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膦酸盐影响种植体稳定性的动物及临床研究新进展
1
作者 贾凌璐 公子恺 +1 位作者 赵文锡 文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3,共6页
双膦酸盐(BP)是治疗骨质疏松及骨相关肿瘤的常用药物之一,对骨代谢有较大影响。在摄入BP的患者群体中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时,BP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形成及长期维持的潜在作用不容忽视。此外,种植体的植入是否影响BP介导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双膦酸盐(BP)是治疗骨质疏松及骨相关肿瘤的常用药物之一,对骨代谢有较大影响。在摄入BP的患者群体中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时,BP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形成及长期维持的潜在作用不容忽视。此外,种植体的植入是否影响BP介导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生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近年动物及临床研究证据,探讨BP对种植体骨结合形成及长期稳定的潜在作用,并分析种植治疗对BP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影响,最后为摄入BP患者的种植治疗提出临床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种植体 骨结合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水平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史芮雯 杨虎 +5 位作者 刘月 史一林 张圣锛 刘煜 宋丰 兰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探讨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水平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单颗上颌前牙种植同期植骨的25例患者的25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据植骨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L形技术引导性骨再生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11例)、... 目的探讨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水平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单颗上颌前牙种植同期植骨的25例患者的25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据植骨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L形技术引导性骨再生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11例)、对照组(传统引导性骨再生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14例)。对2组患者术后的早期不适、创口愈合、种植体周骨量、种植体周硬组织吸收量、影像灰度值、种植体稳定性等进行对比。结果2组术后早期不适、创口愈合及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稳定性、影像灰度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垂直向种植体周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水平向种植体周硬组织吸收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区种植同期垂直向骨增量效果更优,且在种植体稳定性、早期不适及创口愈合方面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技术 骨缺损 引导骨再生 浓缩生长因子 上颌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口腔颌面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儿童伯基特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3
作者 武宏 赵文慧 +3 位作者 杨小倩 李秀丽 张衍蓉 宋爱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5-682,共8页
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淋巴瘤,是增殖最快的人类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晚期则预后较差。本病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包括地方型(非洲Burkitt淋巴瘤)、散发型和免疫缺陷相关型。散发型Burkitt... 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淋巴瘤,是增殖最快的人类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晚期则预后较差。本病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包括地方型(非洲Burkitt淋巴瘤)、散发型和免疫缺陷相关型。散发型Burkitt淋巴瘤最常见的首发部位是腹部器官及淋巴结,以口腔颌面部为首发症状的Burkitt淋巴瘤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面部膨隆、牙痛、牙齿松动等口腔颌面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散发型Burkitt淋巴瘤患者,同时对以口腔颌面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Burkitt淋巴瘤的发病情况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广大口腔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从而对以口腔疾病为表现的Burkitt淋巴瘤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面部膨隆 牙齿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剂与氟保护漆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咬合面龋的Meta分析
4
作者 韩静雅 张雅钧 +3 位作者 冀梦真 孙景飞 贾书涵 王志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4,共12页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窝沟封闭剂与氟保护漆之间、不同种类封闭剂之间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FPM)咬合面龋的疗效。方法全面检索1988年1月1日—2024年5月30日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窝沟封闭剂与氟保护漆之间、不同种类封闭剂之间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FPM)咬合面龋的疗效。方法全面检索1988年1月1日—2024年5月30日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文献库中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及亚组分析。结果检索文献共5618篇,最终纳入14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后24个月内,不同种类窝沟封闭剂与氟保护漆之间及不同种类封闭剂之间预防儿童FPM咬合面龋效果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个月内,使用树脂基或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与使用氟保护漆相比,预防儿童FPM咬合面龋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24个月内,使用树脂基封闭剂与使用非创伤性修复(ART)封闭剂相比,预防儿童FPM咬合面龋的效果也没有显著差异。对于无椅旁操作条件或配合度较差的儿童,相较于树脂基封闭剂,更推荐使用ART封闭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封闭剂 氟保护漆 第一恒磨牙 龋病预防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辅助下双窗法微创摘除伴高位埋伏尖牙的牙瘤1例
5
作者 周静 王露凝 +2 位作者 于健 王昭领 陈虹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821,共6页
牙瘤是一种成牙组织的错构瘤或发育畸形,常导致恒牙迟萌或阻生。本文报道了1例与唇侧骨板密贴的牙瘤摘除及其伴随的鼻旁、上颌窦旁高位埋伏的尖牙拔除病例。利用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患者部分上颌骨、牙瘤、相关牙齿等毗邻解剖结构,精准... 牙瘤是一种成牙组织的错构瘤或发育畸形,常导致恒牙迟萌或阻生。本文报道了1例与唇侧骨板密贴的牙瘤摘除及其伴随的鼻旁、上颌窦旁高位埋伏的尖牙拔除病例。利用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患者部分上颌骨、牙瘤、相关牙齿等毗邻解剖结构,精准确定病灶边界,设计最佳手术方案。采用双开窗法,通过上下两条路径,微创摘除病灶及埋伏牙,既保证了术区唇侧牙槽骨骨板的连续性,避免术后出现骨塌陷,也降低了上颌窦黏膜损伤、穿孔的风险,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手术创伤,符合微创牙槽外科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双开窗法 牙瘤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辅助下牙根先脱位拔除上颌第二磨牙根分叉间埋伏第三磨牙1例
6
作者 贺兰稀 居来提·吾麦尔 +3 位作者 周子航 于健 王昭领 陈虹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08,共6页
上颌阻生第三磨牙多位于上颌结节区,此区域手术操作空间小、视野差。本文报道1例牙冠位于邻牙两牙根之间、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的上颌水平超高位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利用数字化模拟技术三维重建患者部分上颌骨、相关牙齿等毗邻解剖结构,... 上颌阻生第三磨牙多位于上颌结节区,此区域手术操作空间小、视野差。本文报道1例牙冠位于邻牙两牙根之间、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的上颌水平超高位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利用数字化模拟技术三维重建患者部分上颌骨、相关牙齿等毗邻解剖结构,精准制定最佳手术方案,采用牙根先脱位、牙冠后脱位法拔除阻生牙。该法既保护了邻牙牙根,也降低了上颌窦黏膜损伤以及穿孔的风险,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小了手术创伤,符合微创牙槽外科理念,为临床上拔除此类埋伏阻生牙提供了新思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牙 上颌结节 微创 数字化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术后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
7
作者 杨虎 史芮雯 +3 位作者 刘月 史一林 张圣锛 兰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0-666,共7页
目的 探讨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种植体周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治疗的100例患者(100枚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当天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后即刻和术... 目的 探讨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种植体周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治疗的100例患者(100枚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当天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唇腭侧颈部、中部和根部的骨板厚度,观察骨量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回归分析模型评估唇腭侧骨板厚度的预测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种植体颈部、中部和根部唇侧骨厚度分别为2.35、2.29和3.28 mm,腭侧分别为0.00、2.40和6.05 mm;颈部骨吸收率最高,唇侧和腭侧分别为32.87%和62.20%;回归分析模型显示,种植体颈部唇侧骨厚度的影响因素为种植体颈部唇侧初始骨厚度、横断面上种植体中心与两邻牙中心连线夹角、种植体直径和愈合方式(P<0.05),而种植体腭侧初始骨厚度为种植体腭侧骨厚度的唯一预测因素(P<0.05)。结论 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临床效果良好,种植体周新生骨厚度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在制定即刻种植方案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上颌中切牙 锥体束CT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沉积制备微弧氧化钛表面氧化镁涂层及其生物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杜佳恒 范鑫丽 +4 位作者 肖东琴 尹一然 李忠 贺葵 段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1-1448,共8页
骨科钛内置物存在感染的风险,需要开发具有抗菌性、生物相容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表面涂层。通过电泳沉积15、30、45、60s在微弧氧化(MAO)的钛表面制备了4组纳米氧化镁(MgO)涂层。MgO颗粒在MAO表面形成均匀涂层,覆盖率随电泳时间延长。... 骨科钛内置物存在感染的风险,需要开发具有抗菌性、生物相容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表面涂层。通过电泳沉积15、30、45、60s在微弧氧化(MAO)的钛表面制备了4组纳米氧化镁(MgO)涂层。MgO颗粒在MAO表面形成均匀涂层,覆盖率随电泳时间延长。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6 h后, 4组样品抗菌率分别为1%、69%、83%、84%;共培养24h后抗菌率分别为81%、86%、89%、98%。显微观察发现MgO沉积样品表面黏附细菌密度、活细菌比例均随沉积时间延长而减少。与小鼠成骨细胞共培养1d后,4组样品存活率(相对空白孔板中所接种细胞)分别为108%、89%、53%、27%,5d后分别为139%、117%、112%、66%。荧光显微观察发现MAO样品表面未见死细胞,而MgO沉积样品表面死细胞比例随沉积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在实验周期(5d)内均<5%。本研究表明电泳沉积30 s制备的MgO涂层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物 抗菌 微弧氧化 氧化镁 电泳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循环对新型低收缩树脂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宗华 张晓冉 +3 位作者 姚烁 赵家鑫 周传健 吴峻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6-283,共8页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老化处理后,含膨胀单体和不饱和环氧树脂单体新型低收缩树脂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合成膨胀单体3,9-二乙基-3,9-二羟甲基-1,5,7,11-四氧杂螺-[5,5]十一烷(DDTU)作为抗收缩添加剂,合成不饱和环...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老化处理后,含膨胀单体和不饱和环氧树脂单体新型低收缩树脂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合成膨胀单体3,9-二乙基-3,9-二羟甲基-1,5,7,11-四氧杂螺-[5,5]十一烷(DDTU)作为抗收缩添加剂,合成不饱和环氧树脂单体二烯丙基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BDE)作为增容偶联相,两者(UE)按质量比例1∶1混匀后,以20%比例添加到自行合成的树脂粘接剂中,作为新型低收缩树脂粘接剂实验组,未添加UE的树脂粘接剂作为空白对照组,选取一款全酸蚀树脂粘接系统作为商品对照组。制作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及微渗漏测试试件,进行冷热循环(5℃/55℃水浴,5000次)老化处理。测试粘接强度、分析断裂模式及观察粘接断面微观形貌;采用染料渗透法评估修复体边缘微渗漏情况。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冷热循环处理后,实验组粘接强度为(19.20±1.03)MPa,与处理前相比未见明显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粘接强度为(11.22±1.48)MPa,与处理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商品对照组粘接强度为(19.16±1.68)MPa,与处理前相比未见明显降低(P>0.05)。扫描电镜观察到冷热循环后各组试件均以界面破坏为主,实验组粘接断面多在混合层顶部,空白对照组和商品对照组粘接断面多在混合层底部。冷热循环前、后微渗漏评级:实验组主要为0级,不受老化影响,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边缘封闭效果(P>0.05);空白对照组主要为1级,但冷热循环后染料渗入深度明显增加(P<0.05);商品对照组主要为0级,冷热循环后染料渗入深度未见明显增加(P>0.05),但与冷热循环后的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热循环老化处理后,含20%UE的新型低收缩树脂粘接剂仍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循环 膨胀单体 环氧树脂单体 树脂粘接剂 聚合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炎患者激素治疗引起牙酸蚀症1例
10
作者 商梦瑶 魏雨奇 +2 位作者 于美娇 张瑾 崔平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牙酸蚀症是指牙齿受到不涉及细菌的化学物质侵蚀使得牙齿硬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病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如暴食、厌食、胃肠道疾病、药物等导致的胃食管反流而引起的牙齿酸蚀,外在因素则主要包括饮食、药物、职... 牙酸蚀症是指牙齿受到不涉及细菌的化学物质侵蚀使得牙齿硬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病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如暴食、厌食、胃肠道疾病、药物等导致的胃食管反流而引起的牙齿酸蚀,外在因素则主要包括饮食、药物、职业因素等。本文介绍了1位患者,因诊断为视神经炎而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从而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出现全口牙齿尤其是上颌牙列的重度酸蚀破坏。本文主要就视神经炎激素治疗与牙酸蚀症发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酸蚀症 视神经炎 胃食管反流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