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威海市脱毒甘薯丰收白一级种快繁技术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戚伟波
李雪英
-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威海市农业科学院
-
出处
《中国种业》
2014年第4期63-64,共2页
-
基金
国家现代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11-C-11)
-
文摘
丰收白甘薯在威海市已经推广种植了30多年,是一个推广时间长、种植面积大的品种,该品种耐旱、耐瘠、耐涝,适应性强,淀粉加工品质好,制作的粉条、粉丝等粘度高、透明耐煮、口感好,很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但是由于种植时间长,病毒病较重,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影响。从2009年开始进行了丰收白的组培脱毒快繁,脱毒后,大中薯率提高、薯皮光滑、薯型美观、产量提高25%以上,区域内栽培的丰收白已全部实行了脱毒化。通过脱毒种薯的快繁,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区域生产条件、气候因素的脱毒丰收白一级种快繁技术,包括温室大棚高畦低背稀排浅盖早春育苗技术、窄垄密植采苗圃扩繁蔓子头技术、生茬地化控快繁一级种技术。
-
关键词
快繁技术
脱毒甘薯
威海市
早春育苗技术
加工品质
种植时间
推广种植
种植面积
-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荔枝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离体保存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王梓清
刘爱萍
胡晓媛
王家福
-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山东省嘉祥县林业局
福建农林大学亚热带果树研究所
-
出处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0-86,共7页
-
基金
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04NZ2-02)
-
文摘
对影响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防褐化剂种类、花期、荔枝品种以及外植体取材部位)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其离体保存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含2.0 mg.L-12,4-D、0.5 mg.L-1NAA、30 g.L-1蔗糖和6 g.L-1琼脂的MS培养基,pH5.8)中添加防褐化剂水解乳蛋白(0.4g.L-1),可使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20.51%;以茎段、叶柄和幼叶为外植体,不能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而采用花药和幼果培养,可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其中,第1期雄花花药是最适宜的培养材料,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20.11%;荔枝不同品种间幼果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差异,品种‘及第’的诱导率最低。在15℃条件下,将荔枝胚性愈伤组织保存在添加20 g.L-1甘露醇的保存培养基(含1.0 mg.L-12,4-D、30 g.L-1蔗糖和6 g.L-1琼脂的MS培养基,pH5.8)中,保存效果最佳,可将继代时间延至100 d。
-
关键词
荔枝
胚性愈伤组织
离体保存
-
Keywords
Litchi chinensis Sonn.
embryogenic callus
in vitro conservation
-
分类号
S667.1
[农业科学—果树学]
Q943.1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福建食用菌主要捕食性螨类调查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兰清秀
王梓清
卢政辉
柯斌榕
廖剑华
范青海
-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植物与环境保护实验室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2017年第6期80-82,86,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2015CX-12)
福建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KNJ-153012)
-
文摘
应用直接采集菌袋或菇床表面1 cm^5 cm培养料的方法,在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对食用菌捕食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食用菌主要捕食螨隶属6个科、11个属、15个种,即为肉食螨科(Cheyletidae)、囊螨科(Ascidae)、双革螨科(Digamasellidae)、厉螨科(Laelapidae)、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和寄螨科(Parasitidae)螨类,主要种有普通肉食螨(Cheyletus eruditus)、菅原毛绥螨(Lasioseius sugawarai)、前篱双革螨(Digamasellus perpusillus)、黔下盾螨(Hypoaspis chianensis)、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家蝇巨螯螨(Macrocheles muscaedomesticae)和草菇真革螨(Eugamasus consanguineous)。
-
关键词
福建省
食用菌
捕食螨
调查
-
Keywords
Fujian province
edible fungi
predatory mites
investigation
-
分类号
S436.4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不同砧木对夏黑果实及树体贮藏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8
- 4
-
-
作者
孙行杰
张禹
刘万好
张超杰
唐美玲
郑秋玲
-
机构
山东省烟台龙口市果树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37,共3页
-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nycytx-30)资助
-
文摘
为探讨砧木对夏黑果实及树体贮藏营养的影响,以夏黑不同砧穗组合为试材,测定不同组合成熟期果实性状、品质及枝条贮藏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夏黑/101-14穗形较大,穗重、粒重均最大;夏黑/5BB还原糖含量最高,其次为夏黑/101-14;夏黑/SO4、夏黑/5BB含酸量均较高;1年生枝条的可溶糖含量以夏黑/101-14最高,淀粉含量以夏黑/3309含量最高;枝条全氮含量夏黑/101-14、夏黑/5BB含量均较高,夏黑/5BB枝条全磷含量最高,夏黑/SO4枝条全钾含量最高。
-
关键词
夏黑
砧穗组合
果实品质
贮藏营养
-
分类号
S663.1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两种天敌捕食螨对厉眼蕈蚊幼虫捕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王梓清
兰清秀
范青海
-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植物健康与环境实验室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2017年第5期75-78,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资助项目(2007J0003
2007J0006)
-
文摘
采用显微摄影技术,观察了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和黔广厉螨(Cosmolaelaps chianensis)对厉眼蕈蚊(Lycoriella sp.)幼虫的捕食行为,对捕食活动进行不间断24 h录像,归纳分析录像中的捕食行为。研究发现2种捕食螨对厉眼蕈蚊的捕食过程大体相似,可分为搜索、捕捉、取食、清洁、静止和排泄六个行为阶段;对各阶段的时间分析表明,黔广厉螨的搜索效率高于剑毛帕厉螨,剑毛帕厉螨的攻击能力强于黔广厉螨。
-
关键词
食用菌害虫
生物防治
剑毛帕厉螨
黔广厉螨
-
Keywords
pests of edible fungus
biological control
Stratiolaelaps scimitus
Cosmolaelaps chiarvensis
-
分类号
S436.4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76.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大豆地下害虫蛴螬的生物防治方法
被引量:5
- 6
-
-
作者
张禹
王梓清
-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出处
《大豆科技》
2014年第3期48-50,共3页
-
文摘
综述了应用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病原真菌、原生动物、天敌昆虫、植物源农药等生物防治因子对大豆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方法。
-
关键词
蛴螬
生物防治方法
大豆
-
分类号
S433.8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甘薯不同类型苗床温度变化与育苗效果研究报告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李雪英
戚伟波
于英
刘刚
-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科学院
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局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1期72-74,共3页
-
基金
国家现代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11-C-11)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课题项目<鲜食甘薯地方品种蜂蜜罐优系选育与开发>
-
文摘
采用高畦低背、平畦、地下畦3种育苗苗床,研究排种后1个月内不同苗床温度变化情况,和对出苗期、齐苗期、采苗量、薯苗百株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苗床月平均温度,以高畦低背苗床最高,为25.8℃,比平畦高1.5℃,比地下畦高1.7℃;出苗期和齐苗期,高畦低背苗床比平畦都早1天,比地下畦都早2天;采苗量以高畦低背苗床最高,为3 270株/m2,比平畦多14.3%,比地下畦多21.6%;百株重以高畦低背最高,为730 g,比平畦和地下分别畦多20 g和30 g。
-
关键词
高畦低背
平畦
地下畦
苗床
温度
出苗期
采苗量
百株重
-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