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资源视角下海洋经济安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舒鸿 唐国琛 +1 位作者 盖珊珊 宋爱环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82,共16页
为科学评估中国海洋资源经济安全水平,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MES-PSR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环境压力(P)、资源环境状态(S)、社会环境响应(R)这三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经济安全指标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 为科学评估中国海洋资源经济安全水平,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MES-PSR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环境压力(P)、资源环境状态(S)、社会环境响应(R)这三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经济安全指标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静态面板数据分析影响海洋资源经济安全水平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中国海洋资源经济安全水平波动较大,近几年指数逐年稳步上升,又回到平稳上升状态。第二,各省份在海洋经济安全水平上呈现不均衡发展的趋势,一些省份能够更好地利用其海洋资源和地理优势(例如山东和广东),而另一些省份则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海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第三,政府管理程度和地方政府相关的财政支出对海洋资源经济安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口结构变化(尤其是社会总抚养比的上升)、人均GDP增长和严格的环境规制则展现出负向影响。此外,城镇化进程和教育水平对海洋资源经济安全也呈现出积极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在地区层面进行细化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海洋经济圈中,这些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政府治理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中尤为重要,而人口结构在东部海洋经济圈中的负面影响更加突出。这一发现强调了因地制宜的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 经济安全 MES-PSR评价指标体系 海洋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足丝分泌关键基因鉴定和分析
2
作者 甄秀维 亓海刚 +5 位作者 李永仁 张伟 陈艺文 王威 李莉 张守都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4,共10页
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通过足丝腺分泌的足丝黏附于水下各种基质表面,因此足丝及其黏附能力对于紫贻贝的固着以及人工养殖来说至关重要。为探究影响紫贻贝足丝分泌的关键基因,对剪断足丝0 h和9 h紫贻贝的足组织进行转录组... 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通过足丝腺分泌的足丝黏附于水下各种基质表面,因此足丝及其黏附能力对于紫贻贝的固着以及人工养殖来说至关重要。为探究影响紫贻贝足丝分泌的关键基因,对剪断足丝0 h和9 h紫贻贝的足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并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紫贻贝剪断足丝前后存在40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53个,下调基因249个。GO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信号转导、代谢过程、细胞周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结果显示,与影响足丝分泌相关的细胞凋亡、黏着斑通路、细胞衰老通路等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G176760.1、MG251540.1、MG537520.1等6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一致,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通过观察紫贻贝足丝分泌过程以及对其足内部腺体进行转录组分析来挖掘影响足丝分泌关键基因,解析这些基因的功能特征和表达调控模式,为进一步阐明贻贝足丝分泌分子调控机制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贻贝 足丝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影响紫贻贝幼贝足丝分泌的环境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守都 张伟 +3 位作者 吴莹莹 甄秀维 邹杰 宋爱环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6,共11页
为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幼贝足丝分泌的影响,选取山东省日照市养殖区的紫贻贝幼贝为研究对象,通过区组设计分别进行不同温度(17℃、22℃、27℃)和盐度(20、25、30),不同光照(10、100、10000 lx)和饥饿(0... 为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幼贝足丝分泌的影响,选取山东省日照市养殖区的紫贻贝幼贝为研究对象,通过区组设计分别进行不同温度(17℃、22℃、27℃)和盐度(20、25、30),不同光照(10、100、10000 lx)和饥饿(0、24、48 h),不同干露(0、24、48 h)和氨氮(0、15、30 mg/L)条件的2因素交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和盐度均会对紫贻贝幼贝足丝分泌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在实验温、盐条件下均呈显著弱负相关(R=-0.11/-0.16,P<0.05),其中温度27℃、盐度30%组别在不同时间点的紫贻贝幼贝足丝分泌能力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0.05)。光照对紫贻贝幼贝足丝分泌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呈现极显著弱相关(R=0.14,P<0.01),而短期饥饿对紫贻贝幼贝足丝分泌影响不显著(P>0.05),低光照组(10 lx)紫贻贝幼贝足丝分泌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干露和氨氮均会对紫贻贝幼贝足丝分泌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中干露与紫贻贝足丝分泌显著弱负相关(R=-0.09,P<0.05),而氨氮则显著负相关(R=-0.45,P<0.05),高氨氮(30 mg/L)和干露(48 h)组合紫贻贝幼贝足丝分泌能力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0.05)。研究结果可为紫贻贝的苗种转运、夹苗和健康养殖等生产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足丝分泌 环境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的建立及超微结构损伤研究
4
作者 刘莹 于超勇 +4 位作者 刘朋 高蓓 李泽邦 宋爱环 邹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4-375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国明对虾雄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同时摸清超低温冷冻对中国明对虾精子超微结构的损伤。【方法】采用曙红B染色法检测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精子存活率,通过研究9种稀释液(灭菌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去钙人工海...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国明对虾雄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同时摸清超低温冷冻对中国明对虾精子超微结构的损伤。【方法】采用曙红B染色法检测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精子存活率,通过研究9种稀释液(灭菌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去钙人工海水、去镁人工海水、去钾人工海水、5%氯化钠、生理盐水、D-Hanks、Hanks)、3种不同浓度渗透性冷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甘油和丙三醇)、5种非渗透性抗冻保护剂(海藻糖、葡萄糖、麦芽糖、维生素C、牛血清蛋白)、4种降温程序和4种复苏温度(25、30、35和40℃)对中国明对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效果筛选最适保存方法,同时,应用透视电镜观察超低温冷冻后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1)灭菌天然海水、人工海水组冻精复苏后精子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2)采用甘油作为渗透性保护剂的试验组冻精存活率显著优于其他试验组(P<0.05),其中15%甘油组冻精存活率最高。(3)添加海藻糖、维生素C非渗透性保护剂的试验组冻精复苏后精子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4)采用慢速降温的P-1与P-2程序的试验组冻精复苏后精子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中在0℃至-20℃慢速降温、-20℃至-80℃区间中速降温、-80℃至-180℃区间快速降温的P-1试验组冻精存活率最高。(5)35℃水浴解冻组冻精复苏后精子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6)采用最优方法制备的冻精复苏后正常精子占79%,结构异常的精子主要表现为棘突脱落、膜间腔增大、细胞膜肿胀、顶体脱落、细胞核空泡化等。【结论】以灭菌天然海水作为稀释液、15%甘油为保护液、添加0.25mol/L海藻糖,采用程序降温仪三步法慢速降温,冻精以35℃水浴解冻是最优的中国明对虾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中国明对虾精子在超低温冷冻保存中的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精子 超低温冷冻保存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的大菱鲆不同群体形态变异分析
5
作者 刘莹 于超勇 +3 位作者 赵文溪 王英俊 侯富晟 邹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探讨不同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外部形态特征,采用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来自冰岛、丹麦、法国、智利4个大菱鲆引进群体和日照、威海2个大菱鲆养殖群体的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使用TPS系列软件... 为探讨不同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外部形态特征,采用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来自冰岛、丹麦、法国、智利4个大菱鲆引进群体和日照、威海2个大菱鲆养殖群体的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使用TPS系列软件及Morpho J软件完成了基于30个地标点的主成分分析、典型变量分析、判别分析及结果可视化。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25.59%、16.98%和10.50%,三者累计贡献率为53.07%,不同群体重叠分布。典型变量分析显示,第1、2典型变量分别占总体变异的55.80%和19.20%,累计贡献率为75%,除2个养殖群体出现重叠外,其他群体之间形态均差异显著,此外,2个养殖群体之间的马氏距离和普氏距离均最短。由不同地标点在相对扭曲中的贡献率可知,Ⅰ型地标点9,Ⅱ型地标点12、8、4、5贡献率较大,合计贡献率达70.52%,结合网格变形图进行分析,发现大菱鲆群体的形态变异主要表现在颌部及鳃峡部。根据逐步判别分析和交互验证分析的结果,大菱鲆不同群体的总体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4.40%和91.70%,几何形态学测量法能有效识别不同大菱鲆群体。研究结果表明,大菱鲆各引进群体之间、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并且养殖群体外部形态存在趋同现象,因此,建议将各引进群体隔离保存,并定期开展大菱鲆引进亲鱼的补充、更新及复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几何形态测量学 地标点法 形态差异 群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和低盐胁迫下刺参体壁转录组及差异表达基因
6
作者 王琦 赵斌 +4 位作者 胡炜 姚琳琳 韩莎 李成林 时迪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0,共10页
【目的】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高温和低盐胁迫下的分子响应机制,为刺参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质量(48.0±6.7)g刺参分为对照组(16℃,盐度30)、高温组(30℃,盐度30)、低盐组(16℃,盐度20)和高温低... 【目的】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高温和低盐胁迫下的分子响应机制,为刺参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质量(48.0±6.7)g刺参分为对照组(16℃,盐度30)、高温组(30℃,盐度30)、低盐组(16℃,盐度20)和高温低盐组(30℃,盐度20)进行2 d的实验,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刺参体壁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然后对DEGs进行富集分析。随机挑选6个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刺参体壁转录组测序获得高质量数据(clean reads)共616880106,各样品Q30碱基占比均不低于94.91%;高温低盐组在胁迫前后筛选出4089个差异基因,高温组胁迫前后筛选出1907个差异基因,低盐组在胁迫前后筛选出1275个差异基因。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多个蛋白(HSP90、HSP70)在高温胁迫下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上调(P<0.05)。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结果显示,3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细胞焦点黏附等抗凋亡及免疫防御相关的通路;低盐组与对照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肪酸代谢、信号传导等相关通路。qRT-PCR结果与转录组结果相一致。【结论】高温、低盐等会引起刺参的脂肪酸代谢紊乱、引发炎症反应,甚至死亡。抗凋亡蛋白基因、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的上调对缓解高温与低盐胁迫下的应激反应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生态环境 高温胁迫 低盐胁迫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SjHO1基因的鉴定、表达与功能分析
7
作者 唐柳青 许梦雪 +3 位作者 李乐 吕芳 詹冬梅 吴海一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是生物体内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大型经济海藻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为材料,利用基因组数据库,以分子生物学手段和生物信息学工具鉴定获得一个HO1同...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是生物体内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大型经济海藻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为材料,利用基因组数据库,以分子生物学手段和生物信息学工具鉴定获得一个HO1同源基因(SjHO1)。SjHO1基因由核基因组编码,开放阅读框为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预测编码的蛋白SjHO1分子量为36.75 kDa,等电点为8.71,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具有HemeO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定位在叶绿体。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SjHO1蛋白与同属于褐藻的两种水云以及鼠尾藻的HO1蛋白序列相似性较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海带SjHO1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发现高光和低盐条件下会促进SjHO1的表达,而高温、干燥和黑暗条件下SjHO1的表达量则没有显著变化。为进一步鉴定其功能,将SjHO1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获得SjHO1编码基因的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发现成功表达目的蛋白。进而测定HO活性,发现其具有结合血红素降解的特征峰,但未检测到反应产物BV的相应吸收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SjHO1基因功能及海带抗逆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血红素加氧酶 SjHO1基因 表达分析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跨地域养殖潜在风险及防控措施
8
作者 吴莹莹 丁福苹 +2 位作者 张守都 张伟 宋爱环 《水产养殖》 2025年第5期55-58,共4页
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贝类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其跨地域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贝类物种的多样性,跨地域养殖贝类,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引入的异地贝类可能会带入当地... 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贝类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其跨地域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贝类物种的多样性,跨地域养殖贝类,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引入的异地贝类可能会带入当地原本不存在的寄生虫。现简述跨地域养殖贝类的风险,并提出防控措施,拟为从事贝类养殖者提示跨地域养殖贝类的风险,保障贝类跨地域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地域养殖 贝类养殖 防控措施 生态系统 潜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紫彩血蛤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9
作者 吴莹莹 李莉 +7 位作者 宋娴丽 刘童 张守都 石莹 林治术 宋爱环 傅景昱 丁金强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分析和评价青岛紫彩血蛤(Nuttallia olivacea)的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采用化学法和仪器分析法检测了其软体部的基本营养成分,并进行了营养品质评价。结果显示,紫彩血蛤软体部干样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4.76... 为分析和评价青岛紫彩血蛤(Nuttallia olivacea)的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采用化学法和仪器分析法检测了其软体部的基本营养成分,并进行了营养品质评价。结果显示,紫彩血蛤软体部干样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4.76%、2.60%、5.89%、14.00%;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总量为403.6 mg/g(干质量),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5.63%,非常接近FAO/WHO标准模式中优质蛋白的比例;限制性氨基酸主要为半胱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紫彩血蛤软体部共含有27种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质量分数为53.71%,DHA和EPA占总脂肪酸的22.86%;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B 3(510 mg/kg)和B 2(9.90 mg/kg),并富含钙、铁、锌、硒等多种无机元素;重金属含量符合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未检出“六六六”和“滴滴涕”,食用安全性高。结果表明,紫彩血蛤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均衡丰富的水产品,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彩血蛤 软体部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氮急性胁迫对刺参“鲁海2号”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10
作者 王琦 胡炜 +3 位作者 李成林 韩莎 姚琳琳 赵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60,共8页
为探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鲁海2号”对亚硝酸盐氮的适应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0、4.0、15.8、63.0、251.0和1000.0 mg·L^(-1))对刺参“鲁海2号”的急性胁迫实验,在胁迫后1、3、6、9、12、24、48... 为探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鲁海2号”对亚硝酸盐氮的适应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0、4.0、15.8、63.0、251.0和1000.0 mg·L^(-1))对刺参“鲁海2号”的急性胁迫实验,在胁迫后1、3、6、9、12、24、48、72、96 h测定各浓度组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仅亚硝酸盐氮浓度1000.0 mg·L^(-1)处理组刺参有死亡,死亡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在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刺参“鲁海2号”体腔液中ACP、AKP、SOD、CAT活性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研究表明,在低于4.0 mg·L^(-1)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刺参“鲁海2号”体内非特异性免疫酶可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但在高浓度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下降。在刺参“鲁海2号”养殖生产中,建议水体亚硝酸盐氮浓度应控制在4.0 mg·L^(-1)以下,为新品种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更好地体现出良种增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鲁海2号” 亚硝酸盐氮 急性胁迫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蚶3个群体及杂交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刘童 王英俊 +5 位作者 吴莹莹 邹琰 吕芳 吴海一 李建民 宋爱环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1-570,共10页
为探明魁蚶不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以魁蚶中国群体、韩国群体和杂交子一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基因(16S rRNA和COⅠ)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1)对5个魁蚶群体共15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魁蚶16S rRNA、COⅠ... 为探明魁蚶不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以魁蚶中国群体、韩国群体和杂交子一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基因(16S rRNA和COⅠ)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1)对5个魁蚶群体共15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魁蚶16S rRNA、COⅠ和ITS-1同源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605、766 bp和419 bp,其中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A+T含量均高于G+C含量,ITS-1片段A+T含量均低于G+C含量。16S rRNA和COⅠ基因分别定义了4个和14个单倍型,主体单倍型所占频率分别为81.58%和61.43%,ITS-1定义了24种单倍型,主体单倍型所占频率为50.67%。单倍型邻接关系树结果显示,16S rRNA和COⅠ基因均为4个子一代群体聚为1支,即墨群体独有的单倍型为1支,而ITS-1的分支无明显群体特征。16S rRNA和COⅠ的遗传分化结果均表明,即墨群体与其他4个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其他4个群体间不存在分化;ITS-1的结果显示,5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值均小于0.25,遗传分化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魁蚶种内遗传进化研究时,线粒体基因的敏感性高于核糖体基因,即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4个子一代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学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 核糖体DNA 魁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黄海大泷六线鱼耳石微化学特征与群体判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英俊 孔晓 +5 位作者 赵文溪 于超勇 王馨 唐学玺 刘洪军 宋爱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5,共12页
为探究中国近海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耳石微化学成分特征及群体分化状况,采集了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秦皇岛、大连、丹东7个野生群体和1个威海养殖群体的大泷六线鱼样本。利用LA-ICPMS技术测定耳石中的微量元素,以微量... 为探究中国近海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耳石微化学成分特征及群体分化状况,采集了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秦皇岛、大连、丹东7个野生群体和1个威海养殖群体的大泷六线鱼样本。利用LA-ICPMS技术测定耳石中的微量元素,以微量元素与钙的比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泷六线鱼耳石中,Na/Ca、Sr/Ca、Fe/Ca、Mg/Ca较高,而Mn/Ca、Ba/Ca、Zn/Ca、Li/Ca较低。耳石1龄前元素比值的组间比较(S-N-K检验)结果显示:Na/Ca、Sr/Ca、Fe/Ca在群体间具显著性差异(P<0.05)。耳石边缘区元素与环境中元素比较发现,Li、Mn元素在耳石中富集程度较大,Sr在耳石的中元素含量远远大于水环境中的浓度,说明耳石中的元素沉积与海水中元素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耳石1龄前元素指纹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群体的判别成功率为63.0%,判别正确范围为30.0%~80.0%,耳石边缘区元素的判别正确率为57.1%,判别正确范围20.0%~80.0%,秦皇岛群体有高的判别成功率80.0%。耳石元素指纹可以用于不同大泷六线鱼群体的判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微化学元素 指纹 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群体判别 激光剥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饲料对不同阶段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莹 赵文溪 +3 位作者 岳新璐 孙欣 官曙光 于超勇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4期38-45,共8页
为检验选育大菱鲆生长优势,探究3种(X、Y、Z)配合饲料对不同生长阶段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对100日龄和450日龄选育及对照组的大菱鲆分别进行为期1个月的养殖投喂试验,对其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 为检验选育大菱鲆生长优势,探究3种(X、Y、Z)配合饲料对不同生长阶段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对100日龄和450日龄选育及对照组的大菱鲆分别进行为期1个月的养殖投喂试验,对其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投喂同一饲料时,选育组的起始体质量、终末体质量、日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选育组肥满度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投喂3种配合饲料后,同一组别的生长性能存在差异,100日龄阶段,蛋白与脂肪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X养殖效果最佳,选育组和对照组饲料效率分别达95.22%和77.15%;450日龄阶段,蛋白与糖分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Y养殖效果最佳,选育组和对照组饲料效率分别达94.78%和81.56%。指出,大菱鲆选育组较对照组显示出更优良的生长性能及显著的饲料转化与利用优势,具有培育成为多优势复合性状新品种的潜力。提出,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饲料营养需求不尽相同,在保证饲料动物蛋白含量的同时,幼鱼阶段适当补充饲料中脂质含量,成鱼阶段适当补充多糖,从而有效提高大菱鲆的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配合饲料 生长性能 家系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