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云港市主要断裂活动性研究
1
作者 张建民 王志才 +5 位作者 付俊东 王冬雷 夏暖 王凯 许洪泰 王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9,共12页
采用地质地貌调查、高精度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及折射波法探测、跨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和年代测试等多种方法对连云港市主要断层开展了探测工作。利用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海州-韩山断裂(F_(1))等3条代表性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 采用地质地貌调查、高精度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及折射波法探测、跨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和年代测试等多种方法对连云港市主要断层开展了探测工作。利用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海州-韩山断裂(F_(1))等3条代表性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北北东向海州-韩山断裂(F_(1))和北东向烧香河断裂(F_(3))是早第四纪断裂,而北西向南城-新浦断裂(F_(8))是前第四纪断裂。连云港地区和山东半岛具有类似的地震构造背景,属于中国东部第四纪构造弱活动区,第四纪断裂活动较弱,地震活动水平也低,区内历史破坏性地震记录仅有一次1495年的连云港海州4?级地震。6级及以上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区内西侧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和东侧南黄海盆地。按照构造类比原则,区内具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外围的郯庐断裂带及南黄海盆地的强震对于区内影响大于本地地震,特别是1668年郯城8?级地震对研究区地震烈度影响达Ⅷ度。因此,在连云港市防震减灾工作中应综合考虑本地5级左右地震以及外围强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性 活动断层探测 构造弱活动区 第四纪 连云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冲型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与活断层“避让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婷婷 徐锡伟 于贵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2-357,共6页
综合分析大量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资料与其它逆冲型断层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得出逆冲型活断层“避让带”的有效宽度约为30m,并给出活断层上盘的避让宽度约20—22.5m,下盘的避让宽度约为7.5—10m... 综合分析大量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资料与其它逆冲型断层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得出逆冲型活断层“避让带”的有效宽度约为30m,并给出活断层上盘的避让宽度约20—22.5m,下盘的避让宽度约为7.5—10m。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工程避让逆冲型断层和其他类型断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型地震 地表破裂带宽度 活断层 “避让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构造区光弹实验与地震危险区判定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兴 胡宏玖 +6 位作者 王华林 黄大卫 王纪强 陈平 胡超 刘军 刘红欣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9-543,共15页
在对沂沭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环境、断裂带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沂沭断裂带构造区域的地质模型,分别运用集中、2点和均布等加载方式,使用光弹实验方法模拟特定构造框架下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光弹... 在对沂沭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环境、断裂带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沂沭断裂带构造区域的地质模型,分别运用集中、2点和均布等加载方式,使用光弹实验方法模拟特定构造框架下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光弹实验数据的分析,在对比不同加载方式下应力积累区域和地震危险区的基础上判定沂沭断裂带构造区中的地震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弹模拟 应力应变场 沂沭断裂带 地震危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警中的动态地震定位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庆民 刘希强 +1 位作者 沈得秀 沙成宁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89,554,共5页
使用2009 ~2011年山东地震台网记录到的71次网内地震波形资料,采用2个地震台站的到时差所构造的震中轨迹近似满足双曲线方程,并结合单台测定的方位角及震中距信息,使用Voronoi图对震中位置加以约束的技术思路,实现地震定位精度的逐步提... 使用2009 ~2011年山东地震台网记录到的71次网内地震波形资料,采用2个地震台站的到时差所构造的震中轨迹近似满足双曲线方程,并结合单台测定的方位角及震中距信息,使用Voronoi图对震中位置加以约束的技术思路,实现地震定位精度的逐步提高.与山东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中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台定位平均误差为18.3 km,双台定位平均误差为16.6 km,三台定位平均误差为10.7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图 地震定位 双曲线方程 山东地震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法在构造应力场与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婷婷 徐锡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6-253,共8页
针对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系统总结了其在构造应力场与地震预测研究中的一般性研究方法与主要处理环节,阐述了有限元法在我国地壳构造应力场与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分析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有限元等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 针对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系统总结了其在构造应力场与地震预测研究中的一般性研究方法与主要处理环节,阐述了有限元法在我国地壳构造应力场与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分析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有限元等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构造应力场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等效剪切波速与30 m等效剪切波速转换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葛孚刚 王冬雷 +4 位作者 许洪泰 沈得秀 刘霞 陈童 张昭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751-9756,共6页
为实现等效剪切波速向30 m等效剪切波速的转换,根据覆盖层厚度的不同,分两种情况对山东地区等效剪切波速(V se)向30 m等效剪切波速(V S30)的转换进行了研究。当覆盖层厚度≥20 m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V se和V S30的对数线性关系,并与前... 为实现等效剪切波速向30 m等效剪切波速的转换,根据覆盖层厚度的不同,分两种情况对山东地区等效剪切波速(V se)向30 m等效剪切波速(V S30)的转换进行了研究。当覆盖层厚度≥20 m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V se和V S30的对数线性关系,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当覆盖层厚度<20 m时,采用基岩剪切波速拟合法:首先拟合基岩剪切波速与基岩深度的多项式关系式,然后推导V S30与等效剪切波速、覆盖层厚度、剪切波在基岩内的传播时间的关系式。对基岩剪切波速拟合法的V S30计算值进行验证,相对误差分布于区间[-2.89%,5.26%],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3%的数据占比为87.5%。可见考虑覆盖层、基岩差异的基岩剪切波速拟合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等效剪切波速 30 m等效剪切波速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Ⅱ、Ⅲ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刁颋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8,共7页
利用山东地区实测的Ⅱ类场地358个钻孔和Ⅲ类场地140个钻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计算了各个钻孔不同超越概率的土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ks,结果表明:(1)同类场地土层放大系数ks值总体符合正态分布,既有相对集中性,也有离散性;(2)... 利用山东地区实测的Ⅱ类场地358个钻孔和Ⅲ类场地140个钻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计算了各个钻孔不同超越概率的土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ks,结果表明:(1)同类场地土层放大系数ks值总体符合正态分布,既有相对集中性,也有离散性;(2)随着基岩面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ks值降低,且Ⅲ类场地ks值降低较Ⅱ类的更为明显;(3)Ⅱ类场地随着基岩输入面埋深的增加,ks值呈增加趋势,约达20m深后基本趋于稳定,而Ⅲ类场地基岩输入面埋深的增加对ks值的影响不甚显著;(4)Ⅱ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平均ks值(1.47)略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使用的全国平均ks值。本文尝试讨论了山东地区Ⅱ、Ⅲ类场地不同强度基岩峰值加速度输入的ks调整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 土层 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 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潮滩表层沉积物在潮波和波浪作用下的孔压响应及固结机理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建民 单红仙 +2 位作者 王振强 王志才 王津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11-2118,共8页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潮滩表层粉质土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的孔压响应及对沉积物固结状态影响,在黄河三角洲潮滩上现场取土在试坑内配置了模拟黄河口快速沉积形成的流体状堆积物,利用静力触探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试坑扰动...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潮滩表层粉质土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的孔压响应及对沉积物固结状态影响,在黄河三角洲潮滩上现场取土在试坑内配置了模拟黄河口快速沉积形成的流体状堆积物,利用静力触探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试坑扰动恢复土体和潮滩原状土体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的孔压响应,并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潮滩表层粉质土非均匀固结机理。研究发现:在潮波作用下,潮滩和试坑土体产生了不同的孔压响应,在涨退潮过程中试坑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经历了负-零-正的变化,相当于经历了一次加卸荷过程,而潮滩土体仅产生了负值超静孔隙水压力。在潮波与波浪相互耦合作用下,潮滩浅部土体产生了明显的孔隙水压力积累,在深度0.3 m附近出现超静孔隙水压力最大值。潮滩表层土体强度沿深度从上到下呈现高-低-次高不均匀固结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机理与潮滩土体在潮波、波浪和潮波相互耦合作用下孔压响应特点有关,特别是潮滩0.3 m深度附近土体受波浪影响显著,长期作用下形成硬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粉质土 波浪 潮波 孔压响应 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位测试试验确定黄河口潮滩粉质土固结状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民 单红仙 +2 位作者 王振强 王志才 王津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94-2001,共8页
黄河口泥沙快速堆积在河口一带,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表层沉积物处于超固结状态,但试验中发现采用Casagrande作图法求取的黄河口粉质土先期固结压力往往偏大。为了了解黄河口粉质土固结状态、合理估算先期固结压力,在黄河口刁口流路三角... 黄河口泥沙快速堆积在河口一带,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表层沉积物处于超固结状态,但试验中发现采用Casagrande作图法求取的黄河口粉质土先期固结压力往往偏大。为了了解黄河口粉质土固结状态、合理估算先期固结压力,在黄河口刁口流路三角洲叶瓣潮坪上,现场取土在试坑内配置了模拟黄河口快速沉积形成的流体状堆积物,利用原位测试手段(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孔隙水压力测试),并在长期观测基础上,对比研究了1.0 m深度范围内试坑和潮滩原状土体固结过程及固结状态。研究发现:黄河口快速沉积粉质土在自重作用下固结很快,固结完成后,土体强度随时间发展呈现不均匀增长,沿深度方向从上到下出现高-低-次高不均匀固结特征;历经16个月后,试坑和潮滩原状土体先期固结压力进一步提高,固结不均匀性和结构性不断增强。从试坑土体自重固结完成后的实际固结状态及原状土体物理性质指标来看,Casagrande作图法结果偏大,采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法、十字板剪切试验不排水抗剪强度经验公式法估算的试坑和潮滩原状土体先期固结压力数值更为可靠;同时该方法为土体固结状态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粉质土 固结状态 原位测试 先期固结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弹实验构造渤海强震区应力场及地震危险区判定研究
10
作者 黄大卫 胡宏玖 +6 位作者 王华林 黄兴 王纪强 陈平 胡超 刘军 刘红欣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3-871,共19页
本文在对渤海强震区地质构造环境、断裂带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机械加工聚碳酸酯材料制成渤海强震区域的地质模型,分别运用集中、二点和均布加载方式,用光弹实验方法模拟特定构造框架下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光... 本文在对渤海强震区地质构造环境、断裂带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机械加工聚碳酸酯材料制成渤海强震区域的地质模型,分别运用集中、二点和均布加载方式,用光弹实验方法模拟特定构造框架下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光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在对比不同加载方式下应力积累区域和地震危险点的基础上,判定渤海强震构造区中的地震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弹模拟 应力应变场 渤海强震区 地震危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及其近海小震群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西林 刘涛涛 +2 位作者 郑建常 吴延河 马玉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57-464,共8页
对山东及其近海30多年来发生的39次小震群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这39次小震群大多分布在断裂带上,发生在2条(或2条以上)断裂交汇部位的占67%,这些容易发生小震群的断层大多为走滑性质的活动断裂,占到86.5%;其中主余型的... 对山东及其近海30多年来发生的39次小震群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这39次小震群大多分布在断裂带上,发生在2条(或2条以上)断裂交汇部位的占67%,这些容易发生小震群的断层大多为走滑性质的活动断裂,占到86.5%;其中主余型的占57%,双震型的占32%,多震型的占11%,该区震群活动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56%,其中的较显著小震群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71%。对震群与中强地震的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以及与区域地震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震群 序列类型 活动特征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东营地区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津津 张建民 +2 位作者 郭婷婷 杨传成 蔡文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67,324,共5页
对山东东营地区埋深3.0~57.3 m的土层划分标准层,对采集的42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中密)、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样进行动三轴试验,通过统计分析给出了这些样品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试验结果,并与袁晓铭等(2000)给出... 对山东东营地区埋深3.0~57.3 m的土层划分标准层,对采集的42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中密)、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样进行动三轴试验,通过统计分析给出了这些样品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试验结果,并与袁晓铭等(2000)给出推荐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营地区各类岩土的试验结果值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适用性,并在该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剪切模量比 阻尼比 山东东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K叠加方法和CCP叠加方法研究中国东北地区地壳结构与泊松比 被引量:64
13
作者 张广成 吴庆举 +2 位作者 潘佳铁 张风雪 余大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84-4094,共11页
利用中国东北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116个)以及国家和区域台网(121个)的宽频带台站记录的824个远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CCP叠加和H—K叠加两种方法获得了研究区详尽的地壳厚度图像.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地壳厚度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东北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116个)以及国家和区域台网(121个)的宽频带台站记录的824个远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CCP叠加和H—K叠加两种方法获得了研究区详尽的地壳厚度图像.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地壳厚度分布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中国东北下方地壳厚度存在明显的东西横向差异.重力梯度带西侧和佳木斯地块的台站下方地壳较厚,介于36~41km之间,而在兴蒙槽地褶带中重力梯度带往东从36krn减薄至34km左右.松辽盆地北侧、东侧和南侧地壳厚度较薄,为29~34km,反映了该区复杂的地壳变形过程.CCP剖面显示郯庐断裂深切地壳,敦化-密山断裂下方莫霍面出现错断.H—K叠加得到的地壳平均泊松比显示,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台站下方的泊松比值较大,0.24~0.29.长白山、松辽盆地东部、燕山台隆东部和大兴安岭北部,泊松比值达到0.27~0.30,可能有幔源物质上涌,下地壳铁镁组分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东北地区 CCP叠加 H-K叠加 地壳厚度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电成像联合探测试验——以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朱涛 何正勤 +4 位作者 冯锐 郝锦绮 周建国 王华林 王硕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3-380,共8页
在城市浅部活断层探测中,地震和电成像是2种主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它们既可独立开展工作,也可在地质构造复杂地段进行联合探测,以更合理地解释探测区域的地质构造。文中利用电阻率和地震纵波速度之间的简单关系,进行了地震-电成像联... 在城市浅部活断层探测中,地震和电成像是2种主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它们既可独立开展工作,也可在地质构造复杂地段进行联合探测,以更合理地解释探测区域的地质构造。文中利用电阻率和地震纵波速度之间的简单关系,进行了地震-电成像联合反演的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通过参考电成像图像的电阻率分布,可获得合理的准二维地震波叠加速度模型,最终获得探测区域合理的地震时/深剖面,深化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和提供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反射勘探 电成像 联合成像 地质构造 城市活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莫霍面Ps震相研究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各向异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广成 吴庆举 +3 位作者 李永华 潘佳铁 张风雪 管见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97,1,共13页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布设的65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009年6月—2011年6月记录的远震事件,用时间域最大熵谱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并用改进的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参数进行研究,获得了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图像.结果表...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布设的65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009年6月—2011年6月记录的远震事件,用时间域最大熵谱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并用改进的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参数进行研究,获得了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图像.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大致为北西向,快慢波时间延迟在0.15—0.3s之间;但有7个台站下方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表现为北东向,可能与当地复杂构造有关.该区地壳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与主压应力场方向近乎垂直,与板块移动方向基本一致,与SKS/SKKS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也基本一致.推断本研究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反映了该区的主张应力方向,且主要各向异性来源于中下地壳,暗示了壳-幔垂直变形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地壳各向异性 莫霍面转换波Ps 剪切波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重磁多源信息研究茅山断裂带构造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付萍杰 张景发 +3 位作者 王鑫 高敏 王冬雷 刘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583,697,共8页
通过遥感影像数据判读了茅山断裂带构造地貌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研究了茅山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在进行场源分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茅山断裂带地壳深部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重力异常分析可知,茅山断裂带在中地壳以上由茅西断裂... 通过遥感影像数据判读了茅山断裂带构造地貌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研究了茅山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在进行场源分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茅山断裂带地壳深部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重力异常分析可知,茅山断裂带在中地壳以上由茅西断裂、茅东断裂以及茅山断块3部分组成,随着地壳深度的增加逐渐合为一条断裂带,茅山断裂带沿重力高异常与重力低异常之间的重力梯级带分布;航磁异常显示,地壳浅部火山喷发物质侵入断裂,且地壳深部同时具有岩浆侵入断裂现象;通过重力异常小波细节图进一步证明了溧阳地震与茅山断裂带和南渡—金坛断裂带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茅山断裂带 布格重力异常 航磁异常图 小波多尺度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太阳山隆起区断层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得秀 周本刚 +2 位作者 杨晓平 杜龙 刘霞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7,共10页
湖南省太阳山地区是洞庭湖西缘一个晚新生代时期隆起的低山丘陵区,山体走向为北北东方向,自南向北斜列展布了太阳山低山区和凤凰山低山区,二者之间为北北东向大龙站谷地。通过对该地区现有6条断层活动性的地质调查,获得了位于大龙站谷... 湖南省太阳山地区是洞庭湖西缘一个晚新生代时期隆起的低山丘陵区,山体走向为北北东方向,自南向北斜列展布了太阳山低山区和凤凰山低山区,二者之间为北北东向大龙站谷地。通过对该地区现有6条断层活动性的地质调查,获得了位于大龙站谷地东侧的肖伍铺断层断错中更新世晚期,距今12.3±1.0万年地层的地质证据,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有活动的断层,表现为逆冲活动的性质。根据岗市-河洑断层带发育的断层泥及其测年结果可知,该断层可能在中更新世中期有过活动。其余4条断层没有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地质地貌表现,属于前第四纪断层。上述研究结果对认识1631年太阳山6(3/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山隆起 断层 活动性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的灰色关联分析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成林 贾媛 +1 位作者 李建奎 李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7,263,共5页
以一沂沭断裂带剖面水准测线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沂沭断裂带垂直剖面形变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测点序列距离改化前后的关联度矩阵和关联序的差异研究垂直剖面的整体倾斜性变化特征,并研究了水准测线剖面形变时间上的时段性... 以一沂沭断裂带剖面水准测线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沂沭断裂带垂直剖面形变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测点序列距离改化前后的关联度矩阵和关联序的差异研究垂直剖面的整体倾斜性变化特征,并研究了水准测线剖面形变时间上的时段性分布特征。实例表明灰色关联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断裂带垂直形变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剖面水准 灰色关联 垂直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珠海隧道饱和黏土软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阳光 高玉峰 +2 位作者 刘建民 曹久亭 黄思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5,共4页
通过对珠海隧道正常固结饱和粉质黏土和淤泥质黏土进行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软化情况。根据软化指数定义,得到土体软化指数曲线;分析了循环荷载过程中土体割线剪切模量发展规律;探讨动应力对土体软化的影响。... 通过对珠海隧道正常固结饱和粉质黏土和淤泥质黏土进行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软化情况。根据软化指数定义,得到土体软化指数曲线;分析了循环荷载过程中土体割线剪切模量发展规律;探讨动应力对土体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在每一循环次数中都存在临界屈服应变εp;循环次数较少时,土体刚度软化现象明显,随循环次数逐渐增加,土体刚度软化程度降低甚至不发生刚度软化;相对于加载波形为正弦波而言,半正弦波提高了土体刚度软化程度;动应力的提高增加了土体软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隧道 饱和黏土 循环荷载 软化指数 剪切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ronoi图和双曲线联合方法在地震快速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庆民 刘希强 沈得秀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4-238,244,共6页
基于Voronoi图和地震震中近似满足双曲线分布,提出了一种联合应用V图和双曲线的地震预警快速定位方法。并对青海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处理。研究结果发现,该地震定位方法能满足地震速报的精度要求,在时效性上也可满足地震... 基于Voronoi图和地震震中近似满足双曲线分布,提出了一种联合应用V图和双曲线的地震预警快速定位方法。并对青海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处理。研究结果发现,该地震定位方法能满足地震速报的精度要求,在时效性上也可满足地震预警的需要。该方法在地震预警方面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图 双曲线 定位 地震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