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免疫试验
1
作者 仉弦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掌握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并构建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使用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并选择4种不同的免疫接种程序制定4个处理组别,并设计了对照组,对250头繁殖母猪和200头种公猪以及1000头仔猪... 为了进一步掌握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并构建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使用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并选择4种不同的免疫接种程序制定4个处理组别,并设计了对照组,对250头繁殖母猪和200头种公猪以及1000头仔猪分别进行免疫接种试验并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本次所使用的疫苗均能够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无论是跟胎免疫还是1年2次免疫,或者每间隔4个月进行免疫,均能够取得良好的免疫接种效果,种猪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100%,仔猪在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也能够达到100%。75日龄之后,仔猪的抗体呈现逐渐消失的态势,120日龄基本消失。在今后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为了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避免野毒株传入,建议仔猪在首次免疫接种之后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接种,而种公猪和繁殖母猪在春秋两季进行免疫接种之后,若不给仔猪进行免疫,仔猪在35日龄之后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直到全部为阴性,不能够抵抗野毒株的侵袭,因此该种方法不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 免疫接种 接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亮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6期34-35,共2页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急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和贮存宿主,猪感染后可出现母猪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仔猪脑脊髓炎和高度致死,其他动物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奇痒、脑脊髓炎等,对家畜、野生动物和...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急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和贮存宿主,猪感染后可出现母猪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仔猪脑脊髓炎和高度致死,其他动物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奇痒、脑脊髓炎等,对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对伪狂犬病毒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伪狂犬病的基础研究以及疫苗、药物等防控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流行病学 致病机制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沙门氏菌净化与监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仉弦 倪伟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9期67-68,共2页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疫病,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可对家禽和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沙门氏菌的血清型较多,其中鸡白痢、鸡伤寒以及鸡肠炎等几种较为常见,能够引发家禽腹泻、败血症等,引发大批量鸡只死亡...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疫病,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可对家禽和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沙门氏菌的血清型较多,其中鸡白痢、鸡伤寒以及鸡肠炎等几种较为常见,能够引发家禽腹泻、败血症等,引发大批量鸡只死亡,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并且当前缺乏疫苗的有效保护,养殖者多采取净化方式,降低沙门氏菌病所造成的危害。本文对禽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危害进行了简单阐述,同时提出了几点针对种鸡场的沙门氏菌净化及监测的程序,以期能够帮助养殖者有效控制本病的传播,及时淘汰掉阳性感染鸡只,促进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沙门氏菌 净化 监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4
作者 刘守梅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第1期25-26,共2页
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于山东省新泰市畜牧业生产实际,认真分析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也为其他地区(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畜牧业 畜禽粪污 资源化利用 新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