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莱州曲家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德平 刘鹏瑞 +3 位作者 宋英昕 舒磊 熊玉新 刘继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808,共21页
曲家金矿位于我国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矿集区之焦家金矿带的中段,矿床赋存标高为-726~-1334 m。为研究黄铁矿的演化及其对金成矿过程的指示,运用LA-ICP-MS分析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岩相学观察和点群分析对黄铁矿进行了分类。发现... 曲家金矿位于我国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矿集区之焦家金矿带的中段,矿床赋存标高为-726~-1334 m。为研究黄铁矿的演化及其对金成矿过程的指示,运用LA-ICP-MS分析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岩相学观察和点群分析对黄铁矿进行了分类。发现黄铁矿中Co、Ni、As等微量元素主要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而Au、Ag、Cu、Zn、Pb、Bi等元素主要以纳米级、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式赋存。黄铁矿主要分为5种类型:富Co型Py1,富Ni型Py2,富Au、As型Py3,富Au、Ag、Pb、Bi型Py4及“干净”型Py5。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和中生代岩浆岩,少量来源于地幔,成矿热液可能属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浅部大气降水的混合成因。不同类型黄铁矿反映成矿热液由富Co、Ni经富As、Au向富Pb、Bi、Au、Ag演化。Py1和Py2形成后受构造活动影响发生强烈破碎,裂隙表面对热液中金络合物增强的吸附作用促使金在裂隙中沉淀,对金的富集成矿可能起重要作用。Co、Ni含量较低,同时Au、Ag、As、Pb、Bi等元素含量较高的黄铁矿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另外,黄铁矿中Co、Ni含量较高,但破碎强烈,成矿相关元素含量较高为黄铁矿在早期形成并被后期成矿作用改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曲家金矿 黄铁矿 微量元素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地区幔源镁铁质团块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大鹏 杜杨松 +4 位作者 于学峰 秦新龙 Steve SCOTT 王树星 Filipa MARQUES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8-618,共11页
幔源岩石包体研究,是认识上地幔岩石圈物质组成、幔源岩浆演化及壳幔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铜陵地区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中发育有微粒闪长质包体,并且这些微粒闪长质包体中不均匀地分布着镁铁质团块,三者的形成过程可视为铜陵地区... 幔源岩石包体研究,是认识上地幔岩石圈物质组成、幔源岩浆演化及壳幔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铜陵地区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中发育有微粒闪长质包体,并且这些微粒闪长质包体中不均匀地分布着镁铁质团块,三者的形成过程可视为铜陵地区岩浆演化的缩影,为了解本区深部岩浆作用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借助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电镜能谱和二次飞行时间离子探针(Tof-SIMS)对产于铜陵地区微粒闪长质包体中的镁铁质团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次获得了一套精确的矿物化学资料和元素分布图,总结了镁铁质团块的特征,并讨论了本区的深部岩浆作用过程。矿物学研究表明,镁铁质团块中的角闪石和辉石均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透闪石化和阳起石化蚀变,蚀变过程中,从镁钙闪石到镁角闪石,再到透闪石,随着Si的增加,角闪石呈现出Mg的富集和Ti、Al贫化的特点。团块中的富Cr磁铁矿、Ti磁铁矿和少量的铝直闪石指示了其具有深源性。Tof-SIMS元素分布图显示,透闪石主要由Al、Si、Ca、Sc、V、Cr、Mn、Cu和Sr元素组成,透辉石主要由Si、Mg、Ca、Cu和Rb组成。在铜陵地区,上地幔部分熔融形成一套玄武岩浆,受岩浆底侵作用影响,玄武岩浆上侵,进入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与下地壳硅镁层发生同化混染作用,形成一套轻度演化的中基性(辉长质)玄武岩浆,镁铁质团块就是这类中基性玄武岩浆直接结晶形成的。后受构造作用影响,这类中基性玄武岩浆上侵到中地壳岩浆房(12-16 km),与中地壳的变质岩系发生同化混染和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一套中性闪长质岩浆,微粒闪长质包体就是这套闪长质岩浆发生结晶分异作用而形成的。镁铁质团块和微粒闪长质包体清楚地解释了铜陵地区深部岩浆作用过程,并有力地证明了铜陵地区中地壳的闪长质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壳幔混源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团块 闪长质包体 壳幔相互作用 Tof-S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日照地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洪奎 李逸凡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3-486,共14页
通过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在山东日照地区共采集了5 323个表层土壤样品,获取了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以表层土壤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 通过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在山东日照地区共采集了5 323个表层土壤样品,获取了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以表层土壤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采用单因子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土壤单因子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As、Cd、Cr、Cu、Hg、Ni、Pb、Zn等8种元素Ⅰ类土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00.00%、98.21%、94.14%、98.10%、99.90%、89.18%、96.61%和98.37%,说明山东日照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土壤单因子环境质量平均达到Ⅰ类土壤的占调查区土壤总面积的96.81%,Ⅱ类土壤占3.17%,Ⅲ类土壤仅占0.02%。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环境质量属于Ⅰ类土壤(清洁—较清洁)的占调查区土壤总面积的86.39%,属于Ⅱ类土壤(轻度污染)的占13.55%,属于Ⅲ类土壤(中度污染)的占0.06%,说明山东日照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很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土壤重金属元素综合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未富集区面积累计占区域总面积的5.50%,弱富集区占38.63%,中度富集区占53.27%,重度富集区占2.60%,说明区域表层土壤中污染物已有积累趋势,虽未达到有害程度,亦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土壤 重金属元素 环境质量 单因子指数 综合评价指数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地区北截金矿闪长玢岩锆石SHRI 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耿科 王瑞江 +2 位作者 李洪奎 单伟 李大鹏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9-1107,共9页
山东省招远市北截金矿是胶西北地区发现较早的金矿之一,主要赋存于严格受NEE向断裂控制的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内,是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本文通过对矿区内切穿矿体的闪长玢岩、郭家岭序列下属北截岩体的地质背景和SHRIMP锆石U-P... 山东省招远市北截金矿是胶西北地区发现较早的金矿之一,主要赋存于严格受NEE向断裂控制的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内,是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本文通过对矿区内切穿矿体的闪长玢岩、郭家岭序列下属北截岩体的地质背景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得出闪长玢岩形成年龄为117±2Ma,北截岩体形成年龄为129±1Ma,限定北截金矿成矿年龄在117-129Ma之间,属早白垩世。锆石样品中测得Ar3、Z、J3等多个期次的继承锆石年龄,表明北截岩体和闪长玢岩形成过程具有多重继承演化性。根据同源岩浆的成岩成矿时间差及岩体与金矿的空间位置,判断郭家岭序列与金矿关系更为密切。讨论了胶东金矿的成矿期次和构造环境,认为其形成于俯冲造山带的弧后伸展环境,其形成与演化受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地幔上涌或陆缘裂谷的影响,最终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年龄 闪长玢岩 北截金矿 胶西北 郭家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流体运移与就位及其构造控制机理:以胶东焦家金矿带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龙啸 杨立强 +1 位作者 杨伟 谢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3-891,共19页
热液成矿系统的形成受控于构造运动引发的成矿流体运移和就位,构造是一级控矿因素,成矿流体的运移与就位则为构造控矿理论的核心。以流体压力差为主导、综合水力梯度和热传导等多种或单一主导因素驱动流体在围岩中由断层、裂隙和孔隙组... 热液成矿系统的形成受控于构造运动引发的成矿流体运移和就位,构造是一级控矿因素,成矿流体的运移与就位则为构造控矿理论的核心。以流体压力差为主导、综合水力梯度和热传导等多种或单一主导因素驱动流体在围岩中由断层、裂隙和孔隙组成的输运通道中运移。流体在构造裂隙或孔隙中发生化学反应、流体混合和不混溶作用、流体沸腾都会导致流体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成矿物质沉淀;流体运移形式影响着矿化形式的表达,以管道流形式在宏观断层和裂隙中运移的流体以形成规模较大且矿化程度高的脉状矿体为主,而在围岩微米级裂隙和孔隙中广泛发育的渗透流多形成矿化品位稳定、规模中等的细脉-浸染状矿体。构造变形与流体压力、应力状态之间的动态耦合导致矿体的时空定位,断层阀-泵吸机制是解释造山型金成矿作用最具代表性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动力学模型。胶东焦家金矿带中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到焦家断裂带上一、二、三级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压剪性的焦家断裂为一级控矿构造,控制了广泛的以绢英岩化为主的热液蚀变作用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的形成与就位;在其下盘张剪性的望儿山断裂为二级控矿构造,热液蚀变相对较弱,发育过渡型金矿体;三级控矿构造为以鲍李断裂为主的数十条张剪性断裂和节理系,蚀变-矿化程度最弱,主要控制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产出。寺庄金矿床矿体三维几何学结构研究表明从I号到Ⅲ号矿体群的形态扁平程度增加,说明成矿流体输运方式由渗透流向管道流的空间演变,矿体产状差异则反映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研究需融合多学科方法和成果,特别是深入剖析显微-超显微变形组构与成矿流体行为耦合关系,构建逼近实际的多尺度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型,揭示热液成矿系统形成的精细过程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成矿系统 成矿流体运移与就位 构造控矿 构造-流体成矿动力学 焦家金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型隐伏金属矿勘查关键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晓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8,共9页
以往陡倾型金属矿勘查钻孔的见矿率较低,查找无矿钻孔出现的原因及提高钻孔见矿率成为陡倾型隐伏金属矿勘查的关键。本次通过陡倾型隐伏铜矿的勘查,对陡倾型隐伏金属矿的无矿钻孔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以后陡倾型金属矿床的高... 以往陡倾型金属矿勘查钻孔的见矿率较低,查找无矿钻孔出现的原因及提高钻孔见矿率成为陡倾型隐伏金属矿勘查的关键。本次通过陡倾型隐伏铜矿的勘查,对陡倾型隐伏金属矿的无矿钻孔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以后陡倾型金属矿床的高效勘查。根据岩矿石的物性特征,选择激电中梯、激电测深综合物探方法,进行钻探验证,分析发现无矿钻孔主要是由矿体倾向发生反转和矿化不均一两种原因造成的。建议在分析确定好作为物探资料解译约束条件的深部金属矿体物性特征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电法、磁法、重力等地球物理扫面和测深综合物探方法进行陡倾型隐伏金属矿的前期勘查,主要利用附近钻孔有无矿化或利用物探测深的矿致异常有无间断来判断矿体矿化是否均一,利用物探扫面矿致异常的位置或附近钻孔钻遇的矿体倾向特征及井中物探来判断矿体倾向是否发生反转。另外,为提高陡倾型隐伏金属矿钻孔见矿的可能性,建议多施工一些倾角较小的钻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倾 隐伏金属矿 勘查 激电中梯 激电测深 岩矿石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孔隙型地热资源高效勘查成井 被引量:9
7
作者 马晓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181,共9页
本文以临清御临苑地热井的勘查成井工作为例,分析水热型砂岩孔隙型地热资源的高效勘查及钻井成井工艺,以期为本区及类似区地热资源的高效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思路。前期通过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大致了解地热地质条件,选择视电阻率测深研... 本文以临清御临苑地热井的勘查成井工作为例,分析水热型砂岩孔隙型地热资源的高效勘查及钻井成井工艺,以期为本区及类似区地热资源的高效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思路。前期通过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大致了解地热地质条件,选择视电阻率测深研究隐伏地层及断裂特征,推测有利的地热成矿区;再通过大地电场岩性测深了解不同点位的含水层厚度及深度,优选地热井点位;根据地层及其岩性特征选择不同的钻具组合及配置适当的泥浆进行钻进,结合多参数测井确定成井结构和适宜的封固止水完井工艺,总共耗时68天,最后获得了一口水温较高、水量较大、质量优良的较大口径地热探采井,达到了经济高效勘查成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孔隙型 地热资源 勘查 临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西涝口金矿深部110 Ma角闪辉长岩脉及其对成矿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5
8
作者 耿科 李大鹏 +7 位作者 胡秉谦 闫江雁 邹双英 张岩 尉鹏飞 刘强 蔡娜 张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4-994,共21页
西涝口金矿是胶莱盆地北东缘新近取得找矿突破的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荆山群与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之间的构造破碎带中。前期在其深部新发现的角闪辉长岩脉中,通过人工重砂分选,获得了自然金。为探索其与金成矿的关系,文... 西涝口金矿是胶莱盆地北东缘新近取得找矿突破的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荆山群与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之间的构造破碎带中。前期在其深部新发现的角闪辉长岩脉中,通过人工重砂分选,获得了自然金。为探索其与金成矿的关系,文章对其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属钾玄岩岩石系列,全碱、Ba、Sr、轻稀土元素含量高,Rb、P和重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无铕异常或有轻微的正铕异常,明显亏损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与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与重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富闪深成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其岩浆锆石的εHf(t)为-14.0^-11.8,暗示其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或存在源区混染的可能性。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年龄为(108.4±2.2)Ma,属早白垩世晚期,明显晚于郭家岭、伟德山序列岩体。综上,笔者认为西涝口金矿角闪辉长岩形成于俯冲板片脱水而导致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其成因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所形成的火山弧有关,其与该区金成矿过程密切相关,极有可能在成矿过程中直接提供了金的来源。西涝口金矿的形成时代应当在110 Ma左右,胶东东部应该存在110 Ma的金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深部岩脉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西涝口金矿 胶莱盆地东北缘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代SHRIMP锆石微区原位氧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尉鹏飞 耿科 +6 位作者 刘建辉 张岩 李大鹏 蔡娜 张超 刘强 谢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3-733,共11页
氧同位素分析能够为岩石、热液及矿床形成演化提供重要的成因信息,是岩石学与矿床学研究的强有力工具。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以其独特的微区原位优势,广泛应用于锆石等矿物氧同位素分析,往代型号SHRIMP存在三维机械样品台在移动过程中... 氧同位素分析能够为岩石、热液及矿床形成演化提供重要的成因信息,是岩石学与矿床学研究的强有力工具。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以其独特的微区原位优势,广泛应用于锆石等矿物氧同位素分析,往代型号SHRIMP存在三维机械样品台在移动过程中发热甚至放气破坏样品腔真空的风险。为了维持样品腔稳定的高真空,保证氧同位素测试精度,本次研究首次利用升级压电陶瓷驱动高真空样品台的第五代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仪(SHRIMPⅤ),建立了氧同位素微区原位分析测试方法。在一次离子强度为3nA,电子枪能量为−1.9keV,束斑大小为25μm,入射狭缝宽度为120μm,^(18)O−和^(16)O−两个接收器狭缝宽度均为300μm的条件下,用锆石标样Temora 2和Qinghu对系统进行调试,获得^(16)O信号强度约为1.2×10^(9)cps,并对标样R33、FC1和Tanz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标样氧同位素δ^(18)O分析结果与其参考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δ^(18)O单点内在分析精度优于0.30‰(2SE),外在精度优于0.50‰(2SD),测试精度整体与国内外原有SHRIMP相当,验证了仪器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升级高真空样品台后,SHRIMPⅤ样品腔真空度优于2.5×10^(−8)torr(原有SHRIMP为4.0×10^(−8)torr),进一步提高了极限真空及重复定位能力和分辨力,更有利于氧等稳定同位素分析,并为今后传统无水矿物水含量的测试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SHRIMPⅤ 高真空样品台 锆石 微区原位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10
作者 张波 徐英豪 +4 位作者 王国栋 崔晓亮 李增胜 苏尚国 陈学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9-512,共14页
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造山带,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金成矿带。位于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中部偏西北的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发现有一套高镁闪长岩岩体发育,为详细研究与大洋俯冲有关的岩浆过程和成矿环境提供了良好的... 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造山带,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金成矿带。位于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中部偏西北的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发现有一套高镁闪长岩岩体发育,为详细研究与大洋俯冲有关的岩浆过程和成矿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记录。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高镁闪长岩以细粒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未发现橄榄石捕虏体或捕虏晶;岩石具有较高的Mg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4.51%~10.88%)、Yb含量((1.16~2.69)×10^(-6))及Y含量((11.68~25.09)×10^(-6)),高的Mg#值(50.07~72.5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相对低的Sr/Y和La/Yb值;结合较为一致的Nb/La、U/Nb、Th/La和U/Th值,表明其可能是由俯冲沉积物熔体与上覆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并经历分离结晶作用演化而来,这一过程伴随了大量H_(2)O和流体的释放,增加了氧逸度;高镁安山岩/闪长岩形成环境与斑岩型铜金矿床类似,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具有紧密的亲和关系,是大型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标志,而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已发现具有铜金矿化的发育,表明该地区具有寻找大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闪长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铜金矿床 构造环境 板块俯冲 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硅藻土中26种微量元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传波 成学海 +2 位作者 赵伟 王卿 孙雨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7-283,共7页
提出用增压消解法消解硅藻土样品可使其所含的铌、钽、锆、铪等高场强元素溶解,从而达到所测定的26种微量元素完全溶解。操作时取样0.10g,置于消解罐的聚四氟乙烯(PTFE)内罐中,加少量水湿润样品,然后加入硝酸2mL和氢氟酸5mL,将消解罐密... 提出用增压消解法消解硅藻土样品可使其所含的铌、钽、锆、铪等高场强元素溶解,从而达到所测定的26种微量元素完全溶解。操作时取样0.10g,置于消解罐的聚四氟乙烯(PTFE)内罐中,加少量水湿润样品,然后加入硝酸2mL和氢氟酸5mL,将消解罐密闭盖紧,置于保温185℃的烘箱中消解24h后,冷却,取出内罐,加入硝酸1mL,在电热板上蒸发至近干,重复3次加入硝酸并蒸干,以驱尽氢氟酸。然后于残渣中加入HCl-HNO3-H2O(体积比为3∶1∶4)混合酸5mL,将此内罐回置于外罐中,加盖密闭,再置于控温在185℃烘箱中消解8h,冷却后取出内罐,将其中溶液定容至25.0mL。分取此溶液5.0mL,加水定容至25mL。此溶液作为试溶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测得各元素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所测得的响应值与内标响应值的比值呈线性关系。各元素的检出限(3s)为0.003~0.2μg·g^-1。在制作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时,均在最终的测试溶液中加入103 Rh(10μg·L^-1)作为内标。用本方法分析了国家标准物质,所得测定值与其认定值相符。各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8)为1.3%~5.6%。对我国3个主要矿区的硅藻土样品进行分析,并绘制了球粒陨石归一化的稀土配分曲线图,发现3种样品都表现为轻稀土含量高于重稀土,都具有比较平滑的配分曲线,但存在铕的负异常。这些规律与文献的报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硅藻土 增压消解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