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硅等同位素在济南岩体西部岩溶地热流体循环中的指示意义
1
作者 白新飞 朱立新 +10 位作者 胡彩萍 宋津宇 杨时骄 彭文泉 徐蒙 赵彤 于超 宋亮 王涛 洪欢仁 董娜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26-2438,共13页
济北地热田作为鲁西隆起地热区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深受济南岩体的影响,以往研究在地热流体同位素分析方面尚存欠缺。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深入揭示济南岩体在地热流体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采用同位素分析技术,对... 济北地热田作为鲁西隆起地热区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深受济南岩体的影响,以往研究在地热流体同位素分析方面尚存欠缺。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深入揭示济南岩体在地热流体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采用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地热流体中D、^(18)O、^(3)H、^(14)C、^(34)S、^(30)Si等多种同位素进行精确测定,并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热流体循环特征,综合分析同位素在地热流体循环过程中变化规律和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D、^(18)O同位素研究指示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地热流体的主要补给源,通过同位素高程效应计算和热储层埋深修正确定研究区南侧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裸露山区是主要补给区;氘盈余与3H、14C测年结果清晰指示出济南岩体西部岩溶地热流体的循环途径为南部山区补给区→济南岩体侵入区→灰岩条带区→灰岩隐伏区;^(34)S和^(30)Si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地热流体中同位素的形成机制及与热储层的密切关系,同时指出受济南岩体影响,地热流体循环途径及水-岩作用在不同区域展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本研究不仅深化了济南岩体对地热流体循环机制的重要影响作用,而且为济北地热田岩溶地热流体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岩体 同位素 补给区 循环途径 水-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