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规律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义国 闫明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8期617-618,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 40 2例病人 5 16次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结果  1天 2 4小时中 ,5~ 6时为出血的第 1高峰期 ,16~ 17时为第 2高峰期 ,2 3时为第 3高峰期。夜间出血 362例 ,...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 40 2例病人 5 16次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结果  1天 2 4小时中 ,5~ 6时为出血的第 1高峰期 ,16~ 17时为第 2高峰期 ,2 3时为第 3高峰期。夜间出血 362例 ,发生率为 70 16 % ,白天出血 15 4例 ,发生率为 2 9 84% ,出血发生的时间昼夜差异显著 (P <0 0 1)。夜间死亡 5 2例 ,死亡率为 14 36 % ,白天死亡 10例 ,死亡率为 6 49% ,昼夜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的时间是有规律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时间 规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_2D_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自平 刘倩 +2 位作者 王文奇 王义国 闫明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59,共3页
采用竞争性放射受体法测定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并与32例慢性乙型肝炎、31例健康者对照。发现:肝硬化组血清1,25(OH)2D3水平较肝炎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0.00... 采用竞争性放射受体法测定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并与32例慢性乙型肝炎、31例健康者对照。发现:肝硬化组血清1,25(OH)2D3水平较肝炎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0.001),且与血清骨钙素、尺桡密度呈正相关(P<0.01,P<0.05)。提示:测定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有利于肝性骨病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1 25(OH)2D3 乙型肝炎 血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导管保留术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元水 李荔 +3 位作者 李国华 徐昌青 张钦 沙建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4-294,共1页
关键词 肝癌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导管保留术 治疗 PRC T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癌栓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振方 赵琦 +3 位作者 徐昌青 李森林 谢佳平 李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16-217,共2页
观察不同类型门静脉癌栓(PCT)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破裂出血发生率及最终死亡原因。76 例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按门脉癌栓的分布及部位被分为两型。所有患者长期随访至死亡,随访期间多次行胃镜及超声检查两组患者食管胃底... 观察不同类型门静脉癌栓(PCT)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破裂出血发生率及最终死亡原因。76 例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按门脉癌栓的分布及部位被分为两型。所有患者长期随访至死亡,随访期间多次行胃镜及超声检查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Ⅰ型PCT患者破裂出血的发生明显高于Ⅱ型PCT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Ⅱ型PCT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肝功能等多脏器衰竭。门脉癌栓生长迅速,短时间内对静脉曲张的程度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患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及死亡原因。门脉癌栓分型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中Kupffer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士玉 弭静 +3 位作者 徐昌青 李雷 闫明先 曹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39-243,共5页
目的 :探讨肝脏Kupffer细胞 (KC)在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抗原提呈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结肠癌肝转移小鼠为模型 ,以脾内移植GM CSF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 (FLC GM)与低剂量IL 2、5 Fu腹腔注射作为基因治疗与化学免疫治疗... 目的 :探讨肝脏Kupffer细胞 (KC)在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抗原提呈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结肠癌肝转移小鼠为模型 ,以脾内移植GM CSF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 (FLC GM)与低剂量IL 2、5 Fu腹腔注射作为基因治疗与化学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方案。结果 :荷瘤小鼠治疗后 2w ,整个肝小叶KC数目均扩增 ;KC对99mTc 亚锡植酸钠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与KC抗原提呈功能和活化T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共刺激分子CD40虽在对照组KC中有基础性表达 ,但在基因治疗联合化学免疫治疗组中 ,其表达水平皆有不同程度的上调 ;此外 ,联合治疗后KC体外能有效诱导同种T细胞增殖反应 ,细胞因子IL 12和IL 12的分泌水平亦升高 ,并且这些反应能被抗CD40L抗体所封闭。结论 :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能有效提高KC的抗原提呈功能 ,CD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PFFER细胞 脾内移植 基因修饰 抗原提呈 肝转移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性黄疸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振方 赵琦 +1 位作者 徐昌青 李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71-272,共2页
加深对体质性黄疸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的体质性黄疸的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网织红细胞计数、超声检查、肝活检及临床表现,与同期其他原因黄疸患者的临床特点作比较分析。体质性黄疸肝功能检查除胆红素升高外其... 加深对体质性黄疸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的体质性黄疸的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网织红细胞计数、超声检查、肝活检及临床表现,与同期其他原因黄疸患者的临床特点作比较分析。体质性黄疸肝功能检查除胆红素升高外其它酶学均正常。病毒学指标阴性、超声检查无异常,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患者除黄疸外,一般无其他临床表现。藉此可与其他类型的黄疸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性黄疸 诊断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陪护病区与普通病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凯 许翠萍 +3 位作者 赵军燕 徐泽俊 杨雪莹 褚梁梁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比较无陪护病区与普通病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无陪护病区290名护士及普通病区29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无陪护病区与普通病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3.3±0.5和3.3±0.4... 目的比较无陪护病区与普通病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无陪护病区290名护士及普通病区29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无陪护病区与普通病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3.3±0.5和3.3±0.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对同事关系评分最高(4.1±0.5,4.0±0.5),对工作回报的评分最低(2.6±0.9,2.7±0.6)。无陪护病区的护理人员对工作负荷评分低于普通病区护理人员(P<0.01),对工作被认可评分高于普通病区护理人员(P<0.01)。结论无陪护病区与普通病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前者工作负荷过重,但工作被认可度高。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性干预与保护,以提高无陪护病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陪护病区 普通病区 护理人员 工作满意度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代胞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肝性胸水的护理
8
作者 宋洁 韩梅 刘玉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1期666-667,共2页
关键词 佳代胞 肝性胸水 胸腔注射 治疗 护理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