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及补给机制:以羊庄岩溶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康凤新 郑婷婷 +4 位作者 冯亚伟 徐秋晓 刘彬涛 王义生 李传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82,共15页
为建立北方岩溶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提高岩溶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精度,笔者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山东羊庄封闭式泉排型岩溶水系统开展了岩溶水均衡试验研究,积累了40余年的监测试验数据。根据长期野外水均衡要素观测资料,推导出裸... 为建立北方岩溶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提高岩溶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精度,笔者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山东羊庄封闭式泉排型岩溶水系统开展了岩溶水均衡试验研究,积累了40余年的监测试验数据。根据长期野外水均衡要素观测资料,推导出裸露型、半覆盖型和覆盖型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计算公式,建立了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与降水量P和地下水位埋深D的相关方程,以及可调控的最大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系列,揭示了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与α变化机制。结果表明:α随水位埋深D的改变而改变,每个降水量P段分别对应一个最大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_(max)和最大降水入渗补给量即补给极限G_(max),相应的水位埋深便是最佳水位埋深D_(critical)。D>D_(critical)时,包气带截留量随着水位埋深的增大而增大,α<α_(max);D<D_(critical)时,地表径流量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减小而增大,α<α_(max)。不同的降水量段对应不同的D_(critical),降水量增大时,对应的α_(max)及D_(critical)也增大。在任意水位埋深时,G_(max)为蓄满产流临界降水量与包气带最大截流量之差。本研究解决了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的关键科学问题,即揭示降水入渗补给机制、建立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降水量和水位埋深的定量关系,提升了我国北方岩溶水资源基础性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包气带截留量 蓄满产流量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补给机制 羊庄盆地 北方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学和同位素揭示的会宝岭铁矿区地下水形成演化机制
2
作者 李军 韩文撑 +5 位作者 王志亮 白茹雪 孟祥伟 支成龙 王彦明 冯玺平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5-1775,共11页
【研究目的】针对鲁西南地区大水矿山会宝岭铁矿区的地下水研究程度不足,重点研究该矿区地下水的来源及形成机制,指导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研究方法】基于会宝岭铁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选用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揭示矿区各类地下水的来源... 【研究目的】针对鲁西南地区大水矿山会宝岭铁矿区的地下水研究程度不足,重点研究该矿区地下水的来源及形成机制,指导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研究方法】基于会宝岭铁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选用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揭示矿区各类地下水的来源、形成机制及水力联系。【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各类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在径流过程中受到溶滤作用的影响较显著。其中李官组裂隙水和二青山组裂隙水中各离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硫酸盐类矿物及盐岩的溶解;山草峪组裂隙水中Na^(+)、K^(+)来源于硅酸盐类矿物溶解,Ca^(2+)、Mg^(2+)、HCO_(3)^(-)、SO_(4)^(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硫酸盐溶解及黄铁矿氧化,阳离子交换使得K^(+)+Na^(+)相对盈余,Ca^(2+)+Mg^(2+)相对亏损;李官组裂隙水明显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NO_(3)^(-)的外来输入,二青山组裂隙水和山草峪组裂隙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弱。【结论】各层地下水之间无较.强的导水通道、水力联系差,针对该矿山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充水水害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氢氧同位素 离子来源 地下水演化 会宝岭铁矿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洪山-寨里煤矿地下水串层污染治理区水化学和硫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刁海忠 于桑 +4 位作者 李洪亮 尹秀贞 周建伟 刘红 王元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在明确淄博洪山-寨里煤矿地下水串层污染治理区内水文地质状况、地下水流场特征等基础上,通过对矿井水、采空区水、矿排水、奥灰水、雨水、地表水的取样分析,掌握治理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硫同位素特征。选择接受大气降雨补给的区域、煤... 在明确淄博洪山-寨里煤矿地下水串层污染治理区内水文地质状况、地下水流场特征等基础上,通过对矿井水、采空区水、矿排水、奥灰水、雨水、地表水的取样分析,掌握治理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硫同位素特征。选择接受大气降雨补给的区域、煤矿水聚集区、奥灰水聚集区以及奥灰水与煤矿水交叉混合区,分区对地下水水质现状及煤矿水和奥灰水之间水力联系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对比分析治理前后研究区水质情况,发现治理后奥灰水仍呈现高SO_(4)^(2-)浓度、高硬度、高TDS特征,且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煤矿水,治理后洪山、寨里煤矿地下水串层通道依然存在,串层污染情况持续进行,且污染较治理前有加重趋势。则今后治理工作应进一步查清、控制导水通道,控制矿坑水水位,避免其污染奥灰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煤矿 水化学特征 硫酸盐硫同位素 串层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