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锶同位素在地质学领域的分析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贾伍慧 刘凯 +2 位作者 余成华 朱伟 邓岳飞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锶同位素具有时间相关性和环境敏感性等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理论体系的逐渐完善,锶同位素已成为地学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然而,由于外界复杂环境对锶同位素比值的异常干扰,基于热电离质谱法(TIMS)或多接收电... 锶同位素具有时间相关性和环境敏感性等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理论体系的逐渐完善,锶同位素已成为地学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然而,由于外界复杂环境对锶同位素比值的异常干扰,基于热电离质谱法(TIMS)或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常规测试结果可能难以准确解释某些地质演化过程。由此,本文基于锶同位素的固有性质和演化特征,总结了锶同位素分析过程中的样品制备和测试方法,并阐明锶同位素在地层学、岩石学、矿床学和水文地质学等方向的最新进展与认识。锶同位素地层学已形成了包含509百万年至今海水锶同位素变迁的时间序列图,但锶同位素组成受岩浆活动和风化作用等多种因素干扰,作为地层学指标时需要结合特定地质背景仔细校正和解释。岩石学领域通常结合锶同位素区分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因、沉积岩石的成岩历程、古环境变迁以及地壳构造活动,然而由于风化、变质作用的影响,锶同位素信息可能无法准确解释岩石成因。锶同位素在矿床学领域用于确定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演化过程和矿床成因类型,但铷-锶同位素体系在高温下可能会因扩散作用和矿物重组等因素导致重置,影响矿物年龄的确定。水文地质学领域利用锶同位素分析地下水的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而复杂的地下水系统可能使得锶同位素的解释较为困难。据此,本文认为未来需要在重建古海洋锶同位素比值的精确历史、揭示不同温度条件下锶同位素分馏机制、开发精细的锶同位素示踪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为锶同位素理论发展及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同位素 分析技术 地层学 岩石学 矿床学 水文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五莲七宝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硫化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名鹰 战洪雷 +6 位作者 陈建 朱伟 类维东 王欣 丁正江 李双飞 牟征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0-846,共17页
为探讨五莲七宝山铅锌多金属矿中主要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对矿床成因类型进行约束,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闪锌矿和方铅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矿相学和矿物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研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矿... 为探讨五莲七宝山铅锌多金属矿中主要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对矿床成因类型进行约束,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闪锌矿和方铅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矿相学和矿物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研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矿相学研究,将五莲七宝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分别是多金属硫化物+碎裂岩阶段(Ⅰ)、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白云石阶段(Ⅱ)和石英+白云石阶段(Ⅲ)。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硫化物中闪锌矿富集Fe、Co、Mn和Cd元素,贫Ge、Se、Te、Re和Tl元素,方铅矿则主要富集Ag和Cd元素;闪锌矿中Cu、Cd、Fe、Mn、Co和In元素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赋存在矿物中,偶见方铅矿显微包体,方铅矿中Ag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矿物中,Cu、Zn和As元素则以显微包体的形式赋存在碳酸盐岩化矿石方铅矿中。闪锌矿微量元素成矿温度研究表明,Ⅰ阶段形成的碎裂—角砾岩化矿石以中温为主,Ⅱ阶段形成的碳酸盐岩化矿石则形成于低温环境。结合矿床地质和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认为七宝山铅锌多金属矿床属于与岩浆热液作用相关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方铅矿 LA-ICP-MS 微量元素 成矿作用 七宝山铅锌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滨海平原城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贾伍慧 李宗发 +4 位作者 刘凯 闫金凯 朱伟 郭本力 杨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6,共10页
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滨海平原城市因其特定的城市类型,需建立特定的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来指导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我国典型滨海平原城市日照市为研究区,深入分析了影响地下空间开... 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滨海平原城市因其特定的城市类型,需建立特定的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来指导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我国典型滨海平原城市日照市为研究区,深入分析了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因素,提出了基于基础性地质和约束性地质条件的滨海平原城市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经验分值法、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厘定了研究区浅层(0~15m)和次浅层(15~30m)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分区。结果显示,评价指标中水位埋深、断裂带、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对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的影响较大。研究区浅层和次浅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以适宜和较适宜为主,约占研究区面积的90%,不适宜区域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评价体系 熵权法 约束性地质条件 滨海平原城市 日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胺类抗氧剂及其醌类转化产物分析检测研究进展
4
作者 祝文龙 李福华 +1 位作者 刘小云 刘润增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8-1488,共11页
对苯二胺类化合物(PPDs)是橡胶工业的关键抗氧剂,其自身及醌类转化产物(PPD-Qs)的环境释放与生态风险已引起广泛关注,当前迫切需要开发精准识别和定量分析环境介质中PPDs和PPD-Qs的分析检测方法。该文综述了PPDs和PPD-Qs在多类环境介质... 对苯二胺类化合物(PPDs)是橡胶工业的关键抗氧剂,其自身及醌类转化产物(PPD-Qs)的环境释放与生态风险已引起广泛关注,当前迫切需要开发精准识别和定量分析环境介质中PPDs和PPD-Qs的分析检测方法。该文综述了PPDs和PPD-Qs在多类环境介质中的前处理方法及其色谱-质谱、电化学和光谱等主要检测技术,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构建标准化检测体系,发展实时检测技术,评估再生橡胶二次污染风险并开发绿色替代抗氧剂,为推动PPDs和PPD-Qs的环境检测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Ds PPD-Qs 样品前处理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