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1号”中国对虾体长遗传力的估计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付友 何玉英 +2 位作者 李健 马甡 王学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9-274,共6页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nes chinensis)孵化后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遗传力。实验中的36尾亲虾均来自人工养殖的“黄海1号”第9代选育群体。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了9个半同胞家系...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nes chinensis)孵化后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遗传力。实验中的36尾亲虾均来自人工养殖的“黄海1号”第9代选育群体。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了9个半同胞家系和21个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3月龄和4月龄时30尾后代个体的体长。利用SPS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I-M)过程,计算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估计体长性状的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黄海1号”中国对虾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分别在0.46~0.53和0.44~0.48之间。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P〈0.05),说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非加性效应或受环境影响较大。另外,雌性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由3月龄的0.53下降到4月龄的0.48,下降程度最大,说明雌性方差组分可能存在显著的母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黄海1号 体长 遗传力 全同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3号”新品种的培育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健 何玉英 +3 位作者 王清印 刘萍 李吉涛 王学忠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6,共6页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新品种耐氨氮胁迫能力强,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生长速度快,收获对虾平均体重较商品苗种提高11.8%。AFLP技术分析获得5代选育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28%、40.64%、40.32%、39.95%和38.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世代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群体选育 黄海3号 氨氮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黄海1号”与野生群体F1代生长发育规律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何玉英 李健 +2 位作者 刘萍 王学忠 王清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3-420,共8页
采用4种生长曲线模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F1,代15项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拟合,以三次函数模型的拟合优度(R0)最高;采用三次函数模型拟合的2个群体各形态性状的生长曲线、拐点月龄以及拐点体重(各形态性状长度)... 采用4种生长曲线模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F1,代15项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拟合,以三次函数模型的拟合优度(R0)最高;采用三次函数模型拟合的2个群体各形态性状的生长曲线、拐点月龄以及拐点体重(各形态性状长度)结果表明,中国对虾“黄海1号”的拐点月龄为2.87(拐点体重14.98g),野生群体F1代的拐点月龄为4.05(拐点体重26.26g);中国对虾“黄海1号”各形态性状的拐点月龄分布在0.51~3.07之间,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顺序分别为:头胸甲长〉第1腹节宽〉头胸甲高〉腹1高〉头胸甲宽〉体长〉全长〉腹节5长〉腹节3和4长〉尾节长〉腹节2长〉腹节1长〉腹节6长;野生群体F1代除第2腹节长的拐点月龄为0.45之外,其它性状的拐点月龄分布在2.38~3.08之间,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顺序分别为:腹节2长〉腹节1长〉腹节3长〉腹节4长〉头胸甲高〉腹节5长〉头胸甲宽〉全长〉腹1高〉腹1宽〉尾节长=头胸甲长=体长〉腹节6长,除第1和第2腹节长2个性状外,野生群体F,代的其它性状均比中国对虾“黄海1号”发育迟缓了1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生长性状 黄海1号 形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