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有地下结构对基坑位移的遮拦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燕 聂淑敏 刘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00-403,共4页
城市发展使得基坑工程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既有地下结构物的保护问题已经引起很多工程界人士的重视,但是既有结构物的存在也同样改变了基坑位移场,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引起重视,正确认识地下建筑物对位移场的遮拦作用对基坑支护设... 城市发展使得基坑工程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既有地下结构物的保护问题已经引起很多工程界人士的重视,但是既有结构物的存在也同样改变了基坑位移场,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引起重视,正确认识地下建筑物对位移场的遮拦作用对基坑支护设计时确定基坑的保护等级、施工过程中保护临近已建地铁车站及周围建筑的安全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机理分析,结合敏感性理论,发现既有地下结构对基坑水平位移的遮拦效应明显,特别是当地下建筑物与基坑围护墙间距在0.5H时,遮拦作用最为明显,而当距离大于2H后,遮拦效应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位移场 地下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复合土钉支护协同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燕 刘俊岩 +1 位作者 郑全明 马桂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62-468,共7页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利用可视化追踪技术,对锚杆拉拔过程中土体位移场和对土颗粒孔隙率、颗粒轨迹的追踪等细观观测,研究锚杆和土钉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锚杆拉拔过程中颗粒的剪涨作用使土颗粒向土钉移动,由于土钉的边界约束作用,使...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利用可视化追踪技术,对锚杆拉拔过程中土体位移场和对土颗粒孔隙率、颗粒轨迹的追踪等细观观测,研究锚杆和土钉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锚杆拉拔过程中颗粒的剪涨作用使土颗粒向土钉移动,由于土钉的边界约束作用,使颗粒移动发生转向,最终在锚杆和土钉之间形成压密区;压密区的形成不但减小了土体的位移,也使土钉和锚杆的极限抗拔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解释了锚杆复合土钉支护在基坑支护中能够减小土体位移的原因,可为完善锚杆复合土钉支护设计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复合土钉 模型试验 协同作用 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地中心既有光缆下基坑连通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楼楠 刘俊岩 +1 位作者 曹汉卿 崔维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12-215,共4页
本工程在既有光缆下施工基坑连通道,施工时要避免光缆产生过大的沉降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有限元模拟和专家论证,最终确定采用管幕技术对通道周围土体先行支护,再施工既有光缆下的连通道。经现场监测土体最大沉降为12 mm,符合光缆变形控... 本工程在既有光缆下施工基坑连通道,施工时要避免光缆产生过大的沉降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有限元模拟和专家论证,最终确定采用管幕技术对通道周围土体先行支护,再施工既有光缆下的连通道。经现场监测土体最大沉降为12 mm,符合光缆变形控制标准,确保了既有光缆的正常使用。该工程运用的管幕连通道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道 光缆 有限元模拟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隧道上跨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及加固措施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武永珍 王亚会 陆瑶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8-25,共8页
为了研究砂质粉土中盾构隧道近距离上跨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以某市轨道交通工程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加固工况下既有隧道变形以及交叉节点上方地表位移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新建隧... 为了研究砂质粉土中盾构隧道近距离上跨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以某市轨道交通工程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加固工况下既有隧道变形以及交叉节点上方地表位移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盾构通过既有隧道正上方后,在交叉节点一定范围内的既有隧道结构拱顶发生隆起变形,拱腰发生侧向变形;新建隧道上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表发生沉降变形,最大值出现在交叉节点正上方附近处。另外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周边环境因素,本文对该交叉节点采用洞内注浆加固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工况下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明显降低。该计算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加固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有限元 既有隧道 加固 上跨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挖隧道与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桥变形影响及隔离桩效果 被引量:16
5
作者 吕昌怀 刘燕 +1 位作者 张亮亮 杜昌言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济南市双线明挖隧道和双线盾构隧道先后下穿既有铁路桥梁。为保护既有铁路桥墩和桥桩,拟定采用隔离桩和不采用隔离桩两种方案,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明挖隧道和盾构隧道施工时铁路桥梁的桥墩、桥桩位移变化规律及隔离桩的隔离效果。结果表... 济南市双线明挖隧道和双线盾构隧道先后下穿既有铁路桥梁。为保护既有铁路桥墩和桥桩,拟定采用隔离桩和不采用隔离桩两种方案,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明挖隧道和盾构隧道施工时铁路桥梁的桥墩、桥桩位移变化规律及隔离桩的隔离效果。结果表明:明挖隧道围护桩施工+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覆土回填、盾构隧道下穿引起的桥墩竖向位移分别占桥墩总竖向位移的60.14%、27.07%、12.79%;受围护桩与隔离桩桩长的影响,明挖隧道及盾构隧道施工对24.5 m深以下桥桩的保护作用减弱;与未采用隔离桩相比,采用隔离桩后桥墩最大累计竖向位移与桥桩最大水平位移分别减小了68.5%、60.7%,隔离桩对变形的控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变形分析 数值模拟 铁路桥梁 加固措施 明挖法 既有桩基 隔离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建筑物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陆瑶 刘俊岩 +1 位作者 刘燕 张亮亮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87-91,共5页
本文以济南轨道交通R2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白鹤集团办公楼为工程依托,运用MIDAS NX有限元软件模拟隧道开挖过程,并对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建筑物差异沉降、管片内力及应力场变化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隧道开挖卸荷,隧道整... 本文以济南轨道交通R2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白鹤集团办公楼为工程依托,运用MIDAS NX有限元软件模拟隧道开挖过程,并对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建筑物差异沉降、管片内力及应力场变化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隧道开挖卸荷,隧道整体变形呈压扁状。地表最大沉降为5.57mm,出现在左线隧道仰拱附近;建筑物最大竖向位移为1.26mm,发生在裙楼下方,裙楼与主楼的差异沉降为1.6mm;管片最大弯矩为4.0k N·m,最大剪力为8.1MPa,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侧穿 数值分析 建筑物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桩基桥梁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正 刘俊岩 刘燕 《科技通报》 2023年第5期96-101,共6页
本文依托城际铁路工程中典型区间,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对下穿桩基桥梁的双线盾构隧道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并采用Peck模型进行合理计算与验证,综合分析周边地表和桥梁结构变形。研究表明:周边地表最大沉降值为1.934 mm,地表横向沉降... 本文依托城际铁路工程中典型区间,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对下穿桩基桥梁的双线盾构隧道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并采用Peck模型进行合理计算与验证,综合分析周边地表和桥梁结构变形。研究表明:周边地表最大沉降值为1.934 mm,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呈单峰V型正态分布;桥墩沉降最大值为2.123 mm,沿隧道方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为0.220 mm,垂直隧道方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为0.462 mm,桥梁结构变形以沉降为主;与距两隧道中轴线5 m处相比,距离15 m和30 m位置处桥墩竖向位移减小7.40%和14.52%,沿隧道方向水平位移减小15.90%和26.97%,垂直隧道方向水平位移减小6.07%和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隧道 下穿桥梁 Peck模型 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盾构工作井变形影响因素的全局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磊肖 刘燕 张亮亮 《科技通报》 2023年第8期38-42,122,共6页
全局敏感性的分析方法涵盖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特征。该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近年来在实际工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某盾构隧道工作井超深基坑工程,通过Plaxi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确定模拟计算的准确性。选取地... 全局敏感性的分析方法涵盖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特征。该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近年来在实际工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某盾构隧道工作井超深基坑工程,通过Plaxi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确定模拟计算的准确性。选取地连墙嵌固比、地连墙厚度、砼支撑水平间距、钢支撑水平间距为参数,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和地表最大沉降量为输出响应。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在参数实际值的±20%范围内抽取20个样本点。将样本点输入输出的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拟合,得到4个输入参数与2个输出响应之间的多元非线性关系式,进而采用Sobol指数法进行基于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敏感性分析。得到4种支护参数中敏感性最高的为地连墙嵌固比和地连墙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盾构工作井 开挖变形 现场监测 全局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超深盾构工作井基坑变形警情分析
9
作者 闫文博 刘燕 +2 位作者 刘俊岩 皇甫帅帅 邵玉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102,共6页
目的:为了充分把握黄河中下游超深工作井基坑的变形控制,应充分关注施工流程与支护结构的关系,安排合理的施工工序,以丰富沿岸地区特殊地层结构基坑的施工经验。方法:基于济南市某穿黄河隧道工程超深盾构工作井基坑,从开挖期监控测量出... 目的:为了充分把握黄河中下游超深工作井基坑的变形控制,应充分关注施工流程与支护结构的关系,安排合理的施工工序,以丰富沿岸地区特殊地层结构基坑的施工经验。方法:基于济南市某穿黄河隧道工程超深盾构工作井基坑,从开挖期监控测量出现的几次预警信息入手,结合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复杂的施工流程安排,分析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和内力报警原因,并提出了可采取的应对措施。结果及结论:施工流程的安排应统筹端头加固、坑深变化及支护刚度变化位置,应重视施工引起的坑顶荷载等工况及相互间组合因素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支撑架设、端头加固与基坑开挖工况叠合及坑边超载等是造成基坑变形和支撑轴力报警的主要原因;支护刚度变化处的支撑轴力报警的主要原因是支撑受端头井开挖工况和开挖进度的影响较大,而不取决于标准段的施工工况。因此,应重视端头段与标准段的支护结构转换处支护刚度加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深基坑 警情分析 现场监测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响应的微型桩复合土钉合理桩间距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永珍 宋享桦 陆瑶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92-95,共4页
微型桩复合土钉是一种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微型桩间距是控制变形的关键,但是目前设计理论的研究并不成熟,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微型桩复合土钉的协同作用机理,通过研究不同的微型桩间距,分析土体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以微型桩... 微型桩复合土钉是一种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微型桩间距是控制变形的关键,但是目前设计理论的研究并不成熟,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微型桩复合土钉的协同作用机理,通过研究不同的微型桩间距,分析土体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以微型桩和土钉协同响应为根本,分析微型桩的合理间距。研究表明,微型桩间距2D(D为微型桩桩径)时,土钉的支护作用尚未发挥,桩间的土拱尚未形成;在桩间距4D^6D时,微型桩与土钉的复合作用最好,桩间的摩擦土拱首先形成;在6D时桩后端承拱发挥作用,且土钉之间的水平鞍型拱初步形成,此时钉头压区与微型桩压区开始出现叠交;在微型桩间距为9D时,桩后端承拱失效,土体发生绕流,但是土钉之间的鞍型拱转化为圆弧拱,土钉的支护作用增强;在微型桩间距12D时,钉间拱矢高变小,土体初步形成滑裂面。根据以上研究,建议微型桩与土钉复合支护中微型桩合理间距在控制在2D^9D,4D^6D协同效应最好。研究结论可为微型桩复合土钉支护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复合土钉 协同作用 桩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吊车荷载对超深工作井基坑变形影响分析
11
作者 李春林 刘燕 +3 位作者 虞涛 王浩 方正 邵玉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89,共5页
目的:为了充分认识超深盾构工作井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应密切关注施工中坑顶行车、吊装等短时频繁的施工荷载对基坑变形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以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南岸超深工作井基坑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 目的:为了充分认识超深盾构工作井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应密切关注施工中坑顶行车、吊装等短时频繁的施工荷载对基坑变形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以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南岸超深工作井基坑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吨位吊装荷载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支护结构变形的作用规律。结果及结论:研究表明,坑边荷载对变形的影响与荷载大小及作用时间有关,荷载消失后地下连续墙变形会有50%左右的回弹量,荷载值越小,作用时间越短,回弹量越大,且大部分回弹约在3 h内完成。但仍有50%的变形不可恢复,荷载的多次频繁的短时作用,使得这种变形不断累积,因此,简单的对坑顶施工荷载进行拟静力化的设计,有可能使得基坑支护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短时荷载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地下连续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