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休克治疗抑郁的细胞因子机制:临床应用新思路
1
作者 李爽(综述) 李坤(审校) 张跃兵(审校)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细胞因子假说为解释抑郁症提供了一种免疫炎症视角,指出细胞因子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一种针对严重抑郁症患者较为有效...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细胞因子假说为解释抑郁症提供了一种免疫炎症视角,指出细胞因子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一种针对严重抑郁症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ECT的确切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现有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ECT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联系及ECT对其的调节作用。细胞因子参与抑郁症的神经炎症、内分泌轴紊乱及神经可塑性下降等病理过程。ECT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肠道微生物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轴等神经机制,发挥抗抑郁作用。细胞因子作为生物标志物,为ECT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基于细胞因子的个性化策略及新抗抑郁干预手段的开发,有望提高ECT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抗抑郁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电休克治疗 细胞因子 免疫炎症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