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农业城镇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为例
1
作者 邱越 于进军 +2 位作者 周献增 杨宗新 李天真 《乡村论丛》 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就需要选择具有持续增长性、综合带动力、城乡协同性和广泛...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就需要选择具有持续增长性、综合带动力、城乡协同性和广泛包容性的产业作为支撑,而乡村文旅是其中一个重要选择。对于缺少自然资源优势的传统乡村而言,如何搭上乡村旅游这辆快车,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山东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在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全面分析其创新做法、取得成效、经验启示、存在问题等,并就新时代传统农业城镇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提出建议,以期能对山东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农业城镇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监管之我见 被引量:6
2
作者 宋鲁霞 于萍 陈娟 《卫生经济研究》 2010年第9期55-56,共2页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监管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缺乏问责制,致使财务监管效能低下。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机制、加强问责制的法规体系建设,以提高医院财务监管效能。
关键词 公立医院 财务监管 体制 机制 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医疗费用增长的成因与对策——基于文登市的实践
3
作者 宋鲁霞 刘海燕 +2 位作者 陈娟 高爱浩 马永梅 《卫生经济研究》 2012年第8期23-25,共3页
通过文登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医疗费用相关数据的解读,分析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文登市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医疗费用 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电针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王欢 黄相鹏 +5 位作者 孙金星 张翔 王凤 宋钦鹏 刘海军 侯海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究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电针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9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15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Cage椎间融合... 目的探究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电针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9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15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2 d、2周、3个月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清炎症因子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ckin,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 d、2周、3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2周、3个月治疗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术后2周、3个月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2 d、2周、3个月ODI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术后2周,3个月治疗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MMP-3、CRP、IL-1β水平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术后2周、3个月治疗组MMP-3、CRP、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进行电针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 电针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孔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瘫后骨化性肌炎影像学表现
5
作者 夏同敬 郑田淑 +1 位作者 杨文江 夏天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60-1763,共4页
目的 观察截瘫后骨化性肌炎(PPMO)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14例临床诊断PPMO,均接受病变部位X线检查,其中9例接受CT、4例接受MR检查;分析PPMO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期。结果 14例中,病变位于双侧髋关节8例、单侧髋关节周围软组织3例、... 目的 观察截瘫后骨化性肌炎(PPMO)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14例临床诊断PPMO,均接受病变部位X线检查,其中9例接受CT、4例接受MR检查;分析PPMO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期。结果 14例中,病变位于双侧髋关节8例、单侧髋关节周围软组织3例、双侧大腿2例、双侧小腿1例;其中早期4例、中期3例、晚期7例。X线片显示4例早期病变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内见云絮状高密度骨化影,边缘模糊;3例中期病变表现为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骨化影,密度不均,边缘清;7例晚期病变表现为大片状、条带状高密度骨化影,与骨干及肌肉长轴走行一致,边缘清晰。CT显示1例早期PPMO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内见云絮状较高密度骨化影;2例中期PPMO表现为斑片状高密度骨化影,密度不均,局部呈蛋壳样改变,典型者呈同心圆表现,边缘清晰;6例晚期PPMO表现为大片状、条索状高密度骨化病灶,内部为不均匀低密度,呈骨髓髓腔样改变,边缘密度增高呈骨皮质状改变。MRI显示1例早期PPMO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呈低T1WI、高T2WI信号,边缘模糊,呈羽毛状改变;1例中期PPMO病变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周围肌肉组织,呈分层带状表现,病灶周围软组织及邻近骨髓呈低T1、高T2水肿信号;2例晚期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边缘骨皮质改变呈低信号,周围软组织水肿。结论 PPMO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性肌炎 截瘫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踝部和上臂无创血压值差值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6
作者 柳莎 孙新 +3 位作者 唐玉华 孙梦洁 韩燕红 高盼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5,共5页
目的 探讨成人踝部和上臂无创血压差值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利用踝部血压对疾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数据库中关于研究成人踝... 目的 探讨成人踝部和上臂无创血压差值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利用踝部血压对疾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数据库中关于研究成人踝部和上臂血压差异的自身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6月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利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及Stata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4篇国内文献、10篇国外文献,共20 275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人群踝部与上臂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7.91 mmHg,P<0.001)(1 mmHg=0.133 kPa)。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踝臂收缩压差值异质性高的主要原因;测量顺序、测量部位(左侧或右侧)和年龄对踝臂收缩压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血管系统疾病组的踝臂收缩压差值较低(WMD=9.48 mmHg,P=0.005),终末期肾病组的踝臂收缩压差值较高(WMD=35.53 mmHg,P<0.001)。结论 建议成人仰卧位时正常踝部收缩压阈值为108~158 mmHg。临床参考该值时,应注意考虑患者的性别、疾病等影响因素,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原始研究以得出更有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压 血压测量 踝部血压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峻 谭远超 +2 位作者 李英涛 邵诗泽 张恩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40-340,344,共2页
关键词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处理 60岁以上 2000年 1995年 临床表现 手术方式 青年患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颈椎康复垫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献武 于香兰 +4 位作者 邵海燕 孙大为 王俊涛 于金秀 张洪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81-1283,共3页
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是慢性、积累性的过程,其发病原因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经研究发现,长期的姿势不良或枕高不当可使颈椎内部产生有害应力,造成颈部肌肉失衡,改变生理曲度,从而引起颈椎椎间关节及椎间盘等退变。因此,在卧位和... 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是慢性、积累性的过程,其发病原因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经研究发现,长期的姿势不良或枕高不当可使颈椎内部产生有害应力,造成颈部肌肉失衡,改变生理曲度,从而引起颈椎椎间关节及椎间盘等退变。因此,在卧位和睡眠时保持颈椎的最佳生物力学状态,防止颈部肌肉的慢性劳损和颈椎失稳是治疗颈椎病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 颈椎椎间关节 生理曲度 颈部功能 生物力学 中医症候 积累性 睡枕 生理弯曲 颈椎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及其处理对策 被引量:72
9
作者 谭明生 张光铂 +6 位作者 王文军 谭远超 邹海波 移平 蒋欣 韦竑宇 杨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寻找一种概念明确的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方法,为临床处理脱位提供指导方案。方法:总结三家医院收治的168例不同病因所致C1-2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脱位的复位情况将其分为3型:(1)牵引复位型(tractionreductiontype,T型),该型又... 目的:寻找一种概念明确的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方法,为临床处理脱位提供指导方案。方法:总结三家医院收治的168例不同病因所致C1-2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脱位的复位情况将其分为3型:(1)牵引复位型(tractionreductiontype,T型),该型又以复位后的稳定性不同分为T1和T2型;(2)手术复位型(operationreductiontype,O型);(3)不可复位型(irreducibletype,I型)。简称TOI分型。T1型采用牵引或支具治疗8~10周;T2型采用牵引复位后固定融合(其中6例只行C1-2临时固定,不行融合);O型采用前路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I型实施减压原位固定融合。根据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JOA脊髓功能评定标准和影像学测量C1-2脊髓有效空间(spaceavailableforthecord,SAC)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68例中,T型137例(81%),其中T1型71例(43%),T2型66例(38%);O型28例(17%);I型3例(2%)。术前SAC为3~13mm,平均8mm,术后为11~19mm,平均16mm。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4.7%;临床有效率为88.7%。T型病例中77例未融合固定者愈合后仍保留C1-2活动功能。结论:寰枢椎脱位的TOI外科分型概念清楚,界定明确,可根据分型选择相应的寰枢椎脱位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脱位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节OPG/RANKL/RANK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张峻玮 李琰 +3 位作者 薛海鹏 李朝辉 聂伟志 徐展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624,共8页
目的研究骨碎补作用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调节OPG/RANKL/RANK通路及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去双侧卵巢造模,分为实验组(OVXDF,造模+骨碎补水煎... 目的研究骨碎补作用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调节OPG/RANKL/RANK通路及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去双侧卵巢造模,分为实验组(OVXDF,造模+骨碎补水煎液灌胃)、模型组(OVX,造模+0.9%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0.9%生理盐水灌胃),造模成功后提取BMSCs,将BMSCs和骨髓单核细胞共培养于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和下室,分为实验组+破骨细胞(OVXDF+OC)、模型组+破骨细胞(OVX+OC)、假手术组+破骨细胞(SHAM+OC)。下室加入破骨细胞诱导剂,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并计数,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下室培养液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RANKL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MSCs中Wnt10b、β-catenin、RANKL、OPG mRAN及蛋白表达并计算RANKL/OPG。结果在共培养系统中,与去卵巢灌胃大鼠BMSCs共培养的破骨细胞(OVXDF+OC)数量较单纯模型组+破骨细胞(OVX+OC)明显减少(P<0.05)。下室培养液OPG含量及共培养BMSCs中Wnt10b、β-catenin、OPG mRAN及蛋白表达模型组+破骨细胞(OVX+OC)最低,RANKL及RANKL/OPG最高,经骨碎补灌胃后(OVXDF+OC)培养液中OPG含量及BMSCs细胞中Wnt10b、β-catenin、OPG mRAN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培养液及BMSCs细胞中RANKL及RANKL/OPG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碎补可调节BMSCs细胞OPG、RANKL的表达,激活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此作用可能与BMSCs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动物实验 破骨细胞 骨碎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椎间融合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邵诗泽 付松 +3 位作者 谭远超 侯海涛 刘海军 孙秀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149例,男83例,女66例,年... 目的: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149例,男83例,女66例,年龄32~68岁,平均46.7岁。失稳节段:L3/47例,L4/550例,L5/S192例。采用NaKai评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失稳椎体间有无移位,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位置情况;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6个月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结果:手术时间1.5~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200~600ml,平均490ml。并发硬膜囊撕裂5例,神经根牵拉伤4例。随访16个月~6年9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腰椎序列恢复正常;术后1周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115例,良26例,可8例,优良率94.5%;术后16个月时,按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无失稳复发,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均无松动、移位等。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失稳症比较可靠的方法,能很好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和节段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症 短节段 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18
12
作者 姜传杰 杨永军 +3 位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姚树强 于建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患者19例,其中T2~T32例,T3~T56例,T5~T811例。17例存在明显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患者19例,其中T2~T32例,T3~T56例,T5~T811例。17例存在明显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6例,D级8例,E级2例。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为24°~53°,平均32.4°。根据患者手术时间、Frankel分级、后凸Cobb角、骨融合、内固定物失效、血沉变化及结核复发等情况评价手术治疗结果。结果:1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25.4±26.7min,全部病例随访1.5~3年(平均20.7个月)。9例术前合并有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肋间神经损伤病例。术后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矫正至5°~17°,平均12°。术后6~12个月(平均6.8个月)椎间植骨达到骨性融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内固定物出现断裂、松动、脱落。血沉均在2周后明显下降,在2~3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者颈前结核脓肿复发,后另行颈前结核脓肿切除术后痊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可彻底清除病灶,椎体钉置钉安全性高,固定切实可靠,适合大部分中上胸椎结核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胸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椎体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8
13
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3 位作者 刘峻 朱正兵 张卫 邵诗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01-404,共4页
目的: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并探讨其有关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将2001年2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成两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的62例为观... 目的: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并探讨其有关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将2001年2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成两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的62例为观察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观察组62例平均随访17.3个月(14~35个月),术后与术前所有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优良率为93.5%,改善率96.8%,融合率100%。对照组49例平均随访16.7个月(13~32个月),术后与术前所有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为61.2%,改善率77.6%,融合率79.8%。结论: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维持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外科治疗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TFC植入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远超 王建华 +3 位作者 杨永军 张恩忠 张绍东 赵桂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良TFC植入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行改良的TFC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 36例。结果 :经 9~ 14个月随访 ,植入椎间隙全部骨性融合 ,无假关节形成 ,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改良TFC具有良好的... 目的 :观察改良TFC植入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行改良的TFC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 36例。结果 :经 9~ 14个月随访 ,植入椎间隙全部骨性融合 ,无假关节形成 ,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改良TF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椎间固定良好 ,骨性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失稳 骨折 脱位 椎间融合 TFC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恩忠 鞠传广 +2 位作者 谭远超 徐卫国 邵诗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介绍自行研制的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器械 (arc trackprivatelockpedicleorthopedicsfixationsys tem ,ALPF) ,探讨其对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ALPF治疗的 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病人进行平均12 8个月随诊。结果 :术... 目的 :介绍自行研制的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器械 (arc trackprivatelockpedicleorthopedicsfixationsys tem ,ALPF) ,探讨其对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ALPF治疗的 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病人进行平均12 8个月随诊。结果 :术前和随访时的X线片显示 ,椎体前后缘高度的丢失率、Cobb角的差别有极显著性 (P≤0 0 1)。 72例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LPF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固定可靠、不影响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器 ALPF 研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成春 于莉莉 +2 位作者 李继霞 毕玲玲 徐建江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对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2种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4种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同期... 目的对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2种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4种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同期曲霉菌培养阳性率,用SPSS软件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年中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氟康唑的使用强度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13(P<0.05);比阿培南的使用强度与伏立康唑的使用强度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5(P<0.05);比阿培南的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8(P<0.05);伏立康唑的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r=0.955(P<0.05);其他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强度可能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曲霉菌感染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 使用强度 曲霉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相杰 毕晓英 姜红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8期602-605,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妇女绝经后的骨疾病,其预防、治疗已是当前许多国家重要保健课题之一。笔者主要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分别从中药、西药和非药物治疗三方面做一综述。目前3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妇女绝经后的骨疾病,其预防、治疗已是当前许多国家重要保健课题之一。笔者主要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分别从中药、西药和非药物治疗三方面做一综述。目前3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深入地开发、研究中药和西药,探索有效而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两者结合起来,辅以非药物治疗,实行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西药 非药物疗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导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茂清 谭远超 +4 位作者 毕宏政 孙献武 戴振国 黄明利 李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通过力学分析研究经皮导入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二部分进行:一是用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按手术操作进行拉脱试验,测定将螺纹钉从肱骨头内拉出所需最小力(Pmin);二是利用生物力学测试... 目的通过力学分析研究经皮导入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二部分进行:一是用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按手术操作进行拉脱试验,测定将螺纹钉从肱骨头内拉出所需最小力(Pmin);二是利用生物力学测试机测定志愿者单纯肩关节前脱位麻醉下牵引复位所需的最大力(Pmax)。实验按年龄分为A、B两组,A组25~45岁,B组>45岁。对两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当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拧入肱骨头20mm时,螺钉自肱骨头内拉出所需最小拉力PminA=284N,PminB=198N,牵引复位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所需最大拉力PmaxA=206N,PmaxB=195N,通过比较极值,得出Pmin>Pmax,即牵引复位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所需最大拉力小于螺钉自肱骨头内拉出的最小拉力。结论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对肱骨头的固定作用可满足经皮导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过程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前脱位 生物力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改良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传杰 杨永军 +3 位作者 周纪平 杨凯 吴瑞 谭远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确定脊柱经椎弓根置钉的改良方法。方法以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改良置钉方法及传统置钉方法对205例脊柱疾患患者进行手术置钉,A组进钉点:按传统进钉方法。B组改良置钉方法:寻找椎板应力线骨嵴及关节面的位置,以此为... 目的探讨确定脊柱经椎弓根置钉的改良方法。方法以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改良置钉方法及传统置钉方法对205例脊柱疾患患者进行手术置钉,A组进钉点:按传统进钉方法。B组改良置钉方法:寻找椎板应力线骨嵴及关节面的位置,以此为参考点。应用术中及术后X线、CT检查及术中神经根剥离子触摸检查置钉准确性,计算术中一次性置钉的成功率,比较传统入钉法与改良入钉法的置钉成功率。结果应用传统置钉方法与改良置钉方法置钉成功率在颈椎手术中分别达到78.1%和95.5%(P=0.002),在胸椎手术中达到82.4%和95.9%(P<0.001),在腰椎手术中达到80.3%和97.0%(P<0.001),总计成功率为80.7%和96.5%(P<0.001)。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椎弓根置钉方法可以作为颈椎、胸椎及腰椎传统置钉方法的改良方法,有较高的置钉成功率。应力线骨嵴及关节面分别代表椎体的应力传导情况,按此参考标志进行置钉,可实现椎弓根置钉的个体化,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线 关节面 置钉 参考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风险与Singh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相杰 毕晓英 +3 位作者 孟朋 姜红江 焦明航 王友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Singh指数预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为发现高危人群提供简便廉效的方法。方法本文统计了888例因受轻微外伤致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情况,拍骨盆正位片并用Singh六级分类法统计股骨上端骨小梁级数,并对骨折进行分型;运... 目的探讨应用Singh指数预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为发现高危人群提供简便廉效的方法。方法本文统计了888例因受轻微外伤致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情况,拍骨盆正位片并用Singh六级分类法统计股骨上端骨小梁级数,并对骨折进行分型;运用SPSS软件探索不同性别、髋部不同骨折部位之间Singh指数分级差异;年龄、骨折分型与Singh指数的等级相关性等。结果男性平均级数4.11±1.52,女性平均级数为3.08±1.40;股骨颈骨折患者为3.60±1.54,而粗隆间骨折的平均级数为3.12±1.43;两组数据经独立样本t检验均示P=0.000,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Singh指数具有非常显著地正相关性;而骨折分型方法中只有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与指数具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结论 Singh指数可作为有效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评估的方法,尤其是对女性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大的预示意义;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高危因素,其判断标准是股骨上端骨小梁级数下降男性低至Ⅳ级,女性低至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H指数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