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小麦地方品种苗期耐盐性评价与耐盐种质筛选
1
作者 刘飞 亓臣翰林 +7 位作者 汝雅婷 赵欣雨 杨棒棒 宋健 吴迪 高锐 张玉梅 王会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2,共9页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小麦地方品种携带有许多优良基因,因此筛选耐盐地方品种资源对培育耐盐小麦新品种以及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85份山东小麦地方品种和耐盐品种德抗961(...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小麦地方品种携带有许多优良基因,因此筛选耐盐地方品种资源对培育耐盐小麦新品种以及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85份山东小麦地方品种和耐盐品种德抗961(对照)为试材,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设置对照组(1/2 Hoagland营养液)和NaCl组(250 mmol/L NaCl+1/2 Hoagland营养液)两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苗期表型性状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系统聚类等方法对其进行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筛选耐盐种质。结果表明,NaCl组小麦的苗高、苗鲜重、苗干重、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变异系数介于9.93%~18.96%。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苗鲜重、相对根鲜重、相对根干重、相对SPAD值可作为小麦苗期耐盐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依据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到的各品种综合评价值(D值),利用系统聚类法将86份小麦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类群Ⅰ包括4份极端耐盐型品种,类群Ⅱ包括5份耐盐型品种(包括对照品种德抗961),类群Ⅲ包括46份中间型品种,类群Ⅳ包括28份盐敏感型品种,类群Ⅴ包括3份极端盐敏感型品种。随机选取3份耐盐品种和3份盐敏感品种进行表型性状和抗氧化性状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耐盐小麦品种的苗高、根长、叶片SPAD值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盐敏感小麦品种,而叶片丙二醛、超氧阴离子含量均显著低于盐敏感小麦品种。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苗期耐盐性鉴定提供简便、准确的方法,并可为耐盐小麦新种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山东省地方品种 苗期 耐盐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部分小麦材料的抗旱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丁晓雯 常乐 穆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2-207,共6页
以山东地区21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小麦萌发期的发芽率、胚根数、主根长、胚芽鞘长为实验指标研究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萌发期的抗旱特性;用幼苗反复干旱鉴定方法,比较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 以山东地区21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小麦萌发期的发芽率、胚根数、主根长、胚芽鞘长为实验指标研究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萌发期的抗旱特性;用幼苗反复干旱鉴定方法,比较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苗期的抗旱特性;在旱棚内人工控制水分模拟干旱胁迫,以小麦开花期及灌浆期的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POD活性,成熟期的产量为实验指标,研究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中后期的抗旱特性。结果表明:品系11、17、12、4、6、15、14全生育期抗旱性强;品系13全生育期不抗旱;品系20、9、2、19、18萌发期、苗期抗旱性强;品系10、5萌发期、中后期抗旱性强;品系7、1、8苗期抗旱性强;品系16、3苗期、中后期抗旱性强。通过对21份小麦品系萌发期的综合抗旱系数、苗期的综合抗旱系数、中后期的综合抗旱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抗旱相关性不强,其中苗期综合抗旱系数与中后期综合抗旱系数相关系数最高为0.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抗旱特性 萌发期 苗期 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东省≥0℃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天丽 姜常松 +1 位作者 杨锦忠 崔日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211-214,223,共5页
利用1961—2015年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和山东省周边12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该区域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混合插值方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山东省≥0℃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 利用1961—2015年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和山东省周边12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该区域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混合插值方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山东省≥0℃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0℃初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早、北部晚、山区早和平原地区晚的特征;≥0℃终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沿海地区晚和中部、北部地区早的特征;≥0℃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为南部、沿海地区长,中部山区、内陆及北部地区短;≥0℃积温空间分布特征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近55年来山东省17个气象站≥0℃初日均呈现提前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2.74d/10a,且除烟台外,其他站点的提前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0℃终日的变化未呈现明显的规律,且所有站点的变化趋势均未达到显著水平;≥0℃持续时间和积温均呈现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33d/10a和65.86(℃·d)/10a,且除菏泽、兖州、日照、青岛、烟台和威海的≥0℃持续时间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站点≥0℃持续时间和积温的变化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热量资源 GIS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东省籽粒机收夏玉米最晚生理成熟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
作者 纪博瀚 耿兴华 +5 位作者 陈泽昌 王同超 宋佳兴 陈浩宇 杨锦忠 崔日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29,共7页
利用1991—2019年山东省境内17个气象站点和周边11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该区域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混合插值方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山东省冬小麦越冬始期和籽粒机收夏玉米最晚生理成熟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利用1991—2019年山东省境内17个气象站点和周边11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该区域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混合插值方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山东省冬小麦越冬始期和籽粒机收夏玉米最晚生理成熟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冬小麦越冬始期的空间分布呈现北部早、南部晚和山区早、沿海地区晚的特征,整体上呈现由北向南向东逐渐推迟的趋势,除中部高海拔地区外其它地区的冬小麦越冬始期变化范围为11月24日至12月10日。山东省籽粒机收夏玉米最晚生理成熟期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北部早、南部晚和山区早、沿海地区晚的特征,除中部高海拔地区外山东省籽粒机收夏玉米最晚生理成熟期的变化范围为9月24日至10月8日。1991—2019年间,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冬小麦越冬始期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0.62 d/10a,总体呈推迟趋势;籽粒机收夏玉米最晚生理成熟期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1.13 d/10a,总体也呈推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籽粒机收最晚生理成熟期 冬小麦越冬始期 时空变化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0℃和≥15℃终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广宁 张国鑫 崔日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98-201,共4页
选取山东省境内17个气象站1986—201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对山东省≥0℃终日和≥15℃终日的时间和其间的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0℃终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和沿海地区晚... 选取山东省境内17个气象站1986—201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对山东省≥0℃终日和≥15℃终日的时间和其间的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0℃终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和沿海地区晚、中部和北部地区早的特征;近30年来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0℃终日的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山东省≥15℃终日的空间分布呈东部沿海地区晚、中部地区早的特征;近30年来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15℃终日的变化总体呈推迟趋势。山东省≥0℃终日至≥15℃终日期间活动积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地区高、东北地区低,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近30年来≥0℃终日至≥15℃终日期间活动积温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终日 ≥15℃终日 积温 时空变化特征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修复技术对连作草莓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星月 刘奇志 +2 位作者 白春启 李贺勤 张林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3-388,共6页
草莓的连作栽培容易造成土壤理化性状劣变、土壤养分失衡等,发生连作障碍,导致草莓的产量与品质下降,阻碍草莓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红袖添香’为供试草莓品种,选择几种不同的土壤修复产品,从连作草莓的产量和品质2个方面评价其修... 草莓的连作栽培容易造成土壤理化性状劣变、土壤养分失衡等,发生连作障碍,导致草莓的产量与品质下降,阻碍草莓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红袖添香’为供试草莓品种,选择几种不同的土壤修复产品,从连作草莓的产量和品质2个方面评价其修复效果,筛选并优化适合实践应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定植前施用1次土壤修复剂SA,草莓单株熟果个数、单株产量以及单位产量高于其他施用次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9.5%、33.5%、33.6%,而且组合修复剂SA-1-6+116、SA-1-6+BGB修复连作草莓土壤后,与对照组相比,草莓单位产量也分别提高了31.9%、31.2%。土壤修复剂SA施用1次和5次对草莓果实的花青素和芦丁含量均有显著提高的作用。综合考虑连作草莓产量和品质,初步认为在草莓定植期施用一次土壤修复剂SA,及其与116、BGB配合施用,连作草莓土壤修复效果较好,适合在连作草莓土壤修复的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草莓 土壤修复 产量 品质 芦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植棉区降水与棉花需水耦合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日鲜 付金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7,共9页
基于山东省1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进行估算,并利用同期降水量计算了各生育阶段的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度,最后采用反距离插值法生成山东省... 基于山东省1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进行估算,并利用同期降水量计算了各生育阶段的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度,最后采用反距离插值法生成山东省棉花各生育阶段耦合度的分布图,并对耦合度的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植棉区棉花全生育期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度多年平均值在0.692~0.847之间.全生育期耦合度的空间变化趋势为西部、北部低,由此向东、向南递增;播种期和吐絮成熟期耦合度普遍较低,而蕾期和花铃期的耦合度明显高于其他生育季节;东营、惠民、德州等棉花种植面积最集中的北部和西北部站点全生育期、吐絮成熟期耦合度大于0.6和0.8的保证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播种期、苗期和吐絮成熟期耦合度在多数站点趋于减少趋势,而苗期则有76.5%站点耦合度趋于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棉花 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度 空间分布 气候倾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市售玉米杂交种子质量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琨 李贺勤 +1 位作者 江绪文 王建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33-35,共3页
2011~2013年在山东共采集337个市售玉米杂交种子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并统计其种子包衣、包装及包装袋标识等信息。结果表明,近3年山东市售玉米杂交种在质量保证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破损(包括较大裂纹)种子较普... 2011~2013年在山东共采集337个市售玉米杂交种子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并统计其种子包衣、包装及包装袋标识等信息。结果表明,近3年山东市售玉米杂交种在质量保证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破损(包括较大裂纹)种子较普遍,破损的样品数占同批总数超78.0%;发芽势和发芽率差异较大,分布范围分别为41.7%~100.0%和53.7%~100.0%。对此提出了提高、保证种子质量的3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玉米 种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分层减施对花生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曹议丹 钱麟君 +3 位作者 孙玉洁 杨力剑 司彤 邹晓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为探究缓释肥分层减施对花生田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农民常规施肥为对照(CK),选用复合肥(CF)和缓释肥(RF)开展分层减肥试验,设2个减肥梯度,分别较CK减氮10%和20%,共组合为CF10%、CF20%、RF10%、RF20%,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为探究缓释肥分层减施对花生田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农民常规施肥为对照(CK),选用复合肥(CF)和缓释肥(RF)开展分层减肥试验,设2个减肥梯度,分别较CK减氮10%和20%,共组合为CF10%、CF20%、RF10%、RF20%,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花生生育期内N_(2)O、CH_(4)和CO_(2)排放通量、核算全球增温潜势效应(GWP)。结果表明:各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呈相似的波动变化,花生生育期内植株-土壤体系表现为N_(2)O排放源、CH_(4)和CO_(2)吸收汇;与CK相比,各分层减肥处理均显著降低N_(2)O累积排放量(11.29%~27.06%),其中,RF10%较CF10%、RF20%较CF20%的N_(2)O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13.30%、13.87%;各分层减肥处理CH_(4)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RF10%和RF20%较之分别提升19.02%和16.87%,RF10%处理CH_(4)累积吸收量亦显著高于CF10%(11.28%);RF10%处理CO_(2)累积吸收量显著高于CK(11.35%),但与RF20%差异不显著;肥料类型对N_(2)O和CH_(4)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产生显著和极显著影响,肥料用量仅对N_(2)O平均排放速率影响显著;土壤温度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湿度仅对CH_(4)排放通量影响显著。与CK相比,CF10%、CF20%、RF10%、RF20%处理GWP分别显著降低13.37%、18.48%、27.90%、32.09%。研究表明,分层减肥有利于降低花生田间温室气体排放,且以缓释肥分层减施10%和20%效果更佳,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缓释肥 分层施肥 温室气体排放 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玉米种植户对种子质量认识情况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健 李贺勤 江绪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795-8796,8798,共3页
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山东济南、青岛、潍坊等10个地区的玉米种植户进行抽样调查,重点了解目前山东省玉米种植户对种子质量认识情况及对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种业在种子质量控制、售后服务... 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山东济南、青岛、潍坊等10个地区的玉米种植户进行抽样调查,重点了解目前山东省玉米种植户对种子质量认识情况及对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种业在种子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监管力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山东省玉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玉米 种子质量 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高产品种青麦7号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义国 林琪 +1 位作者 穆平 张洪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4期194-195,共2页
青麦7号是青岛农业大学以烟1604为母本,8764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旱地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抗旱、抗寒、高产、优质,适宜在黄淮海旱作冬麦区种植。在多年的品种抗旱高产机理研究、田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其配套栽... 青麦7号是青岛农业大学以烟1604为母本,8764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旱地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抗旱、抗寒、高产、优质,适宜在黄淮海旱作冬麦区种植。在多年的品种抗旱高产机理研究、田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其配套栽培技术,通过旱地均行平播、肥料早深施等一系列技术,实现了青麦7号在大群体基础上的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协调统一,达到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青麦7号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钙对不同品种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12
作者 梁兆君 杨力剑 +6 位作者 李菁 张广彩 赵亚飞 司彤 张晓军 于晓娜 邹晓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6,共9页
为探明钙肥对不同品种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两个不同钙敏感型花生品种‘花育22’(钙敏感型)和‘L-2010’(钙不敏感型),设置0 kg/hm^(2)(T0)、150 kg/hm^(2)(T1)和300 kg/hm^(2)(T2)3个钙肥(CaO)梯度,研究... 为探明钙肥对不同品种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两个不同钙敏感型花生品种‘花育22’(钙敏感型)和‘L-2010’(钙不敏感型),设置0 kg/hm^(2)(T0)、150 kg/hm^(2)(T1)和300 kg/hm^(2)(T2)3个钙肥(CaO)梯度,研究施钙量对不同品种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及微生物量碳氮比(MBC/MBN)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中,‘L-2010’品种除籽仁充实期外,各时期土壤MBC含量均随施钙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除鸡咀幼果期外,各时期T1处理MBC/MBN值较T2显著降低19.2%~53.9%;‘花育22’品种T1处理MBC含量均显著高于T0和T2处理,分别提高59.8%~170.4%和27.1%~123.0%,鸡咀幼果期至荚果定型期,施钙显著降低MBN含量,整个荚果发育期,T1处理MBC/MBN值较T0显著提高97.9%~496.2%。在根际土壤中,‘L-2010’品种除鸡咀幼果期外,MBC含量随施钙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除籽仁成熟期外,T2处理MBN含量较T0显著提高25.7%~123.0%,除荚果定型期外,MBC/MBN随施钙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但‘花育22’品种整个荚果发育期T2处理MBN含量显著低于T0,较T0降低34.5%~71.6%,除荚果膨大期和荚果定型期外,MBC/MBN均随施钙量的增加而增加。综上,施钙量为150 kg/hm^(2)时可以提高土壤MBC含量,并对钙敏感型品种‘花育22’号的影响更显著,可推荐作为花生适宜施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钙肥 荚果发育时期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13
作者 董欢欢 谷强远 +4 位作者 潘学建 李梅桢 万雪洁 刘义国 师长海 《耕作与栽培》 2022年第1期129-130,132,共3页
近年来,在作物生产中由于盲目追求高产,化肥投入量过大,不仅浪费资源、增加成本、降低肥料利用效率,而且污染环境。有机肥成本低、对环境友好,既能满足冬小麦生育后期养分需求,又能提升耕地质量。经过长期探索,从基肥施用、滴灌水溶有... 近年来,在作物生产中由于盲目追求高产,化肥投入量过大,不仅浪费资源、增加成本、降低肥料利用效率,而且污染环境。有机肥成本低、对环境友好,既能满足冬小麦生育后期养分需求,又能提升耕地质量。经过长期探索,从基肥施用、滴灌水溶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方面,总结了冬小麦滴灌有机水溶肥替代部分化肥栽培技术。该技术在胶东地区应用,小麦单产较传统种植方式提高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20%以上,综合效益优势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化肥有机替代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陈小姝 邹晓霞 +6 位作者 李美君 司彤 赵跃 宋兆锋 孙日丹 高华援 王丽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花生播种期易受低温胁迫,为明确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CK),设8℃和10℃两个低温胁迫处理,各温度下设种衣剂包衣和清水浸润对照两种处理方式,研究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 花生播种期易受低温胁迫,为明确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CK),设8℃和10℃两个低温胁迫处理,各温度下设种衣剂包衣和清水浸润对照两种处理方式,研究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活力、幼苗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特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常温处理,8℃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花生种子发芽势(5.9%)、发芽率(7.7%)、发芽指数(11.0%)、种子活力指数(6.9%)和幼苗叶片SPAD值(11.4%),同时对幼苗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较25℃常温和10℃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显著降低50.0%~50.2%、44.9%~48.1%、48.2%~48.5%,但8℃低温胁迫处理对花生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均无显著影响;种衣剂处理显著提高了8℃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的发芽势(8.2%)、活力指数(10.9%)和花生幼苗根长(45.1%)及根表面积(38.4%),但对10℃低温胁迫和常温处理均无显著影响,同时,种衣剂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常温处理下花生幼苗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功能叶片光合特性以及10℃低温下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最大光化学效率,但对8℃低温胁迫无显著作用。综上,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更加显著,而种衣剂处理可以通过改善上述指标缓解低温胁迫,改善轻度低温胁迫和常温处理下花生幼苗生长的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花生幼苗 根系形态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施肥对花生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力剑 宁露 +7 位作者 梁兆君 张广彩 李菁 张甜 司彤 于晓娜 张晓军 邹晓霞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明确不同分层施肥方式下花生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动态,可为探明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优化分层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农民常规旋耕施肥为对照(CK),设置两种分层处理方式(两层施肥:播种行下10 cm、25... 明确不同分层施肥方式下花生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动态,可为探明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优化分层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农民常规旋耕施肥为对照(CK),设置两种分层处理方式(两层施肥:播种行下10 cm、25 cm土层施肥;三层施肥:播种行下10 cm、15 cm、25 cm土层施肥)和三种施肥梯度(不减肥:750 kg/hm^(2);减肥10%:675 kg/hm^(2);减肥20%:600 kg/hm^(2)),共7个施肥处理,研究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氮、磷、钾养分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花生团棵期,两层施肥处理下不减肥、减肥10%和减肥20%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0~20 cm土层较CK显著增加34.1%、53.2%、54.6%,土壤硝态氮含量在20~30 cm土层较CK显著提升29.4%、69.9%、58.1%;在花生结荚前期,三层施肥处理下不减肥、减肥10%和减肥20%土壤有效磷含量在0~30 cm土层较CK显著提升53.7%~113.9%、7.8%~122.5%、46.1%~87.5%,各分层施肥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在10~20 cm土层较CK分别平均提高34.3%和52.3%;到花生结荚中期,分层施肥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在30~40 cm土层显著高于CK,较之分别平均提高12.5%、21.1%;到饱果成熟期,各分层施肥处理0~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相近,但分层并施用750 kg/hm^(2)肥料的处理,其30~4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较CK显著增加35.3%、64.7%;分二层并施用750 kg/hm^(2)和675 kg/hm^(2)肥料的处理,其荚果产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7.2%和17.4%。综上,分层施肥在优化土壤养分动态方面有积极效果,促进了花生各生育时期养分的合理分布,提高了花生饱果率,为花生产量提升奠定了基础。考虑大田生产的轻简化需求,花生生产上建议采用分两层施用675~750 kg/hm^(2)复合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施肥 花生 土壤养分动态 生育期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菁 张广彩 +7 位作者 杨力剑 梁兆君 于博洋 张甜 司彤 于晓娜 张晓军 邹晓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4,共12页
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团聚体碳组分含量的影响,2017-2021年于山东烟台,以当地典型作物轮作模式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WM)和春花生一年一作(CP)为对照,设置3种花生轮作模式,即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作(WP)、春花... 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团聚体碳组分含量的影响,2017-2021年于山东烟台,以当地典型作物轮作模式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WM)和春花生一年一作(CP)为对照,设置3种花生轮作模式,即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作(WP)、春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作(PWM)和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四作(WPWM),研究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团聚体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较于CP模式,PWM和WPWM模式下0~40 cm土层1~2 mm粒级团聚体百分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4.75~21.25和12.47~16.17个百分点,且WPWM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2)除0.25~0.5 mm粒级外,WPWM模式下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CP模式;WP和WPWM模式下0~20 cm土层1~2 mm、<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均显著高于CP模式;(3)WPWM模式下,0~20 cm土层>5 mm、0.5~1 mm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可溶性碳含量较对照(CP和WM)分别显著提高50.75%~81.18%、100.12%~120.12%、69.44%~90.07%;(4)WPWM模式下,0~40 cm土层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含量较对照(CP和WM)模式提升最大;20~40cm土层,与对照(CP和WM)相比,PWM、WP、WPWM模式均显著提高1~2 mm团聚体微生物量碳贡献率。(5)有机碳与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及可溶性碳与微生物量碳在2~5 mm、1~2 mm、0.5~1 mm团聚体中均显著相关。综合而言,WPWM模式,即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四作的模式可提高0~40 cm土层的平均重量直径、细大团聚体(1~2 mm)含量以及1~2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和贡献率,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更符合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轮作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强筋专用小麦籽粒营养及磨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靖 孟繁港 +4 位作者 朱紫鑫 张玉璐 刘帅 刘树堂 赵长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8,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为优质小麦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位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78年,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适量化肥氮138 kg/hm^(2) (N1)、适量...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为优质小麦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位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78年,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适量化肥氮138 kg/hm^(2) (N1)、适量有机肥30000 kg/hm^(2) (M1)、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M1N1)、过量化肥氮276 kg/hm^(2) (N2)、过量有机肥60000 kg/hm^(2) (M2)、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M1N2)、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 (M2N1)、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 (M2N2),其中N1和M1为等氮量处理,N2和M2为等氮量处理。于2021年小麦成熟期,取籽粒样测定了籽粒营养与加工品质指标。【结果】适量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Fe、粗蛋白、干湿面筋含量,提高出粉率,且化肥的提升效果优于有机肥。N2显著降低了小麦淀粉含量,影响糊化特性;M2处理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较M1得到提升,糊化特性也得到相应改善。与单施化肥(N1、N2)、有机肥(M1、M2)相比,M2N1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M2N1与CK相比分别提高Fe (34.26%)、Zn (19.77%)、出粉率(7.98%)、粗蛋白含量(30.75%)、淀粉含量(12.82%)、峰值黏度(24.93%)、崩解值(14.81%)、回复值(27.64%)。相比于M2N1,M2N2则降低了Zn含量、出粉率、容重、粗蛋白、淀粉含量、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面粉中支链淀粉、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硬度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负相关。【结论】单施化肥可以显著提升小麦出粉率、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等品质,单施有机肥改善小麦面粉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的效果更好,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同时提升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综合各项指标,最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施肥措施为年施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量元素 磨粉品质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夏玉米籽粒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帅 徐学欣 +5 位作者 孟繁港 徐宇凡 郝天佳 贾靖 张玉璐 赵长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4,共9页
为探究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及追氮时期组合对夏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糊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180 kg/hm2(N1)和210 kg/hm2(N2)两个氮肥处理水平及拔节期+... 为探究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及追氮时期组合对夏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糊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180 kg/hm2(N1)和210 kg/hm2(N2)两个氮肥处理水平及拔节期+大喇叭口期(W1)、拔节期+开花期(W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W3)3个不同追肥时期组合。结果表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追肥处理(N1W3、N2W3)籽粒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籽粒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支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峰值时间、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增加追氮频次改善籽粒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和淀粉的糊化特性,提高了籽粒品质。N1W3与N2W3相比,籽粒品质与淀粉糊化特性差异不显著,但是N1W3处理减少氮肥的投入,节约投入成本,为本试验的推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夏玉米 施氮量 追氮时期 籽粒 品质 糊化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管理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植株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议丹 钱麟君 +1 位作者 霍俊豪 邹晓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8,F0002,共11页
针对小麦-玉米轮作种植系统中因秸秆处理不当、肥料施用不合理造成的农田土壤退化、作物减产等问题,本研究设置6种水肥结合秸秆优化管理模式,探究其对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田间管理提供... 针对小麦-玉米轮作种植系统中因秸秆处理不当、肥料施用不合理造成的农田土壤退化、作物减产等问题,本研究设置6种水肥结合秸秆优化管理模式,探究其对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农民常规管理模式(漫灌+常规施肥+秸秆还田)为对照(CK),设两种水肥优化方案———滴灌+增效复混肥+稳定尿素(水肥优化Ⅰ,SS)、水肥一体+增效复混肥(水肥优化Ⅱ,SF),每种水肥优化方案下设3种秸秆处理方式———秸秆还田、秸秆还田+腐解剂(D)、秸秆不还田+秸秆炭(C),共组合为6个处理,分别标记为SS、SSD、SSC、SF、SFD和SFC。研究发现,SSC处理可有效提升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56.6%、7.14个百分点和10.93个百分点;SS处理下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其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23.2%(SSD)~115.1%(SF);SFD处理可有效促进干物质转运,其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3.04个百分点和7.08个百分点。SSC、SFD处理的玉米、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升21.8%、16.2%(SSC)和14.2%、23.6%(SFD)。综上,各优化措施处理中,SSC和SFD模式均能有效提升植株干物质积累并协调其向籽粒转运,提高成熟期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提升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下作物产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优化 秸秆还田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转运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广彩 李菁 +7 位作者 梁兆君 杨力剑 纪欢欢 张甜 司彤 于晓娜 杜金哲 邹晓霞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41,共8页
通过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水田和旱地两种起始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小麦—花生和油菜—花生两种轮作模式,以花生连作为对照,开展3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 通过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水田和旱地两种起始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小麦—花生和油菜—花生两种轮作模式,以花生连作为对照,开展3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起始田块及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在旱地起始田下,与花生连作相比,油菜—花生轮作模式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6.5%)和脲酶(4.7%)活性;在水田起始田,小麦—花生轮作模式土壤碱性磷酸酶敏感性最低(-17.2%~-6.6%),与花生连作和小麦—花生轮作相比,油菜—花生轮作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4.7%~4.8%);相同种植模式相同土层深度下,四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水田高于旱地,而同一起始田相同种植模式,土壤酶活性表现为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且以水田起始田,花生连作下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表现最为明显(129.6%);除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外,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花生连作>油菜—花生轮作>小麦—花生轮作。综上,起始田块类型和种植模式均可显著改变土壤酶活性,花生连作更有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这可能与其休闲期较高的杂草生物量和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花生 土壤酶活性 水田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