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勘察对长大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的影响及勘察新型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果 安成龙 +2 位作者 韩琳 刘建友 王熙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93-396,共4页
准确地获取地质信息是确保长大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的基础,我国历年来发生的重大隧道涌水伤亡事故,均与地质情况勘察不明存在直接关系。分析了地质勘察对长大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影响,调研了勘察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勘... 准确地获取地质信息是确保长大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的基础,我国历年来发生的重大隧道涌水伤亡事故,均与地质情况勘察不明存在直接关系。分析了地质勘察对长大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影响,调研了勘察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勘查对于识别潜在危险和确保周围岩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健全地质勘察手段,提升地质超前预报能力是确保长大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的基础;充分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勘测技术是提升勘察效率的重要手段;长距离的水平钻孔是提升长大隧道勘察准确度的重要手段;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岩溶地区、瓦斯有害气体等特殊隧道建设安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 长大隧道 建设安全 运营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泉域岩溶发育特征及地下空间开发对泉水保护影响分析
2
作者 郑姝卉 韩琳 +3 位作者 赵振伟 刘淑芬 韦纯浪 刘建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40-548,共9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地下泉水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保护地下泉水,以济南市泉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分析和钻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泉域岩溶地质特征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重点分析了其岩溶发育特征、泉水形成以及地下空...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地下泉水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保护地下泉水,以济南市泉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分析和钻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泉域岩溶地质特征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重点分析了其岩溶发育特征、泉水形成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对泉水保护的影响。评估地下空间开发对泉水保护影响时,需要考虑多种地质因素,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隔水层因素、岩溶发育情况等多种因素等。研究结果显示地下空间开发可能对泉水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实行精细化监测与管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加强规划与管控、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对岩溶地质特征、泉水水文地质过程和地下空间开发情况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地下空间开发可能对泉水保护带来的影响机制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泉域 岩溶发育 泉水形成 地下空间开发 泉水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岩溶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环境适应性评价与风险管控技术研究
3
作者 孙雅飞 韩琳 +5 位作者 胡小辉 赵振伟 刘淑芬 刘建友 杨居宝 赵振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53-457,共5页
富水岩溶地区的地下空间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丰富的岩溶地质特征,是重要的地下发展和利用的资源。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适应性评价和风险管控挑战。结合富水岩溶地区的特点,讨论了环境适... 富水岩溶地区的地下空间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丰富的岩溶地质特征,是重要的地下发展和利用的资源。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适应性评价和风险管控挑战。结合富水岩溶地区的特点,讨论了环境适应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包括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测试等方法,以评估地下水动力学、水质变化和岩溶地质风险等因素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介绍了专业工具与技术的应用,如地质勘探、地下水位监测、水质监测、地质雷达和遥感技术等,以支持环境适应性评价和风险管控。探讨了针对地下空间开发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加固建筑结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处理岩溶裂隙等策略。通过综合应用评价方法、专业工具与技术以及风险管控措施,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岩溶地区 岩溶地质特征 地下空间开发 环境适应性评价 风险管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沂南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工作圆满收官
4
作者 刘卫龙 郑孝华 +2 位作者 邱增云 邵常田 王洪祯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1期43-44,共2页
沂南县严格按照“五准工作法”,即“准备、准点、准时、准确、标准”,合理设置土壤普查组织架构,科学设置土壤普查实施方案,协调各部门通力配合,抢工期、抓进度、控质量、克困难,于2023年10月8日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 沂南县严格按照“五准工作法”,即“准备、准点、准时、准确、标准”,合理设置土壤普查组织架构,科学设置土壤普查实施方案,协调各部门通力配合,抢工期、抓进度、控质量、克困难,于2023年10月8日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工作,完成全县1287个表面样本点的外业采样、制样和内业化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外业调查采样 质量控制 山东省沂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热储地热能对井采灌温度场演变规律与响应机制和恢复能力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嘉龙 康凤新 +5 位作者 杨亚宾 李振函 赵强 白通 隋海波 郑婷婷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8-587,共20页
合理优化对井采灌系统的采灌参数,定量计算回灌冷水温度恢复的热量来源,对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井采灌系统长期水动力场和地温场的动态变化监测数据,建立馆陶组热储层对井采灌系统的水-热耦合数值模型,研究... 合理优化对井采灌系统的采灌参数,定量计算回灌冷水温度恢复的热量来源,对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井采灌系统长期水动力场和地温场的动态变化监测数据,建立馆陶组热储层对井采灌系统的水-热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冷水回灌引起的热储内温度场的演化规律与趋势,并对对井采灌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定量计算回灌冷水温度恢复的热量来源。结果显示回灌低温冷水在馆陶组储层底部的底砾岩内运移速度最快,要保证现有采灌井距为180 m的采灌系统运行100年不发生热突破,采灌量应不大于30 m^(3)/h;拟建对井采灌系统的采灌量设计为常规值72 m^(3)/h时,合理采灌井距应不小于300 m。开采井的热突破时间t随采灌井间距R的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增长,相关方程为t_(Q)=aR^(2.4),比例系数a随采灌量的增大而减小。回灌冷水温度恢复的热量来源分析表明,回灌冷水体与其外围热水体的同层对流热为占比最大的热量恢复来源,从开始回灌时的大于70%降低至回灌100年时的36.0%;回灌冷水体从热储顶板和底板汲取的传导热占比从开始回灌时的接近0增大至100年时的30.7%(顶板11.5%,底板19.2%);回灌冷水体从外围热储介质汲取的同层传导热占比从开始回灌时接近0迅速增大至13.5%并保持稳定;回灌冷水体从内部热储介质中汲取的热量占比从开始回灌时的25.4%缓慢降低至回灌100年时的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场 非均质热储 采灌参数 演化规律 热量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破坏特征及裂纹扩展规律的应变率效应
6
作者 刘东义 赵振华 +3 位作者 王海焦 李念春 齐树明 王海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013-8024,共12页
为揭示应变率对岩石宏观破坏特征及微观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以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与声发射信息实时监测,分析了加载速率对砂岩试样强度和变形特性、破坏模式、破碎特征等宏观力学响应及微观断口形... 为揭示应变率对岩石宏观破坏特征及微观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以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与声发射信息实时监测,分析了加载速率对砂岩试样强度和变形特性、破坏模式、破碎特征等宏观力学响应及微观断口形貌的影响,并基于声发射b值随加载过程的演化,探讨了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砂岩试样内部裂纹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1×10^(-5)~1×10^(-2)s^(-1)的加载速率范围内,砂岩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加载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加载速率每增大10倍,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分别增大2.66 MPa和0.087 GPa,而峰值应变减小0.213‰;随加载速率增大,破坏特征呈现从单一倾斜的贯穿断裂面,逐渐向多断裂面交叉分布形式转变的趋势,且碎块平均尺寸减小,表明砂岩试样的破坏程度增大;低加载速率下的微观断口形貌以沿晶裂纹为主,而随加载速率增大,穿晶裂纹与沿晶裂纹交替出现,且裂纹相交位置破碎特征明显,出现晶粒的大面积剥离;随加载速率增大,声发射b值从增大变减小的转折点所对应的应力与峰值应力的比值降低,表明加载速率越大,试样内部越易出现裂纹的扩展,并贯通形成较为明显的大裂纹,导致试样呈现出更为严重的破坏特征和复杂的裂纹扩展规律。研究结果对认识复杂应力条件下工程围岩的破坏特征,以及基于声发射监测信息预测围岩内部结构的损伤劣化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速率 沉积砂岩 破坏特征 裂纹扩展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临沂段地热水溶性氦气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7
作者 李兆营 张建太 +7 位作者 李付全 胡彩萍 康鹏宇 肖丙建 胡自远 程龙 周亮宇 路晓平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8-340,共13页
绝大部分氦气矿藏赋存在油气矿藏中,对于地热井、温泉井中水溶性氦气的研究相对较少,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作为一条巨型走滑断裂,分布多处含氦气的地热井、温泉,而查明地热水中氦气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等利用在郯庐断裂带... 绝大部分氦气矿藏赋存在油气矿藏中,对于地热井、温泉井中水溶性氦气的研究相对较少,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作为一条巨型走滑断裂,分布多处含氦气的地热井、温泉,而查明地热水中氦气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等利用在郯庐断裂带临沂段地热井、温泉内氦气的样品分析结果,分析了郯庐断裂带临沂段地热井和温泉地下水中伴生气体氦含量、分布特征,探讨了地热水中氦气来源。结果显示:在郯庐断裂带临沂段地热水中首次发现8处明显氦含量高值点,以15×10^(-6)作为氦含量的背景值,高值点明显高于背景值11.1~1360.0倍,主要分布在郯庐断裂带内及两侧;氦同位素显示氦气主要来源于地壳,少量来源于地幔,幔源氦含量最高为10.75%,这不仅为郯庐断裂带深达地幔提供了证据,而且为地下热水的热源并非直接来源于地幔而是来源于深循环地温加热或放射性生热提供了依据。因此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将地壳深部、基底岩体中U、Th等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大量气与热带到地表,运移过程中同时生成了部分氦气,从而形成了氦气资源、地热资源富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地热 温泉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硅等同位素在济南岩体西部岩溶地热流体循环中的指示意义
8
作者 白新飞 朱立新 +10 位作者 胡彩萍 宋津宇 杨时骄 彭文泉 徐蒙 赵彤 于超 宋亮 王涛 洪欢仁 董娜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26-2438,共13页
济北地热田作为鲁西隆起地热区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深受济南岩体的影响,以往研究在地热流体同位素分析方面尚存欠缺。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深入揭示济南岩体在地热流体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采用同位素分析技术,对... 济北地热田作为鲁西隆起地热区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深受济南岩体的影响,以往研究在地热流体同位素分析方面尚存欠缺。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深入揭示济南岩体在地热流体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采用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地热流体中D、^(18)O、^(3)H、^(14)C、^(34)S、^(30)Si等多种同位素进行精确测定,并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热流体循环特征,综合分析同位素在地热流体循环过程中变化规律和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D、^(18)O同位素研究指示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地热流体的主要补给源,通过同位素高程效应计算和热储层埋深修正确定研究区南侧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裸露山区是主要补给区;氘盈余与3H、14C测年结果清晰指示出济南岩体西部岩溶地热流体的循环途径为南部山区补给区→济南岩体侵入区→灰岩条带区→灰岩隐伏区;^(34)S和^(30)Si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地热流体中同位素的形成机制及与热储层的密切关系,同时指出受济南岩体影响,地热流体循环途径及水-岩作用在不同区域展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本研究不仅深化了济南岩体对地热流体循环机制的重要影响作用,而且为济北地热田岩溶地热流体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岩体 同位素 补给区 循环途径 水-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莱芜张家洼铁矿床金云母^(40)Ar/^(39)Ar定年及其对成矿构造背景的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段壮 高明波 +7 位作者 高继雷 李春稼 冯启伟 李思远 高稳胜 王宪镇 徐仲义 李建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9-1296,共18页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矽卡岩型富铁矿床集中区,但目前对区域铁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尚不系统和全面,从而制约了对其成矿构造背景的理解。山东莱芜张家洼矽卡岩型铁矿床是华北克拉通东部最重要平炉富铁矿产地之一,铁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矽卡岩型富铁矿床集中区,但目前对区域铁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尚不系统和全面,从而制约了对其成矿构造背景的理解。山东莱芜张家洼矽卡岩型铁矿床是华北克拉通东部最重要平炉富铁矿产地之一,铁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矿山岩体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石炭系本溪组与奥陶系间不整合面的层间构造破碎带。金云母是张家洼铁矿床最主要的含水矽卡岩矿物,且与磁铁矿密切共生,对其进行^(40)Ar/^(39)Ar定年可为张家洼铁矿床的成矿时代提供约束。本文对张家洼铁矿床I号矿区和港里矿区的两件金云母单矿物样品进行了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同位素分析,获得很好的坪年龄,分别为129.7±0.8Ma和131.5±1.2 Ma(2σ)。上述年龄数据与矿山岩体的锆石和矽卡岩中热液榍石的U-Pb年龄一致,证实张家洼铁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30Ma左右。对张家洼及华北克拉通其他矽卡岩型铁矿床现有同位素年龄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整个华北克拉通内的矽卡岩型铁矿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和爆发性,绝多大数矿床均形成于130Ma左右,指示华北地区大规模矽卡岩型铁成矿作用是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云母 ^(40)Ar/^(39)Ar定年 张家洼铁矿床 成矿构造背景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泉域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泉技术研究
10
作者 韩琳 许兴鹏 +3 位作者 赵振华 孙雅飞 刘淑芬 刘建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05-109,共5页
济南市的水资源紧缺,主要地下水资源量受大气降水控制,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增大,同时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及城市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济南泉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断流的现象频发,产生... 济南市的水资源紧缺,主要地下水资源量受大气降水控制,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增大,同时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及城市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济南泉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断流的现象频发,产生了一系列的水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济南泉域地下水的现有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发现现状条件下仅靠每年的降水量优化计算后的开采方案达不到保泉供水的目标,因此结合目前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优化补源开采方案。结果显示:相较于仅靠大气降水补给的现状方案,通过回灌补源,在满足红色预警水位的条件下,泉域地下水在丰、平、枯、特枯四个典型水文年中均具有了一定的开采潜力。这表明人工调蓄补源是维持泉水常年喷涌的有利手段,为济南泉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开采量 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及补给机制:以羊庄岩溶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凤新 郑婷婷 +4 位作者 冯亚伟 徐秋晓 刘彬涛 王义生 李传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82,共15页
为建立北方岩溶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提高岩溶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精度,笔者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山东羊庄封闭式泉排型岩溶水系统开展了岩溶水均衡试验研究,积累了40余年的监测试验数据。根据长期野外水均衡要素观测资料,推导出裸... 为建立北方岩溶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提高岩溶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精度,笔者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山东羊庄封闭式泉排型岩溶水系统开展了岩溶水均衡试验研究,积累了40余年的监测试验数据。根据长期野外水均衡要素观测资料,推导出裸露型、半覆盖型和覆盖型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计算公式,建立了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与降水量P和地下水位埋深D的相关方程,以及可调控的最大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系列,揭示了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与α变化机制。结果表明:α随水位埋深D的改变而改变,每个降水量P段分别对应一个最大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_(max)和最大降水入渗补给量即补给极限G_(max),相应的水位埋深便是最佳水位埋深D_(critical)。D>D_(critical)时,包气带截留量随着水位埋深的增大而增大,α<α_(max);D<D_(critical)时,地表径流量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减小而增大,α<α_(max)。不同的降水量段对应不同的D_(critical),降水量增大时,对应的α_(max)及D_(critical)也增大。在任意水位埋深时,G_(max)为蓄满产流临界降水量与包气带最大截流量之差。本研究解决了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的关键科学问题,即揭示降水入渗补给机制、建立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降水量和水位埋深的定量关系,提升了我国北方岩溶水资源基础性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包气带截留量 蓄满产流量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补给机制 羊庄盆地 北方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北翼岩溶含水介质分布及地下水循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斌 李常锁 +5 位作者 魏善明 丁冠涛 郭秀军 高帅 刘春伟 杨振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9-590,共12页
为了深入认识济南岩溶泉水及地热水循环过程,本文以泰山北翼碳酸盐岩含水介质空间分布特征为研究出发点,分析其埋藏条件和连续性特征,并利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概念模型等方法,结合水动力场、水化学场、水温度场和水年... 为了深入认识济南岩溶泉水及地热水循环过程,本文以泰山北翼碳酸盐岩含水介质空间分布特征为研究出发点,分析其埋藏条件和连续性特征,并利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概念模型等方法,结合水动力场、水化学场、水温度场和水年龄场“四场”分析,揭示区域地下水循环规律。结果表明:地表分水岭与齐广断裂、禹王山断裂、聊考断裂等深大断裂控制了泰山北翼地区岩溶含水介质空间展布,大致呈现由南向北埋藏深度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受马山断裂、东坞断裂、文祖断裂等次级断裂影响岩溶含水介质上下盘有不同错动,但东西展布仍具有较好连续性;区域地下水循环过程极其复杂,泰山岩群、寒武纪及奥陶纪各类含水岩组通过排泄-渗漏、断裂垂向径流、水平地下径流等形式发生水流交汇,并在山前局部地区与第四纪松散孔隙水产生水量交换,最终通过泉或人工开采形式排泄。区域地下水流具有统一的“四场”,并且呈现明显的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大致沿东阿断裂及其延长线—吴家堡—华山—章丘区—淄博磁村一线划分冷泉与地热水的分界线,以600 m、1000 m划分出浅、中、深循环深度分界线;冷泉以浅循环为主,中、深循环为辅,地下水矿化度、温度、年龄偏低,而地热水以中、深循环为主,浅循环为辅,地下水矿化度、温度、年龄偏大。不同含水介质水流具有一定内在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岩溶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岩溶含水介质 泉水 地热 水循环 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灌均衡模拟的砂岩热储合理采灌井距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晓飞 康凤新 +4 位作者 吴晓华 王明珠 杨亚宾 战静华 陈京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为实现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需要明确不同采灌条件下合理的采灌井间距。为此,以鲁北馆陶组热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层状热储开发的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场耦合模拟软件建立了地热对井采灌井距计算器。通... 为实现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需要明确不同采灌条件下合理的采灌井间距。为此,以鲁北馆陶组热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层状热储开发的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场耦合模拟软件建立了地热对井采灌井距计算器。通过参数拟合及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以软件APP编译功能为基础,以普通用户使用为导向,简化相关参数输入,建立了地热采灌井距计算APP。为适应实际生产需求,计算了不同采灌量条件下对应的合理采灌井距。计算结果表明:鲁北地区馆陶组热储采灌量分别为40,60,80,100 m^(3)/h时,不发生热突破的合理采灌井距分别为290,330,360,390 m。研究表明:(1)在鲁北层状传导型砂岩热储地区,对概念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靠,可以在该地区建立合理采灌井距计算APP;(2)水热数值模拟是合理采灌井距计算的有力手段,能够确定开采量、回灌量、回灌温度、采灌井距等地热开发利用工程的关键参数,有利于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热储 采灌工程 采灌井距 热突破 水热耦合模拟 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长孝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富集区补给源识别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燚 康凤新 +7 位作者 张文强 许庆宇 秦鹏 赵强 李嘉龙 崔洋 隋海波 郑婷婷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2-305,共14页
为识别济南长孝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水富集区补给源并揭示其富水机制,利用水化学方法和自组织神经网络(SOM-KM)耦合法揭示研究区岩溶地下水补给源和空间分布规律,利用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计算富水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源贡献比;并结合地形地... 为识别济南长孝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水富集区补给源并揭示其富水机制,利用水化学方法和自组织神经网络(SOM-KM)耦合法揭示研究区岩溶地下水补给源和空间分布规律,利用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计算富水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源贡献比;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汇水条件探究岩溶地下水富集机制。结果表明,汇集排泄区岩溶地下水与南部补给区、侧向径流区岩溶地下水和黄河水水化学特征皆具相似性,水力联系密切,指示汇集排泄区岩溶地下水接受南部山区、侧向径流岩溶地下水和黄河水三源补给,枯水期三者补给贡献率分别为75.09%、21.02%、3.89%。汇集排泄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且裂隙岩溶发育,尤其在马集-孝里-归德一带,加之该地区岩溶地下水补给源丰富,且在岩溶地下水自东南向西北径流过程中,在北部受砂岩泥岩阻水地层的阻滞,地下水汇聚于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形成地层阻滞型岩溶地下水富水构造。通过揭示长孝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水富集机制,可为后续准确计算可采资源量、济南市保泉供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长孝岩溶水系统 岩溶地下水 补给源识别 富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北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光伟 董玉龙 +6 位作者 顾莎 毕雯雯 姚英强 程佳豪 姚天 支传顺 胡晓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58,共5页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地下水环境评估与污染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分析鲁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现状,利用地下水价值、改进后的DRASTC模型的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与地下水污染源分级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体系,完成鲁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地下水环境评估与污染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分析鲁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现状,利用地下水价值、改进后的DRASTC模型的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与地下水污染源分级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体系,完成鲁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并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整体等级为中等水平;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为中等面积比例最大,为34.02%;等级为高等面积比例极小,仅占3.63%;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分区可为相关部门后续结合数值模拟验证有效易污率和拟议防治手段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地下水污染风险 污染源分级 易污性 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仲子文 李冰 +8 位作者 李彦 李德伟 刘延美 颜晓 刘宾绪 刘兆东 王艳芹 孙斌 薄录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健康的农田土壤不仅是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健康的根本保障。目前关于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关于农田土壤微塑料丰度的报道差异较大。我国农田土壤重... 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健康的农田土壤不仅是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健康的根本保障。目前关于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关于农田土壤微塑料丰度的报道差异较大。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规律,与微塑料污染有一定的耦合关系。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可使其产生富集效应,可能增加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重金属被吸附后可随着微塑料进行迁移转化,通过解吸作用向环境中释放,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由于农田土壤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微塑料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耦合后的毒性效应需要进一步探究。本文对我国农田土壤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分布和迁移规律及两者的作用关系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微塑料 重金属 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趵突泉与白泉地下水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齐欢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4,32,共7页
为查明济南市趵突泉与白泉之间的水力联系,选取2007~2011年趵突泉、白泉以及7个岩溶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监测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EOF分析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地下水位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趵突泉和白泉之间岩溶含水层整体连通性较好... 为查明济南市趵突泉与白泉之间的水力联系,选取2007~2011年趵突泉、白泉以及7个岩溶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监测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EOF分析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地下水位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趵突泉和白泉之间岩溶含水层整体连通性较好,受济南岩体的影响,两者之间水力联系相对较弱。趵突泉和白泉地下水位动态空间分布形式相同,变化趋势一致,受水力梯度的影响,趵突泉地下水直接补给白泉地下水。趵突泉水位和白泉水位均存在约12个月的连续主振荡周期,两者之间的响应时滞为39.18d,地下水径流速度为平均433.89m/d。因此,白泉除了主要接受南部山区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下渗的补给,同时也接受趵突泉的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趵突泉 白泉 地下水位动态 EOF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济南市经十路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雷炳霄 邢立亭 +5 位作者 董亚楠 窦舒畅 黄薛 于苗 赵振华 高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13273-13280,共8页
地铁等地下工程修建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能否准确评价地铁建设对济南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实现地下水环境保护与地铁共融共生的关键。以济南某段地铁线路为例,在综合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解析... 地铁等地下工程修建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能否准确评价地铁建设对济南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实现地下水环境保护与地铁共融共生的关键。以济南某段地铁线路为例,在综合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解析法定量分析了地铁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从地下水动态变化角度探讨地铁建设对于济南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综合数值模拟为地铁建设优化设计、地下水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地铁施工建设期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施工期基坑降排水导致地下水动态暂时性变化,基坑封顶后不再需要降排水,水位逐步恢复,对地下水动态产生的影响也会随之消失。施工中要尽量采取分批次施工的方式,减少工程降水时间与总排水量,同时在总排水量较大的站点基坑外侧下游设置回灌井,采用边降水边回灌的方式施工,可消除施工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②根据长期水位观测资料,研究区段浅层岩溶水水位与泉水水位动态相关性较差,说明浅层地下水与泉群的连通性一般,然而为尽可能减小地铁施工对地下水径流的影响,地铁底板尽可能的浅埋;③地铁线路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因水流受阻产生的水位壅高可能会引发地下工程渗水、涌水等工程安全问题,经计算在不采取导流措施的情况下研究区段各车站地下水壅高值范围在0.51~1.10m,通过采取导流措施将上游受阻地下水沿导水通道疏导至基坑下游,可消除水位壅高,使车站附近地下水流场接近原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壅高 基坑排水 地下水环境 地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隧道防寒抗冻技术研究综述及抗冻设防新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矿三 刘建友 +2 位作者 季娟 韩琳 孙雅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10-214,共5页
对目前隧道防寒抗冻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国内外防寒抗冻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探讨了寒区铁路隧道排水系统及隧道结构防冻技术,包括隧道结构保温层设置、季节性冻土区及多年冻土区隧道结构的抗冻方法;并对隧道防寒抗冻技术的前... 对目前隧道防寒抗冻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国内外防寒抗冻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探讨了寒区铁路隧道排水系统及隧道结构防冻技术,包括隧道结构保温层设置、季节性冻土区及多年冻土区隧道结构的抗冻方法;并对隧道防寒抗冻技术的前沿方向,如空气幕保温系统和地源热泵加热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隧道防寒抗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寒区隧道 抗防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2遥感影像的引黄灌区土壤电导率与Ca2+含量估算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芳 赵振华 +1 位作者 邢立亭 刘展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157,共5页
为实现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大面积快速监测,以济南市黄河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二号(GF-2)遥感影像建立土壤光谱指数与实测土壤电导率及Ca^(2+)含量估算模型,进而分析区域盐渍化土壤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差值光谱指数(DSI)和盐分指数5... 为实现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大面积快速监测,以济南市黄河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二号(GF-2)遥感影像建立土壤光谱指数与实测土壤电导率及Ca^(2+)含量估算模型,进而分析区域盐渍化土壤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差值光谱指数(DSI)和盐分指数5(SI_(5))组合能够较好地估算研究区表层土壤的电导率和Ca^(2+)含量,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94和0.586。盐渍化土壤占研究区土壤面积的26.788%,以轻度盐渍化土壤为主;中度盐渍化土壤位于轻度盐渍化土壤区域内部,土壤盐渍化有向更高等级转化的风险,应注意合理灌溉,避免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研究区土壤Ca^(2+)含量以中等和高量为主,且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加,因此今后的土壤盐渍化防治工作可以着重考虑Ca^(2+)含量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土壤电导率 Ca^(2+)含量 遥感估算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