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地下水氟富集规律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春华 王威 +5 位作者 杨丽芝 朱恒华 郭艳 马瑜宏 郭晶 刘柏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62-1972,共11页
本文以生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分布典型、地下水类型分布全面的山东省全境为研究区,依托2006~2016年间采集的4321件地下水无机分析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值分析、水化学平衡体系分析,详细研究了山东省高... 本文以生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分布典型、地下水类型分布全面的山东省全境为研究区,依托2006~2016年间采集的4321件地下水无机分析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值分析、水化学平衡体系分析,详细研究了山东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浅层高氟地下水集中连片分布于胶莱盆地和鲁西南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地带,地下水氟含量超过1mg/L的分布面积13227km^(2),最大值22mg/L;深层承压孔隙水高氟区集中分布于平原盆地中心的德州、滨州、菏泽等地深层承压孔隙水水位降落漏斗区,氟含量超过2mg/L的分布面积15086km^(2),最大值7.5mg/L,地下水开采是驱动深层承压孔隙水氟富集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地下水氟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深层承压孔隙水、浅层松散岩类孔隙水、侵入岩变质岩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深层承压孔隙水F-含量与Ca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其他类型地下水F-含量与Ca2+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综合得出:山东省高氟地下水形成受地貌与地质构造部位、含水介质地球化学特性、人类地下水开采等三方面因素共同驱动,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中氟的物质来源,淋滤、蒸发浓缩、水岩相互作用使得地下水氟含量进一步升高,氟-钙拮抗作用机制最终决定地下水中氟含量。此研究揭示了控制不同类型地下水氟富集的关键因素,深化了氟在地下水中化学行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富集 驱动机制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地热能开发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振环 王厚杰 +1 位作者 王威 史经昊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在世界能源短缺以及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背景下,随着海洋和地热能开发技术的进步,海上地热能的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目前全球海上地热资源开发热点区域分布,以及海上地热资源利用的优势和劣势,梳理了国内外海洋地热资源利... 在世界能源短缺以及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背景下,随着海洋和地热能开发技术的进步,海上地热能的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目前全球海上地热资源开发热点区域分布,以及海上地热资源利用的优势和劣势,梳理了国内外海洋地热资源利用现状和关键开发技术,包括海上地热利用方式、地热勘查技术、地热资源评价技术、地热利用技术和地热能开发影响评价技术等,指出了当前中国海上地热能发展利用过程中面临着基础资料薄弱、关键技术创新力不足、核心装备自主性差、激励政策不够完善等诸多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地热能 海洋地热发电技术 海洋地热能提取 废弃油气井改造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莱芜张家洼铁矿床金云母^(40)Ar/^(39)Ar定年及其对成矿构造背景的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段壮 高明波 +7 位作者 高继雷 李春稼 冯启伟 李思远 高稳胜 王宪镇 徐仲义 李建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9-1296,共18页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矽卡岩型富铁矿床集中区,但目前对区域铁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尚不系统和全面,从而制约了对其成矿构造背景的理解。山东莱芜张家洼矽卡岩型铁矿床是华北克拉通东部最重要平炉富铁矿产地之一,铁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矽卡岩型富铁矿床集中区,但目前对区域铁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尚不系统和全面,从而制约了对其成矿构造背景的理解。山东莱芜张家洼矽卡岩型铁矿床是华北克拉通东部最重要平炉富铁矿产地之一,铁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矿山岩体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石炭系本溪组与奥陶系间不整合面的层间构造破碎带。金云母是张家洼铁矿床最主要的含水矽卡岩矿物,且与磁铁矿密切共生,对其进行^(40)Ar/^(39)Ar定年可为张家洼铁矿床的成矿时代提供约束。本文对张家洼铁矿床I号矿区和港里矿区的两件金云母单矿物样品进行了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同位素分析,获得很好的坪年龄,分别为129.7±0.8Ma和131.5±1.2 Ma(2σ)。上述年龄数据与矿山岩体的锆石和矽卡岩中热液榍石的U-Pb年龄一致,证实张家洼铁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30Ma左右。对张家洼及华北克拉通其他矽卡岩型铁矿床现有同位素年龄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整个华北克拉通内的矽卡岩型铁矿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和爆发性,绝多大数矿床均形成于130Ma左右,指示华北地区大规模矽卡岩型铁成矿作用是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云母 ^(40)Ar/^(39)Ar定年 张家洼铁矿床 成矿构造背景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栖霞黄燕底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靳立杰 李春稼 +5 位作者 张存艳 迟乃杰 王继林 高继雷 梁云汉 于春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1,共14页
胶东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基性—酸性脉岩和火山岩。其中,中基性脉岩因分布广泛,且与胶东地区成矿期为120 Ma的金矿成因相关而备受关注。前人对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背景... 胶东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基性—酸性脉岩和火山岩。其中,中基性脉岩因分布广泛,且与胶东地区成矿期为120 Ma的金矿成因相关而备受关注。前人对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背景,对于中基性脉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因演化尚存争议。本次对胶东地区栖霞市黄燕底村一处闪长玢岩开展研究,根据闪长玢岩的微量/稀土元素特征,佐证了前人得出的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岩浆来自地幔源区,且受到俯冲板片流体影响的结论;同时得到闪长玢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火山弧环境,其形成年龄为138.5±1.7 Ma,佐证了前人关于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的结论;同时获得大量继承锆石,结合大于5的La/Sm值,判断闪长玢岩岩浆活动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与前人认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 闪长玢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哥拉西北部CONDA地区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5
作者 周永刚 张洪瑞 +6 位作者 刘治博 罗迪柯 贾鹏飞 于春楠 王子圣 李春稼 靳立杰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1,共15页
本文对安哥拉西北部CONDA地区A型花岗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990±12)Ma,表明该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造山纪。样品富SiO... 本文对安哥拉西北部CONDA地区A型花岗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990±12)Ma,表明该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造山纪。样品富SiO_(2)(65.20%~70.57%)、K_(2)O+Na_(2)O(6.43%~8.33%),中等的A/CNK(0.94~1.02),w(Al_(2)O_(3))、w(CaO)、w(MgO)分别为13.74%~15.43%、1.84%~3.52%、0.69%~1.75%,K_(2)O/Na_(2)O为1.35~1.51,w(K_(2)O)为3.66%~4.86%,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中等((La/Yb)_N为11.03~30.27),Eu总体表现为负异常(δEu为0.56~1.02),Ce异常不明显(δCe为0.90~1.06)。样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K等,亏损Ba、Sr、Eu,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具有高的Zr、Y、Nb、Ga、Ce含量,Rb/Nb(6.42~10.12)、Y/Nb(1.16~2.31)、10~4Ga/Al值均>2.6,较高的Zr饱和温度(816.0~850.1℃),表明岩体具有A2型花岗岩的特征。岩浆源区压力较低、温度较高,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CONDA地区的A2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作用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古元古代 A型花岗岩 安哥拉CONDA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临沂地区古生代复合热储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艳玲 崔玉良 +5 位作者 吴波 刘连 江海洋 崔素 王威 范振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6-1148,共13页
山东临沂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前人对于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成热模式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热井数据进行综合研究,从地热产生的源、通、储、盖四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成矿模式为古生代... 山东临沂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前人对于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成热模式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热井数据进行综合研究,从地热产生的源、通、储、盖四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成矿模式为古生代层状和带状复合热储地热成矿模式,断裂带为带状热储,断裂带周边稳定区域为层状热储。研究区热储为古生代砂岩,同时张性、张扭性断裂发育,导致热储为层状和带状的复合热储,较单一成因热储要复杂。对地热井数据归一化处理分析表明,盖层岩性及厚度对深部地热水温度存在较大影响,并且热储厚度对水温也存在影响,表现为表层有第四系覆盖的地热水温度,较无第四系覆盖的要高;盖层厚度越大,水温越高,热储厚度越大,水温也越高。这为进一步地热勘查与开采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沂地区 古生代 复合热储 热储模型 成矿机理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沂南金矿床成因:硫化物矿石与围岩稀土和微量元素的制约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亚东 马明 +3 位作者 蔡文艳 高继雷 张照录 孙祥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6-913,共18页
沂南金矿床为鲁西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产于早白垩世中酸性杂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接触带及其附近。本次利用岩/矿石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性质。结果显示,成矿的闪长玢岩负Eu异常不显著,且早矿化... 沂南金矿床为鲁西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产于早白垩世中酸性杂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接触带及其附近。本次利用岩/矿石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性质。结果显示,成矿的闪长玢岩负Eu异常不显著,且早矿化阶段发育大量磁铁矿,暗示早阶段成矿流体具有氧化性特征。晚(金)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和黄铜矿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负Eu异常显著,Ce异常不明显,且Hf/Sm、Nb/La值大于1,显示含F-的还原性流体特征。矿石的Y/Ho、Zr/Hf和Nb/Ta值变化较大,且黄铁矿Co/Ni>10,表明成矿流体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入。矿石与赋矿围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且具有相同范围/趋势的微量元素比值,说明沂南杂岩体和碳酸盐岩提供了必要的成矿物质。综上,沂南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得到了较好的约束,同时也对区域范围内金矿成因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和黄铜矿 稀土和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来源 沂南金矿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莱芜矿山岩浆杂岩体源区及成因:地球化学、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明波 高继雷 +5 位作者 张永明 张照录 刘丽萍 李亚东 马明 刘晓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7-306,共20页
为限定鲁西莱芜地区典型矽卡岩矿床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及岩石成因,对矿山岩浆杂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全岩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1±1~129±1 Ma),具高镁埃达克质... 为限定鲁西莱芜地区典型矽卡岩矿床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及岩石成因,对矿山岩浆杂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全岩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1±1~129±1 Ma),具高镁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富集LREE和LILEs(Rb、Ba、K、Sr),亏损HREE和HFSEs(Nb、Ta、Ti、P),Eu负异常不明显或有弱的正异常。岩石具有较高的(^(87)Sr/^(86)Sr)_(i)比值(0.706728~0.707^(86)7)和较低的ε_(Nd)(t)值(-17.67~-13.84)、ε_(Hf)(t)值(-19.1~-12.2);(^(206)Pb/^(204)Pb)_(i)为16.833~16.955、(^(207)Pb/^(204)Pb)_(i)为15.339~15.346和(^(208)Pb/^(204)Pb)_(i)为37.052~37.117。岩浆源区呈现出EM1型富集地幔与下地壳的混合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初步认为,岩体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由古太平洋板片回转引发的伸展环境,是EMI型岩石圈地幔熔体与下地壳部分熔融的长英质岩浆混合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区 矿山杂岩体 SR-ND-PB同位素 锆石HF同位素 岩浆源区 壳幔混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黑海地区赛什腾组变质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质来源的制约 被引量:5
9
作者 靳立杰 王继林 +4 位作者 周汉文 孙天河 王子圣 李春稼 于春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8-786,共9页
东昆仑地区出露的赛什腾组为一套边缘前陆盆地沉积,是原特提斯洋在东昆仑地区俯冲消减到碰撞闭合的沉积记录。对赛什腾组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源区的类型和性质。本次对东昆仑黑海地区赛什腾组的沉积序列进行... 东昆仑地区出露的赛什腾组为一套边缘前陆盆地沉积,是原特提斯洋在东昆仑地区俯冲消减到碰撞闭合的沉积记录。对赛什腾组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源区的类型和性质。本次对东昆仑黑海地区赛什腾组的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典型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黑海地区赛什腾组的变质碎屑岩原岩主要为杂砂岩,少量的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其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赛什腾组主要来自陆源碎屑岩或中酸性岩浆岩等长英质物质来源区,并且在沉积过程中有白沙河岩组、小庙岩群、万宝沟群等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此外,原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岛弧花岗岩,也为赛什腾组提供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大地构造背景 赛什腾组 黑海地区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闪长质岩石的成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强 张照录 +3 位作者 张永明 高明波 高继雷 刘丽萍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4-586,共23页
本文对鲁西地区金牛山岩体和金星头岩体中生代闪长质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以及锆石Lu⁃Hf同位素的研究,旨在厘定闪长质岩石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岩石成因。结果表明,金牛山辉石闪长玢... 本文对鲁西地区金牛山岩体和金星头岩体中生代闪长质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以及锆石Lu⁃Hf同位素的研究,旨在厘定闪长质岩石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岩石成因。结果表明,金牛山辉石闪长玢岩及斑状闪长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0 Ma和126 Ma,形成于早白垩世。金牛山岩体闪长质岩石具有较高的MgO含量(4.35%~6.78%)、高的Mg^(#)值(56~70)以及高的Cr、Ni含量,金牛山岩体中的辉石闪长玢岩I_(Sr)值为0.707519,ε_(Nd)(t)值为-15.67,ε_(Hf)(t)值在-21.6~-15.9之间。金星头岩体闪长质岩石SiO_(2)含量为54.02%~65.02%,Al_(2)O_(3)含量在16.00%~17.61%之间,MgO含量(1.11%~2.68%)和Mg^(#)值(37~46)较低,高Sr/Y比值(29~136),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研究表明,金牛山岩体闪长质岩石是古老下地壳再重熔并混染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产物的结果;金星头岩体闪长质岩石为地幔源区的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被陆壳物质同化混染形成的埃达克质岩。受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的影响,金牛山岩体和金星头岩体闪长质岩石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区 闪长质岩石 地球化学 分离结晶 部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地区沙松乌拉组物质来源及源区构造-热事件——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靳立杰 王继林 +5 位作者 赵体群 周汉文 孙天河 李春稼 韩智昕 贾伟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25-1034,共10页
沙松乌拉组出露于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是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确定其地层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及恢复构造演化过程,对研究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出露于东昆仑黑海湖—拉宁灶火沟一带的沙松乌... 沙松乌拉组出露于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是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确定其地层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及恢复构造演化过程,对研究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出露于东昆仑黑海湖—拉宁灶火沟一带的沙松乌拉组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定,得到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632±6 Ma,结合地层接触关系,为沙松乌拉组的时代划分提供了年龄依据;得到约650 Ma、约800 Ma、980 Ma三个明显峰值及大量未形成明显峰值的其他古老年龄,推测沙松乌拉组的主要物源有小庙群、万保沟群、晋宁期岩浆岩,次要物源为白沙河组。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各期构造-岩浆活动比对,认为沙松乌拉组的源区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中元古代晚期构造-岩浆事件和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松乌拉组 碎屑锆石 U-PB年龄 地层时代 物质来源 构造-岩浆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康 韩冬梅 +3 位作者 曹天正 宋献方 王威 曹艳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2,共10页
中国北方基岩海岛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过程,然而对包括海水入侵(SWI)和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水文过程的定量认识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2012—2016年我国北方某基岩群岛降水、... 中国北方基岩海岛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过程,然而对包括海水入侵(SWI)和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水文过程的定量认识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2012—2016年我国北方某基岩群岛降水、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和水力学方法,分析了基岩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水和开采是影响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水位变化滞后于降水事件约10 d;南岛东北岸、南岸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生海水入侵,地下水向海排泄过程较稳定,2012—2016年SGD速率均值为0.2 m/d,向海NO3-N通量均值为81.8 mmol/(m^(2)·d);北岛东南地区是海水入侵的严重区域,地下水水位长期低于海平面且逐年下降,2012—2016年SWI速率均值为0.3 m/d,向陆NO3-N通量均值为69.6 mmol/(m^(2)·d)。分别计算南、北两岛枯水季(2014年4月)、丰水季(2013年9月)SGD水量,北岛SGD水量为3.5×10^(4)~4.5×10^(4)m^(3)/d,南岛SGD水量为0.4×10^(4)~1.1×10^(4)m^(3)/d。相关结果可为基岩海岛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海岛 海水入侵 地下水向海排泄 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莱芜三岔河矽卡岩型铁金矿床岩体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明 高明波 +6 位作者 祝德成 李亚东 高继雷 范振华 冯启伟 李思远 张永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93-1907,共15页
【研究目的】莱芜三岔河矿床是鲁西地区首次发现的矽卡岩型铁金矿床(不含铜),以往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旨在对成矿岩体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进行讨论。【研究方法】本文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岩体主微量测试工... 【研究目的】莱芜三岔河矿床是鲁西地区首次发现的矽卡岩型铁金矿床(不含铜),以往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旨在对成矿岩体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进行讨论。【研究方法】本文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岩体主微量测试工作。【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辉石闪长岩侵位年龄为(138.4±1.2)Ma,属早白垩世。辉石闪长岩里特曼指数σ=2.20~2.54,为钙碱性岩石;辉石闪长岩具高Mg~#、富Na特征,Sc、Cr、Co、Ni含量较高,表明其具有幔源岩浆的属性;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暗示有地壳物质的涉入。【研究结论】三岔河辉石闪长岩可能起源于受华北克拉通古老地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岩石圈减薄的强烈伸展构造背景,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引起的伸展构造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金矿 矽卡岩型 岩体成因 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矿产勘查工程 莱芜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旧店金矿床赋矿岩浆岩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经纬 邱昆峰 +4 位作者 马明 刘文龙 黄雅琪 魏瑜吉 薛宪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3-410,共18页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重要、规模最大的金矿集区,其中晚侏罗世玲珑花岗岩分布较为广泛,是最主要的金赋矿围岩。旧店金矿床位于胶北隆起与胶莱盆地的交界处,是招平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为其主要的赋矿岩体,对其岩石成因进...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重要、规模最大的金矿集区,其中晚侏罗世玲珑花岗岩分布较为广泛,是最主要的金赋矿围岩。旧店金矿床位于胶北隆起与胶莱盆地的交界处,是招平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为其主要的赋矿岩体,对其岩石成因进行研究,可以为探究金成矿作用提供线索和约束。本文对旧店金矿床周围两处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60.1±1.1Ma、160.4±0.7Ma、161±0.4Ma和162.2±0.9Ma,表明旧店金矿床区域内在晚侏罗世存在较强的岩浆作用。ε_(Hf)(t)值为-31.9~-20.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2)_(DM))为2996~2516Ma,表明其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二阶段Hf模式年龄(t^(2)_(DM))与地幔物质加入和新生地壳产生的岩浆热事件相对应,因此旧店金矿床的围岩可能由古老镁铁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产生。研究认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可能促使了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成矿物质活化,同时岩体发育广泛的断裂为矿床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围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旧店金矿床 玲珑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沂南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成因及对壳幔作用过程的约束
15
作者 高明波 高继雷 +6 位作者 张永明 张照录 刘丽萍 李亚东 马明 刘晓 冯启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3-749,共27页
鲁西沂南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区内出露的晚中生代岩浆岩是研究克拉通破坏和相关壳幔岩浆过程的理想对象。对区内典型侵入体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 鲁西沂南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区内出露的晚中生代岩浆岩是研究克拉通破坏和相关壳幔岩浆过程的理想对象。对区内典型侵入体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0.4±0.7)Ma和(129.5±0.6)Ma,表明岩石均形成于早白垩世;闪长质岩石属于富Na、贫K的钙碱性准铝质系列,表现出高镁安山岩/闪长岩和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对平坦,具有弱的Eu正异常;二长花岗斑岩高Si、富碱,贫TFe_(2)O_(3)、MgO和CaO,属于弱过铝质系列,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比闪长质岩石的ε_(Hf)(t)值明显偏低,而闪长质岩石更加富集放射性成因Pb。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区内早白垩世侵入体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片回转形成的伸展背景;软流圈的上涌促使上覆EM1+EM2型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幔源岩浆底侵下地壳,与下地壳熔融的长英质岩浆在源区发生了不同程度混合,形成闪长质岩浆;长英质岩浆吸收少量幔源基性岩浆并经历强烈的分异演化形成了二长花岗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杂岩体 锆石U-Pb年龄 SR-ND-PB同位素 HF同位素 早白垩世 壳幔作用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缘金岭杂岩体岩浆源区及构造背景:来自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继雷 周永刚 +4 位作者 张振飞 高明波 赵体群 田振环 朱振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71,共19页
金岭杂岩体由细粒黑云角闪闪长岩、中细粒黑云角闪闪长岩、中细粒黑云角闪二长闪长岩和细粒角闪二长闪长岩组成,是鲁西地区典型矽卡岩型富铁矿(金岭铁矿)控矿岩体。本次研究对细粒黑云角闪闪长岩和细粒角闪二长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 金岭杂岩体由细粒黑云角闪闪长岩、中细粒黑云角闪闪长岩、中细粒黑云角闪二长闪长岩和细粒角闪二长闪长岩组成,是鲁西地区典型矽卡岩型富铁矿(金岭铁矿)控矿岩体。本次研究对细粒黑云角闪闪长岩和细粒角闪二长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其结果分别为129.2±3.2 Ma和132.8±1.2 Ma,表明该杂岩体的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样品SiO2、K2O和Na2O含量分别介于54.17%~63.73%、1.92%~4.76%和3.10%~5.41%之间,K2O/Na2O为0.58~0.94,A/CNK为0.60~0.93,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中等((La/Yb)N=9.94~23.49),Eu异常不明显(δEu=0.84~1.10),具中—弱负Ce异常(δCe=0.56~0.92)。样品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U、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以及高Sr/Y为特征。金岭杂岩体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主要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在岩浆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燕山晚期华北克拉通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后撤引起的板内伸展环境下,增厚陆壳减薄阶段,岩浆上侵就位形成金岭杂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 早白垩世 金岭杂岩体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