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退化风险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优先序划定——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例
1
作者 刘金花 郑永兴 +1 位作者 李威 杨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7-1600,共14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精准识别生态修复区域以及合理划定修复的优先序,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前提,因此,本文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研究区,通过“生态韧性-人类干扰”定量评估生态系统退化风险,采用...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精准识别生态修复区域以及合理划定修复的优先序,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前提,因此,本文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研究区,通过“生态韧性-人类干扰”定量评估生态系统退化风险,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模型等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源地、廊道、夹点、障碍点等生态要素作为生态修复区域,叠加退化风险等级对修复区域进行优先序划定,并提出相应修复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生态退化风险较高,高退化风险区以各城市为中心呈带状辐射分布,快速城镇化以及交通网络的发展对生态退化的影响不容忽视;识别生态修复区域,包括27个生态源地、71条生态廊道、71处生态夹点和51处生态障碍点;叠加生态退化风险,将生态修复区域划分为优先修复、一般修复以及生态保育三类,并结合不同生态要素特征以及优先序提出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人类干扰 生态安全格局 优先序 黄河流域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对山东省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刘春强 杨勇 +1 位作者 肖敏 王新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239-243,共5页
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对土地出让面积与出让价格的变化有重要影响。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回归模型,分析了2011—2021年山东省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对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土地出让面积和出让金额差距显著;山东省土地... 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对土地出让面积与出让价格的变化有重要影响。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回归模型,分析了2011—2021年山东省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对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土地出让面积和出让金额差距显著;山东省土地出让行为呈现明显地域特征,出让面积与出让金额空间错位严重;长期来看,“贷转债”政策对土地出让面积与价格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债转禁”政策在土地出让面积方面则未显现出明显的效应。基于新政策和新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山东省土地储备转型和融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储备融资 土地出让 政策影响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富集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康凤新 郑婷婷 +20 位作者 史猛 隋海波 徐蒙 江海洋 钟振楠 秦鹏 张保建 赵季初 马哲民 崔洋 李嘉龙 段晓飞 白通 张平平 姚松 刘肖 史启鹏 王学鹏 杨海涛 陈京鹏 刘琲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94,共28页
山东省热储类型多、分布广,资源储量丰富,但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富集机制尚需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地热井测温、大地热流测量、地热资源勘查、钻获地热井及抽水试验和长期动态监测资料,圈定了控热、导水地质构造和地热异常分布区,将山东... 山东省热储类型多、分布广,资源储量丰富,但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富集机制尚需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地热井测温、大地热流测量、地热资源勘查、钻获地热井及抽水试验和长期动态监测资料,圈定了控热、导水地质构造和地热异常分布区,将山东省地热资源划分为鲁东隆起、沂沭断裂带、鲁西隆起和鲁西北坳陷4个地热区,分别论述了各地热区地热系统的热储类型、开放程度、热源水源及其运移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水流热流富集构造赋存位置。集成水源开放状态、热源机制和水热富集热储赋存特征等主要地热能控制要素,将地热系统划分为3种聚热富水模式:(1)开放对流腔管状型地热系统聚热富水模式;(2)弱开放对流传导带状层状型地热系统聚热富水模式;(3)封闭对流传导带状层状型地热系统聚热富水模式。揭示了各聚热富水模式的热源及其聚集机制、水源及其富集机理、水热可更新能力和富集热储赋存规律,为找热定井提供了靶区定位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 富集机理 热源 聚集机制 开放状态 聚热富水模式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局与多情景模拟研究
4
作者 董光龙 尹海洋 +4 位作者 姚荣岩 原晨朝 曲成闯 田原 贾敏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目的/意义]中国正面临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压力,建设用地扩张、耕地数量减少、生态空间萎缩等问题凸显,土地利用冲突现象频发。为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并预测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发展趋势,亟需开展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 [目的/意义]中国正面临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压力,建设用地扩张、耕地数量减少、生态空间萎缩等问题凸显,土地利用冲突现象频发。为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并预测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发展趋势,亟需开展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局与多情景模拟研究。[方法]以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思想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识别2000—2020年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并借助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不同情景下潜在土地利用冲突格局。[结果和讨论]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现减缓态势,中冲突为主导类型,高冲突占比由2000年19.34%减少到2020年的8.61%。高冲突主要集聚在建设用地与其他地类过渡地带、鲁中山地丘陵区地类交错带和黄河沿岸。自然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恶化趋势,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形势有所缓解,其中生态保护情景下高冲突占比最少,为5.44%。[结论]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侵占耕地和生态用地仍是当前土地利用冲突的主要原因。基于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更好地平衡耕地保护、生态安全和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缓解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的一种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耕地保护 景观格局指数 情景模拟 CA-Markov 黄河流域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典型地区盐碱地分布、治理模式研究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申 毕梅祯 +2 位作者 王建丽 孙胜卓 孙丰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2-309,共8页
为探讨盐碱地治理利用方向,针对山东省典型地区,利用遥感影像及变更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典型地区盐碱地分布现状,介绍了“上农下渔”、暗管排盐两种治理模式,结合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土壤侵蚀数据,进一步研究其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 为探讨盐碱地治理利用方向,针对山东省典型地区,利用遥感影像及变更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典型地区盐碱地分布现状,介绍了“上农下渔”、暗管排盐两种治理模式,结合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土壤侵蚀数据,进一步研究其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以不同治理模式下东营市河口区10个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指标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个深度的四组治理模式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治理方式均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盐碱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盐碱地开发利用为耕地后潜在经济社会效益。最后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盐碱地开发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空间分布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5年来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光伟 常允新 +6 位作者 王庆兵 姚天 胡晓农 杨培杰 王晓玮 董玉龙 支传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共14页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趋势变化和时空格局,【方法】基于1965—2019年93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采用sen′s趋势、去趋势波动分析、皮尔逊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及Arcgis软件分析了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趋势变化和时空格局,【方法】基于1965—2019年93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采用sen′s趋势、去趋势波动分析、皮尔逊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及Arcgis软件分析了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与基准期(1965—1989年)相比,当前气候状况下(1990—2019年),山东省极端气温指数的暖指数、极值指数以及作物生长期指数大多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冷极端气温指数和日气温较差则呈现减少趋势。【结论】除夏季日数外,其他极端气温指数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相一致。当前气候状况下极端气温指数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青岛、烟台和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以及临沂极端暖事件(冷事件)增加(减少)速率较其他地区更快。部分极端气温指数与经度和海拔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与纬度相关性较低。山东省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与AMO、AO和EA/WR密切相关。欧亚大陆上空反气旋的增强加速了山东省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事件 山东省 时空变化 未来趋势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炜 魏宇 +1 位作者 李灵敏 朱晓伟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3期170-177,共8页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的预测能力与精度,为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以山东省为例,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在部分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模型改进,运用三类灰色预测模型、Lasso回归与...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的预测能力与精度,为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以山东省为例,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在部分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模型改进,运用三类灰色预测模型、Lasso回归与OLS耦合模型、PCA-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系统动力学模型等4种模型,对模型拟合程度进行了比较,运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平均预测精度作为判断标准进行了精度评价,筛选出PCA-BP神经网络模型为山东省面板数据条件下的最优预测模型,进一步预测出山东省2028年建设用地需求量的情况,并从模型优化情况、数据利用形式、数据获取难易度、预测过程难易度、模型精度评价和模型适用条件等5个方面对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模型进行了综合比较,为科学选择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模型选择提供了合理思路,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总体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比较 需求预测 建设用地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东平原区和美国大休斯顿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永伟 王国权 +3 位作者 朱晓伟 于德杰 梁浩 王晓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中国山东省平原区和美国大休斯顿地区都存在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休斯顿积累了100多年的监测成果和50多年防控经验,与山东省平原区30多年来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经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山东省地面沉降... 中国山东省平原区和美国大休斯顿地区都存在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休斯顿积累了100多年的监测成果和50多年防控经验,与山东省平原区30多年来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经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山东省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地下水资源管理、数字赋能和数据共享,文章对两个地区的地面沉降成因、监测技术、地下水管理和地面沉降防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度抽取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两地都采取了以限制地下水开采为主的地面沉降管理措施,当前沉降面积和沉降速率都趋于减小;两地目前使用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基本相同,主要使用精密水准测量、分层标或深孔伸缩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观测点的密度和监测频次都在逐步增加。然而,两地在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休斯顿地区的地面沉降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采集数据和协调数据共享,不承担观测数据的处理和研究任务,所有的观测数据都向社会开放,基于观测数据的研究工作主要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大学的研究团体承担,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山东平原区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监测由自然资源和水利部门承担,下属的事业单位承担野外观测、数据保管、数据分析和研究,为制定地下水管理规章制度提供科技支撑,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整合存在一定困难,限制了对地面沉降的深入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监测与防控 地下水 中国山东 美国休斯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芜地区泉水系统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9
作者 李波 朱恒华 +5 位作者 吴芳 于大潞 姜秉霖 吴璇 张翼飞 王金晓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189,共13页
【目的】莱芜地区泉水出露众多,但未开展过系统研究。为查清该地区泉水特征、泉水系统和形成机理,助力泉水保护工作,依据莱芜泉水普查工作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采用资料利用分析、水文地质调查、地质钻探、水质分析等工作手段,... 【目的】莱芜地区泉水出露众多,但未开展过系统研究。为查清该地区泉水特征、泉水系统和形成机理,助力泉水保护工作,依据莱芜泉水普查工作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采用资料利用分析、水文地质调查、地质钻探、水质分析等工作手段,分析了泉水发育水文地质条件,总结了泉水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及质量特征,进行了泉水系统划分,探讨了泉水形成机理及控制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泉水主要分布在莱芜盆地边缘及河流沟谷地区;按含水岩组类型可分为岩溶泉水和裂隙泉水,以下降泉为主,少数上升泉;泉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HCO_(3)-Ca·Mg型和HCO_(3)·SO_(4)-Ca型为主,主要离子主要来源于水岩相互作用;82%泉水达到地下水III类及以上标准,部分为锶型、偏硅酸型天然矿泉水;泉水形成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等地质因素控制,主要以浅层循环为主,水循环速度快。【结论】莱芜地区泉水出露分布受地形变化影响明显;整体泉水水质较好,循环速度快,水量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易受人类活动影响。通过本次对莱芜泉水系统分析,可为当地泉水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共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水系统 形成机理 水文地质 山东莱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铵对黄河下游新造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孙和颜 魏宇 +5 位作者 唐晓川 杨志军 张丽茹 姜明松 陈峰 刘宏元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2期48-54,共7页
将羧甲基纤维素铵(CMC-NH_(4))作为土壤改良剂应用于山东省禹城市新造稻田土壤,分析它对土壤水分、电导率、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禹城市房寺镇崔李村设置田间试验,以水稻作为供试作物,CMC-NH_(4)施用量分别设为0、75、150 kg/hm^(2)... 将羧甲基纤维素铵(CMC-NH_(4))作为土壤改良剂应用于山东省禹城市新造稻田土壤,分析它对土壤水分、电导率、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禹城市房寺镇崔李村设置田间试验,以水稻作为供试作物,CMC-NH_(4)施用量分别设为0、75、150 kg/hm^(2)(分别标记为C0、C1、C2)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与C0相比,施用CMC-NH_(4)对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无显著性影响;施用CMC-NH_(4)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磷、速效磷和硝态氮含量,这表明CMC-NH_(4)处理整体上可促进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施用CMC-NH_(4)能够显著增加水稻产量,C1和C2处理分别增加了11.80%、7.60%。因此,施用CMC-NH_(4)能提高禹城市新造稻田土壤养分利用率和增加水稻产量。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将CMC-NH_(4)作为新造稻田土壤改良剂的推荐施用量为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铵 新造稻田 土壤养分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市傅疃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11
作者 盛慧斌 滕跃 +3 位作者 张文强 高宗军 窦炳臣 刘文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9,共10页
为了探究傅疃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甄别污染源输入途径,综合利用数理统计分析、Gibbs模型、离子比值分析等方法,系统解析区域地下水主要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控制机制,并通过PMF模型定量揭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污染源贡献率.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傅疃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甄别污染源输入途径,综合利用数理统计分析、Gibbs模型、离子比值分析等方法,系统解析区域地下水主要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控制机制,并通过PMF模型定量揭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污染源贡献率.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为主,包括HCO_(3)·Cl-Ca·Na型、HCO_(3)-Ca·Na型、HCO_(3)·Cl-Ca型和HCO_(3)·SO_(4)-Ca·Na型等,占比约为45.5%,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趋于复杂化;(2)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作用及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以长石等硅酸盐矿物风化溶解作用为主;(3)PMF源解析结果表明,傅疃河流域地下水组分的主要来源包括岩石矿物风化溶解、农业化肥及养殖业污染、海水入侵及海水蒸汽、原生沉积环境及工业污染共同作用,贡献率分别为43.81%、19.56%、34.22%和2.41%,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地下水离子组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疃河流域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比值分析 PMF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问题思考
12
作者 王成奇 孙田 +1 位作者 王玉 王克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91-193,共3页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问题是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的社会问题,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必要性、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原则、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模式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希望通过...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问题是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的社会问题,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必要性、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原则、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模式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希望通过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更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划定问题 保护措施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招远水旺庄金矿深部地应力特征及其岩爆倾向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柳禄湧 李凯舟 +3 位作者 王能伟 杨志杰 杨冬铭 孙尧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7-429,共13页
通过山东省招远市水旺庄金矿1881.08 m深孔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获取了矿区深部地应力特征及其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矿区最大主应力随深度增加具有呈线性增大趋势,800.00 m以浅原位地应力状态以水平应力为主,随深度增加铅直... 通过山东省招远市水旺庄金矿1881.08 m深孔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获取了矿区深部地应力特征及其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矿区最大主应力随深度增加具有呈线性增大趋势,800.00 m以浅原位地应力状态以水平应力为主,随深度增加铅直主应力逐渐过渡为最大主应力;其中,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1.22~45.69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7.28~36.17 MPa,铅直主应力为8.44~48.27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根据该矿区应力量值及其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分析了深部矿体地应力特征,水旺庄矿区深部地应力在招远-莱州地区属于一般偏低水平。结合钻孔岩芯岩石力学参数,基于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及岩石块体弹性应变能理论,对高围压环境下深部矿体开挖过程中,地下巷道发生岩爆的倾向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水旺庄金矿总体属于无岩爆或弱岩爆的地层,但局部如1102.78 m、1379.40 m深度存在强烈岩爆倾向性,金矿矿体所处的1680.40~1684.90 m深度大体位于无岩爆区域。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深部矿山建设与开采设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旺庄金矿 深孔水压致裂法 原位地应力测量 深部地应力特征 岩爆倾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与冲突测度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志炜 魏宇 +1 位作者 李申 朱晓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6-393,共8页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对胶东半岛的三生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效应”三生空间冲突测度模型,识别三生空间冲突的区域和强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胶东半岛三...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对胶东半岛的三生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效应”三生空间冲突测度模型,识别三生空间冲突的区域和强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胶东半岛三生空间的面积变化具有“一降一升一稳定”的特点,其生产空间占比最高,其次是生活空间,二者占比之和约为85%。胶东半岛三生空间平均冲突指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稳定可控区域主要分布在生态空间内部的自然保护区,严重失控级别主要分布在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之间的交错地带。不同空间类型的空间冲突程度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空间冲突水平在空间类型和县域也存在较大差异,并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特征 空间冲突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烟台门楼水库火山岩剖面特征及地学意义
15
作者 蒙永辉 赵希涛 +5 位作者 程鸿雁 于得芹 王庆兵 王振涛 罗梅 刘妍芬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0-736,共7页
在山东省地质遗迹调查研究中,首次在烟台门楼水库东侧马山发现一处典型的火山岩侵入剖面。为进一步准确评价剖面地学意义,在剖面中采取砂样1件及玄武岩样品3件,分别利用ESR法和K-Ar法进行精确测年。结果表明:胶东地区为地壳长期稳定或... 在山东省地质遗迹调查研究中,首次在烟台门楼水库东侧马山发现一处典型的火山岩侵入剖面。为进一步准确评价剖面地学意义,在剖面中采取砂样1件及玄武岩样品3件,分别利用ESR法和K-Ar法进行精确测年。结果表明:胶东地区为地壳长期稳定或微微隆起的地区,可作为我国第三地势阶梯中地壳稳定或相对隆升区的一个代表;火山岩剖面为中新世晚期产物,其火山活动大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火山凝灰岩与火山集块岩喷发时期,发生在7.19 Ma左右,第二期为玄武岩的多期次溢流时期发生在6.75 Ma左右,第三期为小型断裂活动与玄武岩脉的侵入时期,发生在5.32 Ma左右,但其规模明显弱于前两期。门楼水库火山岩剖面是我国少有的火山岩侵入剖面,属典型地质遗迹资源,具有较高的科研与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意义 火山岩 剖面特征 门楼水库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tinel-2影像结合空间关联随机森林模型反演裸土期耕地土壤全氮含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培杰 韩保栋 +3 位作者 张玉燕 赵菲 王庆兵 翟晓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192,共8页
为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内土壤全氮的含量信息和空间分布特征。选取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刁镇为研究区,系统采集64个土壤样品并获取同期Sentinel-2(哨兵2号)影像数据,进一步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选择土壤全氮的敏感光谱参量作为自变量,测试... 为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内土壤全氮的含量信息和空间分布特征。选取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刁镇为研究区,系统采集64个土壤样品并获取同期Sentinel-2(哨兵2号)影像数据,进一步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选择土壤全氮的敏感光谱参量作为自变量,测试得到的土壤全氮含量为因变量,分别建立基于随机森林和空间关联随机森林算法的反演模型,完成区域尺度的土壤全氮含量的遥感反演和数字制图。结果表明:哨兵2号影像的多光谱波段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较低,通过波段间比值变换能够显著增强土壤全氮含量对光谱信号的响应能力,光谱指数b_(6)/b_(11)、b_(8a)/b_(12)、b8/b_(9)、b_(8a)/b_(9)和(b_(9)-b_(11))/(b_(9)+b_(11))对土壤的全氮含量信息最为敏感;空间关联随机森林模型的反演精度指标R2和RMSE分别为0.90和0.11,相对比随机森林模型精度分别提升11.11%和26.67%,使反演模型的结构和计算效率均得到了优化;土壤全氮含量在田块尺度上的空间变异较大,与土地利用状况关系密切,村居建筑物周边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低水平(<0.80g/kg),远离建筑物的大片耕地区域土壤全氮含量则较高(>1.20g/kg)。哨兵2号影像与空间关联随机森林算法相结合的遥感反演技术可为区域土壤环境信息的监测与制图分析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全氮 Sentinel-2影像 空间关联 随机森林模型 裸土期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中生态沟渠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晓亮 陈克勤 李正兵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22期59-61,共3页
随着山东省农村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日益增强、大规模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化学农药、肥料等过度使用,牲畜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落后,山东省农村面源性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维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就显得... 随着山东省农村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日益增强、大规模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化学农药、肥料等过度使用,牲畜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落后,山东省农村面源性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维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沟渠的建立不但能够有效遏制灌区内农田的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保障灌区内生态平衡,也是解决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问题、打造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建设生态沟渠,实现自然净化,减少农业污染,对山东省实现生态灌区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灌区 生态沟渠 生态田间工程 湿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三生空间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解磊 孙胜卓 +1 位作者 毕梅桢 朱晓伟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9期176-180,共5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功能与格局发生剧烈演变,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面临严峻的危机和挑战,分析三生空间的时空格局变化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前提。以济南市为例,基于ArcGIS平台将长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功能与格局发生剧烈演变,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面临严峻的危机和挑战,分析三生空间的时空格局变化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前提。以济南市为例,基于ArcGIS平台将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序列重分类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采用GIS技术方法,探究了济南市2005~2020年三生空间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在空间分布格局上,济南市三生空间变化不大,整体呈现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的态势;②2005~2020年,济南市生产空间减少666.67 km^(2),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增加了577.24 km^(2)以及89.44 km^(2);③2005~2002年,济南市生产空间从呈现西北-东南分布,中心点在逐渐东移,生活空间呈现南-北分布趋势,中心点逐渐北移,生态空间逐渐由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向东-西方向分布转变,中心点逐渐西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格局 GIS技术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中田间生态道路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晓亮 陈克勤 +1 位作者 周伟 隋奇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1期256-258,261,共4页
绿色生态是新时代赋予田间道路建设的新内涵,以往的田间道路建设存在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针对田间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将生态理念融入田间道路工程建设过程,阐述了生态田间道路的结构设计思路及已建... 绿色生态是新时代赋予田间道路建设的新内涵,以往的田间道路建设存在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针对田间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将生态理念融入田间道路工程建设过程,阐述了生态田间道路的结构设计思路及已建道路的改良、改建措施,为生态型土地整治中田间生态道路建设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田间道路建设与生态理念相结合,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生态的基础上,能营造绿色农业农田生态环境,达到生态和发展相协调的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道路 生态环境 道路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健康产能评价及其空间分异——以济南市为例
20
作者 王满意 陈明慧 +3 位作者 李申 闫弘文 殷冠羿 王文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13-221,共9页
为厘清耕地健康产能的内涵,丰富市级尺度耕地健康产能评价的研究,以山东济南市为研究区,构建包括气候条件、耕地弹性、生产环境等6个要素在内的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法、逐级修正法等对研究区耕地产能状况进行测度,采... 为厘清耕地健康产能的内涵,丰富市级尺度耕地健康产能评价的研究,以山东济南市为研究区,构建包括气候条件、耕地弹性、生产环境等6个要素在内的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法、逐级修正法等对研究区耕地产能状况进行测度,采用1+X累加法、乘积法对研究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而后将二者叠加得到研究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结果,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对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产能较差的耕地面积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90%,主要分布于济南南部山区;耕地健康状况较差的耕地面积仅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51%,主要分布于济南历城区。耕地产能与耕地健康的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602、0.632,即二者结果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耕地健康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强。进一步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测量结果显示,耕地产能热点区可能为耕地健康冷点区,即二者集聚结果不同质。济南市耕地健康产能评价结果分为健康、轻度亚健康、中度亚健康、重度亚健康和不健康5类,耕地健康产能状况总体较优,不健康耕地仅占全区耕地的4.63%,且地域分异显著,整体上呈现北优南劣的特征;研究区耕地健康产能的总体评价结果受耕地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大。本研究针对济南市耕地健康产能状况进行了评价,为较大尺度范围的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耕地健康 耕地产能 耕地健康产能评价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