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和亚急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不同愈合时期骨组织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芸 齐浩然 +6 位作者 高观 姜强 王磊 王文波 孙建民 王均宁 薛景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15-1819,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和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生后,不同愈合时期椎体内骨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将119例(OVCF)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四期:Ⅰ期(0~15 d);Ⅱ期(15~30 d);Ⅲ期(30~60 d);Ⅳ... 目的观察急性和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生后,不同愈合时期椎体内骨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将119例(OVCF)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四期:Ⅰ期(0~15 d);Ⅱ期(15~30 d);Ⅲ期(30~60 d);Ⅳ期(60~90 d)。常规行椎体内骨折区活检骨组织取出,制备脱钙活检标本,运用光镜观察并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共获得活检标本119例,其中Ⅰ期67例(56.3%)、Ⅱ期28例(23.5%)、Ⅲ期12例(10.8%)、Ⅳ期13例(10.9%)。所有病理标本均未发现肿瘤或结核。骨折时间与骨组织形态学改变呈显著正相关,镜下表现为骨折区域的修复变化:从早期血肿和炎性浸润到肉芽期织和纤维组织的增生,进一步软骨成骨、钙盐沉积,最终形成新的编织骨。骨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显示Ⅰ期、Ⅱ期FV/TV(%)显著增高(P<0.000 1,r=0.488 2),Ⅲ期OS/BS(%)显著增高(P<0.000 1,r=-0.572 7),Ⅳ期WBV/TV(%)显著增高(P<0.000 1,r=-0.583 6)。结论骨折时间是骨折愈合分期重要的预测因素,发病时间不同,其椎体内部的病理变化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活检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