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张芳源 杜文琪 +2 位作者 杨大为 李桂梅 单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快速、高效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FMDV-O型国内流行株VP1基因(GenBank登录号:JN998085.1),构建重组质粒pCold TF-VP1,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VP1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和反应...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快速、高效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FMDV-O型国内流行株VP1基因(GenBank登录号:JN998085.1),构建重组质粒pCold TF-VP1,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VP1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和反应原性后,将纯化后的蛋白作为抗原,建立FMD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并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建立的FMDV抗体间接ELISA方法其抗原包被最佳浓度0.5μg/mL,使用1%BSA溶液封闭效果最佳,血清最佳稀释度1∶600,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1∶8000,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符合率为90.2%。本试验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纯化了FMDV的VP1蛋白,并建立了FMDV抗体间接ELISA方法,为口蹄疫的监测、诊断及试剂盒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1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杨大为 刘书怡 +3 位作者 蔺雅婷 陈虎 张洪亮 李桂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39-5448,共10页
【目的】制备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B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建立竞争ELISA检测方法,为PRV的抗体检测及试剂盒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PRV gB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使用PEG1500将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 【目的】制备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B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建立竞争ELISA检测方法,为PRV的抗体检测及试剂盒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PRV gB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使用PEG1500将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经过2轮亚克隆,将阳性杂交瘤细胞通过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并通过饱和硫酸铵法对腹水进行纯化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单克隆抗体建立竞争ELISA检测方法。使用棋盘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阴性血清进行检测,计算该方法的临界值,并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最后与商品化试剂盒同时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比较二者的符合率。【结果】获得2D6、2D8两株杂交瘤细胞均为IgG1型,轻链为κ链,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单克隆抗体最佳稀释度为1∶400,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浓度为1∶4,最佳封闭液为1%BSA,酶标二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4000。与其他临床常见的猪病病原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阳性血清稀释至1∶256仍为阳性,证明该方法灵敏性好。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10%,证明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总体符合率达93.3%。【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针对PRV g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应用单克隆抗体建立了PRV gB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PRV) gB蛋白 单克隆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rns和E2蛋白重组表达及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洪亮 郝占武 +6 位作者 林喜平 张志 王凤雪 解倩倩 韩先杰 单虎 温永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3,共8页
本研究将CSFV Erns和E2基因的主要抗原区进行克隆,构建pET32a-Erns和pET32aEK-E2重组质粒,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以纯化的rErns、rE2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经条件优化,分别建立CSFV rErns和rE2抗体间接ELISA检测... 本研究将CSFV Erns和E2基因的主要抗原区进行克隆,构建pET32a-Erns和pET32aEK-E2重组质粒,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以纯化的rErns、rE2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经条件优化,分别建立CSFV rErns和rE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获得约为47 kDa和42 kDa的重组蛋白,rErns重组蛋白主要在上清液中存在,rE2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通过方阵试验进行了ELISA反应条件优化,确定了Erns蛋白最佳包被量为2.5μg/mL,rE2蛋白最佳包被量为0.625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100,最佳封闭液为0.25%PVA溶液,HRP标记的兔抗猪IgG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2000,临界值分别为0.24和0.33。上述方法仅与CSF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检测敏感性可达到1∶1600,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初步应用于CSFV Erns和E2抗体的检测,鉴别E2亚单位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有利于猪瘟净化工作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rns基因 E2基因 蛋白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截短p54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2
4
作者 伦玉潇 李桂梅 单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旨在高效表达可溶性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p54蛋白。去除可能影响p54蛋白可溶性表达的前50个氨基酸(aa),根据GenBank收录的ASFV p54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第51个aa对应的基因序列起用PCR扩增截短的p54基因,并用分子克隆方法插入到带有TF及... 旨在高效表达可溶性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p54蛋白。去除可能影响p54蛋白可溶性表达的前50个氨基酸(aa),根据GenBank收录的ASFV p54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第51个aa对应的基因序列起用PCR扩增截短的p54基因,并用分子克隆方法插入到带有TF及His标签的冷休克表达载体pCold TF上,构建pCold TF-p54重组质粒。经菌液PCR及测序验证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p54重组截短蛋白,对IPTG诱导浓度、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并对纯化重组蛋白时所用洗脱液的咪唑浓度进行探索。Western blot鉴定p54重组截短蛋白的反应原性,并探究TF标签对于该蛋白反应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Cold TF-p54重组质粒,经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于16℃诱导9 h时,p54重组截短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分子质量约为76 ku。经50 mmol/L咪唑洗脱液洗脱可得到较纯的p54重组截短蛋白,经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3C Protease切除TF及His标签后,再次纯化可得到无标签且高纯度的p54截短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无标签的p54截短蛋白及有标签的p54重组截短蛋白均可被ASFV p54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均具有反应原性,且p54重组截短蛋白还可被ASF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研究证实了原核表达的p54重组截短蛋白兼具可溶性、良好的反应原性,且重组蛋白上的TF标签不影响抗体对p54蛋白的识别,因此可用于后续ASFV抗体检测方法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54蛋白 pCold TF载体 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gB和gE蛋白重组表达及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洪亮 郝占武 +5 位作者 解倩倩 王凤雪 张志 韩先杰 单虎 温永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5,共8页
本研究利用PCR扩增伪狂犬病病毒(PRV)Bartha-K61株gB基因核心抗原区和闵A株gE基因核心抗原区,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gB和pET-32a-gE,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pET32a-gB蛋白分子... 本研究利用PCR扩增伪狂犬病病毒(PRV)Bartha-K61株gB基因核心抗原区和闵A株gE基因核心抗原区,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gB和pET-32a-gE,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pET32a-gB蛋白分子量约为44 kDa,pET32a-gE蛋白分子量约为41 kDa。分别以gB和gE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PR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中重组蛋白仅与P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检测敏感性可达到1∶1600,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PRV抗体的监测,鉴别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有利于猪伪狂犬病净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GB基因 GE基因 蛋白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塞内卡病毒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杜文琪 夏立叶 +1 位作者 李桂梅 单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08-2715,共8页
【目的】实现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 virus A,SVA)VP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以建立SVA抗体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SVA VP1基因序列(登录号:KY747514.1),基于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合成VP1基因... 【目的】实现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 virus A,SVA)VP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以建立SVA抗体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SVA VP1基因序列(登录号:KY747514.1),基于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合成VP1基因,克隆到pCold TF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old TF-VP1。将重组质粒pCold TF-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通过优化诱导时间及IPTG浓度得出最佳诱导表达条件。采用His标签镍柱纯化VP1重组蛋白,将纯化后的SVA VP1蛋白与荧光微球进行偶联,偶联好的微球与阴阳性血清反应,利用Luminex 200系统上机检测背景及阴阳性血清的中值荧光强度(MFI),从而判断阴阳性,以用于猪血清中SVA抗体的检测。【结果】重组质粒pCold TF-VP1成功转入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并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经诱导表达在约82 ku处出现阳性条带。当重组菌株诱导条件为16℃、IPTG终浓度为1.2 mmol/L、诱导时间为3 h时,VP1蛋白表达量最高;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可在82 ku处出现明显条带。将VP1蛋白与荧光微球偶联,阴性对照(背景)的平均荧光值为17(<100)。测试孔的平均MFI为2339.5(>2000),证明SVA VP1蛋白与微球偶联成功,偶联成功的荧光微球可用于检测猪血清中SVA抗体的检测。【结论】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纯化了SVA VP1蛋白,初步建立了SVA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卡病毒(SVA) VP1蛋白 大肠杆菌 蛋白纯化 可溶性表达 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芳源 蔺雅婷 +3 位作者 杨大为 陈虎 李桂梅 单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12-2022,共11页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ASFV分离株全基因组中的CP 204 L基因序列,在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进行密码子优化,克隆到pCold TF冷休克...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ASFV分离株全基因组中的CP 204 L基因序列,在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进行密码子优化,克隆到pCold TF冷休克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old TF-p30。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对诱导时间和诱导浓度进行优化。用His标签镍柱对重组蛋白P30进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用纯化后的P30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建立A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并用该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对比。【结果】重组质粒成功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在约82 ku处有目的蛋白特异性条带。当16℃诱导12 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不同IPTG浓度诱导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30重组蛋白可与ASF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的A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使用1%BSA溶液封闭效果最佳,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600,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为1∶8000,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与商品化试剂盒总符合率达到96.7%。【结论】本试验成功表达并纯化了ASFV的P30蛋白,建立了A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非洲猪瘟的监测、诊断及试剂盒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P30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对小鼠的致病性探究及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晓明 李佃场 +5 位作者 林佳旭 宋杰 王森 张洪亮 秦晓冰 单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8期103-107,共5页
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对昆明系(KM)小鼠的致病性,同时探索建立HPS的KM小鼠感染模型,应用血清4型(SD-05、ZC-7、ND-21)、5型(BD-1、HB-08、PZ-26)菌株对KM小鼠进行毒力测定,然后以2种血清型最适菌株的最适剂量,... 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对昆明系(KM)小鼠的致病性,同时探索建立HPS的KM小鼠感染模型,应用血清4型(SD-05、ZC-7、ND-21)、5型(BD-1、HB-08、PZ-26)菌株对KM小鼠进行毒力测定,然后以2种血清型最适菌株的最适剂量,腹腔注射KM小鼠开展攻毒试验,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并对死亡小鼠进行细菌分离以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血清4型SD-05株、血清5型HB-08株毒力较强,对KM小鼠最适接种剂量分别为1.2×10^(9)及1.175×10^(9) CFU;攻毒后小鼠出现颤抖、萎靡厌食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肺脏出血、胸腔积液等病理变化,并在小鼠组织器官中成功分离出HPS菌株。结果表明,HPS血清4型、5型菌株对KM小鼠存在较强致病性,且初步认定KM小鼠可作为HPS感染动物模型。本研究为HPS致病性研究及小鼠感染模型建立奠定了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HPS) 昆明系小鼠 动物模型 毒力测定 攻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芯片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文琪 夏立叶 +1 位作者 李桂梅 单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38-4147,共10页
液相芯片技术是整合了激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数字信号处理和传统化学技术的一种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免疫分析和核酸检测中。液相芯片技术支持单重和多重分析,可在多种测定方法中对蛋白质和核酸靶标进行高通量检测... 液相芯片技术是整合了激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数字信号处理和传统化学技术的一种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免疫分析和核酸检测中。液相芯片技术支持单重和多重分析,可在多种测定方法中对蛋白质和核酸靶标进行高通量检测,具有高通量、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重复性好、特异性高、所需样品量少、更灵敏稳定、成本低等优点,正逐渐代替传统检测和定量病原体的工具,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系统(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方法。动物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养殖业健康发展,一些诸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高效灵敏的诊断系统将有助于在传染病暴发期间筛选大量样本,防止感染扩散。液相芯片技术的发展为高通量检测和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平台。作者简要概述了液相芯片技术的原理和优点,重点阐述了液相芯片技术在检测动物疫病,包括猪病、禽病、兔病、犬病、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相信今后液相芯片技术会成为临床诊断、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生物武器防范等领域的一项重要分析检测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推动生命科学研究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 动物疫病 检测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苄三甲氯铵和过硫酸钾复合盐对犬瘟热病毒和犬细小病毒消毒效果的比较
10
作者 谭越 孙少辉 +7 位作者 白东宁 张刚 刘姣 马妮妮 万进 戴银娣 王聪 高钟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1期107-112,共6页
消毒剂可以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清除或杀灭动物体表以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抑制其繁殖,从而达到控制动物传染病传播的目的。为了解月苄三甲氯铵和过硫酸钾复合盐消毒剂对犬类病毒(RNA病毒和DNA病毒)的灭活效果,选择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 消毒剂可以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清除或杀灭动物体表以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抑制其繁殖,从而达到控制动物传染病传播的目的。为了解月苄三甲氯铵和过硫酸钾复合盐消毒剂对犬类病毒(RNA病毒和DNA病毒)的灭活效果,选择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和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开展消毒效果评估。分别把这两种类型消毒剂与CDV、CPV体外发生作用后感染细胞,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来判断其与消毒剂作用后的感染能力。结果显示:月苄三甲氯铵和过硫酸钾复合盐消毒剂对于CDV和CPV的消毒效果有一定差异,两种类型消毒剂与CDV作用24h均能将其全部杀灭,但均未能将CPV彻底灭活,其中过硫酸钾复合盐对CDV和CPV的灭活效果较好。结果表明:这两种消毒剂对犬类病毒均有一定的灭活效果,在临床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在临床应用时应适当延长与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定期更换消毒剂,同时要考虑其安全性和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本研究为临床犬病毒性疾病防控中消毒剂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苄三甲氯铵 过硫酸钾复合盐 犬瘟热病毒 犬细小病毒 灭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4型和5型副猪嗜血杆菌易感仔猪发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晓明 董绍明 +5 位作者 李佃场 宋杰 王森 张洪亮 秦晓冰 单虎 《中国动物检疫》 2021年第9期87-92,共6页
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仔猪发病模型,本试验使用HPS血清4型(SD-05、ZC-7)、血清5型(HB-08、PZ-26)菌株对仔猪进行毒力测定,然后以2种血清型最适菌株的最适剂量通过腹腔注射,对21~28日龄健康易感断奶仔猪开展攻毒试验,观察其临床症... 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仔猪发病模型,本试验使用HPS血清4型(SD-05、ZC-7)、血清5型(HB-08、PZ-26)菌株对仔猪进行毒力测定,然后以2种血清型最适菌株的最适剂量通过腹腔注射,对21~28日龄健康易感断奶仔猪开展攻毒试验,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对死亡仔猪进行细菌分离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血清4型SD-05株、血清5型HB-08株毒力较强,对仔猪的最适接种剂量分别为4.8×10^(9)、4.7×10^(9) CFU。攻毒后仔猪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消瘦、跛行、可视黏膜发绀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胸腹腔内和脏器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脏出现“绒毛心”等病理变化。在仔猪组织器官中成功分离到HPS血清4型SD-05株和血清5型HB-08株。结果表明,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血清4型和5型HPS感染的仔猪发病模型,为其致病机制、诊断和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HPS) 发病模型 血清型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的表达及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张芳源 杨大为 +3 位作者 仇德洋 姜国骞 李桂梅 单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300-4310,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为建立高效、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首先构建pET-28a-p30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系统表达ASFV重组P30蛋白,然后将重组P30蛋白与羧... 本研究旨在为建立高效、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首先构建pET-28a-p30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系统表达ASFV重组P30蛋白,然后将重组P30蛋白与羧基化的荧光微球偶联,建立ASFV P30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经鉴定,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P30蛋白可以与ASF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的ASFV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检测中值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t intensity,MFI)阈值为1575.7,最佳结合蛋白浓度为每1.25×10^(6)个微球6μg,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600,最佳二抗浓度为1μg·mL^(-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用建立的方法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同时对92份临床采集的猪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二者符合率为92.39%。本研究成功表达重组P30蛋白,并建立了ASFV P30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为ASFV感染早期的血清学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多种病原体的抗体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30蛋白 原核表达 液相芯片技术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