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神经穿出收肌管定位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帅 申新华 +8 位作者 黄伟 马满姣 张杨阳 王英 李旭 崔旭蕾 徐仲煌 马超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并从尸体解剖的角度探讨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的最佳位置。方法临床部分: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ACB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1~85岁,ASAⅠ~Ⅲ级。其中9例在大腿中段水平,10例在收肌管下口水... 目的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并从尸体解剖的角度探讨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的最佳位置。方法临床部分: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ACB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1~85岁,ASAⅠ~Ⅲ级。其中9例在大腿中段水平,10例在收肌管下口水平,均注射0.5%罗哌卡因10 ml,比较注射后30 min及术后24 h小腿内侧对冰块的温度觉。解剖部分:纳入尸体20具,共40条下肢,男性20条,女性20条。测量髂前上棘至胫骨内侧髁、髂前上棘至收肌管上口、髂前上棘至收肌管下口、髂前上棘至隐神经穿出大收肌腱膜处的距离,记录收肌管的长度、收肌管在下肢的相对位置、隐神经穿出收肌管的位点等数据。结果临床部分:19例均在注射后30 min失去对冰块的温度觉,并在术后24 h恢复。解剖部分:隐神经均在收肌管内向下走行并于近收肌管末端处穿出,与膝降动脉的隐神经支伴行。收肌管长度约为(10.0±2.1)cm。收肌管上口、下口、隐神经穿出收肌管的位置分别为缝匠肌全长的(54.7±3.0)%、(76.0%±3.8)%、(74.1±3.2)%。结论在收肌管下口水平和大腿中段水平进行超声引导下ACB均可以获得满意的隐神经阻滞效果。ACB的最佳位点应为缝匠肌的约中下1/3处。超声引导下在膝降动脉旁注射局麻药可能成为隐神经阻滞的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隐神经 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庶勇 杨飞 +1 位作者 袁传涛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观察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low grade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nasopharynx,LGPACN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LG-PACNP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追踪随访患者的预后,并复习相关... 目的观察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low grade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nasopharynx,LGPACN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LG-PACNP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追踪随访患者的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0岁。肿瘤组织主要由树枝状乳头和管状腺体组成,部分区域呈梭形,乳头可见纤维血管轴心,腺体不规则,呈囊性、管状、梭形、乳头和管腔表面被覆单层柱状或假复层柱状上皮。免疫表型:瘤细胞CK(AE1/AE3)、CK7、vimentin、TTF-1均阳性,TG、S-100均阴性。结论原发性LGPACNP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明确形态学特征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应与其它形态学相似的肿瘤鉴别;肿瘤完整切除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部肿瘤 乳头状腺癌 低级别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型解剖钢板并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15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肖善富 于凤珍 +1 位作者 从先锐 唐云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6-,共1页
肱骨外科颈骨折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损伤严重者,手法复位困难,部分可以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或者各种钢板固定,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解剖钢板 外科颈 粉碎性骨折 粉碎骨折 肱骨 植骨治疗 肱骨外科颈骨折 叶型 叶片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螺纹克氏针加可吸收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124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善富 于凤珍 从先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96-4296,共1页
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应用带螺纹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共1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带螺纹克氏针 可吸收线 治疗 骨折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