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栝楼新品系规范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伟 魏莹莹 +4 位作者 孙鹏 周洁 王晓 赵红艳 张永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744-1747,共4页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指导,针对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生育特性及山东省地域性气候、环境特点,对筛选的栝楼优良品系进行规范化栽培试验,探索适合山东栝楼大面积、规范化栽培的最佳模式,总结适宜山东区域性的栝楼...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指导,针对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生育特性及山东省地域性气候、环境特点,对筛选的栝楼优良品系进行规范化栽培试验,探索适合山东栝楼大面积、规范化栽培的最佳模式,总结适宜山东区域性的栝楼规范化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研究从保证栝楼药材质量和产量出发,规范栝楼生产的各个环节,为促进山东栝楼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新品系 规范化栽培技术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藤清痹颗粒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建立及质量评价
2
作者 郭威 田雨晴 +4 位作者 唐云峰 王亮 王晓 关永霞 张贵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00-3405,共6页
目的建立金藤清痹颗粒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含0.5%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2、280、330 nm。... 目的建立金藤清痹颗粒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含0.5%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2、280、330 nm。以分离度大于1.5以上峰数及共有峰数为指标,对比传统分段融合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考察质量一致性。结果共有峰融合柱指纹图谱优于传统分段融合指纹图谱,19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不低于0.9,指认出7种成分。其中,没食子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青藤碱相对峰面积分别为1.088~1.880、0.016~0.027、2.184~3.594、1.133~1.874、0.691~1.137、1.039~1.632。确定4种主成分,VIP大于1的成分有9种。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区分度良好,可用于金藤清痹颗粒的质量评价,新绿原酸、异绿原酸B、绿原酸可作为该制剂质量评价和工艺优化的重点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藤清痹颗粒 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质量评价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磁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环境水样中5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日晗 王涛 +1 位作者 王晓 纪文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0-755,共6页
以丁草胺为假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利用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微球成功制备了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分子印迹聚合物成功包裹在四... 以丁草胺为假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利用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微球成功制备了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分子印迹聚合物成功包裹在四氧化三铁表面。印迹聚合物对5种酰胺类除草剂均有特异性识别作用。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基础,建立了酰胺类除草剂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85.0%~99.5%)和精密度(RSD为2.8%~5.0%,n=5),线性范围为0.1~500μg·L^(-1),检出限为0.02~0.05μg·L^(-1)。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等环境水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除草剂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磁固相萃取 吸附性能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天麻素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明明 赵伟 +2 位作者 刘代成 纪文华 王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4-680,共7页
以天麻素为模板分子,α-1-烯丙基-2-N-乙酰胺基葡萄糖为新型亲水性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对天麻素有高选择性的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吸附结果表明,MIPs能够特异性识别天麻素。对MIPs吸附剂性能的考... 以天麻素为模板分子,α-1-烯丙基-2-N-乙酰胺基葡萄糖为新型亲水性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对天麻素有高选择性的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吸附结果表明,MIPs能够特异性识别天麻素。对MIPs吸附剂性能的考察证明,亲水性天麻素MIPs可作为固相萃取(SPE)吸附剂分离纯化天麻素。方法验证实验显示了良好的回收率(90.4%~97.1%)和精密度(3.3%~5.2%,n=5)。该文以新型亲水性功能单体为基础,建立了天麻素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天麻素 吸附性能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LSD法分析测定阿胶与阿胶汁中4种主要未衍生化氨基酸的含量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姣姣 王涛 +3 位作者 张敏敏 刘倩 时新刚 王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57-261,共5页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同时测定阿胶和阿胶汁中4种主要未衍生化氨基酸(L-甘氨酸、L-羟脯氨酸、L-丙氨酸、L-脯氨酸)含量的方法,从源头对阿胶进行质量控制。采用6 mol·L^(-1)的盐酸对经真空干燥后的...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同时测定阿胶和阿胶汁中4种主要未衍生化氨基酸(L-甘氨酸、L-羟脯氨酸、L-丙氨酸、L-脯氨酸)含量的方法,从源头对阿胶进行质量控制。采用6 mol·L^(-1)的盐酸对经真空干燥后的阿胶及阿胶汁粉末110℃恒温水解24 h,以Thermo hypercarb(1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A为0.08%三氟乙酸甲醇∶乙腈(90∶10),B为2 mmol·L^(-1)全氟戊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1)。结果表明,L-甘氨酸、L-羟脯氨酸、L-丙氨酸、L-脯氨酸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阿胶与阿胶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42%~103.29%、97.17%~102.19%,RSD均<2.46%(n=6)。此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较好,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测定阿胶和阿胶汁中L-甘氨酸、L-羟脯氨酸、L-丙氨酸、L-脯氨酸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阿胶汁 氨基酸 非衍生化 HPLC-EL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ESI-TOF/MS法分析安神补脑液中化学成分 被引量:8
6
作者 程素盼 张敏敏 +5 位作者 梁琰 张贵民 苏瑞强 耿岩玲 王晓 赵恒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3-748,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DAD-ESI-TOF/MS)法分析安神补脑液(淫羊藿、制何首乌、鹿茸等)中化学成分。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XELECTTM HSS T3色谱柱(3.0 mm×150 mm, 3.5μm);流动相乙...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DAD-ESI-TOF/MS)法分析安神补脑液(淫羊藿、制何首乌、鹿茸等)中化学成分。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XELECTTM HSS T3色谱柱(3.0 mm×150 mm, 3.5μm);流动相乙腈-0.4%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0.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78 nm。结果发现了40种成分,并鉴定出其中20种。维生素B1、次黄嘌呤、甘草苷、二苯乙烯苷、淫羊藿苷、甘草酸、6-姜辣素、大黄素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1.10%~107.50%,RSD 2.43%~6.64%。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安神补脑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补脑液 化学成分 HPLC-DAD-ESI-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分心木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丹 董红敬 +4 位作者 郝翠 张力思 郭兰萍 王岱杰 王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48-1553,1607,共7页
为研究核桃分心木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反相C18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多种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从核桃分心木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0... 为研究核桃分心木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反相C18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多种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从核桃分心木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dihydro-3-hydroxy-2-oxo-1H-indole-3-acetic acid(1)、核桃素D(2)、2-hydroxycinchoninic acid(3)、C-藜芦酰乙二醇(4)、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5)、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6)、金丝桃苷(7)、异槲皮苷(8)、4,8-二羟基-1-四氢萘醌(9)、槲皮素(10)。化合物3,7和8是首次从核桃分心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和6为首次从该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运用Griess法检测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中一氧化氮(NO)水平,对各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0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心木 化学成分 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咀嚼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井凤 付元真 +2 位作者 刘峰 王晓 李圣波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4,共6页
以木瓜粉为原料,添加一定的辅料,采用湿法制粒法研制木瓜咀嚼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木瓜咀嚼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木瓜咀嚼片的最佳配方为:木瓜粉和辅料的质量比1∶3,糊精添加量40%,甘露醇与蔗糖质量比1∶2,PVP-K30的70%乙醇... 以木瓜粉为原料,添加一定的辅料,采用湿法制粒法研制木瓜咀嚼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木瓜咀嚼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木瓜咀嚼片的最佳配方为:木瓜粉和辅料的质量比1∶3,糊精添加量40%,甘露醇与蔗糖质量比1∶2,PVP-K30的70%乙醇溶液添加量12%为黏合剂,硬脂酸镁添加量1.1%为润滑剂,每片质量为0.40 g。按此配方制得的木瓜咀嚼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076 4、0.135 6 mg/片,该咀嚼片酸甜可口,具有木瓜特有的清香味,表面完整光滑,硬度适中,色泽均匀,市场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粉 咀嚼片 制备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Q-TOF-MS在线筛选鉴定牛蒡中的抗氧化成分 被引量:5
9
作者 郑振佳 张瑞凌 +3 位作者 张敏敏 邱志常 张斌 乔旭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5-179,共5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在线筛选并鉴定牛蒡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样品经在线色谱柱分离后进行分流,一路与稳定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甲醇溶液混合,实现在线筛选自由基清除剂;另一路进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在线筛选并鉴定牛蒡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样品经在线色谱柱分离后进行分流,一路与稳定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甲醇溶液混合,实现在线筛选自由基清除剂;另一路进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化合物的快速鉴别。负离子模式下,通过高分辨率质谱获得的相对分子质量结合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参考相关文献和部分对照品验证,从牛蒡乙酸乙酯相中筛选并鉴定出咖啡酸及衍生物19种。本方法可实现快速定向筛选和鉴定食品及中药等复杂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抗氧化 在线筛选 鉴定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制备金果榄中的巴马汀及药根碱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倩 孙常磊 +3 位作者 宫成玉 杨鹏 李大鹏 王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752,共5页
采用一种高效的pH区带逆流色谱方法分离制备金果榄中的巴马汀和药根碱,以氯仿-甲醇-水(4∶3∶2)为溶剂系统,在上相中加入20 mmol/L的HCl作为固定相,在下相中加入10 mmol/L三乙胺作为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仪器转速为850 r/min。经一... 采用一种高效的pH区带逆流色谱方法分离制备金果榄中的巴马汀和药根碱,以氯仿-甲醇-水(4∶3∶2)为溶剂系统,在上相中加入20 mmol/L的HCl作为固定相,在下相中加入10 mmol/L三乙胺作为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仪器转速为850 r/min。经一次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从2 g粗提物中得到512 mg巴马汀和421 mg药根碱。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其纯度均大于95%,采用MS,~1H NMR和^(13)C 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确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重现性好、上样量大等特点,可快速高效地分离制备金果榄中的巴马汀和药根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区带逆流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巴马汀 药根碱 金果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心木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丹 董红敬 +2 位作者 杨鹏 王晓 耿岩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31-234,共4页
为研究分心木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大孔树脂(MCI)、反复的反相C18、碱性硅胶、制备液相5种色谱方法对分心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两种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分心木中分离纯化得到9个... 为研究分心木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大孔树脂(MCI)、反复的反相C18、碱性硅胶、制备液相5种色谱方法对分心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两种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分心木中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2-乙氧基胡桃醌(1)、胡桃苷A(2)、4,8-二羟基-1-四氢萘醌(3)、4-megastigmen-3,9-dione(4)、3'-O-(E-4-coumaroyl)-quinic acid(5)、二氢红花菜豆酸(6)、5'-O-(E-4-coumaroyl)-quinic acid(7)、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8)和litchiol A(9),其中化合物4,5,7,8和9为首次从核桃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对分心木的化学成分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探究其药理活性奠定基础,有利于分心木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心木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忍冬根的正丁醇萃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丹 耿岩玲 +3 位作者 陈燕平 杨鹏 李圣波 于金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4期65-68,共4页
采用反相C18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成功地从忍冬根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高纯度单体,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鉴定其为:绿原酸(Ⅰ)、獐芽菜苷(Ⅱ)、马钱苷(Ⅲ)、断氧化马钱子苷(Ⅳ)、4-O-(4′-O-咖啡酰葡萄糖基)-... 采用反相C18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成功地从忍冬根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高纯度单体,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鉴定其为:绿原酸(Ⅰ)、獐芽菜苷(Ⅱ)、马钱苷(Ⅲ)、断氧化马钱子苷(Ⅳ)、4-O-(4′-O-咖啡酰葡萄糖基)-5-O-咖啡酰奎宁酸(Ⅴ)、3,5-O-二咖啡酰奎宁酸(Ⅵ)。其中,马钱苷(Ⅲ)为首次从忍冬根中分离得到,4-O-(4′-O-咖啡酰葡萄糖基)-5-O-咖啡酰奎宁酸(Ⅴ)为首次从该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忍冬植物资源,深入了解其药用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正丁醇 化学成分 绿原酸 马钱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花粉黄酮组分分离纯化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被引量:9
13
作者 裘纪莹 陈相艳 +2 位作者 闫慧娇 王岱杰 陈蕾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9-295,共7页
为了分离纯化银杏花粉中具有潜在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组分及研究其潜在抗氧化活性,该文对银杏花粉的总黄酮进行提取和分步萃取,采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和组分分析锁定待纯化萃取相。通过DPPH-HPLC-PAD技... 为了分离纯化银杏花粉中具有潜在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组分及研究其潜在抗氧化活性,该文对银杏花粉的总黄酮进行提取和分步萃取,采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和组分分析锁定待纯化萃取相。通过DPPH-HPLC-PAD技术筛选目标清除自由基组分,并采用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这些组分,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最后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初步研究其潜在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银杏花粉粗提物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对DPPH的半抑制率(IC50值)为1.32 mg/m L,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IC50值为0.46、0.84 mg/m L,分别是粗提物的34.85%和63.64%。可见,乙酸乙酯相的清除DPPH活性最高。进一步研究显示,乙酸乙酯相富集了6种主要银杏花粉黄酮,而且均具有清除DPPH活性。经纯化和结构鉴定分别为山奈酚-3,4’-双-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2)、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4)、柚皮素(5)和山奈酚(6)。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化合物6>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1>化合物5。其中山奈酚清除DPPH的IC50值为0.017 mg/m L,与维生素C及芦丁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研究为银杏花粉功能成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 农产品 加工 银杏花粉 黄酮 DPPH自由基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阿特拉津胁迫的毒理响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瞿梦洁 朱锋 +2 位作者 李慧冬 刘伟 朱端卫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9-216,共8页
为揭示在阿特拉津胁迫下沉水植物生长及其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的关系,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对0、0.5、1.0和2.0 mg·kg^(-1)阿特拉津的吸收特性,并对不同培养时... 为揭示在阿特拉津胁迫下沉水植物生长及其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的关系,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对0、0.5、1.0和2.0 mg·kg^(-1)阿特拉津的吸收特性,并对不同培养时期沉水植物的鲜重、总谷胱甘肽含量(T-GSH,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之和)、GSH/GSSG比值及其形态变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阿特拉津初始浓度越高,植物体内阿特拉津浓度也越高。在培养60 d内,添加的阿特拉津对2种沉水植物的生长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在阿特拉津胁迫60 d后,各处理植物体内GSH/GSSG比值有所回升,其GR和GST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处理组植物体内GR和GST活性在30 d时达到最高值。与此同时,GSH脱去谷氨酸后能与阿特拉津形成共轭物。以上结果提示,≤2 mg·kg^(-1)阿特拉津在培养前60 d内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但在90 d时植物会从伤害中恢复过来。沉水植物体内的谷胱甘肽在GR和GST作用下,对阿特拉津及其产生的活性氧具有一定去除作用,并通过控制酶活使植物体保持一定的GSH含量;另一方面,GSH可以与阿特拉津结合形成新的共轭物,以此缓解阿特拉津对沉水植物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沉水植物 鲜重 谷胱甘肽 共轭物 谷胱甘肽还原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花狐尾藻对沉积物微生态受阿特拉津胁迫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瞿梦洁 李娜 +3 位作者 刘广龙 李慧冬 刘伟 朱端卫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0-318,共9页
以穗花狐尾藻为供试植物,在种植或未种植穗花狐尾藻的不同培养时期,测定了对照沉积物及2.0 mg·kg^-1阿特拉津污染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和细菌总数,并对沉积物中阿特拉津降解菌进行了筛选... 以穗花狐尾藻为供试植物,在种植或未种植穗花狐尾藻的不同培养时期,测定了对照沉积物及2.0 mg·kg^-1阿特拉津污染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和细菌总数,并对沉积物中阿特拉津降解菌进行了筛选与鉴定。主要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沉积物中DOC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培养60 d后,根际沉积物和非根际沉积物中DOC含量分别为(311.95±15.51)mg·kg^-1和(307.00±6.11)mg·kg^-1,并无显著差异(P>0.05)。根际沉积物中铵态氮为(66.49±1.57)mg·kg^-1,显著低于非根际沉积物的(78.65±1.37)mg·kg^-1(P<0.05)。在培养60 d内,沉积物中脱氢酶活性呈增加趋势,且根际沉积物脱氢酶活性一直显著高于非根际沉积物(P<0.05),最终达到(253.50±7.82)mg·(kg·d)-1。与此同时,根际沉积物、空白沉积物和非根际沉积物中平均细菌总量分别为1.19×10^8、1.15×10^8和1.04×10^8 cfu·g^-1。从培养60 d后的沉积物中分别筛选得到赖氏菌属(Leifsonia sp.)J1(非根际沉积物)、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 sp.)J2(根际沉积物)和成对杆菌属(Dyadobacter sp.)J3(根际沉积物)等3株阿特拉津降解菌,表明穗花狐尾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阿特拉津对沉积物中微生态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穗花狐尾藻 铵态氮 脱氢酶 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提取天麻中酚类成分工艺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惠 陈衍男 +5 位作者 刘田园 程素盼 刘伟 耿岩玲 王晓 董红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624-2628,2690,共6页
目的:优化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超高压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压力和保压时间4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提取总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 目的:优化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超高压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压力和保压时间4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提取总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天麻超高压辅助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82%乙醇、料液比1:40、提取压力500 MPa和保压时间4 min,在此条件下,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实际提取总量为718.59μg·g^-1,预测值为731.27μg·g^-1,相对误差为1.73%。结论:超高压提取法提取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具有高效、简便、耗能少的优点,可用于天麻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活性成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天麻素 对羟基苯甲醇 超高压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过氧化物体系氧化活性及其处理生活污水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桐 黄雪 +3 位作者 刘伟 刘大会 蔡建波 朱端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3-200,共8页
为了加快对分散性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利用过氧化钙、过氧化镁及过氧化锌与Fe2+形成不同类芬顿体系,通过亚甲基蓝溶液在被氧化过程中的色度变化,考察了体系的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体系对于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Fe... 为了加快对分散性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利用过氧化钙、过氧化镁及过氧化锌与Fe2+形成不同类芬顿体系,通过亚甲基蓝溶液在被氧化过程中的色度变化,考察了体系的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体系对于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Fe2+/过氧化物为1∶2的最佳摩尔比下,pH越低,Fe2+/过氧化物的氧化能力越强;同时,过氧化物氧化亚甲基蓝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来拟合,比较过氧化钙、过氧化镁和过氧化锌,Fe2+/CaO2体系的氧化反应速率最大,其速率常数k可达2.55 min-1。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拟合表明,3种过氧化物在生活污水中释氧速率也是Fe2+/CaO2体系最快。摩尔比为1∶2的Fe2+/过氧化物体系在污水初始pH为3时,CaO2对污水COD的去除效果最好,COD的去除率达到74.9%;随着溶液pH的提高,MgO2、ZnO2对COD的作用受pH影响比CaO2更明显;Fe2+/过氧化物体系在自然酸度条件下对COD的去除表现为Fe2+的絮凝作用为主,当初始酸度调节至pH=5时,这一体系对COD的氧化作用明显加强。通过对Fe2+/过氧化物类芬顿体系作用与性能之比较,明确了Fe2+/CaO2更适合用于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 过氧化物 COD 氧化能力 絮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MS的咖啡酰奎宁酸异构体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丽丽 马双双 +2 位作者 赵恒强 刘伟 王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1-466,共6页
该文对单咖啡酰奎宁酸和二咖啡酰奎宁酸的位置异构体分别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和不同碰撞能下的二级质谱分析,并对其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单咖啡酰奎宁酸的母离子377和子离子163在不同碰撞能下其强度发生显著变化,通过377/163... 该文对单咖啡酰奎宁酸和二咖啡酰奎宁酸的位置异构体分别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和不同碰撞能下的二级质谱分析,并对其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单咖啡酰奎宁酸的母离子377和子离子163在不同碰撞能下其强度发生显著变化,通过377/163的强度比值可区分其位置异构体。377/163比值大小依次为3-O-咖啡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5-O-咖啡酰奎宁酸。二咖啡酰奎宁酸的母离子539和子离子377、163在不同碰撞能下其强度发生显著变化,通过539/377、377/163的强度比值可区分其位置异构体。539/377比值大小依次为4,5-O-二咖啡酰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377/163比值大小依次为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基于Agilent Poroshell 120 SB-Aq C18色谱柱,不同梯度下咖啡酰奎宁酸位置异构体的洗脱顺序均为5-O-咖啡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3-O-咖啡酰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奎宁酸。通过色谱保留特征和质谱裂解规律对金银花中咖啡酰奎宁酸的位置异构体实现了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咖啡酰奎宁酸 二咖啡酰奎宁酸 位置异构体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离子强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聚合物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面粉中3种荧光增白剂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惠 纪文华 贺吉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18-1424,共7页
以三氯化铋为催化剂,使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和2,6-二氨基吡啶在低温下快速形成亚胺键,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共价有机聚合物。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实验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亚胺键合的多孔聚合物已成功... 以三氯化铋为催化剂,使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和2,6-二氨基吡啶在低温下快速形成亚胺键,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共价有机聚合物。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实验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亚胺键合的多孔聚合物已成功合成且具有良好的比表面积。将制备的多孔聚合物用于固相萃取填料,建立了面粉中3种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3种荧光增白剂在1~1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LODs,S/N=3)为0. 15~0. 27μg·kg-1,定量下限(LOQs,S/N=10)为0. 50~0. 89μg·kg-1。在不同加标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1. 2%~102%,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4. 3%~12. 7%。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可用于面粉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粉 荧光增白剂 共价有机聚合物 固相萃取(SPE)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条件对全栝楼外观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静 刘伟 +4 位作者 刘田园 卢恒 王晓 刘孟建 崔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6-151,共6页
通过对栝楼干燥过程中干燥特性与色差值的测定,考察不同干燥条件(晾干、晒干、40℃热风干燥、60℃热风干燥、80℃热风干燥)对全栝楼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比传统自然干燥明显提高了栝楼干燥效率;低温热风干燥与传统自然干... 通过对栝楼干燥过程中干燥特性与色差值的测定,考察不同干燥条件(晾干、晒干、40℃热风干燥、60℃热风干燥、80℃热风干燥)对全栝楼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比传统自然干燥明显提高了栝楼干燥效率;低温热风干燥与传统自然干燥的全栝楼色泽在其赤道上部没有显著性差异,赤道下部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温热风干燥与传统自然干燥的栝楼在色泽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但是60℃与80℃热风干燥的全栝楼在色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热风干燥温度,以提高栝楼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一般在综合考虑商品外观和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可选择60℃热风干燥方式,如想获得与传统晾晒相似的外观品质,可采用40℃低温热风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栝楼 温度 外观品质 自然晾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