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色谱法测定壳聚糖类医疗器械中二甘醇酸
1
作者 许凯 孟凯 +3 位作者 赵长帅 秦冬立 李克芳 刘成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4-1267,共4页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壳聚糖类医疗器械中二甘醇酸的含量。通过超滤离心法去除样品中的壳聚糖大分子,以16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测定。二甘醇酸的质量浓度在0.100 2~10.02mg·L^(-1)内与其对应...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壳聚糖类医疗器械中二甘醇酸的含量。通过超滤离心法去除样品中的壳聚糖大分子,以16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测定。二甘醇酸的质量浓度在0.100 2~10.02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2mg·L^(-1)。加标回收率为92.2%~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28%~3.3%。毒理学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的结果表明:壳聚糖类医疗器械中二甘醇酸的含量未达到人体的可耐受接触量,因此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壳聚糖 医疗器械 二甘醇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医用聚氨酯泡沫敷料中2,4-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残留量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利娟 赵长帅 +3 位作者 李秋迎 吴长岩 代义闯 沈永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88,共3页
基于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湿润的微环境有助于伤口愈合[1-2]。临床中,为维持伤口的湿润微环境,常使用多种类型的敷料,包括聚氨酯泡沫类、薄膜类、水凝胶类、水胶体类以及藻酸盐类等,这些敷料的应用避免了传统纱布敷料带来的伤口脱水、结痂... 基于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湿润的微环境有助于伤口愈合[1-2]。临床中,为维持伤口的湿润微环境,常使用多种类型的敷料,包括聚氨酯泡沫类、薄膜类、水凝胶类、水胶体类以及藻酸盐类等,这些敷料的应用避免了传统纱布敷料带来的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创面粘连等问题[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甲苯二异氰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小型猪皮肤切口模型评价皮肤粘合剂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车国喜 林振华 +3 位作者 孙立魁 王鸾鸾 刘增祥 袁臣军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第9期1-3,7,共4页
本研究旨在用实验用小型猪的皮肤切口模型来评价皮肤粘合剂的有效性。试验动物分粘合剂组和缝线对照组,分14d和28d两个观察周期,每组每个周期3头。先于腹部皮肤制作切口模型,然后两组皮肤切口分别行粘合剂吻合术和传统缝合术。通过吻合... 本研究旨在用实验用小型猪的皮肤切口模型来评价皮肤粘合剂的有效性。试验动物分粘合剂组和缝线对照组,分14d和28d两个观察周期,每组每个周期3头。先于腹部皮肤制作切口模型,然后两组皮肤切口分别行粘合剂吻合术和传统缝合术。通过吻合后的牢固程度、术后伤口开裂、临床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伤口局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粘合剂组皮肤伤口均无开裂,也无炎性渗出、出血等不良反应;缝线对照组前期可见炎性渗出和充血,后期形成明显瘢痕。两组动物的体重、体温、血常规、凝血、血清生化学指标在术后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切口均为一期愈合,在术后14d时,粘合剂组切口处可见样品残留和结痂,表皮上皮细胞增生分化良好,已形成较连续的角化上皮组织,肉芽组织尚未成熟,两组愈合进程相似;术后28d时,部分缝线对照组切口愈合进程较粘合组稍慢,表现为伤口局部结痂尚未脱落,真皮层肉芽组织尚未成熟。用小型猪皮肤切口模型来评价皮肤粘合剂的有效性切实可行,为该类产品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粘合剂 小型猪 皮肤切口模型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注射剂导致类过敏反应的特点 被引量:8
4
作者 仇士东 刘兆华 刘兆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824,共7页
目的研究双黄连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特点。方法采用大鼠、犬和小鼠3种动物模型。雌性BN大鼠单次iv注射双黄连注射剂187.5,375(相当于临床剂量)和750mg·kg-1;雌性比格犬单次iv注射双黄连注射剂56.4,112.8(相当于临床剂量)和225.6mg&#... 目的研究双黄连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特点。方法采用大鼠、犬和小鼠3种动物模型。雌性BN大鼠单次iv注射双黄连注射剂187.5,375(相当于临床剂量)和750mg·kg-1;雌性比格犬单次iv注射双黄连注射剂56.4,112.8(相当于临床剂量)和225.6mg·kg-1,用生理信号记录仪全程记录血压变化,并在给药前和给药后采集动脉血制备血清,分别用ELISA测定组胺、IgE和补体SC5b-9,C4b和Bb水平。给雌性小鼠单次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溶液,15min后单次sc注射双黄连注射剂270,540(相当于临床剂量)和1080mg·kg-1,根据小鼠背部皮肤蓝斑面积和皮肤组织中伊文思蓝浓度,比较血管渗透性强弱,反映类过敏反应发生的严重程度。结果①大鼠实验,双黄连注射剂375和750mg·kg-1组血压明显降低(P<0.01),组胺升高(P<0.01),SC5b-9升高(P<0.05),且剂量越高变化值越明显;血清IgE,补体片段C4d和Bb水平未见明显变化。②比格犬实验,双黄连注射剂56.4,112.8和225.6mg·kg-1组血压明显降低(P<0.01),组胺升高(P<0.01),同时SC5b-9升高(P<0.01),C4d亦明显升高(P<0.01),且剂量越高变化越明显;IgE和Bb水平未见明显变化。③小鼠实验,双黄连注射剂270,540和1080mg·kg-1组小鼠皮肤出现明显的蓝斑浸润,皮肤组织浸提液中伊文思蓝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类过敏反应的特点是既可激活皮肤中的肥大细胞,又可激活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且具有补体介导的类过敏反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剂 类过敏反应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注盐酸头孢替安过程中可沥滤物的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凯 骆红宇 +1 位作者 秦洋 施燕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3,共5页
通过模拟临床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注盐酸头孢替安,对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可沥滤物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使用了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A、B两种型号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其中A型输液器中检出环己酮、2-乙基己醇,浓度分别达到了5.166μg... 通过模拟临床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注盐酸头孢替安,对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可沥滤物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使用了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A、B两种型号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其中A型输液器中检出环己酮、2-乙基己醇,浓度分别达到了5.166μg/mL和0.4716μg/mL;B型输液器中检出环己酮、2-乙基己醇和2-苯基-2-丙醇,浓度分别达到了3.741μg/mL、0.0827μg/mL和0.1939μg/mL。另外,两种型号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均检出少量邻苯二甲酸(2-乙苯已基)酯(DEHP)溶出,其溶出量分别为0.97μg/set和1.05μg/s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可沥滤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异种骨对Balb/c小鼠的免疫学影响
6
作者 孙晓霞 盖潇潇 +3 位作者 孙立魁 王贤美 仇士东 侯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动态评价小鼠植入重组异种骨后的免疫毒性改变,揭示该重组异种骨的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以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异种骨为材料,进行体外检测该重组异种骨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将重组异种骨植入Balb/c小鼠右侧股部... 目的动态评价小鼠植入重组异种骨后的免疫毒性改变,揭示该重组异种骨的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以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异种骨为材料,进行体外检测该重组异种骨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将重组异种骨植入Balb/c小鼠右侧股部肌间隙,分别通过血生化分析仪、ELISA和流式细胞术,于植入后1周、2周、4周动态监测Balb/c小鼠免疫学改变,综合评价该重组异种骨对机体的免疫学影响。结果通过实验发现,该重组异种骨无明显的体外淋巴细胞免疫刺激作用;异种骨植入小鼠后,其血清中C3、IgG、IgM、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以及植入物局部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与阴性对照组(即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且该异种骨植入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及其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分群和活化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重组异种骨不能引起体内外的免疫毒性反应,从而为重组异种骨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异种骨 免疫毒性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在无源外科植入物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常斌 聂佳祺 +6 位作者 艾冲冲 李元彧 刘斌 刘阳 姚秀军 施燕平 万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0,共7页
超微结构技术与无源外科植入等生物医学的交叉融合,使得相关研究的尺度向更直观和更微观的方向延伸。无源外科植入物的安全性能及与人体接触部分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稳定性受其原料和结构组成特点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将植入物的超... 超微结构技术与无源外科植入等生物医学的交叉融合,使得相关研究的尺度向更直观和更微观的方向延伸。无源外科植入物的安全性能及与人体接触部分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稳定性受其原料和结构组成特点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将植入物的超微界面体系可视化,是当今无源外科植入等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结合能谱分析等手段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对乳房植入物、人工血管、血管支架、生物膜材料、钛及钛合金植入物的结构和形貌观测及化学成分分析,揭示了植入物与人体的作用机制。此外,总结了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在微区信息提取方面不可代替的优势,展望了扫描电子显微技术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期望能进一步促进无源外科植入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无源外科植入物 组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医用橡胶弹性体中的12种N-亚硝胺残留量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爱娟 刘雪婷 +3 位作者 薄晓文 孟凯 亓晓庆 沈永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3-788,共6页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的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对卤化丁基橡胶塞、橡胶活塞、聚异戊二烯橡胶护帽、硅橡胶医疗器械等多种医用橡胶弹性体中的N-亚硝胺类物质进行检测。样品以超声极限浸提法提取,浸取液采用亚硝胺专用净化管净化。建...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的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对卤化丁基橡胶塞、橡胶活塞、聚异戊二烯橡胶护帽、硅橡胶医疗器械等多种医用橡胶弹性体中的N-亚硝胺类物质进行检测。样品以超声极限浸提法提取,浸取液采用亚硝胺专用净化管净化。建立的方法可以实现12种N-亚硝胺及1种N-亚硝胺内标的良好分离。12种N-亚硝胺类物质在0.6~20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3~0.9999之间,检出限范围为0.08~4.0 ng/g,定量限范围为0.4~20.0 ng/g。精密度为1.45%~7.28%(n=6)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3%~120%。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采用此方法对49批次医用橡胶弹性体进行检测,发现多种N-亚硝胺物质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说明医用橡胶弹性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亚硝胺残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亚硝胺 医用橡胶弹性体 硅橡胶医疗器械 极限浸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植入物病理组织标本切磨片制作技术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福余 孙立魁 +1 位作者 贾晓猛 刘成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7-358,共2页
硬组织病理切磨技术主要是针对骨组织、带植入物的骨组织、埋置有坚硬植入物的其他组织标本,或在动物试验阶段进行了亲骨荧光素标记的不能进行脱钙的骨组织,通过脱水、浸润、包埋处理,由硬组织切磨系统完成的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技术。... 硬组织病理切磨技术主要是针对骨组织、带植入物的骨组织、埋置有坚硬植入物的其他组织标本,或在动物试验阶段进行了亲骨荧光素标记的不能进行脱钙的骨组织,通过脱水、浸润、包埋处理,由硬组织切磨系统完成的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技术。有文献报道骨组织及埋置坚硬植入物的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通常利用EXAKT硬组织切磨系统[1-3]。硬组织病理切磨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破坏组织中的植入物,且保持了组织与植入物之间原有的组织结构形态,这对研究组织内植入物的长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本实验室日常硬组织制片工作经验,分析硬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每个处理环节,以期能为其他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包埋法 硬组织切磨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药用丁基橡胶塞中18种多环芳烃的含量 被引量:9
10
作者 薄晓文 张敏 +2 位作者 郭利娟 刘雪婷 沈永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0-685,共6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药用丁基橡胶塞中18种多环芳烃(PAHs)。用正己烷-丙酮(体积比1∶1)对样品进行超声极限浸提,浸提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DB-EUPAH柱(60 m×0.25 mm×0.25μm)分离,质谱以选择离子监测(S...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药用丁基橡胶塞中18种多环芳烃(PAHs)。用正己烷-丙酮(体积比1∶1)对样品进行超声极限浸提,浸提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DB-EUPAH柱(60 m×0.25 mm×0.25μm)分离,质谱以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对浸提溶剂、浸提比例和极限浸提进行考察后,在优化条件下,PAHs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低浓度范围1~10 ng/mL和高浓度范围10~200 ng/mL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2。方法检出限(LOD)为0.2~10 ng/g,定量限(LOQ)为1~10 ng/g。在1、10和100 ng/g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6.63%~113.93%,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0.11%~6.86%。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药用丁基橡胶塞中18种PAHs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丁基橡胶塞 多环芳烃 极限浸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解交联-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蛋白质的含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利娟 刘爱娟 +3 位作者 孙兴霞 刘叶 陈方 沈永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难溶于水,不能直接用福林酚法和考马斯亮蓝法等现行标准中的方法测定其中蛋白质含量,鉴于此,用硫酸溶液将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解交联后,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显示,交联透明质酸钠的降解产物(D-葡萄... 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难溶于水,不能直接用福林酚法和考马斯亮蓝法等现行标准中的方法测定其中蛋白质含量,鉴于此,用硫酸溶液将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解交联后,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显示,交联透明质酸钠的降解产物(D-葡萄糖醛酸、N-乙酰基-D-葡萄糖酰胺),交联剂1,4-丁二醇二环氧甘油醚的水解产物和添加剂盐酸利多卡因等会严重影响福林酚法的测定结果,因此选择了考马斯亮蓝法。取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约0.5 g,按样品和解交联剂质量体积比2∶1(g∶mL)加入0.5 mol·L^(-1)硫酸溶液0.25 mL,密封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加入与上述硫酸溶液等体积的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后加入0.10 g·L^(-1)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5.0 mL,放置10 min。以空白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为参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上述体系在595 nm处的吸光度,用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系列制作标准曲线。结果显示,牛血清白蛋白的质量浓度在2.04~10.22 mg·L^(-1)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3s/k)为1.353 mg·L^(-1)。以阴性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为基质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9.3%~10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交联 考马斯亮蓝法 蛋白质 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法测定聚对二氧环己酮绝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指数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健 施燕平 +3 位作者 刘叶 沈永 刘莉莉 陈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83-1286,共4页
以含0.01 mol·L^(-1)三氟乙酸钠的六氟异丙醇(HFIP)溶液(流动相)为溶剂溶解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样品,使其质量浓度达到4 g·L^(-1)。过0.45μm滤膜,在凝胶色谱仪的Shodex HFIP 805/Shodex HFIP 803串联色谱柱上分离。多角度... 以含0.01 mol·L^(-1)三氟乙酸钠的六氟异丙醇(HFIP)溶液(流动相)为溶剂溶解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样品,使其质量浓度达到4 g·L^(-1)。过0.45μm滤膜,在凝胶色谱仪的Shodex HFIP 805/Shodex HFIP 803串联色谱柱上分离。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的角度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标准溶液进行归一化校正后,用来分析色谱仪分离得到的目标物,并将示差折光仪测得的折光指数增量代入光散射法测定绝对分子量的公式,计算PPDO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指数。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指数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0%;PPDO在HFIP中的分子构象为无规线团状;凝胶色谱法所得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远大于上述方法的,主要由PMMA(用于制作标准曲线)和PPDO分子结构差异较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色谱法 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法 绝对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指数 聚对二氧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涂层的体外降解产物的含量
13
作者 杜福映 张花美 +6 位作者 吴长岩 陈方 刘莉莉 赵长帅 彭健 沈永 施燕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5-1009,共5页
为了考察新型可吸收锌合金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简称支架)中聚合物涂层的体外降解性能,进行了题示项目的研究。将支架悬吊于50 mL离心管中,用已预热至37℃的10 mL磷酸盐缓冲液浸没,并于37℃振荡。分别在0,7,14,21,28 d时取降解液,用磷... 为了考察新型可吸收锌合金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简称支架)中聚合物涂层的体外降解性能,进行了题示项目的研究。将支架悬吊于50 mL离心管中,用已预热至37℃的10 mL磷酸盐缓冲液浸没,并于37℃振荡。分别在0,7,14,21,28 d时取降解液,用磷酸调节pH至2.8±0.2,经0.20μm滤膜过滤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对降解过程中支架的表观形貌进行观察,进而评估药物涂层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降解产物乙醇酸和L-乳酸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50,0.70 mg·L^(-1)。对空白加标水样进行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n=6)为0.12%~2.7%。对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1.6%~118%。由降解产物的累积量可知,28 d支架中的聚合物涂层基本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涂层 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 体外降解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