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新泰出土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丁忠明 曲传刚 +2 位作者 刘延常 吴来明 穆红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5-86,共12页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高锡合金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泰出土的2把青铜复合剑与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在结构上,低锡区设置在剑脊的两侧,其截面结构呈现多种形式,与高锡区铸接,浑然一体;在成分上,低锡区含锡量仅为4%,具有锡青铜最佳的延伸率。结合青铜复合剑剑柄的特色,认为虽然新泰出土复合剑的内部结构与已研究的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有明显差异,但制作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复合剑 CT 制作技术 山东新泰 东周 吴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颜料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夏寅 吴双成 +4 位作者 崔圣宽 兰玉富 张治国 王伟锋 付倩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2期13-19,共7页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省的发现,扩大了该颜料的使用区域,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另外,还在紫色颜料中分析出了BaCu2Si2O7蓝色晶体,这是继中国蓝中国紫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危山 西汉 彩绘陶器 偏光显微分析 显微拉曼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颜料 中国紫(汉紫 BaCuSi2O6) BaCu2Si2O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新泰出土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忠明 吴来明 +2 位作者 刘延常 曲传刚 穆红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7,共9页
山东新泰周家庄出土了东周时期大量带有吴国特征的兵器,其中尤以青铜剑最具特色。为探讨东周同心圆剑首与剑茎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采用X射线探伤机、CT检测了3把同心圆首剑。检测结果显示3把同心圆首剑采用了2种铸造技术,即浑铸技术... 山东新泰周家庄出土了东周时期大量带有吴国特征的兵器,其中尤以青铜剑最具特色。为探讨东周同心圆剑首与剑茎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采用X射线探伤机、CT检测了3把同心圆首剑。检测结果显示3把同心圆首剑采用了2种铸造技术,即浑铸技术、铸接技术。其中2把铸接的同心圆首剑分别用2段式和3段式铸接成形。文章首次用CT清晰地展示了2把铸接的同心圆首上设置的榫头形状及分布状况。讨论了古代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的多样性、灵活性,说明了当时青铜连接技术已经非常娴熟、高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圆剑首 连接技术 CT 山东新泰 东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新石器时代农业考古概述 被引量:20
4
作者 吴诗池 《农业考古》 1983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山东新石器文化考古工作伊始于1928年,截至目前,考古调查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达近千处,其中经重点或抢救性发掘的有滕县北辛、泰安县大汶口、兖州县王因、曲阜县西夏候、章丘县城子崖、日照县东海峪、两城镇、临沂县大范庄、潍坊市姚... 山东新石器文化考古工作伊始于1928年,截至目前,考古调查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达近千处,其中经重点或抢救性发掘的有滕县北辛、泰安县大汶口、兖州县王因、曲阜县西夏候、章丘县城子崖、日照县东海峪、两城镇、临沂县大范庄、潍坊市姚官庄、胶县鲁家口、三里河、诸城县呈子、莒县陵阳河、烟台市白石村、福山县丘家庄、荣成县河口、蓬莱县紫荆山、长岛县北庄、栖霞县杨家圈,莱阳县于家店、泗水县尹家城、梁山县青堌堆、茌平县尚庄遗址等近30处。所获考古资料极为丰富,拙文仅就有关农业的考古资料作一概述,并对这些资料所反映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龙山文化 山东地区 文化遗址 北辛文化 考古资料 西夏候 考古调查 三里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济南唐冶遗址(2014)西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安静平 董文斌 +1 位作者 郭荣臻 靳桂云 《农业考古》 2016年第6期7-21,共15页
唐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唐冶村,在2014年度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掘者系统采集了浮选土样。浮选结果显示:206份土样共出土68508粒炭化种子和果实,其中农作物包括粟、黍、小麦、大豆、大麻和水稻六种。非农作物中以马唐数量... 唐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唐冶村,在2014年度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掘者系统采集了浮选土样。浮选结果显示:206份土样共出土68508粒炭化种子和果实,其中农作物包括粟、黍、小麦、大豆、大麻和水稻六种。非农作物中以马唐数量最多,而且普遍性极高,我们推测马唐可能被专门采集用来作为饲料。同时,遗址还出土了大量豆科和藜科植物遗存。另有枣、葡萄属、桑葚、郁李等可食用果类遗存。唐冶先民的经济结构以农业经济为主,同时也利用一些野生植物和果类作为生存资源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期 浮选法 农业结构 植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藤州西公桥遗址人骨的元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耀武 何德亮 +4 位作者 刘歆益 董豫 王昌燧 高明奎 兰玉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5-1079,共5页
对山东滕州西公桥遗址18个墓葬人骨进行了元素分析,建立了判断骨骼是否污染的各项指标,如Ca/P比值、Ca和P含量、A l和Fe含量及相关性检验、Ba和Mn相关性以及lg(Sr/Ca)和lg(Ba/Ca)相关性。上述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该遗址人骨均不同程度... 对山东滕州西公桥遗址18个墓葬人骨进行了元素分析,建立了判断骨骼是否污染的各项指标,如Ca/P比值、Ca和P含量、A l和Fe含量及相关性检验、Ba和Mn相关性以及lg(Sr/Ca)和lg(Ba/Ca)相关性。上述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该遗址人骨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不能用作古代人类食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纯化 食谱分析 成岩作用 SR 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滕州西宫桥遗址人骨的线扫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耀武 何德亮 +3 位作者 董豫 王昌燧 高明奎 兰玉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9-1182,共4页
采用SEM-EDS技术,分析了山东滕州西宫桥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其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分析指出,成岩作用业已严重破坏了骨骼的哈佛氏系统结构。而骨剖面线扫描分析显示,骨剖面上的元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骨内外表面与中间部分的元素发... 采用SEM-EDS技术,分析了山东滕州西宫桥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其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分析指出,成岩作用业已严重破坏了骨骼的哈佛氏系统结构。而骨剖面线扫描分析显示,骨剖面上的元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骨内外表面与中间部分的元素发生了富集或流失。该结果将对古代人类食谱分析的样品预处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谱分析 成岩作用 SEM 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漆膜的分析测试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双成 贺娜 +1 位作者 蔡友振 张飞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在对19块残块样品结构、材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Haiqu07漆膜及现代生漆进行了分析。古代漆膜的红外图谱主要吸收峰和现代生漆的基本相同,说明漆膜...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在对19块残块样品结构、材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Haiqu07漆膜及现代生漆进行了分析。古代漆膜的红外图谱主要吸收峰和现代生漆的基本相同,说明漆膜结构的抗老化能力较强,具有超稳定性,且溶有颜料的漆膜的抗热稳定性高。本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古代漆膜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漆膜 红外光谱 热分析 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起源研究的重要突破——读八十土当遗址发掘简报的心得,兼谈半坡遗址是城址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学海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5,共8页
我因认为城可能由土围聚落发展而来,土围聚落则在挖聚落环壕的活动中顺理成章地产生,因此当看到1994年1期《中国文物报》报导湖南澧县八十土当遗址发现聚落土围墙后,就一直盼望见到正式报导。1997年元月,终于在《文物》1... 我因认为城可能由土围聚落发展而来,土围聚落则在挖聚落环壕的活动中顺理成章地产生,因此当看到1994年1期《中国文物报》报导湖南澧县八十土当遗址发现聚落土围墙后,就一直盼望见到正式报导。1997年元月,终于在《文物》1996年12期上看到了该遗址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土当遗址 环壕聚落 半坡遗址 起源研究 围墙 发掘简报 土围 防御体系 防御设施 文化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两艘古船船材、淤泥及水主要离子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双成 李景超 +2 位作者 袁晓春 赵鹏 蔡友振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3期52-54,共3页
为做好蓬莱小海2005年新出土三艘古船的脱水保护工作,采集了2、3号船的船材、两船之间地下水、船下淤泥和近海海水样品,委托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了样品中主要离子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木材和淤泥中的主要离子含量远远高于海水和地... 为做好蓬莱小海2005年新出土三艘古船的脱水保护工作,采集了2、3号船的船材、两船之间地下水、船下淤泥和近海海水样品,委托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了样品中主要离子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木材和淤泥中的主要离子含量远远高于海水和地下水中的;木材腐朽的程度愈严重,其离子量含量也愈大。测试数据和方法对今后古船脱盐和脱水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船木材 无机盐 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新石器时代农业试论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德亮 《农业考古》 2004年第3期58-69,F003,F004,共14页
关键词 山东 新石器时代 农业 生产工具 后李文化 北辛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耕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纻胎漆器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双成 蔡友振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5,共9页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选择了19块残片,运用体视显微镜观察(OM)、X光探伤机拍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残片的制作工艺、材质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批漆器是实用器;其苎麻之间无漆灰层粘结,...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选择了19块残片,运用体视显微镜观察(OM)、X光探伤机拍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残片的制作工艺、材质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批漆器是实用器;其苎麻之间无漆灰层粘结,有别于现代制作工艺;其易存水,是使其易遭受腐蚀的重要因素。本分析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古代夹纻胎工艺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纻胎漆器 汉代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岱地区史前稻作农业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靳桂云 《农业考古》 2001年第3期91-96,共6页
关键词 海岱地区 稻作农业 水稻 栽培 生产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养猪业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德亮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372-377,410+378,共8页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国三十多年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山东地区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被揭露,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成绩尤为突出,经过科学发掘的遗址有四十余处,在这些遗址的发掘中,不但...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国三十多年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山东地区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被揭露,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成绩尤为突出,经过科学发掘的遗址有四十余处,在这些遗址的发掘中,不但出土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存,如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而且获得了大批动物遗骸。这些动物遗骸的出土,反映了当时居民生产、生活的一个侧面,能帮助我们了解、恢复某些历史现象。尤其是家猪遗骨的出土,为我们深入探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以养猪为主的家畜饲养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新石器时代遗址 养猪业 家猪 原始农业 文化遗址 出土 饲养业 农业生产水平 家畜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DAS IMAGINE软件在遥感考古学中应用简介
15
作者 吴双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3期60-64,共5页
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ERDAS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系统,为遥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用户提供了内容丰富且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1996~2000年间,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合作,利用航空摄影考古方法开展临... 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ERDAS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系统,为遥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用户提供了内容丰富且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1996~2000年间,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合作,利用航空摄影考古方法开展临淄地区大遗址(群)勘察研究.在本项目室内作业时使用了该软件.本文介绍了该软件的特点和基本功能及其在本项目中的应用情况,最后谈了几点心得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DAS IMAGINE软件 遥感考古学 临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临淄山王村俑坑出土陶质彩绘颜料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友振 夏寅 +1 位作者 吴双成 王伟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2期25-29,共5页
2008年5月山东临淄山王村俑坑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彩绘陶质文物,为了了解彩绘颜料结构和成分,采用粉末偏光显微法、剖面观察结合拉曼光谱分析对彩绘文物表面颜料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质文物表面彩绘是以白灰做地仗层,由碳酸钙、... 2008年5月山东临淄山王村俑坑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彩绘陶质文物,为了了解彩绘颜料结构和成分,采用粉末偏光显微法、剖面观察结合拉曼光谱分析对彩绘文物表面颜料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质文物表面彩绘是以白灰做地仗层,由碳酸钙、白土、铁黑(Fe_3O_4)、铁红(Fe_2O_3)、朱砂等颜料调和而成,且厚度不均。在个别样品中发现了少量的中国蓝颗粒(BaCuSi_4O_(10)),这是这次分析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此分析结果也可为考古研究提供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淄山王村俑坑 彩绘颜料 中国蓝 粉末偏光显微法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新泰周家庄东周墓葬出土青铜剑上胶粘剂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成小林 吴双成 +1 位作者 刘延常 高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2期34-37,共4页
在山东新泰周家庄东周时期的一墓葬中,出土了一把具有吴国兵器特征的青铜剑,在该剑的剑格内,发现了一薄层用于镶嵌固定各种形状绿松石的白色物质。为分析此物质,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该白色物是一种具有饱和脂肪酸酯类... 在山东新泰周家庄东周时期的一墓葬中,出土了一把具有吴国兵器特征的青铜剑,在该剑的剑格内,发现了一薄层用于镶嵌固定各种形状绿松石的白色物质。为分析此物质,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该白色物是一种具有饱和脂肪酸酯类结构和羧酸结构的混合物,与多种天然胶粘剂的标准红外光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样品的红外谱图与虫胶(漆片)的匹配度最高。同时用附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S)分析了该样品,结果表明样品不含元素氮,因而可排除蛋白质胶和生漆类等含氮的天然胶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家庄 东周墓葬 兵器 天然胶粘剂 虫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考古调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效孔 吴诗池 《农业考古》 1985年第2期175-176,共2页
考古资料表明,当原始社会发展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农业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游牧部落除外)。古先民们为方便生产和生活,他们总是选择靠近水而不易被淹没的地方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从已查到的古遗址的分布情况看,所处地理环境有其... 考古资料表明,当原始社会发展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农业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游牧部落除外)。古先民们为方便生产和生活,他们总是选择靠近水而不易被淹没的地方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从已查到的古遗址的分布情况看,所处地理环境有其共同特点,即多在河流附近的台地上或两条河流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抑或在湖旁海滨,也有在离水较近的埠岭前的高坡上的。山东省寿光县在文物普查过程中,采取与古河道调查同时进行的方法,既搞清了古遗址和古河道的分布情况,又弄清了古河道与古遗址的关系。如孙家集镇地处寿光南部,弥河下游,系为一冲积平原,总面积约76.98平方公里,有70个自然村,有大小埠岭5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 考古调查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河道调查 共同特点 河流交汇处 普查 地理环境 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山东汉画像石的农耕图像 被引量:37
19
作者 蒋英炬 《农业考古》 1981年第2期42-49,共8页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这个时期,随着牛耕技术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推动着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更加趋于成熟。西汉晚期...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这个时期,随着牛耕技术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推动着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更加趋于成熟。西汉晚期,土地兼并逐步加剧,以致形成东汉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豪强地主经济膨胀发展。封建制关系的发展所引起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在各种各样的考古材料上也打上了烙印。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就是以这种大土地所有制的豪强地主经济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豪强地主 汉代画像石 画象 牛耕 东汉时期 图像 山东 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北地区商周时期的海盐业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继平 王青 +4 位作者 燕生东 秦颍 常叙政 佟佩华 王昌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采用 XRD和 XRF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山东省渤海湾地区滨州市阳信县李屋遗址和寿光市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陶器———盔形器及附着土壤.样品的Na元素和Cl元素XRF分析结果表明:李屋遗址和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的盔形器的含盐量明显高... 采用 XRD和 XRF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山东省渤海湾地区滨州市阳信县李屋遗址和寿光市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陶器———盔形器及附着土壤.样品的Na元素和Cl元素XRF分析结果表明:李屋遗址和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的盔形器的含盐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品,显示这二地的盔形器与早期海盐生产有关.李屋遗址出土的盔形器表面附着土样用去离子水过滤后,滤液结晶体的 XRD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该盔形器是商周时期渤海湾地区海盐生产的器物.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的盔形器的内壁沉淀物与长江三峡中坝遗址出土的花边陶釜的内壁沉淀物具有基本相同的物相,这进一步表明其与海盐生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生产 商周时期 盔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