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管道缺陷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健 孙奇北 +3 位作者 王文燕 杜明超 伊岩 张保存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134,共6页
定量风险评价是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为此,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无损天然气管道的数值模型,通过对比现场工况给定最大安全运行压力,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建立了含凹坑和机械划伤等缺陷的天然气管道模型,通过... 定量风险评价是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为此,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无损天然气管道的数值模型,通过对比现场工况给定最大安全运行压力,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建立了含凹坑和机械划伤等缺陷的天然气管道模型,通过仿真模拟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各种缺陷下管道的极限承压能力。针对机械划伤缺陷的管道建立了B型套筒的仿真修复模型,修复后的管道满足2 MPa的工作内压需求。研究结果可以对含缺陷管道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为天然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建立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缺陷模型 修复模型 定量风险评价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坡面天然气管道破裂泄漏扩散模拟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赟 李晓青 +2 位作者 孙建宇 赵志超 周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89-93,共5页
为了能够准确的估算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因泄漏事故导致的损失,就必须建立合理和精确的输气管道泄漏扩散模型。运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模拟处于坡面的天然气管道发生破裂时的泄漏扩散规律,得到天然气在泄漏孔径(0.1m,0.18m,0.24m,0.3m)... 为了能够准确的估算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因泄漏事故导致的损失,就必须建立合理和精确的输气管道泄漏扩散模型。运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模拟处于坡面的天然气管道发生破裂时的泄漏扩散规律,得到天然气在泄漏孔径(0.1m,0.18m,0.24m,0.3m)、风速(0 m/s,4m/s,8m/s,10m/s)和泄漏初速度(179m/s,314m/s)对扩散过程的影响,得到坡面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规律。研究结果不仅为预测坡面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的影响提供了依据,而且对于认识坡面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规律、为相关安全事故的预警和救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泄漏 扩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日线天然气管道交流干扰评估与缓解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春慧 王力勇 +1 位作者 姜子涛 杜艳霞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1-644,共4页
胶日线天然气管道多处与电气化铁路及高压输电线并行、交叉,存在严重的交流干扰风险,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利用相关标准对交流干扰程度进行了评估;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胶日线交流干扰模型。通过计算研究了不同形式缓解地床的缓解效果... 胶日线天然气管道多处与电气化铁路及高压输电线并行、交叉,存在严重的交流干扰风险,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利用相关标准对交流干扰程度进行了评估;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胶日线交流干扰模型。通过计算研究了不同形式缓解地床的缓解效果,得出了可行的缓解方案。缓解方案实施后,胶日线管道交流干扰缓解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干扰 评估 缓解方案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压差发电运行能效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洋 李彦苹 +3 位作者 周军 蒋轩 胡承强 王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7,共9页
目的天然气压差发电是一种低碳能源创新技术,发电过程中无污水废气排放,是清洁高效的分布式能源,但需要解决压差发电系统运行效率模糊、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压差发电运行能效计算分析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理论公式计... 目的天然气压差发电是一种低碳能源创新技术,发电过程中无污水废气排放,是清洁高效的分布式能源,但需要解决压差发电系统运行效率模糊、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压差发电运行能效计算分析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理论公式计算与仿真模型计算,考虑到实际投产中存在偏离测定流量运行的情况,建立轴功率修正公式,采用优化拟合的方式获得修正系数,最后采用三箱分析法进行能效分析。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某配气站压差发电项目,结合现场典型运行工况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采集的3类运行工况,得到不同工况下净发电量为1612.8~2697.5 kW·h,系统㶲效率为43.5%~50.5%。结论机组进气流量应维持在0.9~1.1倍测定进气流量范围内,在最大发电功率范围内提高进气压力或压力比,能够输出更多轴功带动发电机发电,以确保最佳的系统能效和稳定运行。该研究对于天然气压差发电机组能效分析与优化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差发电 余压利用 㶲分析 能效分析 低碳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内腐蚀的原理及直接评价 被引量:42
5
作者 李宁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2-366,共5页
内腐蚀是H2S,CO2等酸性气体和水汽对管道内壁造成的腐蚀,常见于天然气管道埋深,管径等条件发生改变处。目前对内腐蚀的防护主要通过管道内涂层和添加缓蚀剂实现。通过内腐蚀的直接评价技术(DG-ICDA)可有效对管道做出内腐蚀评价。近年来... 内腐蚀是H2S,CO2等酸性气体和水汽对管道内壁造成的腐蚀,常见于天然气管道埋深,管径等条件发生改变处。目前对内腐蚀的防护主要通过管道内涂层和添加缓蚀剂实现。通过内腐蚀的直接评价技术(DG-ICDA)可有效对管道做出内腐蚀评价。近年来内腐蚀受到重视的程度提高,未来对内腐蚀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新材料、新的输送工艺、气体质量等,同时继续完善内腐蚀的评价技术等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内腐蚀 原理 直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积液红外成像检测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华军 戴永寿 +2 位作者 杨涛 李立刚 孙伟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5,106,共4页
传统天然气管道积液量的测量方法存在积液检测精度低、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红外成像的非介入式测量法:利用管道内部气液两相之间热容差别大及对流换热的性质,对外管壁加热,使气液两相在管道外壁形成温度梯度,再... 传统天然气管道积液量的测量方法存在积液检测精度低、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红外成像的非介入式测量法:利用管道内部气液两相之间热容差别大及对流换热的性质,对外管壁加热,使气液两相在管道外壁形成温度梯度,再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外壁温度,形成温度分布图像,结合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对高压天然气管道积液进行实时高精度检测。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测量误差小于10%,能够满足天然气管道积液现场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积液检测 图像处理 红外成像 积液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长输管道腐蚀分析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6
7
作者 宫川宝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2-565,共4页
对山东肥城段天然气长输管道腐蚀穿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该管段在敷设后底部长期存有水,管道敷设完成后1a内未投产,产生了氧腐蚀;投产后,天然气中CO_2溶于水,进一步对管道产生腐蚀;在氧腐蚀和CO_2腐蚀共同... 对山东肥城段天然气长输管道腐蚀穿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该管段在敷设后底部长期存有水,管道敷设完成后1a内未投产,产生了氧腐蚀;投产后,天然气中CO_2溶于水,进一步对管道产生腐蚀;在氧腐蚀和CO_2腐蚀共同作用下,管道最终造成穿孔失效。针对腐蚀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制定了腐蚀预防与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管道腐蚀 分析与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氢环境下X80管线钢的慢应变速率拉伸性能
8
作者 牛化昶 李毅 +1 位作者 宋卫臣 吕加华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在气体组成(体积分数)为2%H_(2)+2%CO_(2)+N_(2)(2%氢环境)、5%H_(2)+2%CO_(2)+N_(2)(5%氢环境)以及100%N_(2)(无氢环境)的12 MPa高压环境中,对X80管线钢母材轴向、周向试样以及焊缝试样开展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下试样的... 在气体组成(体积分数)为2%H_(2)+2%CO_(2)+N_(2)(2%氢环境)、5%H_(2)+2%CO_(2)+N_(2)(5%氢环境)以及100%N_(2)(无氢环境)的12 MPa高压环境中,对X80管线钢母材轴向、周向试样以及焊缝试样开展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下试样的拉伸性能,基于断面收缩率评价了母材和焊缝的氢脆敏感性。结果表明:与无氢环境相比,2%氢环境、5%氢环境下母材轴向试样的断后伸长率分别降低约1%和5%,母材周向试样分别降低约7%和11%,焊缝分别降低约7%和12%,焊缝的塑性劣化程度大于母材,且在5%氢环境中的劣化程度更大;在2%和5%氢环境中母材和焊缝的抗拉强度基本相似;在相同含氢环境中母材周向试样的抗拉强度高于轴向试样,焊缝的抗拉强度最低,母材轴向试样的塑性优于周向试样,焊缝的塑性最差。2%氢环境下母材以及焊缝的氢脆敏感性小于5%氢环境下,在相同含氢环境下焊缝的氢脆敏感性最大,母材周向试样次之,母材轴向试样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含氢环境 慢应变速率拉伸 断后伸长率 氢脆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杂散电流干扰对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鲍元飞 伍永坤 +1 位作者 高华亮 郑元杰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设计室内干扰试验,模拟现实中各类因素下交流杂散电流干扰对管道阴极保护电位的影响。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电位信号的采集,滤波系统对交、直流信号的分离,分析得到交流干扰下管道真实阴极保护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交流干扰下的管道阴... 设计室内干扰试验,模拟现实中各类因素下交流杂散电流干扰对管道阴极保护电位的影响。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电位信号的采集,滤波系统对交、直流信号的分离,分析得到交流干扰下管道真实阴极保护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交流干扰下的管道阴极保护电位会产生较大的IR降,使得管道真实的阴极保护电位偏离地表参比法测得的电位值;同时,在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的瞬间,将会有一个较强的电位信号产生,可能会对恒电位仪及管道防腐蚀层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杂散电流 埋地管道 阴极保护电位 交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直流干扰影响下管道阴保电位的测试和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敬杰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采用试片法及数据记录仪等测试方法对受地铁直流干扰影响管道进行了专项调查;并测试了管道长时间的通/断电电位。结果表明,在0-64 km的管段(两端有绝缘接头)受到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严重,管道在白天的极化电位正向偏移超过标准的要求... 采用试片法及数据记录仪等测试方法对受地铁直流干扰影响管道进行了专项调查;并测试了管道长时间的通/断电电位。结果表明,在0-64 km的管段(两端有绝缘接头)受到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严重,管道在白天的极化电位正向偏移超过标准的要求,需要进行直流杂散电流排流。距地铁64-130 km的管段(绝缘接头之后)也受到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但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直流干扰 通断电电位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腐蚀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方圆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5年第5期74-76,共3页
受国内油气管道管理水平和管道运行外部条件的制约,在役管道存在腐蚀缺陷的情况较为普遍。对含腐蚀缺陷管道进行剩余强度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一项重点研究内容,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剩余强度评价准则(ASME B31G和API 57... 受国内油气管道管理水平和管道运行外部条件的制约,在役管道存在腐蚀缺陷的情况较为普遍。对含腐蚀缺陷管道进行剩余强度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一项重点研究内容,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剩余强度评价准则(ASME B31G和API 579),并结合国内某天然气管道腐蚀缺陷分布情况,分别应用两种评价方法计算确定了管道的最大安全工作压力,为成功实施管道的升压计划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管道 剩余强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内置导流叶片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云 陈宓 +4 位作者 魏轲 李美求 李银银 李伟伟 董吉宁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00,共9页
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内置导流叶片各个结构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和BBD试验设计,采用二阶多项式基函数建立了Stairmand旋风分离器的叶片轴向位置、叶片长度及叶片偏转角度与分离效率及压降间的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响... 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内置导流叶片各个结构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和BBD试验设计,采用二阶多项式基函数建立了Stairmand旋风分离器的叶片轴向位置、叶片长度及叶片偏转角度与分离效率及压降间的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响应目标的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表明相关性和回归模型效果较好。使用Design Expert软件处理数据后选择了最佳推荐点,对分离器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模型与原结构对比结果如下:优化模型的压降略有上升;颗粒直径在1~20μm范围内时,优化前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变化明显,尤其在1~15μm范围内时,优化前分离效率为6.8%~31.0%,优化后则达到了17.0%~54.0%,提升约20个百分点;而当粒径在15~40μm区间时,优化前后的分离效率变化不明显,尤其是在粒径20~40μm时,优化前的分离效率为71.0%~98.0%,而优化后的分离效率只有77%~99%,提升约10个百分点;优化后的模型性能符合“高效低阻”的设计目标。所得结论可为旋风分离器内置叶片的改进提供设计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FLUENT 结构优化 响应面法 BBD试验设计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西部探区哈山地区组合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文迪 庞敏 +2 位作者 贺文卿 周汉国 张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为解决胜利西部探区哈山地区中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坚硬地层可钻性差、地层倾角大、井斜难控制、井壁易失稳等技术难题,实现油气储量的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在现用常规钻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段组合钻井技术适用性研究与工艺优化,针对石... 为解决胜利西部探区哈山地区中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坚硬地层可钻性差、地层倾角大、井斜难控制、井壁易失稳等技术难题,实现油气储量的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在现用常规钻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段组合钻井技术适用性研究与工艺优化,针对石炭系、二叠系的云质岩、火成岩难钻地层,提出气体钻井相关提速及安全施工配套技术,形成了地区施工规范;在气体钻井转钻井液施工后,优先选用“气体钻井+‘孕镶钻头+涡轮钻具/高速螺杆’”组合钻井技术,并针对地层特点研发了不同尺寸的高效孕镶钻头系列,实现井斜控制与机械钻速双提高。该组合钻井技术在哈山3和哈山2等井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哈山3井气体钻井机械钻速达到5.2m/h,较常规钻井方式提速3倍以上,转钻井液施工后采用孕镶钻头+涡轮钻具/高速螺杆施工,地层倾角为30°,井斜控制良好,机械钻速接近1m/h,较常规钻井技术表现出良好的区域应用效果。现场应用表明,“气体钻井+‘孕镶钻头+涡轮钻具/高速螺杆’”组合钻井技术是实现胜利西部探区哈山地区中深层钻井提速提效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该组合钻井技术也存在瓶颈,结合对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适用性研究,建议下步引进并完善粒子冲击钻井技术,力争实现区域钻井提速提效再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涡轮钻具 孕镶钻头 提速提效 哈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旋流分离器内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文闯 曹学文 +2 位作者 杨燕 张静 杨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9-133,共5页
采用考虑颗粒碰撞的欧拉-拉格朗日数值方法对超声速旋流分离器内部复杂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在数值模拟中,采用RNG k-ε模型模拟气相流动,采用离散相模型(DPM)追踪颗粒运动轨迹。以湿空气为介质,测量超声速分离器的轴向压力并... 采用考虑颗粒碰撞的欧拉-拉格朗日数值方法对超声速旋流分离器内部复杂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在数值模拟中,采用RNG k-ε模型模拟气相流动,采用离散相模型(DPM)追踪颗粒运动轨迹。以湿空气为介质,测量超声速分离器的轴向压力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测量值较为一致;气体进入超声速喷管后发生膨胀形成低温(-70℃),使天然气中的水凝结为液滴,同时气体经旋流叶片产生旋流,经中心体的收缩形成较大的离心加速度(300000 g);在巨大的离心场作用下极少部分液相颗粒随气相从扩压器流出,大部分液相颗粒与旋流分离段壁面碰撞被吸附或直接进入积液槽空间被排出,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分离器 旋流 离散相模型 气液两相流 液滴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集输管网拓扑结构的整体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刚 许继凯 +4 位作者 国志刚 陈雷 卢兴国 滕厚兴 徐睿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40,共8页
针对星状集输管网结构特点,建立以管网建设总投资为目标函数,以系统中节点连接关系、站点位置、管线参数为优化变量的星状油气集输管网拓扑结构优化模型。将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对模型进行整体优化求解。在蚁群算法中,将节点连接... 针对星状集输管网结构特点,建立以管网建设总投资为目标函数,以系统中节点连接关系、站点位置、管线参数为优化变量的星状油气集输管网拓扑结构优化模型。将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对模型进行整体优化求解。在蚁群算法中,将节点连接关系的确定转化为路径选择问题,将启发因子表示为管段建设成本的函数,用路径方案对应的管网建设总成本计算信息素的积累量。在遗传算法中,以格雷码形式将站址信息储存于染色体上,用蚁群算法求得每种站址分布方案下最优井组和管径,并用其计算各染色体的适应度,从而同步求得最佳站址、最佳井组划分和管线参数。结果表明,所设计算法优化质量高于分级优化,且鲁棒性强,不受计算初始值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网 拓扑结构 分步优化 整体优化 蚁群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气多源泄漏扩散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宁 曾义根 +2 位作者 崔伟 王凯全 赵会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124,共5页
化工罐区在发生多源泄漏事故后容易引发连锁事故,造成事故的扩大化。为了掌握重气多源泄漏扩散与重气单源泄漏扩散的关系,开展了重气多源泄漏扩散试验,对卧式罐区的重气多源泄漏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气多源泄漏扩散时的空间... 化工罐区在发生多源泄漏事故后容易引发连锁事故,造成事故的扩大化。为了掌握重气多源泄漏扩散与重气单源泄漏扩散的关系,开展了重气多源泄漏扩散试验,对卧式罐区的重气多源泄漏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气多源泄漏扩散时的空间浓度分布与总泄漏流量相等的重气单源泄漏扩散时的空间浓度分布规律一致;多源泄漏扩散条件下泄漏源周边区域的重气体积分数比单源泄漏扩散下该区域的重气体积分数仅高5%,而泄漏源相邻区域的重气多源泄漏扩散比重气单源泄漏扩散的重气体积分数高约15%;重气多源泄漏扩散时空间各点的重气浓度与各泄漏源单独泄漏扩散时对应位置的重气体积分数的加和基本一致,重气体积分数相差小于5%。该研究成果可指导化工罐区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气 多源 泄漏扩散试验 卧式罐区 泄漏源 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水凝析气藏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水侵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岩 朱维耀 +1 位作者 刘思良 乔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0-165,共6页
针对边水凝析气藏型储气库相态变化复杂而导致水侵量计算较为困难的问题,基于物质守恒原理,鉴于储气库注采气体差异,考虑注入烃类气体与凝析气混合、凝析气反凝析、边水侵入和岩石束缚水压缩性等因素,推导边水凝析气藏型储气库物质平衡... 针对边水凝析气藏型储气库相态变化复杂而导致水侵量计算较为困难的问题,基于物质守恒原理,鉴于储气库注采气体差异,考虑注入烃类气体与凝析气混合、凝析气反凝析、边水侵入和岩石束缚水压缩性等因素,推导边水凝析气藏型储气库物质平衡通式,建立水侵量和相关参数计算方法,结合中国某边水凝析气藏改建的储气库运行动态数据,计算和评价储气库多周期注采水侵量变化。结果表明:水侵量的计算结果符合储气库注采地层压力的升降特征;随着储气库多周期扩容和库存量增加,总体水侵量逐渐减小;与考虑反凝析因素相比,不考虑反凝析因素计算的水侵量值偏大;由于注入的烃类气体对凝析气的抽提作用,反凝析对水侵量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新模型计算的水侵量与数值模拟方法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边水凝析气藏 物质平衡 反凝析 水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无线电磁短传系统的信号发射装置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延鑫 娄晖 +3 位作者 张健 李林 杨祥祥 鹿胜楠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
在井下数据无线电磁短传系统地面模拟试验平台基础上,完成了信号传输幅频特性试验。确定信号传输较稳定、衰减程度较小的频段为1~7kHz。但采用调幅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时易受外界干扰,存在较大波动,最终确立了通过调频方式传输信号的... 在井下数据无线电磁短传系统地面模拟试验平台基础上,完成了信号传输幅频特性试验。确定信号传输较稳定、衰减程度较小的频段为1~7kHz。但采用调幅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时易受外界干扰,存在较大波动,最终确立了通过调频方式传输信号的新方案。分别基于函数发生器1CL8038和单片机2种方案对信号发射装置进行设计,并完成标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信号发射装置工作稳定,信号采集精确,这为井下数据无线电磁短传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磁短传系统 调幅 调频 信号发射装置 信号采集 正弦波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系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博 尹伊敏 +1 位作者 李山生 项国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10期173-178,共6页
在分析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Web的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系统的技术框架。通过将辨识的安全法规按要素分类、给出量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web的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系统,实现法规数据库检索、指标体系的计... 在分析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Web的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系统的技术框架。通过将辨识的安全法规按要素分类、给出量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web的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系统,实现法规数据库检索、指标体系的计算机辅助定量评估、多人联评、移动终端现场评估、自动生成报告等功能。并以某测井企业为例,开发了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系统并已投入使用。应用结果表明,基于web的设计和移动终端的应用使得该系统表现出较好的现场应用性,该系统可提高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效率,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及满足政府监管要求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WEB 安全法规 符合性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装车系统含苯油气回收方案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晨 卢少庆 +2 位作者 杜侃 李金峰 邵岩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1,共5页
为了解决天然气处理厂密闭装车系统装车过程中由于苯的低温凝固特性导致含苯蒸汽无法直接采用常规方案实现油气回收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温度对含苯蒸汽组分及冷凝特性的影响,基于国内外常规轻烃回收工艺原理,针对含苯油气的低温凝固的... 为了解决天然气处理厂密闭装车系统装车过程中由于苯的低温凝固特性导致含苯蒸汽无法直接采用常规方案实现油气回收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温度对含苯蒸汽组分及冷凝特性的影响,基于国内外常规轻烃回收工艺原理,针对含苯油气的低温凝固的特殊性,以单位液态产品能耗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油气回收工艺参数的优化模型,并依据现场设备的特殊性提出了回收方案。方案实际应用表明:苯单独装车时,该回收方案苯的收率为80.7%,苯与植物油抽提溶剂同时装车时,苯的回收率可达到94.3%,解决了含苯油气回收问题,同时减少了回收过程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方案优化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