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银粒子普外科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温庆彬 田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纳米银粒子具有极大表面积、极小体积、极多表面活性位点等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普外科领域。本文就纳米银粒子在外伤、抑菌、癌症等几个方面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纳米银 粒子 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式”内引流术在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田虎 张清泉 +3 位作者 胡宗泽 李杰 王兴国 李兆亭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无法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行“桥式”内引流术的减黄效果和术式优点。方法 对 1990年 1月~2 0 0 0年 10月的 30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行“桥式”内引流术 ,根据术中 B超 (IOU S)的扫查结果确定内引流术式 ,并在 ... 目的 探讨对无法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行“桥式”内引流术的减黄效果和术式优点。方法 对 1990年 1月~2 0 0 0年 10月的 30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行“桥式”内引流术 ,根据术中 B超 (IOU S)的扫查结果确定内引流术式 ,并在 IOU S引导下选择扩张的肝内胆管。结果 “桥式”内引流术后 7d总胆红素、转氨酶、谷胺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近期减黄效果明显 ,疗效优良率为 93.33% (2 8/ 30 )。结论 “桥式”内引流术减黄效果可靠 ,疗效满意 ,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内引流术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外科治疗4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梁书斌 程佳林 田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2期971-973,共3页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外科治疗方法,为该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临床参考。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1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33例,IV型7例,V型1例。行囊肿切除+肝总管...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外科治疗方法,为该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临床参考。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1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33例,IV型7例,V型1例。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31例;合并肝叶切除5例;行外引流术2例;行Whipple手术1例;行囊肿切除+十二指肠成型术1例。术后随访4个月~13年,随访率78.05%。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最根本方法是外科手术,最理想的术式是切除囊肿并建立通畅的胆肠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成人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张赛 王付海 +3 位作者 温庆彬 赵玉成 吴志正 田虎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2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炎性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抑炎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54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组)、模型未引流组(SAP组)和模型... 目的探讨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炎性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抑炎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54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组)、模型未引流组(SAP组)和模型引流组(BDG组);SAP组与BDG组采用逆行十二指肠穿刺胰胆管途径注射4%牛磺胆酸钠方法构建大鼠SAP模型;SOG组只行开腹手术,并行早期胆汁外引流处理。建模成功后3组研究对象于第3、6、和12小时各处死大鼠6只,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HMGB1、TNF-α和HO-1的表达。结果建模成功后第3、6和12小时SAP组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SOG组(P<0.05);建模成功后第3、6和12小时,SAP组与BDG组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成功后第3、6和12小时,SAP组HMGB1水平均高于SOG组(P<0.05);建模成功后第6小时,SAP组与BDG组HMGB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成功后第3、6和12小时BDG组HO-1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建模成功后第3、6和12小时,SAP组与SOG组HO-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胆汁外引流胆汁可显著抑制机体促炎细胞因子HMGB1和TNF-α的释放,提高抑炎因子HO-1的表达,从而改善SAP模型大鼠炎症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V和β3反义基因抑制大鼠胰腺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韩旭 李杰 +4 位作者 时昌文 李捷 徐宗珍 孙京杰 曹莉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74-476,480,共4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和β3反义基因对大鼠胰腺癌生长及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癌模型,应用电转染方法分别用整合素αV、β3及αVβ3反义基因治疗,观察治疗后抑瘤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变...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和β3反义基因对大鼠胰腺癌生长及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癌模型,应用电转染方法分别用整合素αV、β3及αVβ3反义基因治疗,观察治疗后抑瘤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变化,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αV组、β3组及αVβ3组肿瘤质量分别为(1.17±0.79)g、(0.95±0.26)g、(1.013±0.42)g和(0.79±0.56)g,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8.33±1.39)、(13.80±1.06)、(15.96±1.24)和(12.16±1.2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2.30±1.393)、(22.17±1.23)、(20.37±1.07)和(24.10±0.9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整合素αV、β3反义基因对大鼠胰腺癌的血管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进而影响肿瘤生长,联合应用整合素αVβ3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类 胰腺肿瘤 血管生成 细胞凋亡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田虎 冯秋实 +2 位作者 郭源 滕木俭 李志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56-1159,1163,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治疗性ERCP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22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4次ERCP,并根据ERCP结果实施相应内镜治疗。结果 21例33次获得成功,...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治疗性ERCP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22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4次ERCP,并根据ERCP结果实施相应内镜治疗。结果 21例33次获得成功,ERCP成功率为97.06%(33/34)。全组患者ERCP后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供体及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胆管炎性狭窄5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胆泥或胆石形成3例,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紊乱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胆管过长、扭曲2例,吻合口胆漏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该组无胆道出血患者,其中胆管炎性狭窄发生率最高,为36.36%(8/22);其次为胆管吻合口狭窄,为13.64%(3/22)。内镜治疗治愈率为63.64%(14/22),好转率为31.82%(7/22)。治疗方式选择:乳头球囊扩张(EPBD)17.65%(6/34),乳头括约肌切开EST35.29%(12/34),扩张胆管41.18%(14/34),鼻胆管引流(ENBD)70.59%(24/34),胆管支架引流(ERBD)26.47%(9/34),取石11.76%(4/34),胆管冲洗29.41%(10/34)。结论治疗性ERCP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和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可靠、诊疗一体化等优点,逐渐成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原位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付荣湛 阮长乐 +4 位作者 于学智 曹莉莉 孙青 顾禾 张丽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亚甲蓝生物染色的方法确定60例Ⅰ、Ⅱ期乳腺癌SLN并活检,44(73.3%)例SLN取材成功。每一枚SLN均进行冰冻病理切片、石蜡病理和角蛋白Keratin19(CK19... 目的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亚甲蓝生物染色的方法确定60例Ⅰ、Ⅱ期乳腺癌SLN并活检,44(73.3%)例SLN取材成功。每一枚SLN均进行冰冻病理切片、石蜡病理和角蛋白Keratin19(CK1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结果44例SLN冰冻病理切片、石蜡病理切片和CK19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7.8%和100.0%、88.9%和100.0%、100.0%和82.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97.7%和86.4%,诊断指数分别为0.778、0.889和0.829。结论CK19检测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提高SLN活检的准确性。但CK19检测与冰冻病理病理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临床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转移 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胰腺癌模型制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朝阳 张曙光 +3 位作者 于振海 孙京杰 时昌文 阮长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癌模型制备的可行方法。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3组。A组:胰腺被膜下包埋生理盐水线结;B组:胰腺被膜下包埋二甲基苯并蒽(DMBA)浸泡线结;C组:胰腺被膜下包埋DMBA浸泡线结+硫唑嘌呤口服。术后定期获取胰腺病理切片检...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癌模型制备的可行方法。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3组。A组:胰腺被膜下包埋生理盐水线结;B组:胰腺被膜下包埋二甲基苯并蒽(DMBA)浸泡线结;C组:胰腺被膜下包埋DMBA浸泡线结+硫唑嘌呤口服。术后定期获取胰腺病理切片检查成瘤情况。结果:A组无肿瘤形成,B、C组6周后开始成瘤。B组累计发生胰腺肿瘤 10 只(35. 7%),C组发生胰腺肿瘤 18 只(62. 1%),C组成瘤率高于B组(χ2=3 .96,P<0 .05)。结论:DMBA埋线法制备大鼠胰腺癌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成瘤率高、成瘤时间短的优点;加服硫唑嘌呤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成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苯并蒽 硫唑嘌岭 胰腺肿瘤 大鼠 Sprague-Dawiey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田虎 郭源 +3 位作者 李志强 滕木俭 李杰 胡宗泽 《肝胆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ERCP和内镜治疗的作用。提高肝移植的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二次肝移植时间。方法 20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2次...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ERCP和内镜治疗的作用。提高肝移植的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二次肝移植时间。方法 20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2次ERCP,并根据ERCP结果实施相应治疗。结果 19例31次获得成功,ERCP成功率为96.88%(31/32)。全组病人ERCP后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供体及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胆管炎性狭窄5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胆泥或胆石形成3例,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紊乱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胆管过长、扭曲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本组无胆漏及胆道出血患者,胆管炎性狭窄发生率最高,为40%(8/20);其次为胆管吻合口狭窄,为15%(3/20)。内镜治疗治愈率为60%(12/20),好转率为35%(7/20)。治疗方式选择:乳头扩张12.50%(4/32),乳头括约肌切开37.50%(12/32),胆管扩张43.75%(14/32),鼻胆管引流68.75%(22/32),胆管支架引流28.12%(9/32),取石12.50%(4/32),胆管冲洗31.25%(10/32)。结论内镜治疗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和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后 胆道并发症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诊治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虎 杨玉龙 +1 位作者 张锎 冯秋实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1期867-871,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成人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诊疗中的作用。方法:38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61次ERCP,根据ERCP结果实施内镜治疗。结果:60次ERCP成功,成功率为98.36%(60/61)。ERCP明确...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成人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诊疗中的作用。方法:38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61次ERCP,根据ERCP结果实施内镜治疗。结果:60次ERCP成功,成功率为98.36%(60/61)。ERCP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后实施内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胆管、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单纯胆管炎性狭窄7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10例;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2例;胆管吻合口瘘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受体胆管过长、扭曲3例,受体胆管轻度扩张1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3例;T管脱落1例;胆道出血1例;ERCP插管失败1例。该组供体肝胆管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44.74%(17/38);其次为胆管吻合口并发症,为21.05%(8/38)。治疗方式:乳头括约肌切开(EST)24.59%(15/61),乳头柱状球囊扩张(EPBD)16.39%(10/61),EST+EPBD 13.12%(8/61),扩张器扩张胆管36.07%(22/61),鼻胆管引流(ENBD)52.46%(32/61),胆管支架引流(ERBD)32.79%(20/61),取胆管铸型、胆泥或结石19.67%(12/61),胆道冲洗24.59%(15/61)。结论:ERCP具有诊疗一体化优点,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振海 李朝阳 +1 位作者 季锋 李哲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测定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 32例行脾切除断流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 2d、术后 3d、10d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CD6 3、TSD阳性百分比。结果 :肝硬化门脉... 目的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测定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 32例行脾切除断流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 2d、术后 3d、10d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CD6 3、TSD阳性百分比。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CD6 2P、CD6 3、TSD阳性百分比较正常参考值为高 ,术后较术前升高。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高血压 门静脉 手术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骨髓CD34+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置换后短期内皮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振海 张曙光 +2 位作者 李光新 王坤 阮长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CD34+细胞种植于常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ra fluoroethylene,ePTFE)人工血管和涤纶人工血管后二者的内皮化程度。方法:选杂种犬8条,依支架覆膜不同分为ePTFE组和涤纶组,每组实验犬2条,对照犬2条。实验犬采自体... 目的:探讨骨髓CD34+细胞种植于常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ra fluoroethylene,ePTFE)人工血管和涤纶人工血管后二者的内皮化程度。方法:选杂种犬8条,依支架覆膜不同分为ePTFE组和涤纶组,每组实验犬2条,对照犬2条。实验犬采自体骨髓,提取CD34+细胞种植覆膜支架,对照犬采用单纯自体血预凝覆膜支架。将人工血管植入犬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在术后第10、30天观察植入的人工血管通畅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内膜细胞来源,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人工血管新生内膜表面内皮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0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0天腔面新生内膜内皮细胞自人工血管吻合口向中间逐渐减少(P<0.05);而对照组内膜表面第10、30天均无内皮细胞覆盖。结论:经纯化的CD34+细胞种植于ePTFE和涤纶人工血管,均获得理想的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CD34 血管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附85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涛 李杰 +5 位作者 贾欣永 邹方 田虎 王兴国 徐宗珍 修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317-318,共2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最常见的胰腺疾病,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ABP由胆管疾病诱发,包括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多种疾病。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胆道梗阻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竞芳 李杰 徐宗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5年5月~2009年6月行腹腔镜超声引导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患者23例。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无论直...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5年5月~2009年6月行腹腔镜超声引导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患者23例。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无论直径大小;是否临近大血管、胆道及周围重要脏器的肝肿瘤,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超声引导下RFA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且穿刺更加准确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恶性肿瘤 射频消融 腹腔镜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振海 谢树民 +3 位作者 阮长乐 张曙光 李光新 李兆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 (消炎痛 )栓剂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测 14例应用吲哚美辛的门静脉高压症 (A组 )和 13例对照组病人 (B组 )手术前后IgG、IgM、C3、C4 、T细胞亚群、NK细胞、PGE2 (前列腺素E2 )、TXB2 (血...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 (消炎痛 )栓剂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测 14例应用吲哚美辛的门静脉高压症 (A组 )和 13例对照组病人 (B组 )手术前后IgG、IgM、C3、C4 、T细胞亚群、NK细胞、PGE2 (前列腺素E2 )、TXB2 (血栓素B2 )、6 K PGF1α(6酮前列腺素F1α)的变化及吲哚美辛的毒副作用。结果 :术后A组PGE2 、TXB2 、6 K PGF1α、均显著性低于B组 ,CD4 、NK细胞均显著性高于B组 ,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吲哚美辛有助于改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后的免疫功能 ,短期经直肠给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高血压 门静脉 免疫 细胞 抗体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转移和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滕木俭 王明海 潘乐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346-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因子IL-4、IFN-γ、IL-1β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的变化、漂移与肝癌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肝癌组和对照组细胞因子IFN-γ(Th1)、IL-4(Th2)、IL-1β...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因子IL-4、IFN-γ、IL-1β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的变化、漂移与肝癌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肝癌组和对照组细胞因子IFN-γ(Th1)、IL-4(Th2)、IL-1β的水平。结果:34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与15例单纯肝硬化患者相比,肝癌组织中IFN-γ(Th1)的表达强度、阳性表达频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0.92±0.36(18/34,53.9%)和1.63±0.64(12/15,80.0%)(P<0.01)。IL-4(Th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分别为1.76±0.49和1.01±0.51(P<0.01)。IL-1β在肝癌组织中和对照组的表达强度及频度分别为1.01±0.32(30/34,88.2%)和0.35±0.30(4/15,26.7%)(P<0.001)。3种细胞因子在肝癌组织中有5种不同表达方式。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存在严重缺陷,细胞因子间的平衡被打破,使已处于抑制状态的Th细胞免疫更趋恶化,致使肿瘤细胞容易发生肝内转移及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Ⅱ型·肿瘤转移·肿瘤复发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经胸食道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17
作者 刘峰 孙小红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0-661,共2页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再出血 改良Walker’s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CD34^+干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应用于血管置换后内皮化和通畅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廉维帅 于振海 +2 位作者 王坤 张曙光 李光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CD34+细胞分别种植于常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ra fluoroethylene,ePTFE)人工血管和涤纶人工血管的内皮化程度和通畅率。方法:选杂种犬16条,依人工血管不同分为ePTFE血管实验组(6条)和涤纶血管实验组(6条)及ePTF... 目的:探讨骨髓CD34+细胞分别种植于常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ra fluoroethylene,ePTFE)人工血管和涤纶人工血管的内皮化程度和通畅率。方法:选杂种犬16条,依人工血管不同分为ePTFE血管实验组(6条)和涤纶血管实验组(6条)及ePTFE对照组(2条)和涤纶对照组(2条),实验犬采自体骨髓,提取CD34+细胞种植覆膜人工血管,对照犬采用单纯自体血预凝人工血管,将ePTFE或涤纶人工血管分别植入所有实验犬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术后第30、60、100天取标本,观察通畅率,并分别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新生内膜表面内皮化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全部阻塞。实验组第30天人工血管腔面新生内膜内皮细胞密度自吻合口向中间方向逐渐减少,第60天的人工血管内皮基本覆盖管壁,第100天人工血管腔面内膜内皮细胞排列均匀完整,而对照组内膜表面无内皮细胞覆盖。结论:经纯化的CD34+细胞种植于ePTFE和涤纶人工血管较未种植的人工血管中远期有较好的内皮化和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抗原 CD34 骨髓移植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粒子生物安全性及医学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帅 夏明峰 田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9期704-709,共6页
纳米银具有众所周知的抗菌特性,纳米银粒子合成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随之而来的纳米银粒子的生物安全性,也被人们重视。就各种关于纳米银粒子生物安全性的前沿实验研究及目前医学中纳米银粒子临床应用及... 纳米银具有众所周知的抗菌特性,纳米银粒子合成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随之而来的纳米银粒子的生物安全性,也被人们重视。就各种关于纳米银粒子生物安全性的前沿实验研究及目前医学中纳米银粒子临床应用及合成材料的制备作一综述,以期提供前沿的纳米银粒子临床应用研究资料,为进一步评价纳米银粒子生物安全性及临床诊疗中广泛纳米银粒子及相关合成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生物安全性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粒子抗菌原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明峰 张帅 田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0期787-790,共4页
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及其他工业领域。纳米银粒子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抗菌效果持久,广泛应用于医学消毒和日常生活之中。本文对纳米银抗菌原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安全地应用纳米银材料提供理论... 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及其他工业领域。纳米银粒子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抗菌效果持久,广泛应用于医学消毒和日常生活之中。本文对纳米银抗菌原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安全地应用纳米银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纳米银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