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振东 路方红 +6 位作者 董元丽 赵颖馨 王舒健 孙尚文 潘慧 李俊 胡小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 947例血压正常高值者按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分为0个危险因素组(482例)、1个危险因素组(499例)、2个危险因素组(493例)、≥3个危险因素组(473例)。所有受试者均...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 947例血压正常高值者按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分为0个危险因素组(482例)、1个危险因素组(499例)、2个危险因素组(493例)、≥3个危险因素组(47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以及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检测。结果随着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4组受试者的腰臀比、TC、TG、LDL-C、空腹血糖、吸烟史及家族史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IMT、LVMI、MAU明显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MAU异常率逐渐增加(P<0.01)。以0个危险因素组为基数,随着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发生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比明显增加。结论随着合并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危险因素之间具有联合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狭窄 肥大 左心室 白蛋白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陶秀芳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254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27例、糖调节受损组(受损组)72例及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5例。所有受...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254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27例、糖调节受损组(受损组)72例及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5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损组及糖尿病组震荡初始及24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升高,震荡斜率及RR间期标准差(SDNN)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受损组震荡初始降低,震荡斜率及SDNN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与震荡初始及24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呈正相关(r=0.5347,r=0.3419,P<0.01),与震荡斜率及SDNN呈负相关(r=-0.4633、r=-0.3682,P<0.01)。结论空腹血糖水平与心率震荡相关,老年糖调节受损者已经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心血管疾病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率 室性早搏复合征 葡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齐在文 路方红 +1 位作者 刘振东 赵颖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血压者(正常组)138例,正常高值血压者(高值组)121例,高血压者(高血压组)100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及节律;采用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中...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血压者(正常组)138例,正常高值血压者(高值组)121例,高血压者(高血压组)100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及节律;采用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AIx)。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值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舒张压、中心动脉脉压、增强压、AIx均明显升高,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正常高值血压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非杓型血压发生率为AIx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协方差分析,血压水平与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对AIx均有影响,且有协同作用(F=12.37,P<0.05)。结论非杓型血压单独对AIx有影响,且与高水平血压有协同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动脉硬化 血压测定 脉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郭芳 赵颖馨 +1 位作者 曹春林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体检者197例,根据受试者诊室血压及7d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血压正常组62例、隐性高血压组62例及高血压组73例。所...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体检者197例,根据受试者诊室血压及7d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血压正常组62例、隐性高血压组62例及高血压组7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检测。结果隐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诊室收缩压、自测收缩压、自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IMT、硬化系数β值、MAU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P<0.01);隐性高血压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自测收缩压、硬化系数β值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P<0.01)。隐性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变异性与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呈正相关。收缩压变异性是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升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测定 血压监测 便携式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
5
作者 孙颖 路方红 +4 位作者 刘振东 孙尚文 赵颖馨 金世宽 王舒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用Pearson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baPWV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偶测收缩压,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aPWV与偶测血压;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昼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是老老年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脉压、心率及血压负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心率 年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腹型肥胖对高血压发病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商鲁翔 杨波 +3 位作者 王月 韩梅玲 满姗姗 刘振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腹型肥胖对高血压发病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 591例,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分为非高血压组(对照组)1 235例、高血压组2 356例。两组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观察H...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腹型肥胖对高血压发病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 591例,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分为非高血压组(对照组)1 235例、高血压组2 356例。两组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观察HHcy及腹型肥胖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型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正常腰围者的1.54倍,HHcy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Hcy正常者的2.287倍(OR分别为2.287、1.54,P均<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有HHcy及腹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为无HHcy及腹型肥胖者的3.464倍,HHcy与腹型肥胖同时存在的交互作用指数为1.253,交互作用归因比为14.3%,纯交互作用归因比为20.2%。结论 HHcy、腹型肥胖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二者对高血压发病具有正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腹型肥胖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与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建超 刘振东 +5 位作者 路方红 刁玉涛 张华 赵颖馨 孙尚文 王舒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与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女性353例,根据腰围将受试者分为2组,即非腹型肥胖组160例,腹型肥胖组193例。所有受试者监测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24 h动态血压。结果腹型...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与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女性353例,根据腰围将受试者分为2组,即非腹型肥胖组160例,腹型肥胖组193例。所有受试者监测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24 h动态血压。结果腹型肥胖组非杓型血压(32.6% vs 10.0%)、crPWV [(11.83±1.19)m/s vs (10.90±1.04)m/s]、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0.31±0.15) vs (0.24±0.17)]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显著低于非腹型肥胖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血脂和体质量指数后,腰围是crPWV、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型肥胖是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OR=1.104,95% C I:1.074~1.134,P<0.05)。结论腹部脂肪沉积对老年女性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及动脉僵硬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控制腰围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高血压 糖尿病 脂代谢障碍 动脉硬化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脂对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效果及动脉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兴超 赵颖馨 +3 位作者 王广娟 张华 孙尚文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调脂对不同肥胖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从老年体检者中选择3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析因设计随机分为4组:调脂降压腹型肥胖组(A组)89例、调脂降压非腹型肥胖组(B组)75例、单纯降压腹型肥胖组(C组)8... 目的探讨调脂对不同肥胖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从老年体检者中选择3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析因设计随机分为4组:调脂降压腹型肥胖组(A组)89例、调脂降压非腹型肥胖组(B组)75例、单纯降压腹型肥胖组(C组)87例、单纯降压非腹型肥胖组(D组)71例。各组均给予替米沙坦40mg/d,调脂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为期6个月。结果 A、B、C和D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腰围、TG、TC、空腹血糖、踝肱指数(ABI,0.90±0.15 vs 0.92±0.14 vs 0.85±0.14 vs 0.86±0.17)、心-踝血管指数(CAVI,7.62±0.73 vs 7.74±0.74 vs 8.11±0.76 vs 8.30±0.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和D组降压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7.64%vs 92.00%vs 78.00%vs 83.10%,P<0.05)。CAVI与收缩压、脉压、TC、TG呈正相关(r=0.180,r=0.153,r=0.895,r=0.533,P<0.01),ABI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0.415,r=0.123,P<0.05)。结论调脂对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动脉硬化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高血压 降血脂药 抗高血压药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在原发性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一致性评价
9
作者 王永姣 李国强 +2 位作者 王秀红 赵颖馨 刘振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0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3种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在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一致性。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 534例、2型糖尿病患者970例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 376例,采用3种公式分别评估患者的GFR。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及原... 目的:探讨3种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在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一致性。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 534例、2型糖尿病患者970例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 376例,采用3种公式分别评估患者的GFR。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GFRM显著高于GFRC-G和GFRC-E,GFRC-E显著高于GFRC-G,2型糖尿病及全体患者的GFRC-E显著高于GFRC-G和GFRM,GFRM显著高于GFRC-G,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FRC-E与GFRM、GFRC-G与GFRC-E及GFRC-G与GFRM密切相关(P<0.001)。结论:3种GFR估计公式在原发性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率过滤 肾小球率过滤估算公式 原发性高血压 2型糖尿病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