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乔迪 伊新艳 张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0,共4页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异态睡眠的形式,主要特征是在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间,出现骨骼肌迟缓现象消失(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without atonia,RWA)及梦...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异态睡眠的形式,主要特征是在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间,出现骨骼肌迟缓现象消失(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without atonia,RWA)及梦境演绎行为(dream enactment behavior,D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α-突触核蛋白病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患者的震颤特征及多巴反应性 被引量:4
2
作者 乔迪 伊新艳 张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0-525,共6页
目的研究伴与不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多巴反应性。方法根据2014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RBD的临床最低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RBD筛... 目的研究伴与不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多巴反应性。方法根据2014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RBD的临床最低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RBD筛查问卷(RBD screening questionnaire,RBDSQ)量表来诊断临床很可能RBD(clinically probable RBD,cpRBD),将PD患者分为伴有cpRBD的PD(PD+cpRBD)与不伴有cpRBD的PD(PD-cpRBD)两组。对入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采用修订的H-Y分级、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3.0版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MDS-UPDRS震颤量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且分别对两组患者首发侧肢体姿势性震颤、动作性震颤及静止性震颤的幅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震颤特征的差异性。对所有患者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将两组患者UPDRS-Ⅲ及MDS-UPDRS震颤量表评分最大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42例伴有震颤的PD患者,PD+cpRBD组19例,PD-cpRBD组共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关期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PD-cpRBD组相比,PD+cpRBD组关期震颤评分明显增高(t=2.379,P=0.022),震颤症状由首发侧肢体进展至对侧肢体的时间短(u=-2.133,P=0.033),首发侧肢体静止性震颤幅度大(u=-2.956,P=0.003),动作性震颤幅度大(u=-2.657,P=0.008)。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200/50 mg)后,PD-cpRBD组的UPDRS-Ⅲ及震颤评分最大改善率均明显高于PD+cpRBD组(UPDRS-Ⅲ最大改善率u=-3.134,P=0.002;震颤评分最大改善率t=-3.189,P=0.003)。结论本研究表明,伴有cpRBD的PD患者震颤程度相对较重,以静止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为主,由首发侧肢体进展至对侧肢体的时间相对较短,对左旋多巴的反应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震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布司他对伴高尿酸血症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倩 杨星林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6期468-472,共5页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对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合并HUA的老年CHF患者15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非...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对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合并HUA的老年CHF患者15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非布司他组(治疗组),每年各75例。两组均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非布司他40 mg/d,部分患者加量至80 mg/d,疗程为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尿酸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测量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 (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25. 36±37. 57)μmol/L比(421. 14±50. 21)μmol/L,t=4. 236 2,P=0. 001 2];(2)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尿酸、NT-proBNP、LVESD、LVEDD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则更明显(均为P <0. 05);而LVEF、6MWD均呈升高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非布司他能降低合并HUA的老年CHF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并可显著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高尿酸血症 心力衰竭 老年人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雌二醇水平与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杜凯月 刘亚平 +2 位作者 杨星林 孙凤娟 李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38-1441,1471,共5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雌二醇水平与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1例绝经后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膝关节X线平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将其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44例)...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雌二醇水平与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1例绝经后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膝关节X线平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将其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44例)及重度组(42例)。选择35名健康查体的正常绝经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集空腹血液测定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riglyceride,TC)、低密度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试验组人员采用联影X射线成像系统(u DR)行膝关节平片,采用飞利浦3.0 T磁共振IngeniaⅡ行膝关节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并用WOMAC评分量表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绝经后KOA组的E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的E2水平(P=0.000)。(2)KOA组随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血清E2水平下降,WOMAC评分及T2值升高;血清E2水平与WOMAC评分及T2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651、-0.501)。结论绝经后女性KOA患者雌二醇水平与KO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膝骨性关节炎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简单与复杂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昭 武宗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3,共3页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所有介入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对部分多支病变的介入治疗更倾向于简单支架技术下的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相对于复杂支架技术下的完全性血运重建,两...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所有介入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对部分多支病变的介入治疗更倾向于简单支架技术下的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相对于复杂支架技术下的完全性血运重建,两者在患者预后影响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简单支架置入术 复杂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静脉贯穿型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一例
6
作者 曹伟 马辉 +3 位作者 刘斌 范高阳 段德义 朱广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9-170,共2页
患者女性,45岁。主因右侧面部发作性疼痛8年、加重6个月,于2014年2月12日入院。患者于8年前出现右侧面部疼痛,呈电击样,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三叉神经痛"。予卡马西平0.10 g(3次/d)口服,治疗初期疼痛症状缓解,... 患者女性,45岁。主因右侧面部发作性疼痛8年、加重6个月,于2014年2月12日入院。患者于8年前出现右侧面部疼痛,呈电击样,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三叉神经痛"。予卡马西平0.10 g(3次/d)口服,治疗初期疼痛症状缓解,但后期效果渐差,口服药物不能控制发作且疼痛症状剧烈,说话、进食、洗漱时可诱发,为求手术治疗收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脑静脉 显微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