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ypodont模型的MDD与MBT矫治器排齐阶段切牙三维移动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常生 何平 +3 位作者 宋锦璘 吴鹏 邓锋 高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501,共8页
在Typodont模型上分析MDD与MBT矫治器排齐阶段切牙的三维移动变化,为固定矫治器的改良及应用提供参考。以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为标准,硅橡胶取印模后,加入树脂牙和蜡制作相同的Typodont模型10副,MDD和MBT每组各5个样本。采用ATOS流动... 在Typodont模型上分析MDD与MBT矫治器排齐阶段切牙的三维移动变化,为固定矫治器的改良及应用提供参考。以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为标准,硅橡胶取印模后,加入树脂牙和蜡制作相同的Typodont模型10副,MDD和MBT每组各5个样本。采用ATOS流动光学三维扫描仪,获得初始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以Typodont颌架底座定位确定数字化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三维坐标系。45℃恒温水浴下依次使用0.36、0.41、0.46 mm镍钛圆丝排齐20 min,每次水浴后扫描模型获得新的三维数字化模型。Geomagic软件以三维坐标系为重叠标志将每次水浴后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与初始数字化模型重叠,重叠后通过色图分析得出8颗切牙近远中切角点发生的三维移动变化。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水平向,37%的标志点负方向移动,75%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DD组移动变化小的占81.5%;矢状向,91.7%的标志点唇向移动,83.4%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DD组移动变化小的占73.3%;垂直向,所有标志点均为(牙合)向移动,86.1%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MDD组移动变化小。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排齐阶段使用MDD矫治器具有轻力矫治的特点,并可缓解切牙唇向、(牙合)向的不利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odont 正畸矫治器 排齐阶段 牙移动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Edge与MDD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切牙三维移动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月腾 何平 +3 位作者 宋锦璘 吴鹏 邓锋 高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比较Typodont模型上Tip-Edge和MDD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切牙的三维移动变化,为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改良及应用提供参考。选用10副同一型号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Typodont上下颌模型,均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分成Tip-Edge和MDD两组,每组5... 比较Typodont模型上Tip-Edge和MDD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切牙的三维移动变化,为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改良及应用提供参考。选用10副同一型号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Typodont上下颌模型,均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分成Tip-Edge和MDD两组,每组5个样本。使用0.41 mm澳丝排齐整平上下牙列,45℃恒温分别水浴20、40 min,利用ATOS流动光学三维扫描仪对实验初始模型及各阶段水浴后模型进行三维扫描,并以Typodont颌架底座定位确定水平向、矢状向和垂直向。Geomagic软件以三维坐标系统为重叠标志,将每次水浴后的三维数字模型与初始模型重叠。重叠后通过色图分析得出各切牙标志点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的移动变化。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ip-Edge组与MDD组各切牙标志点水浴20 min后在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均有移动;水浴40 min后移动量增大。从两次水浴后所得数据来看:水平向,75%的标志点正方向移动,84%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矢状向,94%的标志点唇向移动,88%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垂直向,所有标志点均为龈向移动,94%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排齐整平阶段来看,Tip-Edge组与MDD组各切牙标志点移动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DD和Tip-Edge矫治器在排齐整平过程中,对切牙三维方向移动的控制无明显差异。MDD矫治器打开咬合的作用有待进一步临床及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D矫治器 Tip—Edge矫治器 三维测量 Typodont模型 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D矫治器与常见固定矫治器在牙齿排齐初期阶段的摩擦力比较
3
作者 李晓倩 吴鹏 +3 位作者 宋锦璘 何平 邓锋 高翔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比较并探讨MDD矫治器与几种常见固定矫治器在前牙排齐初期阶段的摩擦力状况。方法:建立双侧尖牙龈向垂直异位3mm的Typodont模型,分MDD、MBT、自锁和Tip-Edge 4组。0.012英寸镍钛圆丝作为排齐弓丝,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各模型进行... 目的:比较并探讨MDD矫治器与几种常见固定矫治器在前牙排齐初期阶段的摩擦力状况。方法:建立双侧尖牙龈向垂直异位3mm的Typodont模型,分MDD、MBT、自锁和Tip-Edge 4组。0.012英寸镍钛圆丝作为排齐弓丝,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各模型进行水浴前后的摩擦力测试,记录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结果:水浴前动、静摩擦力大小顺序:MBT>Tip-Edge>MDD>自锁,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水浴后动、静摩擦力降低率:自锁矫治器最高,MDD矫治器最低,Tip-Edge与MB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DD矫治器在牙齿排齐阶段摩擦力较低,具有轻力矫治的优点,其副槽沟的设计是摩擦力降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D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Typodont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