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莱芜盆地东部水文地质条件及富水块段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波 王金晓 +4 位作者 吴璇 刘春伟 徐聪聪 罗斐 滕跃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649,共13页
基于在莱芜盆地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详细论述了盆地东部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与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四类,并总结了其含水岩组富水性;分析了区... 基于在莱芜盆地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详细论述了盆地东部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与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四类,并总结了其含水岩组富水性;分析了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与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收集分析区内钻孔资料,总结了岩溶区岩溶发育特征,发现区内岩溶发育主要集中在200 m以浅,以溶蚀裂隙、蜂窝状溶孔为主;对清泥沟断裂、兴隆山-高峪铺断裂、铜冶店-孙祖断裂等主要控水断裂进行分析,提出东泉、清泥沟、丈八丘三个岩溶水富水块段,分析了各块段的富水机理,并提出各富水块段允许开采地下水量,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盆地 水文地质调查 控水构造 富水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柴汶河下游古近系朱家沟组含水岩组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富集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波 吴璇 +4 位作者 张翼飞 徐聪聪 刘春伟 关琴 罗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5-681,共7页
鲁中南地区古近系朱家沟组是一套具"磨拉石建造"特征的沉积地层,岩性以灰质角砾岩为主,受断裂构造影响,其富水性差异明显。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利用柴汶河下游古近系朱家沟组地层调查点与钻孔资料,分析其含水层特... 鲁中南地区古近系朱家沟组是一套具"磨拉石建造"特征的沉积地层,岩性以灰质角砾岩为主,受断裂构造影响,其富水性差异明显。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利用柴汶河下游古近系朱家沟组地层调查点与钻孔资料,分析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富水性。结果表明:古近系朱家沟组含水层岩性为钙质胶结灰质砾岩,在90 m以浅裂隙岩溶发育,单井涌水量100~300 m^(3)/d,局部>300 m^(3)/d;裂隙水与汶口盆地南侧岩溶水化学特征相似,表明两者水力联系密切;Gibbs图显示区域地下水呈现岩石风化型,趋向蒸发浓缩型;地下水离子成分主要源于岩盐溶解,并受到人类污染活动影响。依据钻孔资料分析区内地下水富集模式为断裂型灰质砾岩岩溶裂隙蓄水构造模式,认为碎屑岩断裂发育段可作为应急找水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汶河 古近系朱家沟组 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富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承载基础-承载现状-承载潜力”模型的山东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念春 张学强 +4 位作者 冯泉霖 徐秋晓 李洪涛 郝杰 吴迪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231,共10页
地质环境对区域发展有一定的先决作用。山东省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存在崩滑流、采空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不能突破其承载力。地质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既要考虑地质环境基础条件,也要重视其承载... 地质环境对区域发展有一定的先决作用。山东省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存在崩滑流、采空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不能突破其承载力。地质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既要考虑地质环境基础条件,也要重视其承载现状,基于此才能科学评估地质环境承载力。本研究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承载基础-承载现状-承载潜力”模型,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和arcgis10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获得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附近、莱州湾一线、胶州湾一带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质环境承载基础弱,其余地区承载基础较强;鲁西地区、烟台市北部地区受采矿活动以及地下水超采等人类活动影响,地质环境承载现状处于超载。包括鲁西北、鲁西南以及胶东半岛的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承载潜力大。针对影响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承载力 山东省 承载基础 承载现状 承载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地区古近系朱家沟组水文地质特征及富水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波 宋一心 +3 位作者 高菡 吴璇 关琴 刘春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朱家沟组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坳陷盆地边缘地带,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的灰质砾岩。以汶口盆地、新汶盆地朱家沟组为研究对象,通过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其水文地质特征。研... 朱家沟组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坳陷盆地边缘地带,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的灰质砾岩。以汶口盆地、新汶盆地朱家沟组为研究对象,通过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其水文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朱家沟组裂隙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溶孔、溶洞为主,主要发育在150 m以浅;富水性受断裂控制明显,裂隙岩溶发育段单井涌水量可超过300 m3/d,具有显著实际供水意义;朱家沟组富水模式为断裂型灰质砾岩裂隙岩溶蓄水构造模式,以断裂构造为主控因素,该模式在鲁中南地区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对于寻找新的供水目标含水层及找水定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地区 朱家沟组 灰质砾岩 水文地质特征 富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阴-东阿水文地质单元岩溶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齐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2,共6页
为研究平阴-东阿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化学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研究区26组岩溶地下水样的10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和HCO3-Ca为主;地下水在补给区、径... 为研究平阴-东阿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化学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研究区26组岩溶地下水样的10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和HCO3-Ca为主;地下水在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水化学成分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控制岩溶地下水成分的主要因素是NO3^-,SO4^2-,Na^+和Ca^2+,可以反映样本71.20%的信息量;其中,NO3^-和SO4^2-主要受工矿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贡献率为31.98%;Na^+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贡献率为22.65%;Ca^2+主要受灰岩的风化-溶滤作用影响,贡献率为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岩溶地下水 平阴-东阿水文地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丘百脉泉群核心出露区水文地质特征及敏感保护区划分
6
作者 刘玉想 卢茜茜 +3 位作者 刘媛媛 王少娟 丁冠涛 韩昱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7-1036,共10页
为了查清章丘百脉泉出露区浅部微观地质条件及其与泉水的关系,通过物探、钻探、水位观测等多种手段,查明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刻画泉水出露区浅部地层结构,分析出露区泉水喷涌主要影响因素,划分敏感保护区范围。结果表明:出露区断裂构造极... 为了查清章丘百脉泉出露区浅部微观地质条件及其与泉水的关系,通过物探、钻探、水位观测等多种手段,查明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刻画泉水出露区浅部地层结构,分析出露区泉水喷涌主要影响因素,划分敏感保护区范围。结果表明:出露区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共发育5条断层、1个破碎带,为岩溶水上涌提供了通道;卵砾石层在断裂两侧普遍发育,呈现中间厚向两侧变薄并逐渐尖灭的特征,卵砾石层为泉水上涌后提供了赋存空间,在埋藏较浅处涌出成泉。出露区影响泉水喷涌的主要因素为断裂构造的控制作用和卵砾石层的连通、透水作用。综合断裂构造和卵砾石层的发育厚度划分了敏感区和较敏感区,面积分别为0.78 km^(2)和0.67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泉群 泉群出露区 开发建设 泉水保护 储水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矿山地质评价及治理对策研究
7
作者 孙雅飞 赵振伟 +4 位作者 许兴鹏 刘淑芬 侯亮 赵振华 刘建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2-396,共5页
露天采矿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如何有效地监测矿山的地质环境状况,并对矿区的环境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分区,是政府部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将济南矿区作为研... 露天采矿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如何有效地监测矿山的地质环境状况,并对矿区的环境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分区,是政府部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将济南矿区作为研究场区,对济南矿区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分区,并以高新区志远街道办事处林家庄石灰岩矿矿山复绿工程为例,对矿山环境可恢复性和治理对策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评价分区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地质勘查推动矿业绿色发展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郭道冉 孙静 +1 位作者 迟守祥 高尚嵘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周围环境的破坏也已经变得更加恶劣。因此在各行各业都已经引入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代表了自然环保,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迫切要求,也是向往的具体标志。本文主要讨论的绿色地质勘查推动矿业绿色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绿色勘查 地质勘探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富集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康凤新 郑婷婷 +20 位作者 史猛 隋海波 徐蒙 江海洋 钟振楠 秦鹏 张保建 赵季初 马哲民 崔洋 李嘉龙 段晓飞 白通 张平平 姚松 刘肖 史启鹏 王学鹏 杨海涛 陈京鹏 刘琲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94,共28页
山东省热储类型多、分布广,资源储量丰富,但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富集机制尚需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地热井测温、大地热流测量、地热资源勘查、钻获地热井及抽水试验和长期动态监测资料,圈定了控热、导水地质构造和地热异常分布区,将山东... 山东省热储类型多、分布广,资源储量丰富,但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富集机制尚需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地热井测温、大地热流测量、地热资源勘查、钻获地热井及抽水试验和长期动态监测资料,圈定了控热、导水地质构造和地热异常分布区,将山东省地热资源划分为鲁东隆起、沂沭断裂带、鲁西隆起和鲁西北坳陷4个地热区,分别论述了各地热区地热系统的热储类型、开放程度、热源水源及其运移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水流热流富集构造赋存位置。集成水源开放状态、热源机制和水热富集热储赋存特征等主要地热能控制要素,将地热系统划分为3种聚热富水模式:(1)开放对流腔管状型地热系统聚热富水模式;(2)弱开放对流传导带状层状型地热系统聚热富水模式;(3)封闭对流传导带状层状型地热系统聚热富水模式。揭示了各聚热富水模式的热源及其聚集机制、水源及其富集机理、水热可更新能力和富集热储赋存规律,为找热定井提供了靶区定位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 富集机理 热源 聚集机制 开放状态 聚热富水模式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地质学:量子科学走进地质学的桥梁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睿 左蕾 +4 位作者 张鹏 赵宗超 陶刚 王坤 陶东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纳米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质学中纳米尺度现象以及纳米物质的学科,其研究的尺度为1~100 nm。纳米尺度的物质应为宏观物质存在的最小不可分割单元。由于尺度极小,纳米级的物质表现出了很好的量子特性。量子具有很多神奇的现象,如量子纠缠等... 纳米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质学中纳米尺度现象以及纳米物质的学科,其研究的尺度为1~100 nm。纳米尺度的物质应为宏观物质存在的最小不可分割单元。由于尺度极小,纳米级的物质表现出了很好的量子特性。量子具有很多神奇的现象,如量子纠缠等,这些现象在信息传递、数据处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纳米物质的量子现象,纳米地质学目前是量子科学应用于地质学最可能的媒介。目前研究表明,天然纳米级的物质(如矿物纳米颗粒)已经在各种地质体中发现,并且一些纳米尺度的地质体已经表现出了量子现象。这些研究结果为量子科学,尤其是量子纠缠进入地质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利用量子特性解决地质问题提供了可能。但是,不论是量子科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还是纳米地质学都处于研究的初期,还有许多未知的纳米物质和纳米尺度的现象等待科学家们去发现和研究,进而才能使量子科学真正进入到地质学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地质学 量子科学 地质学 量子纠缠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质背景下北方岩溶作用强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文 徐聪聪 +4 位作者 于令芹 李海翔 卢茜茜 朱钦锋 柳浩然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7-897,共11页
岩溶作用过程可形成碳汇是不争的事实,为进一步探索不同地质背景对岩溶作用的影响机制,选取典型北方岩溶泉域-济南趵突泉泉域补给区为研究区,采用标准溶蚀试片法进行野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下伏岩性为花岗岩、碳酸盐岩、黄土、页岩的... 岩溶作用过程可形成碳汇是不争的事实,为进一步探索不同地质背景对岩溶作用的影响机制,选取典型北方岩溶泉域-济南趵突泉泉域补给区为研究区,采用标准溶蚀试片法进行野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下伏岩性为花岗岩、碳酸盐岩、黄土、页岩的各试点平均溶蚀速率分别为:3.49、0.26、0.11、0.09 mg·cm^(-2)·a^(-1);碳酸盐岩、黄土、页岩分布区溶蚀速率大气>地表>壤中,且壤中部分呈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在花岗岩分布区则呈完全相反。分析发现,土壤水与溶蚀速率相关性远高于CO_(2),是北方岩溶区岩溶作用进行的限制因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岩溶碳汇机制,为北方其他岩溶区乃至整个同类型岩溶区相关研究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溶蚀试片法 岩性 岩溶作用 北方岩溶 济南趵突泉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龙洞片区某工程区地下水位升高原因及控制措施
12
作者 张春辉 李常锁 +5 位作者 卫如春 武显仓 宿庆伟 耿付强 邢立亭 高帅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8,149,共7页
地下水位升高会对周边环境、工程建设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济南市龙洞片区某工程为例,通过水文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示踪试验、地表水测流以及水化学分析等方法探究工程区地下水位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水位控制措施... 地下水位升高会对周边环境、工程建设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济南市龙洞片区某工程为例,通过水文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示踪试验、地表水测流以及水化学分析等方法探究工程区地下水位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水位控制措施。南部山体浅层岩溶水侧向径流和大辛河河水是工程区地下水重要的补给源,且大辛河是主要补给源;在地下水补给量增大的同时,工程建设破坏了原本地下水径流通道,工程地下结构阻挡了地下水流动,最终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实施地下水位控制的雨水沟改造方案后,工程区地下水水位升高速率从2.4 m/h降至0.1 m/h,有效控制了地下水位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升高 岩溶裂隙 示踪试验 水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东汶河沂南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31
13
作者 魏善明 丁冠涛 +3 位作者 袁国霞 汪丽芳 聂玉朋 杜金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73-1983,共11页
地下水作为人类重要的水源之一,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明显影响而造成污染,深入研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东汶河沂南地区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含水层,并且农业、养殖业发达,是进行人类活动影响... 地下水作为人类重要的水源之一,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明显影响而造成污染,深入研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东汶河沂南地区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含水层,并且农业、养殖业发达,是进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水化学形成研究的理想地区。本文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离子比值法及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东汶河沂南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总体以HCO_(3)-Ca、HCO_(3)-Ca·Mg型为主,TDS含量在243~1473mg/L之间。地下水中HCO_(3)^(-)、SO_(4)^(2-)、Ca^(2+)和Mg^(2+)等离子主要来自于碳酸盐类矿物及硫酸盐类矿物的溶解,而Na^(+)、K^(+)、Cl^(-)、NO_(3)^(-)则主要来自于岩盐溶解和人类活动污染。水岩作用对地下水水化学的影响超过了62.024%;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的水样占到了总水样数的13.6%,对地下水水化学的贡献率则达到了20.318%。河谷平原地区受到农业及养殖业等人类活动的污染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水文地球化学 水岩作用 污染 地下水资源 东汶河沂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参数分析的砂岩热储回灌特征变化研究——以山东临清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东义 杨霄 +4 位作者 韩鎏 贾超 齐树明 王辉 杨硕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621,共12页
为促进山东省临清市地热资源循环利用,开展了地热水回灌工程。针对采暖期前与采暖期两种情形的回灌情况,监测了开采井及回灌井的水量、水温、水位及井口压力等,并基于时序参数分析了回灌能力及最大回灌量、开采井温度场、水质变化和回... 为促进山东省临清市地热资源循环利用,开展了地热水回灌工程。针对采暖期前与采暖期两种情形的回灌情况,监测了开采井及回灌井的水量、水温、水位及井口压力等,并基于时序参数分析了回灌能力及最大回灌量、开采井温度场、水质变化和回灌堵塞程度。结果表明:本次施工的回灌井能够满足单井100%回灌,单井自然回灌量可达121~227 m^(3)/h;总体上开采井地热水温度表现为在供暖期上升、供暖末期下降的趋势;由于井位深度差别,在供暖期前后,开采井矿化度比回灌井分别高约45.34%和17.33%;经过一个供暖季的回灌,虽然在回扬过程中渗透系数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由0.7699 m/s降至0.3254 m/s,有明显变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热储 时序参数 地热回灌 地热开采特征 临清市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柴汶河上游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璇 宋一心 +3 位作者 王金晓 高菡 刘春伟 李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25-2134,共10页
为了解柴汶河上游地区地下水补给来源及循环规律,对不同水体进行了取样工作。通过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地下水离子比值及氢氧同位素等方法,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多样,以HCO... 为了解柴汶河上游地区地下水补给来源及循环规律,对不同水体进行了取样工作。通过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地下水离子比值及氢氧同位素等方法,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多样,以HCO_(3)·SO_(4)-Ca、HCO_(3)-Ca型为主,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受水岩相互作用影响,离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较弱;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来源主要是近10年内的新水;水循环速度较快,以浅部径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汶河上游地区 地下水 水化学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肥城断块岩溶水系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文强 滕跃 +3 位作者 唐飞 王金晓 许庆宇 张海林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7-1060,1084,共15页
地下水是肥城地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受到工农业生产、煤矿开采、闭坑、矿井排水等人类活动影响,肥城地区地下水动力场及化学场都发生了变化,为查明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文章在研究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数... 地下水是肥城地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受到工农业生产、煤矿开采、闭坑、矿井排水等人类活动影响,肥城地区地下水动力场及化学场都发生了变化,为查明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文章在研究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水化学方法(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矿物饱和指数、离子比例分析)等,探讨肥城断块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均呈弱碱性,Ca^(2+)、Mg^(2+)、HCO_(3)^(-)和SO_(4)^(2-)为主要离子,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及石膏溶解;矿物饱和指数表明方解石和白云石绝大多数处于饱和状态,石膏和岩盐矿物呈溶解未饱和状态。(2)区内岩溶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其次为HCO_(3)·SO_(4)-Ca型和HCO_(3)·Cl-Ca型。孔隙水主要为SO_(4)·HCO_(3)^(-)Ca型、局部出现SO_(4)·NO_(3)^(-)Ca型。河流水化学类型相对复杂,包括SO_(4)·HCO_(3)^(-)Ca·Na型、Cl·SO_(4)-Ca·Na型等。(3)区内地下水中l-SO_(4)^(2-)、和NO_(3)^(-)含量相比1999年、2013年显著升高。裂隙水及岩溶水水质整体较好,局部呈点状变差,孔隙水及河水水质普遍较差,影响区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化肥施用、禽畜养殖、生活污水下渗以及煤矿排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演化规律 肥城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与跨孔CT成像探测岩溶分布及形态特征的应用——以山东省济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代方园 高扬 +3 位作者 宿庆伟 胡韬 耿付强 董亚楠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8-317,328,共11页
文章以山东省济南西南裸露—覆盖型岩溶山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钻探资料,将区内岩溶发育形态分为小型溶洞与溶孔,并利用瞬变电磁法、电磁波CT成像两种物探方法,探讨岩溶分布、形态特征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对比瞬变电磁剖面与钻探揭露的岩... 文章以山东省济南西南裸露—覆盖型岩溶山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钻探资料,将区内岩溶发育形态分为小型溶洞与溶孔,并利用瞬变电磁法、电磁波CT成像两种物探方法,探讨岩溶分布、形态特征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对比瞬变电磁剖面与钻探揭露的岩溶发育段,确定出120Ω·m作为解译岩溶发育区的分界值,以此圈定岩溶分布区域,之后实施钻孔进行验证,符合性较好;在验证孔及附近钻孔进行电磁波CT成像探测,进一步验证并刻画两孔间的岩溶发育特征。两种物探方法中,电磁波CT的探测数据离散程度较高;两种岩溶发育形态中,小型溶洞的地球物理参数离散程度较大,同时小型溶洞发育区视电阻率平均值较小,视吸收系数平均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岩溶探测 形态特征 瞬变电磁 电磁波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淄河流域地下水化学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艳丽 王敏 李常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43,49,共8页
为分析山东省淄河流域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污染源,选取枯丰水期各45个具有代表性的水样检测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舒卡列夫分类、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模型、离子比例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 为分析山东省淄河流域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污染源,选取枯丰水期各45个具有代表性的水样检测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舒卡列夫分类、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模型、离子比例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淄河流域内阳离子浓度呈Ca^(2+)>Mg^(2+)>Na^(+)>K^(+)的关系,阴离子浓度呈HCO^(-)>SO_(4)^(2-)>NO^(-)>Cl^(-)的关系;水化学类型共出现10种,主要以重碳酸硫酸型为主,其次为重碳酸钙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碳酸盐、硅酸盐的溶解为离子主要来源。研究区可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803%,分别代表化工污染源、农业生活污染源和地质背景来源,结果符合实地情况。研究结果可为淄河流域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主成分分析法 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下水污染预警:以山东省刘征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奂良 王金晓 +2 位作者 林广奇 张文强 滕跃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岩溶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来源之一,了解岩溶地下水污染状况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及时地选择优先的地下水水源地防护地区是保护岩溶地下水的重要措施。开展地下水污染预警可以对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发展趋势进行及时预测,并在地下水水质... 岩溶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来源之一,了解岩溶地下水污染状况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及时地选择优先的地下水水源地防护地区是保护岩溶地下水的重要措施。开展地下水污染预警可以对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发展趋势进行及时预测,并在地下水水质恶化前发出警报。基于ArcGIS软件的插值和叠加分析功能,针对岩溶地下含水层的特点,将岩溶地下水水质数据与水文地质参数、污染源分析相结合,构建了岩溶地下水污染预警评价模型,并最终划分了岩溶地下水污染预警警度等级,用于区分不同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护优先程度。应用建立的岩溶地下水污染预警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刘征水源地进行岩溶地下水污染预警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20%区域的岩溶地下水污染属于重警和巨警,并准确地判断出当地地下水污染优先防护区域分布在大武水源地和刘征水源地东西两侧。该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地区制定相应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污染风险 污染预警 刘征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莱芜地区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波 李常锁 +6 位作者 王楠 高帅 王昱玮 康玉潇 胥芹 吴迪 毕雯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1631,共11页
基于山东莱芜地区2021年9月泉水普查取样水化学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值分析等方法,总结了泉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泉水整体呈弱碱性,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_(... 基于山东莱芜地区2021年9月泉水普查取样水化学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值分析等方法,总结了泉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泉水整体呈弱碱性,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TDS在152.75—982.64 mg·L^(−1)之间,平均值为423.15 mg·L^(−1),为低矿化度水;区内泉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HCO_(3)·SO_(4)-Ca型、HCO_(3)^(-)Ca·Mg型为主,局部呈点状差异分布;泉水中离子主要来源于水岩相互作用,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矿物溶解是主要离子来源.同时,区内泉水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NO3−主要来自于农业活动.本研究可为莱芜地区泉水保护与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水 水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山东莱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