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免疫状态及胰岛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曲迅 崔正言 +1 位作者 李淑贞 赵温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本文以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为模型,探讨了糖尿病小鼠在高血糖低胰岛素状态下对免疫器官、自然杀伤活性细胞、脾淋巴细胞增殖及IL-2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血糖低胰岛素状态可致小鼠脾脏及胸腺明显萎缩,脾细胞总数减少(均P<0.01)。体... 本文以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为模型,探讨了糖尿病小鼠在高血糖低胰岛素状态下对免疫器官、自然杀伤活性细胞、脾淋巴细胞增殖及IL-2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血糖低胰岛素状态可致小鼠脾脏及胸腺明显萎缩,脾细胞总数减少(均P<0.01)。体内YAC-1细胞清除率降低,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及IL-2产生能力减弱。体外给予胰岛素可使病鼠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显著升高,IL-2合成增多,表明胰岛素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淋巴细胞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导管引流的免疫调节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万军 崔正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3-55,共3页
胸导管引流(Thoracic duct drainage,TDD)用于人体,始于1953年Bierman对10例白血病及其它肿瘤患者的治疗。1964年,Franksson等将胸导管引流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手段成功地用于肾移植病人。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对胸导管引流的理论及应用作了... 胸导管引流(Thoracic duct drainage,TDD)用于人体,始于1953年Bierman对10例白血病及其它肿瘤患者的治疗。1964年,Franksson等将胸导管引流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手段成功地用于肾移植病人。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对胸导管引流的理论及应用作了大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导管引流 免疫调节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假单胞菌细胞壁组分(PJ-CW)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正言 张玲 +4 位作者 殷际义 李淑贞 韩玉美 肖东杰 何祖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8-32,共5页
PJ-CW是新抗癌剂济南假单胞菌苗(PJV)的第二代制剂。本文总结了PJ-CW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观察。结果显示,PJ-CW不仅能促进和调节荷瘤小鼠腹腔Mφ吞噬功能、CTL杀伤活性、NK活性和外周血ANAE^+细胞数量以及人胎脾LAK细胞的杀伤活性... PJ-CW是新抗癌剂济南假单胞菌苗(PJV)的第二代制剂。本文总结了PJ-CW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观察。结果显示,PJ-CW不仅能促进和调节荷瘤小鼠腹腔Mφ吞噬功能、CTL杀伤活性、NK活性和外周血ANAE^+细胞数量以及人胎脾LAK细胞的杀伤活性,还能促进小鼠腹腔渗出细胞和淋巴细胞环核苷酸的含量,为PJ-CW的抗癌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J—Cw 荷瘤小鼠 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
全文增补中
淫羊藿甙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李贵新 张玲 +3 位作者 王芸 毛海婷 崔正言 李晓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采用淫羊藿苷icarrin(ICA,从朝鲜淫羊藿中提取的中药单体),作用于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较系统地对IC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行了观察,为ICA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DNA片段化检测、RT-PCR等技术... 目的:采用淫羊藿苷icarrin(ICA,从朝鲜淫羊藿中提取的中药单体),作用于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较系统地对IC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行了观察,为ICA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DNA片段化检测、RT-PCR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ICA在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呈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IC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下调相关基因bcl-2和c-myc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ICA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下调bcl-2和c-myc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甙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甙对HL-60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勇 张玲 +1 位作者 崔正言 李淑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2-352,共1页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为历代常用的补益中药。为小蘖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采用的淫羊藿甙是从朝鲜淫羊藿中提取的单体成份,为寻找新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研究了淫羊藿甙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如下:
关键词 淫羊藿甙 诱导分化作用 HL-60细胞 补益中药 仙灵脾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朝鲜淫羊藿 单体 研究 诱导分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甙协同诱生细胞因子及增强抗癌效应细胞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崔正言 张玲 +1 位作者 赵勇 李淑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3-353,共1页
淫羊藿为小蘖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历代常用的补益中药。采用的淫羊藿甙是从朝鲜淫羊藿中提取的单体成份.我们为寻找新的生物反应调节剂,研究了淫羊藿甙协同诱生白细胞介素-2、3、6和增强抗癌效应细胞(NK、LAK)活性的作用。结果如下:
关键词 淫羊藿甙 抗癌 效应细胞 细胞因子 活性 生物反应调节剂 补益中药 增强 单体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AK杀伤机理及其杀伤活性调控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永忠 张玲 +2 位作者 王芸 郭鸣 毛海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4-297,共4页
应用抗CD3单抗和人rIL-2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人CD3AK细胞(CDAK).采用LDH释放法、ABC-CELISA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了CD3AK杀伤癌细胞的机理及人rIFN-α、rIFN-γ、rTNF细胞因子、化疗药顺氨氯铂(CDDP)和阿霉素(ADM)对CD3A... 应用抗CD3单抗和人rIL-2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人CD3AK细胞(CDAK).采用LDH释放法、ABC-CELISA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了CD3AK杀伤癌细胞的机理及人rIFN-α、rIFN-γ、rTNF细胞因子、化疗药顺氨氯铂(CDDP)和阿霉素(ADM)对CD3AK杀伤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①粘附分子ICAM-1/LFA-1参与CD3AK的杀瘤过程,并且rIFN-α、rTNF的促CD3AK杀伤效应亦是通过上述途径实现的.③CD3AK通过分泌可溶性杀伤因子间接杀伤癌细胞.③CD3AK通过膜相关TNF参与杀伤效应.④CD3AK介导癌细胞凋亡.⑤化疗药CDDP和ADM处理癌细胞后,提高其对CD3AK杀伤活性的敏感性,CDDP促杀伤效应与其上调癌细胞表面ICAM-1、HLA-ABC抗原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AK 杀伤活性 肿瘤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及济南假单胞菌制剂联合应用体外抗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毛海婷 张玲 +1 位作者 王芸 李晓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4-537,共4页
目的 将淫羊藿苷 (icariin ,ICA )和济南假单胞菌制剂 (pseudomonasjinanensisagent ,PJA)作用于人高转移肺癌细胞PG ,从肿瘤转移抑制的多个方面和环节探讨两药抗转移作用的机制 ,并观察其联合用药的作用性质。方法 采用粘附实验、运... 目的 将淫羊藿苷 (icariin ,ICA )和济南假单胞菌制剂 (pseudomonasjinanensisagent ,PJA)作用于人高转移肺癌细胞PG ,从肿瘤转移抑制的多个方面和环节探讨两药抗转移作用的机制 ,并观察其联合用药的作用性质。方法 采用粘附实验、运动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组化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检测 ,并按金正均的Q值法计算联合用药效果。结果 ICA、PJA可明显降低PG细胞对层粘连蛋白基质的粘附率 (P <0 0 5 ,P <0 0 5 ) ,并且这种粘附抑制作用有时间依赖性 ;经ICA 2 0 0mg·L-1、PJA 0 35mg·L-1及ICA 2 0 0mg·L-1+PJA 0 35mg·L-1处理 48h后 ,侵袭细胞数由对照组的 470± 5 8分别降为 2 37± 31(P <0 0 1)、316± 34(P <0 0 5 )、199± 2 3(P <0 0 1) ;运动细胞数由对照组的 5 2 0±5 6 ,分别降为 35 4± 5 5 (P <0 0 5 )、375± 19(P <0 0 5 )、2 5 6± 2 2 (P <0 0 1) ,并同时伴有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 4V6、LN R及胞浆内CK18表达的减少。其中两药联合处理对粘附、运动、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均为单纯相加效果。药物处理 96h后 ,细胞表面HLA ABC抗原表达率由对照组的10 78%分别升高至 37 5 4%、38 88%、5 0 75 % (P <0 0 5 )。结论 ICA、PJA通过对肿瘤转移多个步骤的抑制而发挥抗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济南假单胞菌制剂 PG细胞 粘附 侵袭 转移 相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基因工程白介素6对人胚脾脏NK细胞的促进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路力生 崔正吉 田志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80-282,共3页
本文采用4小时^(51)Cr释放法,研究了人重组白介素6(rIL—6)对人胚胎期脾脏细胞NK活性的调节作用。首次证实rIL—6与胎脾细胞共育24小时后,明显增强NK细胞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且此效应有剂量依赖关系,与新鲜胎脾细胞NK活性和无rIL—... 本文采用4小时^(51)Cr释放法,研究了人重组白介素6(rIL—6)对人胚胎期脾脏细胞NK活性的调节作用。首次证实rIL—6与胎脾细胞共育24小时后,明显增强NK细胞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且此效应有剂量依赖关系,与新鲜胎脾细胞NK活性和无rIL—6培养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我们还发现rIL—6对不同胎龄脾NK活性均有增强效应(提高2.24~2.78倍).rIL—6作用后的不同胎龄脾NK活性无明显差别(32.3~45.4%,P>0.05)。而且增强后的胎脾NK活性接近成人组水平,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IL—6对胚胎期NK活性有正向调控作用,提示在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性有正向调控作用,提示在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性疾病的防御机制中,IL—6可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NK活性 胎儿 脾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系肿瘤高危HPV感染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温利 崔正言 +1 位作者 崔树龄 温培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39-339,共1页
为探讨高危HPV16、18在泌尿生殖道若干源于上皮性肿瘤中的感染状况及可能的病因学作用。我们选HPV16、18E6/E7的特异引物对,经PCR扩增技术对73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3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HPV16、18DNA检测;采用一系列分子生物学... 为探讨高危HPV16、18在泌尿生殖道若干源于上皮性肿瘤中的感染状况及可能的病因学作用。我们选HPV16、18E6/E7的特异引物对,经PCR扩增技术对73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3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HPV16、18DNA检测;采用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手段制备游离HPV16、18DNA片段,经随机引物法标记成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 高危 HPV感染 泌尿生殖系肿瘤 泌尿生殖道 上皮性肿瘤 正常 膀胱组织 DNA片段 随机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Ha-ras、p53、RB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温利 温培娥 +2 位作者 崔树龄 崔正言 陈钦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61-264,共4页
采用分子杂交、PCR-SSCP技术检测了39例膀胱癌及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V16、18感染及Ha-ras、p53、RB基因变异,并结合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膀胱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率及Ha-ras、p53、RB基因变异率分别为61... 采用分子杂交、PCR-SSCP技术检测了39例膀胱癌及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V16、18感染及Ha-ras、p53、RB基因变异,并结合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膀胱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率及Ha-ras、p53、RB基因变异率分别为61.5%、36%、30.8%及15.4%;HPV阳性率与分级分期、p53基因突变与HPV感染呈明显负相关;Ha-ras、p53基因突变率与分级分期正相关,其中Ha-ras基因在复发肿瘤的突变率显著高于原发肿瘤;部分标本同时呈HP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Ha-ras与p53基因突变.提示高危HPV感染和Ha-ras、p53、RB基因变异及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及演变,并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自然病程及预后的估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乳头瘤病毒 P53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氨氯铂、阿霉素增强人抗CD_3单克隆抗体活化杀伤细胞的杀瘤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永忠 张玲 +1 位作者 郭鸣 王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845-848,共4页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和基因重组人IL-2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抗CD3单克隆抗体活化的杀伤细胞(CD3AK)。利用LDH释放法,观察顺氨氯铂(CDDP)和阿霉素(ADM)预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7402,对CD3AK杀伤该靶细胞的调节作用。AB...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和基因重组人IL-2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抗CD3单克隆抗体活化的杀伤细胞(CD3AK)。利用LDH释放法,观察顺氨氯铂(CDDP)和阿霉素(ADM)预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7402,对CD3AK杀伤该靶细胞的调节作用。ABC-ELISA法检测CDDP和ADM对H-7402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HLA-ABC、HLA-DR抗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DDP(2.0μg/ml)、ADM(O.1μg/ml)预处理12h的H-7402细胞对CD3AK的杀伤敏感性显著提高(P<0.05);CDDP能够明显促进H-7402细胞表达ICAM-1、HLA-ABC分子(P<0.05);ADM预处理的肿瘤细胞表面三种分子的表达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CDDP促进人肝癌细胞对CD3AK的杀伤敏感性可能与其上调了肿瘤细胞表面的ICAM-1分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氨氯铂 阿霉素 杀菌细胞 HLA抗原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与肿瘤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晓燕 刘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8-60,共3页
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typeⅡ,TGF-βⅡ)表达缺失或降低,从而使其逃脱TGFβ的生长控制而获得恶性增殖能力.在胃肠癌中,TGF-βRⅡ polyA序列的移码突变是造成受体表达异常的... 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typeⅡ,TGF-βⅡ)表达缺失或降低,从而使其逃脱TGFβ的生长控制而获得恶性增殖能力.在胃肠癌中,TGF-βRⅡ polyA序列的移码突变是造成受体表达异常的主要原因;头颈部癌中,TGF-βRⅡ点突变引起其蛋白产物磷酸化功能障碍;乳腺癌细胞TGF-βRⅡ表达缺失可能与其蛋白运输异常有关,基因及药物治疗可恢复TGF-βRⅡ表达,逆转肿瘤细胞恶性表型,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 受体 生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假单胞菌细胞壁组分(PJ-CW)体内外抗癌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崔正言 张玲 +4 位作者 殷际义 李淑贞 韩玉美 肖东杰 何祖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本文报告了PJ-CW对荷瘤小鼠移植肿瘤以及肿瘤细胞株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PJ-CW不仅对瘤细胞(EL4)和荷瘤(S180、H22)鼠肿瘤有直接抑制和抑瘤作用,且能促进LAK细胞进入瘤组织,从而保护了荷瘤鼠的免疫器官,延长其存活期.PJ- CW制剂仅... 本文报告了PJ-CW对荷瘤小鼠移植肿瘤以及肿瘤细胞株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PJ-CW不仅对瘤细胞(EL4)和荷瘤(S180、H22)鼠肿瘤有直接抑制和抑瘤作用,且能促进LAK细胞进入瘤组织,从而保护了荷瘤鼠的免疫器官,延长其存活期.PJ- CW制剂仅含多糖与氨基酸,注射后无发热等副作用,因此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抗癌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 抗癌作用 肿瘤细胞株 瘤细胞 LAK细胞 荷瘤鼠 瘤组织 新型 研究 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sCD62E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
15
作者 闫明先 毛海婷 +1 位作者 刘倩 王芸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9-210,共2页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5 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可溶性选择素E(sCD6 2E)浓度变化并分析其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sCD6 2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慢乙肝轻度、中度、重度三组sCD6 2E均显...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5 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可溶性选择素E(sCD6 2E)浓度变化并分析其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sCD6 2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慢乙肝轻度、中度、重度三组sCD6 2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轻度、中度、重度慢乙肝患者sCD6 2E逐渐升高且差异明显。sCD6 2E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 ,与ALB负相关。提示 :sCD6 2E水平越高 ,肝功能损害越明显。sCD6 2E水平对衡量肝脏炎症程度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CD6 2E在HBV感染后引起的淋巴细胞浸润及肝细胞损伤机理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 sCD62E 肝功能 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假单胞菌细胞壁组分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殷际义 崔正言 +2 位作者 李淑贞 张玲 何祖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80-383,共4页
济南假单胞菌细胞壁组分(PJ—CW)是从微生物新菌种济南假单胞菌中提取的细胞壁组分.本文对PJ—CW的体内外抗瘤作用作了初步研究,并以短小棒状杆菌菌苗(CP)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PJ—CW对肿瘤细胞系EL_4和L_(929)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济南假单胞菌细胞壁组分(PJ—CW)是从微生物新菌种济南假单胞菌中提取的细胞壁组分.本文对PJ—CW的体内外抗瘤作用作了初步研究,并以短小棒状杆菌菌苗(CP)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PJ—CW对肿瘤细胞系EL_4和L_(929)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浓度与抑制程度呈正比,PJ—CW5mg/kg和10mg/kg两种剂量分别延长荷瘤鼠生存期54.1%和73.7%,PJ—CW10mg/kg的抑瘤率为5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PJ—CW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制剂 济南假单胞菌 抗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