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成矿年代学新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鹏 刘珊珊 +6 位作者 兰君 李衣鑫 邢楠 刘敬杰 刘袁坤 康志强 杨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一个以轻稀土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稀土矿床,目前为我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对其成矿年龄还存在争议。为此,以郗山稀土矿最新勘探钻孔矿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采...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一个以轻稀土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稀土矿床,目前为我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对其成矿年龄还存在争议。为此,以郗山稀土矿最新勘探钻孔矿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采用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精确厘定了郗山稀土矿的成矿年代。5件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郗山稀土矿床成矿时代可分为2期:早期为(125.5±0.5)~(122.2±0.5)Ma,晚期为(112.3±0.6)Ma,其中早期年龄与前人得出的矿床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而晚期成矿年龄则是首次报道,表明郗山稀土矿床可能存在2期成矿活动,值得关注并开展进一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郗山稀土矿床 Th-Pb同位素定年 氟碳铈矿 微山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与优化RF模型耦合的泰山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咸利民 季民 +1 位作者 刘法军 李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目的]针对泰山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这一现状,研究并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泰山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与粒子群算法优化RF模型耦合的方法,完成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 [目的]针对泰山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这一现状,研究并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泰山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与粒子群算法优化RF模型耦合的方法,完成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该方法是利用确定性系数(CF)模型计算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的敏感值,作为模型训练的属性值,引入粒子群算法对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参数寻优,提高模型对地质灾害的预测精度和准确度。选取坡度、距道路距离、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指数等11个影响因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和多重共线性检查进行影响因子筛选择优,绘制ROC和PR曲线对训练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CF-PSO-RF耦合模型相比单一SVR、单一RF和CF-PSO-SVR模型的极高易发区面积比例分别提高10.55%,10.04%和5.08%,AUC值分别提高14%,5.1%和1.7%,AP精度分别提高了11.7%,4.4%,1.2%。预测结果显示,泰山地区的极高、高易发区主要位于泰山景区、岱岳区北部等地形起伏和坡度较大的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为28.05%,涵盖了60.1%的地质灾害点;相反,低、极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农田等地势平坦区域,面积比例为59.26%。[结论]将确定性系数模型与优化后RF模型耦合,相比单一模型精度有进一步的提升,又优于CF-PSO-SVR模型精度,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粒子群算法 确定性系数模型(CF) 随机森林模型(RF) 支持向量机模型(SVM) 泰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拉宁灶火地区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靳立杰 周汉文 +5 位作者 刘伟 李春稼 王继林 武志敬 赵前 田明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0-1292,共13页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在东昆仑地区广泛出露,对恢复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风化作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和物源特征。研究表明,...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在东昆仑地区广泛出露,对恢复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风化作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和物源特征。研究表明,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主要由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SiO_(2)含量为54.34%~76.06%,TFe_(2)O_(3)+MgO含量为3.25%~13.8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右倾模式,具有负δEu异常,无δCe异常。其较低的CIA值(53~74)和较高的ICV值(0.96~1.18)指示纳赤台群碎屑岩为干旱—温暖湿润气候下物源区母岩弱风化—中等风化的产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其主要物源应来自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的石英质沉积物源区和长英质火成物源区,且存在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经对比分析认为,新元古代中酸性岩浆岩、早古生代弧花岗岩以及白沙河岩组、小庙岩群、万宝沟群为其主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 风化作用 构造背景 物源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微山稀土矿床成因研究:稀土矿物学约束
4
作者 兰君 刘晓 +7 位作者 张鹏 邢楠 李志民 李健 徐洪岩 蓝廷广 王石 王健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27,共16页
山东微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部的莱芜—淄博—微山稀土矿带,是我国三大轻稀土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探究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过程,本研究对微山矿床开展了精细的矿物学研究。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脉体之间的穿切关系,将微山稀土矿床热液... 山东微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部的莱芜—淄博—微山稀土矿带,是我国三大轻稀土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探究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过程,本研究对微山矿床开展了精细的矿物学研究。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脉体之间的穿切关系,将微山稀土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I)钾长石+石英+方解石、(Ⅱ)硫酸盐+石英+方解石、(Ⅲ)稀土矿物+石英+方解石+硫酸盐+萤石以及(Ⅳ)方解石+石英+萤石+硫化物阶段。对各成矿阶段开展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显示,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碳(酸)锶铈矿和少量的独居石、(铈)磷灰石和钍石。这些稀土矿物与萤石、方解石和硫酸盐矿物密切共生,指示成矿流体可能为H_(2)O-CO_(2)-NaCl-F^(-)REE-SO_(4)^(2-)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F^(-)、Cl^(-)、CO_(3)^(2-)和SO_(4)^(2-)等多离子对关键成矿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壳幔混合岩浆演化晚期分异的复杂成矿流体是成矿作用的关键。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本文提出微山稀土矿床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板片后撤诱发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的成矿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合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微山稀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娟 王静 +2 位作者 刘丽 祝宾 史春峰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4期221-222,共2页
指出了随科学研究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极大发展,工程测绘技术进一步得到完善及发展,充分应用测绘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获得了更加准确的信息资料。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工作流程,分析了测绘遥感技术... 指出了随科学研究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极大发展,工程测绘技术进一步得到完善及发展,充分应用测绘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获得了更加准确的信息资料。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工作流程,分析了测绘遥感技术的优点及应用领域,探讨了测绘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址勘查工作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工程测绘 测绘遥感技术 地质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泰莱盆地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延岭 陈伟清 +1 位作者 蒋小珍 管振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506,共12页
泰莱盆地位于山东省中部,截止2013年底,盆地内共发生有记录岩溶塌陷97处,161点次,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最新调查、监测成果,研究了泰莱盆地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地质结构模式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 泰莱盆地位于山东省中部,截止2013年底,盆地内共发生有记录岩溶塌陷97处,161点次,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最新调查、监测成果,研究了泰莱盆地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地质结构模式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盆地内岩溶塌陷点多集中分布于岩溶地下水降落漏斗及其影响范围内;塌陷点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塌陷区第四系厚度一般小于30m,下伏基岩主要为奥陶纪灰岩;80%以上的塌陷集中发生于汛期。根据岩溶塌陷点土层结构、地下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建立了3种岩溶塌陷的基本地质模式:单层、双层和多层结构土层岩溶塌陷,其中单层结构土层岩溶塌陷的形成历经"真空吸蚀-崩解剥落-塌陷"3个阶段;双层土层结构岩溶塌陷形成演化过程可概括为"渗透变形-崩解垮塌-塌陷"或"真空吸蚀-渗透变形-塌陷"3个阶段;多层结构土层岩溶塌陷历经"真空吸蚀-渗透变形-崩解垮塌-塌陷"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莱盆地 岩溶塌陷 地质模式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鹏 刘珊珊 +7 位作者 兰君 李衣鑫 邢楠 杨云涛 刘敬杰 刘袁坤 康志强 杨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77,共14页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鲁西隆起区的西南部,属硬岩型超大型轻稀土矿床。前人研究发现稀土成矿与郗山碱性杂岩体关系密切,岩体成因、侵位时间以及矿床形成时代仍是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对郗山碱性杂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鲁西隆起区的西南部,属硬岩型超大型轻稀土矿床。前人研究发现稀土成矿与郗山碱性杂岩体关系密切,岩体成因、侵位时间以及矿床形成时代仍是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对郗山碱性杂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岩体中石英正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9.9±0.9 Ma,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120.0±1.8 Ma,表明成岩成矿均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产物。郗山碱性杂岩体具有富碱、贫镁的特征,为碱性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高,整体呈轻稀土强烈富集右倾模式;微量元素以富集Ba、Th、U和Nd,亏损Nb、Ta、Zr和Hf为特征;全岩(^(87)Sr/^(86)Sr)i值为0.70636-0.71168,ε_(Nd)(t)值为-8.82--9.70,锆石ε_(Hf)(t)值为-6.75--12.22,显示其岩浆源区具有EMⅠ富集地幔特征。综上,郗山稀土矿成岩成矿作用可能形成于伸展型构造背景,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与减薄导致的富集地幔上涌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同位素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郗山稀土矿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泰莱盆地岩溶地面塌陷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延岭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6,共7页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塌陷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不外乎可溶岩类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特征和动力条件(主要是地下水动力条件)3个基本因素。文章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调查成果...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塌陷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不外乎可溶岩类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特征和动力条件(主要是地下水动力条件)3个基本因素。文章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调查成果,对影响岩溶塌陷的3个基本因素逐一分解,揭示了各因素对岩溶塌陷的影响和作用规律,探讨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质纯厚层的石灰岩分布区岩溶塌陷最为发育,地质构造对岩溶塌陷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内主要岩溶塌陷区的覆盖层以多元结构为主,其次为一元结构和二元结构,区内岩溶塌陷发生于覆盖层厚度小于30m的区域;岩溶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波动时最易引发岩溶塌陷,岩溶塌陷点数量的自然对数与岩溶地下水位变幅近似呈线型正相关,塌陷点数量与岩溶地下水开采模数的自然对数值近似呈指数型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影响因素 相关性 地质灾害 泰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肥城断块岩溶水系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文强 滕跃 +3 位作者 唐飞 王金晓 许庆宇 张海林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7-1060,1084,共15页
地下水是肥城地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受到工农业生产、煤矿开采、闭坑、矿井排水等人类活动影响,肥城地区地下水动力场及化学场都发生了变化,为查明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文章在研究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数... 地下水是肥城地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受到工农业生产、煤矿开采、闭坑、矿井排水等人类活动影响,肥城地区地下水动力场及化学场都发生了变化,为查明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文章在研究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水化学方法(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矿物饱和指数、离子比例分析)等,探讨肥城断块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均呈弱碱性,Ca^(2+)、Mg^(2+)、HCO_(3)^(-)和SO_(4)^(2-)为主要离子,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及石膏溶解;矿物饱和指数表明方解石和白云石绝大多数处于饱和状态,石膏和岩盐矿物呈溶解未饱和状态。(2)区内岩溶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其次为HCO_(3)·SO_(4)-Ca型和HCO_(3)·Cl-Ca型。孔隙水主要为SO_(4)·HCO_(3)^(-)Ca型、局部出现SO_(4)·NO_(3)^(-)Ca型。河流水化学类型相对复杂,包括SO_(4)·HCO_(3)^(-)Ca·Na型、Cl·SO_(4)-Ca·Na型等。(3)区内地下水中l-SO_(4)^(2-)、和NO_(3)^(-)含量相比1999年、2013年显著升高。裂隙水及岩溶水水质整体较好,局部呈点状变差,孔隙水及河水水质普遍较差,影响区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化肥施用、禽畜养殖、生活污水下渗以及煤矿排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演化规律 肥城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水洞岩溶系统中有机氯农药的时空分布特征,来源与迁移
10
作者 赵培培 熊俊武 +8 位作者 张超 杨秀雯 秦超杰 钱喆 赵亚辉 张学明 刘伟 祁士华 陈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2-301,共10页
为研究岩溶地下水易受地表污染物影响的问题,选取了湖北宜昌一典型岩溶泉域——潮水洞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一年四季的水体.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有机氯农药(OCPs)在岩溶泉系统中的污染特征,来源及迁移过程.结果表明,潮水洞地表水和泉水... 为研究岩溶地下水易受地表污染物影响的问题,选取了湖北宜昌一典型岩溶泉域——潮水洞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一年四季的水体.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有机氯农药(OCPs)在岩溶泉系统中的污染特征,来源及迁移过程.结果表明,潮水洞地表水和泉水中OCPs的平均浓度为8.25ng/L和5.11ng/L,土壤及沉积物中OCP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5.9ng/g和12.6ng/g.与其他地区相比,潮水洞岩溶泉域中OCPs的污染处于较低水平,其季节性变化特点与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及OCPs迁移过程密切相关.HCHs和DDTs的特征比值溯源结果显示,水体和沉积物中的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γ-HCH)的输入,土壤中的HCHs则主要来源于工业HCHs的输入;DDTs在水体,土壤和沉积物3种介质中都是属于混合来源,即来源于工业DDT和三氯杀螨醇.研究表明,补给区土壤中OCPs对上游地表水中OCPs的贡献率为87.8%,对泉水的贡献率为58.3%,排泄区泉水中OCPs对泉沉积物中OCPs的贡献率为64.2%.OCPs可通过地表迁移和地下迁移两种方式从补给区迁移至排泄区污染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系统 有机氯农药 多介质迁移 污染分布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氮共掺杂生物炭催化过氧化尿素降解水中罗丹明B的研究
11
作者 徐晓东 李玉萍 +3 位作者 刘露 张玥美 董静 李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3-581,共9页
罗丹明B(RhB)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效应,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本文以柚子皮为炭源、以尿素为氮源、以六水合氯化铁为铁源,采用一锅法制备了铁、氮共掺杂生物炭(Fe-N-C)。SEM、FT-IR、XRD、XPS、BET技术表明,Fe、N均匀的分散... 罗丹明B(RhB)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效应,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本文以柚子皮为炭源、以尿素为氮源、以六水合氯化铁为铁源,采用一锅法制备了铁、氮共掺杂生物炭(Fe-N-C)。SEM、FT-IR、XRD、XPS、BET技术表明,Fe、N均匀的分散于生物炭表面,表面积达到79.89 m^(2)/g。以Fe-N-C作为催化剂催化降解水中的RhB,在最优条件下(RhB浓度50 mg/L、催化剂100 mg/L、过氧化尿素(UHP)50 mg/L、环境温度20℃、降解溶液pH=6)30 min内RhB降解率达到99.31%,为污水中有机染料的快速治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过氧化尿素 罗丹明B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胁迫下莱茵衣藻的生长及毒性效应
12
作者 杨珂 王洪伟 +3 位作者 赵玮 王紫宁 苏颖 徐丽梅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纳米金属潜在的环境和生物毒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选取莱茵衣藻作为模式生物,采用荧光参数仪、流式细胞技术方法从细胞水平评价了纳米银(Ag-NPs)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Ag-NPs对莱茵衣藻产生了胁迫抑制效应,呈... 纳米金属潜在的环境和生物毒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选取莱茵衣藻作为模式生物,采用荧光参数仪、流式细胞技术方法从细胞水平评价了纳米银(Ag-NPs)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Ag-NPs对莱茵衣藻产生了胁迫抑制效应,呈现剂量响应和时间效应关系,96 h-LC 50为32.19 mg·L^(-1),可划分为急性3级毒性。Ag-NPs胁迫下藻细胞叶绿素自荧光变小光合作用受抑制,与胁迫下生长抑制呈现相同趋势。高浓度50 mg·L^(-1) Ag-NPs胁迫3 d后藻细胞光反应中心能量的捕获和耗散下降。胁迫初期第1天,10 mg·L^(-1)的Ag-NPs诱发了藻细胞体内产生活性氧,随Ag-NPs浓度增加藻细胞大小变小、细胞复杂程度增大;后期第3~5天,由于藻细胞适应性增强以及膜通透性增强,大小和粒度趋于平稳,50 mg·L^(-1)高浓度的Ag-NPs胁迫第5天,藻细胞膜通透性平均荧光强度较未染毒细胞增加到72%,细胞凋亡数目占比为4.6%。该研究可为评价纳米颗粒潜在风险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莱茵衣藻 生长抑制 光合作用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平原区浅层地下水金属来源分析与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13
作者 张可 范存良 +3 位作者 姜先桥 李铎 张立烨 李晓明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5-779,共15页
近年来地下水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为探究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文选择冀东平原区唐山地区为研究区,采集了该区64件浅层地下水样品,检测Fe、Mn等10种金属元素并分析其浓度特征,运用地学统... 近年来地下水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为探究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文选择冀东平原区唐山地区为研究区,采集了该区64件浅层地下水样品,检测Fe、Mn等10种金属元素并分析其浓度特征,运用地学统计法与正交矩阵分解模型(PMF)分析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并在源解析的基础上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健康风险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下水中超标率最高的金属元素为Mn,其含量最高达8.66mg/L,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地区附近。②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金属超标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地区,其来源可以分为4种。第1种的特征因子为Fe,主要受到地质环境与工业活动的影响;第2种的特征因子为Mn,主要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第3种的特征因子为Al,主要受到工业活动和矿山开采的影响;第4种的特征因子为Zn和Cr^(6+),主要受到工业活动的影响。③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引起受体人群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是致癌风险,首要暴露途径是经口摄入途径,首要致癌因子是Cr^(6+),首要非致癌因子是Mn。儿童的健康总风险高于成人,两种受体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较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市区。从研究区受体人群安全角度考虑,应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的Mn和Cr^(6+)进行重点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平原区 浅层地下水 金属元素 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汶河流域中下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晓波 李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5-1026,共12页
泰安市是黄河流域下游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地下水是其重要的供水水源.为查明大汶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浅层地下水80组,对其12项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饱和... 泰安市是黄河流域下游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地下水是其重要的供水水源.为查明大汶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浅层地下水80组,对其12项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饱和指数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水化学特征,讨论了控制水化学组分的主要离子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大汶河流域中下游浅层地下水pH介于6.52~8.00之间,TDS(溶解性总固体)浓度介于364.00~2627.00 mg/L之间,以淡水、微咸水为主,由东向西沿着地下水流向逐渐升高;TH(总硬度)介于245.06~1235.02 mg/L之间,以硬水、极硬水为主.②地下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无主导成分,以混合型为主,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以HCO_(3)-Ca型、HCO_(3)·SO_(4)-Ca型为主,同时出现了NO_(3)型水,建设用地水化学类型多达14种,其次为耕地(13种)和林地(6种).③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岩盐、石膏处于不饱和状态,方解石、白云石处于溶解沉淀的平衡状态.研究显示,大汶河流域中下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较弱,同时也受到了农业和工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河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Gibbs图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水源地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丽红 王开章 +1 位作者 李晓 焦玉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25,共4页
从水源地的水文地质结构抵御外界污染的能力出发,利用地下水GMS模拟系统和东武水源地钻孔资料,实现了水源地水文地质结构实体的可视化;在此基础上,运用DRAMIC模型对水源地进行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水源地的两个含水层(孔隙水... 从水源地的水文地质结构抵御外界污染的能力出发,利用地下水GMS模拟系统和东武水源地钻孔资料,实现了水源地水文地质结构实体的可视化;在此基础上,运用DRAMIC模型对水源地进行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水源地的两个含水层(孔隙水、岩溶水)为脆弱性较强,第四系孔隙水较易受到污染,岩溶水容易受到第四系孔隙水的污染。因而,应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综合治理大汶河水质,保障水源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源地 脆弱性 DRAMIC模型 G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信息的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灰色关联估测
16
作者 李丽 李西灿 +1 位作者 车红 刘法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9-432,共4页
针对光谱估测中的灰色不确定性,基于灰信息理论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的92个土壤样本数据,建立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灰色关联估测模型。首先根据极大相关性原则选择光谱估测因子,并基于灰信息理论将各样本的光谱估测因子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然... 针对光谱估测中的灰色不确定性,基于灰信息理论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的92个土壤样本数据,建立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灰色关联估测模型。首先根据极大相关性原则选择光谱估测因子,并基于灰信息理论将各样本的光谱估测因子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利用灰色距离关联度构建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灰色关联估测模型,并根据利用最少信息原理建立估测模型群;最后根据检验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决定系数,对估测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9个检验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727%,决定系数R^(2)=0.930,估测精度高于常用方法。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灰色关联度估测模型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信息 土壤含水量 光谱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稀土矿床成矿系列划分与找矿新突破 被引量:6
17
作者 兰君 张鹏 +7 位作者 孙莉 邢楠 李得建 杨云涛 李衣鑫 肖克炎 徐洪岩 王健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3-942,共10页
鲁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土基地,目前已发现并评价了4个稀土矿(床)点:微山县郗山特大型稀土矿、枣庄薛城关帝庙稀土矿点、兰陵龙宝山中型稀土矿、淄博—莱芜地区稀土矿点。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厘定出与燕山晚期岩浆有关的与构造-岩浆... 鲁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土基地,目前已发现并评价了4个稀土矿(床)点:微山县郗山特大型稀土矿、枣庄薛城关帝庙稀土矿点、兰陵龙宝山中型稀土矿、淄博—莱芜地区稀土矿点。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厘定出与燕山晚期岩浆有关的与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稀土矿床成矿系列。根据稀土矿形成依存的构造-岩浆条件,该矿床系列形成于整个中生代,贯穿于燕山晚期,初步分为一个稀土矿成矿亚系列:与构造-岩浆及岩浆热液有关的成矿亚系列,成矿年龄110~(134.9±1.8)Ma。通过选取郗山稀土矿和胡家庄稀土矿进行同位素研究,郗山稀土矿方解石及矿体中δ^(18)O_(V-SMOW)为8.2‰~9.1‰,δ^(13)C_(V-PDB)为–7.5‰~–7.1‰,成矿物质与碱性岩浆最初可能来源于上地幔;胡家庄含稀土碳酸岩C同位素显示有幔源特征,O同位素落入海相碳酸岩和幔源碳酸岩之间,显示有海相碳酸岩特征,因此推测,方解石矿物经历过后期改造成为次生矿物,为成矿热液与围岩进行水岩反应混合后的结果,二者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幔源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相似。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在郗山稀土矿开展系统找矿工作,以寻找中生代郗山碱性杂岩体为找矿目标,提交特大型稀土矿床1处,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证实了鲁西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成矿系列 成矿物质来源 新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FCM与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估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杰亚 李西灿 +1 位作者 徐国智 刘法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为克服卷积神经网络(CNN)拟合和估测精度不一定成正比的不足,提高土壤有机质估测精度,本文基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和济阳区的121个土壤样本的数据,首先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建立土壤有机质高光谱CNN-FCM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当CNN... 为克服卷积神经网络(CNN)拟合和估测精度不一定成正比的不足,提高土壤有机质估测精度,本文基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和济阳区的121个土壤样本的数据,首先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建立土壤有机质高光谱CNN-FCM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当CNN模型结构为一个3×3的卷积核,一个2×2的平均池化层,一个完全连接和输出层,FCM模型的模糊分类数为10,且使用线性函数建立融合模型时,模型估测精度最高,其中检验样本的决定系数R2为0.895,平均相对误差MRE为5.042%,均优于传统的BP、SVM和随机森林模型。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高光谱CNN-FCM估测模型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遥感 模型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高光谱自反馈灰色模糊估测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锦涛 李西灿 +1 位作者 曹双 刘法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499,共5页
为克服光谱估测中的不确定性和提高光谱估测精度,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理论建立土壤有机质高光谱估测模型。基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和济阳区的121个土壤样本数据,首先对土壤光谱数据进行光谱变换,根据极大相关性原则选取光谱估测... 为克服光谱估测中的不确定性和提高光谱估测精度,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理论建立土壤有机质高光谱估测模型。基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和济阳区的121个土壤样本数据,首先对土壤光谱数据进行光谱变换,根据极大相关性原则选取光谱估测因子;然后,利用区间灰数的广义灰度对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的估测因子进行修正,以提高相关性。最后,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建立土壤有机质高光谱自反馈模糊估测模型,并通过调整模糊分类数进行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利用区间灰数的广义灰度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估测因子的相关性,所建估测模型精度和检验精度均显著提高,其中20个检验样本的决定系数为R^(2)=0.9408,平均相对误差为6.9717%。研究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自反馈灰色模糊估测模型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遥感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飞 焦玉国 +5 位作者 唐丽伟 魏凯 尹衍鹏 胡庆玲 翟代廷 赵新初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2-902,共11页
生态保护修复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生态脆弱性研究是评价生态环境问题和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识别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成因机制及其变化规律,明确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方向,本... 生态保护修复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生态脆弱性研究是评价生态环境问题和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识别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成因机制及其变化规律,明确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方向,本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生态脆弱性评价,并进一步结合评价结果进行了生态环境问题诊断,提出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结果表明,脆弱性较低的区域占比最高,为37.97%,说明研究区总体生态系统较为稳定,各县、市、区中以泰山区、岱岳区和肥城市的脆弱性较高的区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8.77%、37.15%和30.97%,说明这3个县级地区生态系统欠稳定。综合考虑研究区实际状况,提出了从“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提高林草覆盖率、综合整治水域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完善生态安全系统”等5方面的生态修复建议。评价结果及提出的生态修复对策有助于研究区内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行合理布局,有针对性的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脆弱性 生态修复 泰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