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文涛 张斌斌 +5 位作者 徐军 吴小虎 董丰收 郑永权 王国宾 潘兴鲁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4,共11页
化学农药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及其生长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导致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建立快速精确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对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标准的制定,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均具有重... 化学农药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及其生长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导致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建立快速精确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对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标准的制定,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仪器检测方法灵敏度与准确度高,但因其专业性要求较高且难以实现微型化与集成化而不能满足现场实时快速检测的需求,而微流控芯片凭借其小型化、低样品消耗以及易于集成等固有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微流控芯片制备材料和工艺的不断创新,研发快速、高灵敏度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是现阶段微流控芯片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常用的流体驱动方式,并详细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目前该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总结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微流控芯片 快速检测 微型化与集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施药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2
作者 兰玉彬 闫瑜 +2 位作者 王宝聚 宋灿灿 王国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0-40,共11页
喷施化学农药是病虫害防治最主要的手段,对保证作物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施药机械工作效率低,且使用同一施药量进行连续喷施作业易造成农药浪费、环境污染。随着农业智能化发展,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到农业植保作业中,智能施药... 喷施化学农药是病虫害防治最主要的手段,对保证作物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施药机械工作效率低,且使用同一施药量进行连续喷施作业易造成农药浪费、环境污染。随着农业智能化发展,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到农业植保作业中,智能施药机器人以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施用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实现了更加高效、精准的病虫害防治。智能施药机器人是集复杂农业机械、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施药装备,可自主、高效、安全、可靠地完成施药作业任务。为明确智能施药机器人及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总结了适用于不同作业场景的施药机器人的应用进展,从智能施药机器人的移动平台设计、喷雾装置设计、导航技术、智能识别技术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施药机器人作业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分析智能施药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现存问题,阐述智能施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精准变量施药、自主导航以及无人化作业,以期为智能施药机器人在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机器人 智能感知 自主作业 机器人平台 喷雾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视觉在棉花智能打顶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海涛 伊丽丽 +2 位作者 兰玉彬 韩鑫 崔立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165,共7页
棉花打顶作为棉花田间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打顶作业的质量将影响棉花后续的生长,精准识别定位棉株对棉花机械化打顶具有积极的意义。简要概述机器视觉技术在国外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总结对比国内棉花打顶领域的定位技术,并对双目立体视觉... 棉花打顶作为棉花田间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打顶作业的质量将影响棉花后续的生长,精准识别定位棉株对棉花机械化打顶具有积极的意义。简要概述机器视觉技术在国外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总结对比国内棉花打顶领域的定位技术,并对双目立体视觉技术、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在棉株识别定位上的研究进行介绍,讨论分析机器视觉在棉花打顶方面存在的识别速度慢、算法冗余、作业环境制约等问题,并对棉株顶叶的分类识别、打顶机的改进优化、化学打顶剂的精准喷施以及实现多功能作业等具体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后续棉花智能化打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机器视觉 智能打顶 双目立体视觉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层智能离心式变量喷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光玉 兰玉彬 +3 位作者 耿丽杰 张博远 伊丽丽 韩鑫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160,共6页
为实现农作物不同病虫害等级可控药量喷洒,解决供给流量变化会对雾滴粒径和喷幅影响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三层智能离心式变量喷头,可实现4级流量调节,满足变量喷施需求。首先,介绍了三层智能离心式变量喷头的基本结构;然后,介绍了该喷... 为实现农作物不同病虫害等级可控药量喷洒,解决供给流量变化会对雾滴粒径和喷幅影响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三层智能离心式变量喷头,可实现4级流量调节,满足变量喷施需求。首先,介绍了三层智能离心式变量喷头的基本结构;然后,介绍了该喷头智能控制系统;最后,利用微机控制喷头综合性能精密试验台对喷头样品进行试验,对不同电压下的喷头喷幅、雾滴沉积量、雾滴粒径等基本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不同占空比下蠕动泵的流量进行了标定,得到流量与PWM波占空比的关系表达式为y=17.9437 x-380.8336,并对不同流量等级下的变量施药方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喷头控制电机所施加的电压对喷雾流量本身没有影响,但对喷幅影响明显;随着喷头转速的增加,雾滴粒径一直减小。测得喷头在4种流量等级下的雾滴沉积量分别为1183.2、1669.3、2146.7、2696.5mL,流量变化明显,雾滴沉积量符合正态分布。三层智能离心式变量喷头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喷头不同等级下的变量施药方式是可行的,可调节喷药量范围宽,农药施用量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喷头 喷幅 流量 占空比 雾滴沉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作物长势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赵胜利 Mujahid Hussain +3 位作者 王国宾 卞志豪 王猛 兰玉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5,共8页
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为精准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无人机遥感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强、无大气干扰、分辨率高等优点,为农业信息采集提供了新的工具。无人机农业遥感技术能够高效、... 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为精准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无人机遥感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强、无大气干扰、分辨率高等优点,为农业信息采集提供了新的工具。无人机农业遥感技术能够高效、无损地精确采集农业遥感数据,对作物长势进行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获取空间数据途径。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无人机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涵盖了作物生长监测、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病虫害预警等多个领域。本文重点介绍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无人机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以及作物长势监测的重要指标,综合评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长势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后续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长势监测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农业 长势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淄区设施蔬菜机械生产装备应用现状与趋势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浩然 刘天旭 +3 位作者 韩鑫 李荣昊 翟世荣 梁通 《山东农机化》 2024年第5期32-34,共3页
蔬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料,现已成为我国种植业第二大农作物。改革开放以来,在临淄区政府的支持下,农户开始自主建造大棚,发展设施农业,距今已有40多年历史,设施蔬菜已成为临淄区农户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现有“临淄西葫芦”“临淄... 蔬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料,现已成为我国种植业第二大农作物。改革开放以来,在临淄区政府的支持下,农户开始自主建造大棚,发展设施农业,距今已有40多年历史,设施蔬菜已成为临淄区农户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现有“临淄西葫芦”“临淄西红柿”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产业 设施蔬菜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临淄区 种植业 西红柿 西葫芦 自主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径槽轮的无人机条施装置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王国宾 张同升 +5 位作者 兰玉彬 薛新宇 丁素明 明锐 孔令标 宋灿灿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共9页
针对目前无人机撒施产生的颗粒物料散乱,以及使用槽轮排料存在的物料残留料槽且难清理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变径槽轮的颗粒肥料条施装置。首先将传统槽轮拆分为料槽与中心轴,并以凸轮轴为固定件代替中心轴,利用凸轮轴旋转使料槽... 针对目前无人机撒施产生的颗粒物料散乱,以及使用槽轮排料存在的物料残留料槽且难清理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变径槽轮的颗粒肥料条施装置。首先将传统槽轮拆分为料槽与中心轴,并以凸轮轴为固定件代替中心轴,利用凸轮轴旋转使料槽容量产生周期变化。设计了可调整作业间距的导流装置,采用分层布局将整体装置进行集中,不仅实现了成行施肥且避免了结构冗杂。装置整体通过电力驱动,实现对槽轮转速、风力大小和作业间距的调控。采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建立条施装置排肥部分的仿真模型,分析其结构设计及排肥轮转速变化对颗粒肥运动的影响,优化排肥器的结构设计。结果表明,装置的不同管道间的排量均匀性好,变异系数均值最高为1.30%,变径槽轮能够更好更快地排出料槽内的物料,明显改善物料残留问题;台架试验测试装置在槽轮转速为120 r/min时排量最高为453 g/s。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导流管夹角影响行距及成条性指数,成条指数最小值为29.1%,整体成条效果好。该装置具有较好的肥料成条作业效果,可为无人机条施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无人机 条施装置 变径槽轮 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植被指数与纹理-颜色特征融合的冬小麦冻害评价
8
作者 朱俊科 赵红建 +5 位作者 吕垚 梁贞鑫 付誉伟 梁毅竞 常永兰 兰玉彬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5-173,共9页
为提升冬小麦冻害评价的精度与效率,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植被指数与纹理-颜色特征融合的冻害等级分类方法。针对传统田间表型鉴定法主观性强、实验室模拟与田间数据偏差显著、生理生化检测周期长等问题,通过融合植被指数、纹理特... 为提升冬小麦冻害评价的精度与效率,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植被指数与纹理-颜色特征融合的冻害等级分类方法。针对传统田间表型鉴定法主观性强、实验室模拟与田间数据偏差显著、生理生化检测周期长等问题,通过融合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及颜色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冻害评价模型。研究利用无人机采集多光谱与可见光影像数据,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超蓝指数(excess blue index,ExB)等15个植被指数,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解析方差、均值等纹理特征,并计算颜色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和最小冗余特征选择算法(minimum redundancy 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mRMR)筛选特征,最终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分布式梯度增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等算法构建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多源特征融合策略显著提升模型性能,分布式梯度增强XGBoost在植被指数、纹理及颜色特征融合条件下综合表现最优,准确率达0.73,召回率、精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0.68、0.71和0.69;纹理特征与人工调查冻害等级相关性最高,证实其对冠层结构损伤的敏感捕捉能力。该研究验证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在冻害评价中的有效性,为冬小麦冻害精准监测与防灾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助力农业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冻害评价 无人机多光谱 特征融合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肥撒施过程中的沉积分布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宋灿灿 王国宾 +5 位作者 赵静 王家辉 闫瑜 王猛 周志艳 兰玉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9-70,共12页
颗粒肥撒施过程本质上是颗粒从撒施装置释放,经空中扩散最终沉积在地面的过程,能够在地面形成多样化的颗粒沉积分布状态。颗粒的沉积分布模式能够反映颗粒在地面的沉积分布状态,广泛应用在撒施机具的校准、性能测试与优化、作业质量评... 颗粒肥撒施过程本质上是颗粒从撒施装置释放,经空中扩散最终沉积在地面的过程,能够在地面形成多样化的颗粒沉积分布状态。颗粒的沉积分布模式能够反映颗粒在地面的沉积分布状态,广泛应用在撒施机具的校准、性能测试与优化、作业质量评估与颗粒沉积分布预测中,在促进精准施肥作业中发挥积极作用。颗粒沉积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复杂,撒施作业平台及其作业参数、颗粒物理特性、作业环境甚至测试与收集方法均会对颗粒的沉积分布数据产生影响。在颗粒肥沉积分布模式的测试方法、数据获取、模式应用和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已取得的研究进展为撒施机具作业性能优化、田间肥料空间分布特性评估和精准施肥决策提供了重要基础。该研究通过综述现有颗粒沉积分布研究进展,分析了颗粒沉积分布模式的实测方法和预测方法的优劣,指出了现有研究中获得的颗粒沉积分布模式的局限性和关键问题,总结了影响颗粒扩散与沉积过程的各种因素及其对颗粒沉积分布效果的影响,通过梳理现有的颗粒沉积分布模式应用研究,指出了开展不同田间条件下颗粒撒施特性以及颗粒沉积分布模式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以期为精准施肥处方决策模型积累基础数据,为实现智能化施肥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与参考依据,以进一步推动颗粒沉积分布模式在田间精准施肥应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机械 精准农业 颗粒肥料 沉积分布模式 模型预测 分布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农药雾滴精准采样技术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国宾 李烜 +5 位作者 John Andaloro 陈盛德 韩小强 王娟 单常峰 兰玉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共12页
采用植保机械喷施化学农药仍是病虫害防治最为有效的手段。喷施过程中,农药雾滴精准的采集并测定沉积、流失飘移量,对于优化植保机械的作业参数、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综述分析了室内与田间采样过程中不同类型采样器的优... 采用植保机械喷施化学农药仍是病虫害防治最为有效的手段。喷施过程中,农药雾滴精准的采集并测定沉积、流失飘移量,对于优化植保机械的作业参数、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综述分析了室内与田间采样过程中不同类型采样器的优缺点,并分析采样效率、采样器的布置及采样条件等因素对雾滴沉积、流失飘移采样结果的影响。针对当前的采样方法,该研究提出了未来在农药雾滴采样方面的5点要求与展望,包括提高采样的准确性、提高采样方法和采样设备的标准化、增加对农药有效成分雾滴运动规律的研究、研发新型的采样传感器以提高采样效率、建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雾滴沉积、飘移模型。综上,通过更为标准化和精准的采样,获取可比较、准确度高的农药雾滴沉积与流失飘移数据,可为中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供科学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械 农药 喷雾 雾滴沉积 雾滴流失 雾滴飘移 采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参数对结荚期花生航空施药雾滴沉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范鑫 王建国 +3 位作者 兰玉彬 张佳蕾 伊丽丽 韩鑫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41,共6页
花生结荚期是提高花生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时正值高温高湿期,容易遭受病虫害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做好病虫害防控对于花生高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花生结荚期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时,飞行参数对雾滴沉积特性的影响,采用三... 花生结荚期是提高花生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时正值高温高湿期,容易遭受病虫害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做好病虫害防控对于花生高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花生结荚期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时,飞行参数对雾滴沉积特性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极飞P30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喷药量对雾滴覆盖率、雾滴沉积密度和雾滴沉积量的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飞行高度为2 m、飞行速度为3.5 m/s、喷药量为15000 mL/hm 2时雾滴覆盖率和雾滴沉积量最优,分别为5.48%、0.448μL;飞行高度为2.5 m、飞行速度为3.5 m/s、喷药量为15000 mL/hm 2时雾滴沉积密度最优;并得出飞行参数对雾滴沉积影响的主次顺序。使用SPSS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喷药量对雾滴沉积特性的影响均为极显著。本试验可为花生结荚期进行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参数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结荚期花生 航空施药 雾滴沉积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植保喷施参数对苹果树雾滴沉积特性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琪 兰玉彬 +1 位作者 单常峰 毛越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3-180,共8页
为提高植保无人机在果树上的喷施效果、增加雾滴在果树上的穿透力和分布均匀性,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了喷头间距和飞行高度参数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喷头间距参数。确定了喷洒系统喷头安装位置参数,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 为提高植保无人机在果树上的喷施效果、增加雾滴在果树上的穿透力和分布均匀性,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了喷头间距和飞行高度参数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喷头间距参数。确定了喷洒系统喷头安装位置参数,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喷洒系统喷头安装位置参数对雾滴在苹果树上分布的影响。试验以S40电动直升机为载体,以诱惑红为液体染色剂、铜版纸为雾滴采集卡。结果表明:飞行高度Sig.=0.811,P>0.01,喷嘴间距Sig.=0.006,P<0.01,喷头间距对喷幅影响极其显著;当飞行高度为2m,喷头间距为55、50、50、55cm时,喷幅最大均为7m,雾滴密度变异系数最小为63%和44.5%。苹果树喷施正交试验中,飞行高度2m、飞行速度1m/s、喷洒系统中4个喷头位于交叉角度为90°的十字形喷杆上且距离交叉点均为105cm时,雾滴在苹果树上的沉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滴 果树 电动直升机 正交试验 雾滴沉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和机器学习的作物早期病害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衍向 张敬智 +3 位作者 兰玉彬 孙越梅 韩鑫 白京波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8-197,共10页
作物的早期病害检测作为针对性的防治手段已经成为智慧农业在病害方面的趋势,实现作物早期病害检测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作物农药使用,提高作物品质,减少经济损失。首先介绍作物病害的机制和红外热成像原理,发现红外热成像技术可... 作物的早期病害检测作为针对性的防治手段已经成为智慧农业在病害方面的趋势,实现作物早期病害检测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作物农药使用,提高作物品质,减少经济损失。首先介绍作物病害的机制和红外热成像原理,发现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进行作物早期病害的检测;其次介绍红外热成像和机器学习的工作原理,综合概述国内外机器学习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病害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红外热图像的缺点并使用机器学习进行改进,综述机器学习应用于处理红外热图像和红外热成像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应用于作物病害的国内外现状,发现机器学习对红外热图像的缺点有着改进作用,还发现通过两种技术结合使用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进行更快更早的作物病害检测;最后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成果,讨论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机器学习 早期病害 病害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杂草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东升 胡文泽 +3 位作者 兰玉彬 范明洪 李翠云 朱俊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7-144,共8页
使用深度学习精准识别杂草实现使用农药减量、增效、安全的目标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此综述近年来国内外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不同作物的杂草进行识别检测的研究进展,重点从数据获取、算法选择、优化部分、识别效果等方面总结研究现... 使用深度学习精准识别杂草实现使用农药减量、增效、安全的目标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此综述近年来国内外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不同作物的杂草进行识别检测的研究进展,重点从数据获取、算法选择、优化部分、识别效果等方面总结研究现状,指出其在数据集建立费时费力、田间识别精度低、算法设备部署困难、实时性与准确率不能兼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展望数据集建立简易和准确,算法模型结构轻量和鲁棒性强,便于部署移动设备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应用的方法,为后续杂草精准化清除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化 深度学习 杂草识别 数据获取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变量施药关键技术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光玉 孔辉 +2 位作者 兰玉彬 伊丽丽 韩鑫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1期96-97,共2页
精准变量施药技术具有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残留、改善环境污染等优点,是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精准变量施药技术凭借其精准、低量、高效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仍存在靶标识别不够准确、病害识别率低和环境适应性... 精准变量施药技术具有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残留、改善环境污染等优点,是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精准变量施药技术凭借其精准、低量、高效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仍存在靶标识别不够准确、病害识别率低和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文章论述了精准变量施药技术的变量施药方式与应用现状,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施药 精准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静电喷雾系统构建与雾滴沉积效果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德楠 兰玉彬 沈为国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4-207,213,共5页
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结合了航空植保作业效率高和静电喷雾增加靶标沉积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在靶标背面增加沉积的优势并不明显。为此,构建了喷雾时间可控制、充电(接触式)电压可调整、喷雾高度可调节的室内航空静电喷... 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结合了航空植保作业效率高和静电喷雾增加靶标沉积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在靶标背面增加沉积的优势并不明显。为此,构建了喷雾时间可控制、充电(接触式)电压可调整、喷雾高度可调节的室内航空静电喷雾试验台,并探究了以上3种因素对航空静电喷雾在水平靶标叶片背面、正面的雾滴沉积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构建的航空静电喷雾系统能够同时实现水平叶片靶标背面和正面的良好沉积,在室内条件下水平叶片靶标背面与正面的雾滴沉积密度比(Back-Front Ratio,简称BFR)最高可达158.8%,但靶标背面的雾滴粒径相对正面更小;(2)增加喷雾时间起到了对雾滴数量的沉积累加作用,但对BFR没有显著影响;(3)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更高的充电电压和较低的喷雾高度能够实现更高的BFR及更强的靶标背部沉积效果。本研究可为优化航空静电喷雾系统参数、改善静电喷雾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喷雾 静电喷雾 静电吸附 叶背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驱鸟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英翔 常通 +3 位作者 兰玉彬 王会征 张雨滋 韩鑫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第10期117-117,共1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野生鸟类保护政策的出台,鸟类种群逐年递增,其对经济作物的危害也迅速增长。本文对近年来研究出的各类仿生驱鸟无人机技术进行论述,对进一步研制开发新型仿生驱鸟无人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植保机械 仿生学 驱鸟装置 无人机 鸟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自然场景下生姜叶片病虫害识别 被引量:26
18
作者 兰玉彬 孙斌书 +1 位作者 张乐春 赵德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6,共7页
为提高自然环境下生姜叶片病虫害的识别精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生姜叶片病虫害识别模型。建立了田间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姜叶片病虫害数据集,为保证模型在田间移动设备上流畅运行,实现网络模型的轻量化,在YOLOv5s中引入Gho... 为提高自然环境下生姜叶片病虫害的识别精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生姜叶片病虫害识别模型。建立了田间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姜叶片病虫害数据集,为保证模型在田间移动设备上流畅运行,实现网络模型的轻量化,在YOLOv5s中引入GhostNet网络中的Ghost模块和Ghost BottleNeck结构。同时,为避免生姜叶片病虫害图像小目标特征丢失的情况,增强图像特征提取,加入CA注意力机制模块,提升生姜叶片病虫害的识别准确率和定位精确度。改进后的模型参数量、计算量和权重文件大小分别为YOLOv5s模型的52.0%、50.6%和55.2%,对生姜叶片病虫害识别平均精度均值达到了83.8%。与Faster-RCNN、SSD、YOLOv4、YOLOv5s、Tea-YOLOv5s等算法相比,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37.6、39.1、22.5、1.5、0.7个百分点,将改进后的目标检测模型部署在Jetson Orin NX开发板上,并使用TensorRT、Int8量化和CUDA等方法对检测模型加速,加速后的模型检测速度为74.3帧/s,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测试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减少了漏检、误检的情况,并且对目标定位更加精准,适用于自然环境下生姜叶片病虫害的精准识别,为后续生姜机械自动化施药作业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轻量化 病虫害 生姜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棉花生长参数和产量估算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胜利 王国宾 +3 位作者 胡连槟 徐海钰 巩道财 兰玉彬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及时准确地监测棉花长势和产量是精准农业栽培管理的关键。无人机(UAV)平台能够快速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在作物生长参数和产量估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以山东省滨州市棉花为研究对象,利用安装在无人机上的多光谱相机获取遥... 及时准确地监测棉花长势和产量是精准农业栽培管理的关键。无人机(UAV)平台能够快速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在作物生长参数和产量估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以山东省滨州市棉花为研究对象,利用安装在无人机上的多光谱相机获取遥感影像,分别提取各波段反射率,筛选出8种植被指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随机森林(RF)、人工神经网络(BPNN)3种方法分别构建棉花的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单株产量的估计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BPNN的预测模型精度明显优于MLR和RF模型,盛花期与成熟期棉花株高估计模型验证集的R^(2)分别为0.842和0.670;叶绿素相对含量估算模型验证集的R^(2)分别为0.725和0.765;产量估算模型验证集的R^(2)分别为0.860和0.846。为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生长参数与产量估算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无人机遥感 植被指数 株高 叶绿素相对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无人农场模式探索及发展展望 被引量:50
20
作者 兰玉彬 赵德楠 +1 位作者 张彦斐 朱俊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2-327,共16页
中国的农业生产建立在过量农药化肥投入的基础上,导致农田生态环境失衡,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寻求一种生态化、高效化、智慧化的农业模式势在必行。基于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该文作者团队在山东淄博落... 中国的农业生产建立在过量农药化肥投入的基础上,导致农田生态环境失衡,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寻求一种生态化、高效化、智慧化的农业模式势在必行。基于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该文作者团队在山东淄博落地建成了中国首个生态无人农场,提出了“生态无人农场”的模式与发展理念。文章总结出农药、化肥和土壤耕作制度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提出通过一系列无人化作业手段与模式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化管理与改造,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天空地一体化农情信息获取、地空一体化无人机群协同作业以及构建能够完全自主决策的智慧云大脑的技术集成创新模式,来实现农田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处理、科学决策以及无人农机的远程控制等功能。文章对生态无人农场关键技术与模式进行了总结论述,提出了生态无人农场模式的实施内涵,以期为未来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以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 生态农业 无人农场 智慧农业 大数据 农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