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患者骨骼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8
1
作者 于洪存 史浩 +2 位作者 丁红宇 刘素兰 李爱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HPOM)骨骼变化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HPOM患者16例,均为男性,其中A型12例为,B型4例;轻、中度分别为1例、15例。凝血四项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均延长,12例凝血因子Ⅷ下降,4例凝血因子Ⅸ下降。所有患者均接受CT... 目的探讨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HPOM)骨骼变化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HPOM患者16例,均为男性,其中A型12例为,B型4例;轻、中度分别为1例、15例。凝血四项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均延长,12例凝血因子Ⅷ下降,4例凝血因子Ⅸ下降。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检查。结果单发骨病变4例,多发骨病变4例,多处肌/骨病变8例。骨质破坏表现为囊样型、囊样膨胀型、纯溶骨型、骨膜增生型、骨皮质受压型。部分病变存在钙化、软组织肿块,骨病变与软组织病变可相连或不连。结论 HPOM患者骨骼影像学变化具有多样性,其CT密度或MR信号改变具有不同时期血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肌骨骼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观察手、足肌腱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凯 张成琪 +2 位作者 孙丛 柳澄 王广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对显示手、足肌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手、足肌腱疾病患者28例,手、足肌腱正常患者12例)行双能CT扫描,球管电压分别为140kV、80kV,管电流1∶4。将减影后的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对显示手、足肌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手、足肌腱疾病患者28例,手、足肌腱正常患者12例)行双能CT扫描,球管电压分别为140kV、80kV,管电流1∶4。将减影后的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观察肌腱及周围组织情况。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综合证实。结果 DECT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大多数正常手、足肌腱的外形、止点;而且能够清晰显示肌腱病变,如纡曲、增粗、粘连、断裂、缺失等,诊断准确率达93.18%。结论 DECT能够准确显示大多数手、足肌腱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异常病变,具有快速、无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量减影 肌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EC TRICKS序列与DSA在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病变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爱银 李群 +2 位作者 庞涛 于洪存 王新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椭圆中心时间决定对比剂动态成像法(EC TRICKS)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本院83例患者资料,分别应用GE Signa HD1.5T磁共振仪及GE Advantx LC DSA机器,对全部患者主动脉弓分... 目的:探讨椭圆中心时间决定对比剂动态成像法(EC TRICKS)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本院83例患者资料,分别应用GE Signa HD1.5T磁共振仪及GE Advantx LC DSA机器,对全部患者主动脉弓分支血管行EC TRICKS及DSA成像,EC TRICKS后处理利用多平面重组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血管重现。结果:EC TRICKS扫描,83例中有8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1例检查失败,DSA全部病例显影良好。依是否存在狭窄为标准,82例EC TRICKS诊断结果与DSA保持良好一致性。其中右侧锁骨下动脉狭窄5例,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14例;左、右侧椎动脉狭窄各17例;颈总动脉狭窄左侧31例,右侧24例;颈内动脉狭窄左侧32例,右侧20例;无名动脉狭窄11例。结论:ECTRICKS能无创性的清晰显示主动脉弓分支血管走行及管腔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定位及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主动脉 血管疾病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群 马振申 +2 位作者 张裕华 李爱银 林东升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1期1242-1243,共2页
关键词 肾嗜酸细胞腺瘤 文献复习 病例资料 右下腹痛 输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加权血管成像诊断Fahr病伴囊性病变
5
作者 李爱银 李军 +2 位作者 王忠周 崔晶 王新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6-207,共2页
Fahr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形遗传疾病,伴有囊性病变更为少见[1]。本文报告散发Fahr病伴多发囊性病变1例。1资料与方法患儿男,13岁,自幼发热伴发作性肢体抽搐、频繁发作4年,以"左侧顶枕叶病变、癫痫"于2009年12月15日收入院.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疾病 FAHR病 囊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退行性变软骨下骨研究进展
6
作者 于洪存 丁承宗 王新怡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0期1139-1141,共3页
胫骨平台退变原因复杂,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年龄、肥胖、过度负重及邻组织创伤等有关。一般认为退变始发于关节软骨代谢紊乱、局部软骨破损、降解、出现缺失[1,2]。退变时软骨下骨会发生形态结构变化,Radin等[3]1986年首次提出软骨... 胫骨平台退变原因复杂,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年龄、肥胖、过度负重及邻组织创伤等有关。一般认为退变始发于关节软骨代谢紊乱、局部软骨破损、降解、出现缺失[1,2]。退变时软骨下骨会发生形态结构变化,Radin等[3]1986年首次提出软骨下骨可能在软骨退变的开始及进展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下骨 胫骨平台 退行性变 软骨退变 形态结构变化 骨代谢紊乱 组织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在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5-588,共4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测量肝脏体积及对活体肝移植的应用价值。方法:MSCT扫描26例供体和受体亲体肝移植患者,并对所有病例采用阈值法和层切法对全肝肝叶体积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标准化体积进行对比。结果:MSCT肝脏体积测量的供体...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测量肝脏体积及对活体肝移植的应用价值。方法:MSCT扫描26例供体和受体亲体肝移植患者,并对所有病例采用阈值法和层切法对全肝肝叶体积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标准化体积进行对比。结果:MSCT肝脏体积测量的供体和受体平均体积分别为1204.23cm3、1232.4cm3,供体和受体标准化平均体积分别为1207.02cm3、1220.1cm3,2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可以准确评价肝脏体积,为活体肝移植术前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医学图像分割的超像素U-Net网络设计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海鸥 刘慧 +2 位作者 郭强 邓凯 张彩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7-1017,共11页
近年来,超像素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现有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LAW,SLIC等.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医学图像得到超像素时,位于组织边缘像素点的划分仍存在类别模糊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超像素分割方法.首先... 近年来,超像素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现有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LAW,SLIC等.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医学图像得到超像素时,位于组织边缘像素点的划分仍存在类别模糊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超像素分割方法.首先,通过双边滤波模型过滤外部噪声,增强超像素信息;然后,结合U-Net卷积网络学习图像特征.该方法为U-Net网络中每个特征尺度的卷积层后嵌入一个规范层,用于增强网络对参数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医学图像超像素的分割精度,与groundtruth相比,其改善了超像素边缘分类的准确性,优化了超像素分割结果,在精确度、召回率、F-measure和分割速度等性能指标上均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像素 双边滤波 卷积网络 U-Net 医学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电影评价高血压病左房对左室充盈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满春国 陶慕圣 +2 位作者 肖越勇 李群 孙振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MRI电影 评价 高血压病 左心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锐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对129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高...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对129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高、中和低分化肿瘤的血流量(BF)值分别为(58.3±20.5)、(38.5±15.7)和(30.3±6.7)ml/(100g.min),强化峰值(PEI)分别为(26.1±11.7)(、23.6±6.9)和(16.2±4.9)HU,血流量和强化峰值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1和0.023);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28.4±9.8)ml/100g.min)]和PEI[(10.9±8.4)HU]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7.3±16.5)ml/(100g.min)和(24.0±8.7)HU],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2);术后转移组BF值[(22.6±3.2)ml/(100g.min)]明显低于未转移组[(45.0±16.4)ml/(100g.min)],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灌注参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的可能性,是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