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期施肥对强筋专用小麦籽粒营养及磨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贾靖
孟繁港
+4 位作者
朱紫鑫
张玉璐
刘帅
刘树堂
赵长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8,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为优质小麦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位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78年,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适量化肥氮138 kg/hm^(2) (N1)、适量...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为优质小麦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位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78年,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适量化肥氮138 kg/hm^(2) (N1)、适量有机肥30000 kg/hm^(2) (M1)、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M1N1)、过量化肥氮276 kg/hm^(2) (N2)、过量有机肥60000 kg/hm^(2) (M2)、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M1N2)、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 (M2N1)、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 (M2N2),其中N1和M1为等氮量处理,N2和M2为等氮量处理。于2021年小麦成熟期,取籽粒样测定了籽粒营养与加工品质指标。【结果】适量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Fe、粗蛋白、干湿面筋含量,提高出粉率,且化肥的提升效果优于有机肥。N2显著降低了小麦淀粉含量,影响糊化特性;M2处理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较M1得到提升,糊化特性也得到相应改善。与单施化肥(N1、N2)、有机肥(M1、M2)相比,M2N1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M2N1与CK相比分别提高Fe (34.26%)、Zn (19.77%)、出粉率(7.98%)、粗蛋白含量(30.75%)、淀粉含量(12.82%)、峰值黏度(24.93%)、崩解值(14.81%)、回复值(27.64%)。相比于M2N1,M2N2则降低了Zn含量、出粉率、容重、粗蛋白、淀粉含量、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面粉中支链淀粉、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硬度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负相关。【结论】单施化肥可以显著提升小麦出粉率、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等品质,单施有机肥改善小麦面粉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的效果更好,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同时提升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综合各项指标,最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施肥措施为年施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量元素
磨粉品质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21
2
作者
曲文凯
徐学欣
+4 位作者
郝天佳
刘帅
赵金科
孟繁港
赵长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71-1282,共12页
【目的】当前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中,存在氮肥投入量大、氮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全氮含量、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小麦–玉米节肥、高产...
【目的】当前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中,存在氮肥投入量大、氮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全氮含量、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小麦–玉米节肥、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青岛农业大学胶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小麦、玉米滴灌施肥田间试验。设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不施氮(N0)和施氮150/150 kg/hm^(2)(N1)、210/225 kg/hm^(2)(N2)和270/300 kg/hm^(2)(N3)4个水平,以传统施肥方式和常规施氮量240/240 kg/hm^(2)为对照(CK)。分析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和土壤氮素残留量。【结果】N2处理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最高,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N0、N1和CK处理;N3处理冬小麦、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最高,与N2处理差异较小,而显著高于N0、N1和CK处理。冬小麦、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降低;冬小麦季氮素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降低;夏玉米季,N2、N1和N0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3和CK处理,且N0、N1和N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冬小麦、夏玉米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降低,N2施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表现较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全氮积累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N3、N2和CK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与N0和N1处理之间的差异随着轮作年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N2处理较N3和CK处理有效抑制了硝态氮在表层土壤的积累和向深层土壤的迁移,降低了硝态氮淋失风险。【结论】冬小麦季施氮210 kg/hm^(2)和夏玉米季施氮225 kg/hm^(2)(N2)可实现周年作物增产高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硝态氮向深层土壤迁移,降低硝态氮淋失风险,是滴灌水肥一体化下华北平原麦玉周年轮作适宜的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干物质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硝态氮残留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施肥对强筋专用小麦籽粒营养及磨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贾靖
孟繁港
朱紫鑫
张玉璐
刘帅
刘树堂
赵长星
机构
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
青岛
农业
大学
资源与环境
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CXPT009)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2021-54)
+1 种基金
青岛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推广团队项目(6622316104)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经费项目(SDAIT-02-06)。
文摘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为优质小麦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位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78年,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适量化肥氮138 kg/hm^(2) (N1)、适量有机肥30000 kg/hm^(2) (M1)、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M1N1)、过量化肥氮276 kg/hm^(2) (N2)、过量有机肥60000 kg/hm^(2) (M2)、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M1N2)、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 (M2N1)、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 (M2N2),其中N1和M1为等氮量处理,N2和M2为等氮量处理。于2021年小麦成熟期,取籽粒样测定了籽粒营养与加工品质指标。【结果】适量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Fe、粗蛋白、干湿面筋含量,提高出粉率,且化肥的提升效果优于有机肥。N2显著降低了小麦淀粉含量,影响糊化特性;M2处理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较M1得到提升,糊化特性也得到相应改善。与单施化肥(N1、N2)、有机肥(M1、M2)相比,M2N1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M2N1与CK相比分别提高Fe (34.26%)、Zn (19.77%)、出粉率(7.98%)、粗蛋白含量(30.75%)、淀粉含量(12.82%)、峰值黏度(24.93%)、崩解值(14.81%)、回复值(27.64%)。相比于M2N1,M2N2则降低了Zn含量、出粉率、容重、粗蛋白、淀粉含量、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面粉中支链淀粉、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硬度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负相关。【结论】单施化肥可以显著提升小麦出粉率、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等品质,单施有机肥改善小麦面粉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的效果更好,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同时提升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综合各项指标,最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施肥措施为年施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量元素
磨粉品质
淀粉特性
Keywords
strong gluten wheat
organic inorganic mixture
trace element
grinding quality
starch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21
2
作者
曲文凯
徐学欣
郝天佳
刘帅
赵金科
孟繁港
赵长星
机构
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71-1282,共12页
基金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9JZZY010716)
青岛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推广团队项目(6622316104)
+1 种基金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2019KJF013)
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663/1119022)。
文摘
【目的】当前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中,存在氮肥投入量大、氮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全氮含量、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小麦–玉米节肥、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青岛农业大学胶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小麦、玉米滴灌施肥田间试验。设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不施氮(N0)和施氮150/150 kg/hm^(2)(N1)、210/225 kg/hm^(2)(N2)和270/300 kg/hm^(2)(N3)4个水平,以传统施肥方式和常规施氮量240/240 kg/hm^(2)为对照(CK)。分析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和土壤氮素残留量。【结果】N2处理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最高,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N0、N1和CK处理;N3处理冬小麦、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最高,与N2处理差异较小,而显著高于N0、N1和CK处理。冬小麦、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降低;冬小麦季氮素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降低;夏玉米季,N2、N1和N0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3和CK处理,且N0、N1和N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冬小麦、夏玉米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降低,N2施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表现较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全氮积累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N3、N2和CK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与N0和N1处理之间的差异随着轮作年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N2处理较N3和CK处理有效抑制了硝态氮在表层土壤的积累和向深层土壤的迁移,降低了硝态氮淋失风险。【结论】冬小麦季施氮210 kg/hm^(2)和夏玉米季施氮225 kg/hm^(2)(N2)可实现周年作物增产高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硝态氮向深层土壤迁移,降低硝态氮淋失风险,是滴灌水肥一体化下华北平原麦玉周年轮作适宜的施氮量。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干物质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硝态氮残留
全氮
Keywords
winter wheat
summer maize
dry matter
yiel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itrate nitrogen residue
total nitrogen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期施肥对强筋专用小麦籽粒营养及磨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贾靖
孟繁港
朱紫鑫
张玉璐
刘帅
刘树堂
赵长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曲文凯
徐学欣
郝天佳
刘帅
赵金科
孟繁港
赵长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