记 毛白杨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元宝枫天然种群种实的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旻昊 任飞 +3 位作者 燕丽萍 王因花 梁燕 仲伟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3-184,192,共13页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各地不同种群元宝枫种实的表型性状,以期揭示元宝枫表型变异程度及变异规律,为元宝枫优良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优良选种、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各地不同种群元宝枫种实的表型性状,以期揭示元宝枫表型变异程度及变异规律,为元宝枫优良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优良选种、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4个元宝枫种群的12个种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表型分化、表型性状之间以及表型性状与地理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种源的聚类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元宝枫各种实表型性状均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呈极显著差异,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元宝枫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11.18%,变异范围为6.56%~17.51%,其中最小值为种仁千粒重(0.29%),最大为果实千粒重(41.85%)。12个种实表型性状的平均相对极差为44.23%,变化范围在0.53%~96.93%。元宝枫12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7.74%和86.34%,元宝枫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86.34%,种群内的表型分化系数为13.66%。种实表型性状相关性结果显示,果实形态中除张开角之外,其余性状与种子形态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元宝枫各表型性状除翅果宽,其余性状与均经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大部分表型性状与海拔和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7.441%,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大小,第2和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果实形态特征。利用欧式平方距离将14个元宝枫种群分为两大类,YYSL单独归为一大类,其余种群聚为另一类。【结论】元宝枫14个种群种实表型性状变异丰富,能够进行基于表型性状的种质资源筛选;元宝枫果实性状与种子性状的遗传变异稳定性相当;元宝枫主要变异来源为种群间变异;翅果张开角与其余性状均呈负相关或不相关,推测其为独立因子;元宝枫种实表型性状受经纬度与海拔的影响,大体呈现随着经纬度的增大种实变大、海拔增高而种实变小的趋势;本研究中的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不强,种群间的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未形成明显的规律性,呈现较为随机的变异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天然种群 种实表型多样性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骨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盼 郭庆梅 +1 位作者 姚俊修 吴德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目的综述接骨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对1992-2022年发表的有关接骨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 目的综述接骨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对1992-2022年发表的有关接骨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阅读并归纳总结。结果接骨木中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主要为木脂素类化合物。研究发现接骨木活性成分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调控ERK MAPK信号传导通路,参与氨基酸及脂质代谢和抑制骨质疏松发生的作用。结论接骨木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潜力巨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接骨木 骨质疏松症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指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文华 刘敬国 +5 位作者 黄兆刚 周广波 刘志兵 郑金柱 李善文 荀守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96-100,共5页
论述了我国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现状,并阐述了林业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历程,结合国际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论述了我国的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未来林业植物新品种测试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 林业 植物新品种保护 DUS测试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俊伟 孙倩 +2 位作者 孙太元 刘翠兰 王开芳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91-99,共9页
本文综述了松材线虫病传播特点和发生现状,对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防控的关键核心问题,对相关策略进行了探索。随着我国松材线虫病防控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松材线虫病防控正逐步由粗放、低质量的管控向精细化、高质量的... 本文综述了松材线虫病传播特点和发生现状,对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防控的关键核心问题,对相关策略进行了探索。随着我国松材线虫病防控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松材线虫病防控正逐步由粗放、低质量的管控向精细化、高质量的闭环防控方向转变,坚持疫木源头管理、严格控制媒介昆虫虫口密度、改善林分结构,坚持精细化防控举措,松材线虫病完全能够做到可防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防控技术 解决策略 精细化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付茵茵 周继磊 +5 位作者 张元莉 夏阳 庞彩红 哈新英 张恩博 李双云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5-50,98,共7页
对槐树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和现状,以及山东、山西、河北和河南等地的资源调查收集情况进行了综述;从表型、细胞和生理生化、分子水平3个方面,对槐树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以选择育种、人工杂交授粉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为例... 对槐树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和现状,以及山东、山西、河北和河南等地的资源调查收集情况进行了综述;从表型、细胞和生理生化、分子水平3个方面,对槐树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以选择育种、人工杂交授粉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为例,对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分布和现状 评价 创新利用 存在问题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生物学特性与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8
作者 袁晨晨 任飞 +6 位作者 董爱新 孔静 梁燕 仲伟国 孙超 王因花 燕丽萍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86-90,共5页
白蜡品种繁多,在我国分布广泛,耐盐碱,适应性强,是盐碱地营林和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对促进盐碱地区绿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白蜡开花、花粉萌发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对白蜡杂交育种的必要性、杂交方法和亲本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 白蜡品种繁多,在我国分布广泛,耐盐碱,适应性强,是盐碱地营林和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对促进盐碱地区绿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白蜡开花、花粉萌发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对白蜡杂交育种的必要性、杂交方法和亲本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进展,同时,根据目前白蜡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对白蜡杂交育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 杂交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部内生真菌Su100提高黑松幼苗耐盐性的研究
9
作者 李欣 王磊 +1 位作者 王开芳 宿红艳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54-58,共5页
黑松是一种具有较强耐盐性和逆境适应性的树种,常被用于暖温带海岸防护林的建设中。Su100是从蓝莓根系中挖掘到一株有益促生内生真菌,属于软盘菌属。为了评估Su100在提高树木耐盐性方面的潜力,本研究以黑松幼苗为试材,分析了Su100在黑... 黑松是一种具有较强耐盐性和逆境适应性的树种,常被用于暖温带海岸防护林的建设中。Su100是从蓝莓根系中挖掘到一株有益促生内生真菌,属于软盘菌属。为了评估Su100在提高树木耐盐性方面的潜力,本研究以黑松幼苗为试材,分析了Su100在黑松根部的定殖情况以及其对黑松幼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u100可在黑松根部定殖,通过促进光合速率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促进黑松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苗生长,同时通过增强黑松苗中抗氧化酶SOD和POD的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积累,从而提高其耐盐性。研究结果可为Su100在盐碱地土壤改良及滨海护林体系可持续建设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耐盐性 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群元宝枫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与评价
10
作者 韩旻昊 燕丽萍 +5 位作者 王因花 任飞 梁燕 仲伟国 孙超 吴德军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2,共8页
为探明不同种群元宝枫之间的变异程度,筛选优良种质资源,对山东、河北、陕西、江苏和安徽5个省份12个地区的元宝枫种群进行分析评价,测定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对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 为探明不同种群元宝枫之间的变异程度,筛选优良种质资源,对山东、河北、陕西、江苏和安徽5个省份12个地区的元宝枫种群进行分析评价,测定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对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地区的元宝枫平均种仁含油率为30.44%,遗传变异程度较高;元宝枫种仁油中主要脂肪酸平均含量排序为亚油酸(29.80%)>油酸(25.06%)>芥酸(18.76%)>二十碳一烯酸(8.62%)>神经酸(7.37%)>棕榈酸(4.75%)>硬脂酸(2.34%)>α-亚麻酸(1.45%),其中神经酸(8.38%)、硬脂酸(11.10%)和α-亚麻酸(17.08%)变异系数较高;山东海阳(12.59%)、山东泰安(11.22%)和山东济南(10.36%)元宝枫种仁含油率及各主要脂肪酸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大;方差分析表明,种仁含油率和各主要脂肪酸在种群间均有极显著差异;种仁含油率与地理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主要脂肪酸与温度、降水以及无霜期相关性较高;聚类分析将12个地区元宝枫分为3个类群;综合评价认为华北地区的元宝枫更具育种价值。综上,各种群元宝枫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存在较高程度的变异,可将其作为筛选元宝枫优良种质资源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种仁含油率 脂肪酸 神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永涛 董玉峰 +5 位作者 王振猛 张鹏远 王卫东 荀守华 秦光华 姜岳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7-43,共7页
为研究44份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鲁豫地区的44份楸树优良种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PstI/MseI引物组合从44份楸树种质中共扩增出10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043条,多态... 为研究44份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鲁豫地区的44份楸树优良种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PstI/MseI引物组合从44份楸树种质中共扩增出10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043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5.60%。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35.88条带和130.38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平均基因多样性(H)、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Ⅰ)分别为1.3210、0.2003和0.3204,且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26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楸树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和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出,各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22~0.7919间,平均为0.6527。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65为界44份楸树种质可划分为5组,其中第1组包括15个山东种质和2个河南种质;第2组包括18个山东种质和3个河南种质;第3组包括3河南种质;第4组包括1个河南种质;第5组包括2个河南种质。这表明不同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各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综上,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的揭示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为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别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种质资源 AFLP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椴树嫁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庆国 王珍珍 +4 位作者 王因花 燕丽萍 刘翠兰 王开芳 徐金光 《农学学报》 2018年第8期44-47,共4页
为了提高椴树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利用率,笔者以种源地不同的椴树属7个不同树种(糠椴、紫椴、欧椴、欧椴大叶椴、欧洲小叶椴、银毛椴、小叶椴)的1年生枝条为材料,以2年生紫椴实生苗为砧木,采用劈接、芽接2种嫁接方法,对椴树属植物的嫁接繁... 为了提高椴树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利用率,笔者以种源地不同的椴树属7个不同树种(糠椴、紫椴、欧椴、欧椴大叶椴、欧洲小叶椴、银毛椴、小叶椴)的1年生枝条为材料,以2年生紫椴实生苗为砧木,采用劈接、芽接2种嫁接方法,对椴树属植物的嫁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种不同,与砧木的亲和力也不同,导致各树种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其中欧洲大叶椴、欧洲小叶椴、小叶椴、紫椴、糠椴、银毛椴、欧椴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63.30%、75.75%、81.25%、62.10%、62.11%、62.50%、65.80%。2种嫁接方法成活率也各不相同,芽接成活率在50.00%以上,劈接成活率因接穗不同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穗 嫁接繁育 嫁接方法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种子休眠机制和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红 燕丽萍 +2 位作者 夏群 赵嘉豪 程天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19-125,共7页
为确定女贞种子的休眠类型并探索解除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以女贞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种子生物学特性、种子吸水速率、4种不同条件下(剥除全部胚乳、露出1/2子叶、露出1/2胚根和保留完整的胚乳)女贞种子萌发特性以及内果皮、胚乳不同... 为确定女贞种子的休眠类型并探索解除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以女贞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种子生物学特性、种子吸水速率、4种不同条件下(剥除全部胚乳、露出1/2子叶、露出1/2胚根和保留完整的胚乳)女贞种子萌发特性以及内果皮、胚乳不同浓度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确定种子休眠特性,并用98%(体积分数)H_(2)SO_(4)、0.3mol/L的NaOH、浸种和不同层积天数对女贞种子进行处理,探索解除女贞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女贞种子成熟时为黄褐色至棕褐色,千粒质量为32.17g,种子纵横径比为2.19,在室温条件下去壳和未去壳种子随着吸水时间的延长,吸水速率逐渐增加,表明内果皮对吸水阻碍小;女贞种子的离体胚无休眠特性,不是引起女贞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女贞内果皮和胚乳的甲醇浸提物对白菜籽的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表现为胚乳大于内果皮,并且随着提取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体积分数为98%的H_(2)SO_(4)和0.3mol/LNaOH溶液处理,浸种和低温层积处理均能解除女贞种子的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 种子休眠 吸水速率 离体胚 抑制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实生植株果实经济性状遗传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琳琳 赵登超 +2 位作者 韩传明 栾森年 侯立群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25-28,共4页
对40株文冠果实生植株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文冠果果实以小球果型最多,占总样本的40%,97.5%样本种仁含油率在60%以上,种子出仁率平均为51.22%,果实出籽率平均为47.13%。... 对40株文冠果实生植株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文冠果果实以小球果型最多,占总样本的40%,97.5%样本种仁含油率在60%以上,种子出仁率平均为51.22%,果实出籽率平均为47.13%。果实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结果数量,为32.25%,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种仁脂肪含量,为3.99%。由各单株的综合主成分值选出的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单株与其实际表现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经济性状 主成分分析 优株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椴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庆华 王因花 +6 位作者 孔雨光 姚俊修 鲁仪增 燕丽萍 吴德军 任飞 葛文华 《农学学报》 2022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探索建立紫椴组织培养快速繁育体系,以紫椴种子为材料,探讨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及配比对紫椴组培快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最适宜,添加0.05 mg/L 6-BA和0.03 mg/L IBA后,增殖系数可达13.5;MS培养... 为探索建立紫椴组织培养快速繁育体系,以紫椴种子为材料,探讨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及配比对紫椴组培快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最适宜,添加0.05 mg/L 6-BA和0.03 mg/L IBA后,增殖系数可达13.5;MS培养基最适宜做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0.1 mg/L6-BA+0.1 mg/L IBA+0.03 mg/LGA_(3),平均苗高达5.15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1.0 mg/L6-BA+0.05 mg/L NAA,生根率达93.3%,生根数达5.7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组织培养 壮苗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无性繁殖 快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苜蓿扦插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庞彩红 李双云 +6 位作者 燕丽萍 刘翠兰 李丽 毛秀红 王守国 刘桂民 夏阳 《山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0-12,共3页
紫花苜蓿是异花授粉的四倍体植物,通过种子繁殖难以获得优良性状一致的后代群体,扦插作为一种无性繁殖手段,对苜蓿保优传代和加速繁殖扩大良种种群、培育良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以选育的转基因苜蓿株系为试材,对影响苜蓿扦插成活的... 紫花苜蓿是异花授粉的四倍体植物,通过种子繁殖难以获得优良性状一致的后代群体,扦插作为一种无性繁殖手段,对苜蓿保优传代和加速繁殖扩大良种种群、培育良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以选育的转基因苜蓿株系为试材,对影响苜蓿扦插成活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春季扦插效果好于秋季,现蕾初期的转基因苜蓿扦插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7.2%;来自于茎的基部和中部的插穗成活率高于顶端的插穗,分别达到了94%和100%;不同的株系之间的扦插成活率差异不大,新梢高度却有明显的区别,最高的达到了24.91cm;插穗留叶数的多少对扦插成活率和新梢的高度影响不大,但留叶数多的插穗新生叶片颜色比留叶数少的要绿;上部5cm细砂,底部5cm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混合物的基质更利于插穗的成活,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苜蓿 扦插 成活率 新梢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毛椴硬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庆华 吴德军 +2 位作者 燕丽萍 王因花 臧真荣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47-49,32,共4页
以银毛椴1年生硬枝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及处理时间对银毛椴硬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1号处理即1000 mg·L^-1的IBA处理5 mim可获得较高的生根率(71.70%),其根长及生根数量也优于其他处理,故... 以银毛椴1年生硬枝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及处理时间对银毛椴硬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1号处理即1000 mg·L^-1的IBA处理5 mim可获得较高的生根率(71.70%),其根长及生根数量也优于其他处理,故1号处理最适用于银毛椴的硬枝扦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毛椴 硬枝扦插 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种竹子竹鞭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18
作者 任飞 刘翠兰 +4 位作者 王开芳 燕丽萍 臧真荣 王因花 吴德军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28-32,共5页
为了探讨引种竹子(蓉城竹)不同长度竹鞭的扦插生根率和出苗率,建立竹鞭扦插繁育技术体系,利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ABT1(吲哚丁酸+萘乙酸,质量比为3:2),质量浓度均为1000 mg·L^-1;3种扦插基质;3种不同... 为了探讨引种竹子(蓉城竹)不同长度竹鞭的扦插生根率和出苗率,建立竹鞭扦插繁育技术体系,利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ABT1(吲哚丁酸+萘乙酸,质量比为3:2),质量浓度均为1000 mg·L^-1;3种扦插基质;3种不同长度竹鞭,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插穗生根率、根长度、立竹数、出苗率及株高、地径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吲哚丁酸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为93.33%;扦插基质椰糠的生根率最好,达到100%;竹鞭长度为7 cm、9 cm生根效果好于5 cm,而竹鞭长度为9 cm时,株高最高、地径最粗,分别达到33.39 cm和2.39 cm。初步筛选出了适合引进竹种快速繁育的最佳技术体系,为山东省引进竹种快速繁殖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种竹子 竹鞭 扦插繁育 技术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的刺槐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17
19
作者 毛秀红 郑勇奇 +4 位作者 孙百友 张元帅 韩丛聪 位晓 荀守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89,共10页
【目的】对山东省刺槐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为刺槐新品种选育、遗传改良和品种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中国其他省市刺槐遗传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SSR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仪... 【目的】对山东省刺槐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为刺槐新品种选育、遗传改良和品种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中国其他省市刺槐遗传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SSR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仪进行检测;利用所得结果分析49个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并构建其指纹图谱;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基于亲缘关系的无性系聚类分析。【结果】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2~15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375个多态性等位基因。不同位点的PIC值变化范围很大,在0.092~0.879之间,平均PIC值为0.509 8。使用组间平均数联结法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9份无性系没有严格按照不同区域聚类到一起,无性系分组与现有栽培区没有明显的规律。来自临沂的‘鲁刺8’和‘鲁刺13’、青岛的‘鲁刺40’和‘鲁刺42’以及日照的‘鲁刺10’和‘鲁刺86’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所使用的9对引物中,其中2对Rply109和rops16可以区分开45份无性系,鉴定率达到91.84%。检测到22个刺槐无性系在1个或者2个位点得到3个等位基因,表明这些无性系可能是发生自然变异的多倍体。【结论】山东省刺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无性系分组与现有栽培区没有明显的规律。引物Rply109和rops16对49份无性系的分子鉴定率为91.84%,可作为刺槐指纹图谱构建和分子鉴定的高效分子标记。利用SSR标记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为刺槐遗传资源管理、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刺槐的引种和遗传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SSR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白蜡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铖铖 燕丽萍 +1 位作者 吴德军 王因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8,共10页
【目的】白蜡是北方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了解白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于白蜡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方法】利用筛选的SSR标记,对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共380份白蜡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分子变异分析... 【目的】白蜡是北方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了解白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于白蜡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方法】利用筛选的SSR标记,对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共380份白蜡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分子变异分析(AMOVA)、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主坐标(PCoA)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12对SSR引物在所有白蜡中都能进行扩增,等位基因(Na)共51个,平均每对引物观察到4.287个等位基因,PIC为0.1197~0.7509,平均为0.5329,高于0.5;白蜡居群的群体内近交系数(Fis)平均为0.016,群体近交系数(Fit)平均为0.091,显示杂合频率高,居群近交较多,群体分化率(Fst)平均为0.095,存在中度程度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m)平均为4.199,居群间基因交流非常丰富;AMOVA分析结果表明9个白蜡居群的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91%);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9个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白蜡居群中存在3个不同的基因库,居群间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混合,遗传组分相对单一,与UPGMA和PCoA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2个SSR标记多态性较好、稳定性较高,能有效鉴别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白蜡居群的380份种质资源,并揭示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可为白蜡的种质保存和育种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白蜡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